:::主要內容區

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劃 -嘉義縣新港鄉三間厝社區之3隻小豬會長大

輔導處 倪葆真

緣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台灣健康社區計畫」,推動「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社區發展工作需要強而有利的地方基層組織及領導者,方能克盡其功,故此計畫係以鄉鎮市農會為主體,擬藉由農會系統深耕地方的優勢,以農會為主體結合地方既有之產銷班、家政班、四健會及其他鄉村社區發展協會等組成鄉村社區學習型組織,藉由社區組織的整合,動員鄉村社區居民,凝聚社區發展共識後,協力推行社區活化運動,同時透過「鄉村社區營造專業輔導團隊」,聘請專家學者分區辦理社區訪視、諮詢輔導、社造推廣人才培訓、鄉村社造促進者專業人才培訓、社區講座、鄉村社區競賽、影像紀錄、成果展及研討會等工作,藉由外部專業經驗的導入,協助鄉村社區發展工作之推動,由造人、造景及造產三方面,結合鄉村社區生活、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為規劃方向,共同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以營造優質之鄉村居民生活環境,提升鄉村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進而能與全民共享鄉村社區發展經驗。計畫執行以來,帶動了鄉村社區的活力,激發了居民的自覺與關愛鄉土之心,新港鄉的三間厝社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間厝—3隻小豬的社區在哪裏?

  民眾對嘉義縣新港鄉的印象是擁有非常多的人文史蹟,有香火旺盛的奉天宮大甲媽,文化界所知名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名舞蹈家林懷民也出身於此。而三間厝也即將成為新港鄉為人所知之所,三間厝社區位於新港鄉的東南側,為新港鄉與民雄鄉交界地帶,住戶共有448戶,人口數約1,500人,產業以農業為主,包括有水稻、雜作、養豬等,在以前,養豬讓三間厝只給人臭豬屎味的印象,再加上台塑中洋工業區座落於此地,為當地帶來頗多外來的上班族人口,造成社區人彼此間的冷漠與隔閡,如何讓外來人與本地人融合在一起,是社區所要面臨的課題。新港鄉農會也因此在研提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時決定選擇此社區來在推動。

  社區最吸引人是一連串的小故事串成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中基層農會扮演了地方組織與資源的整合角色,在新港鄉農會推廣人員的居間協調之下,三間厝居民共同討論規劃了社區發展的新願景,也因為社區養豬戶頗多,所以第一年就以3隻小豬的故事開始,第二年則以3隻小豬會長大為方向,第三年則希望譜成3隻小豬的圓舞曲,以打造一個快樂的社區。

小豬的長大日記

  推動社區營造,人是最關鍵的因子,所以「找對的人」,社區才會有動力。對三間厝社區來說,新港鄉農會、三間厝社區發展協會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社區最大的支援就來自這兩個單位。村鄰長則是行政訊息的主要傳播者,而長青會、產銷班、家政班都是社區的寶貝,另外,台塑中洋工業區管理課也扮演了社區協力的角色,社區很多活動都找他們共同參與,也鼓勵了這些外來上班族走入社區,參與社區活動,帶動社區外來人與本地人的互動,常常這些上班族一大早就到社區,跟社區居民一同打造環境,然後再去上工。這一群人組成社區「看顧三間厝ㄟ人」組織,開始了社區推動工作。

  社區最需要的營養補給就是「做對的事」,社區要有發展一定是有一群熱愛鄉里生活的居民,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共同關注並投入於對社區、對環境、對厝邊鄰里關愛的事。三間厝的居民們經過了幾次的會議討論,又參加了社區工作坊,釐清了社區要走的路,之後開始逐步展開行動。首先居民的想到意象的營造會是最容易看得出社區改變之處,為了讓社區有新的氣象,村民們決定沿縣166道路來營造入口意象,以改善社區環境,包括用3隻小豬當作社區地標,以長青樹作為入口意象的精神地標,長青樹取其老樹新生,象徵了社區要向前走,並將台糖小火車的舊火車站旁雜草叢生的空地,整理成三間牛稠小火車公園,並在公園設置文化牆,展出社區老照片、畫我社區寫生作品等,經此,讓舊有社區原來的印象有了初步的改變,臭屎味不見了,再加上居民自創的燈飾,讓社區夜間的氛圍溫馨且浪漫,這些改變引起平面媒體的注意,主動報導社區,這帶給居民很大的信心與鼓舞。

  除了公共空間的環境營造之外,社區辦理了「左看、右看、蓮連看—自家入口意象營造」活動,徵選出30戶示範戶,利用家中物品將自家門口加以佈置,營造自家的入口意象,各家彼此都會相互觀摩他家的布置,在輸人不輸陣的情形之下,莫不發揮無限的想像空間,讓自家更有特色,也因為自家的入口美了,當然的也將家內整理的更清潔,以吸引鄰里朋友的到訪參觀,透過這項活動,點綴了社區的美,也帶動地方美化的自發力,大家愈來愈愛這個社區了。

  通常在正式的會議中大多數的居民都是沈默不想發表意見的,反而是一些非正式的場合才會發表自己的想法,所以在社區成立了三間厝俱樂部,聚會活動無任何固定的型態及時間,只要居民大家商討同意即可。活動內容有歌唱聯誼、影片欣賞、話話家常、把酒言歡、健康操等,有時也會由各家準備一些菜餚或點心,大家共同食用,透過這些活動溝通了居民的意見,聯繫了社區居民的情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農會也為社區開辦了行動學堂,課程有嬉班子,成立了孩童嘻哈團,媽媽們的米食創作,以及紙藝教作、創意燈具製作、社區媽媽健康操等,由社區居民共同參加研習,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並增加互動的機會,同時也透過行動學堂,培養出好多位社區志工媽媽教師,為社區學堂「志願教學」,課程有手工包製作、吉他教彈、陶藝捏塑等。學員們也會將研習作品呈現於小火車公園文化牆,除了展現自我外也點綴了社區。另外,為了呼喚社區居民的心、沈澱感情,並能將其付諸於文字,社區舉辦「話我社區—佳句徵選比賽」,經過2個月的徵選,共徵選33件作品,由在地人士、國中老師、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評選,得獎作品除放置於社區小火車公園展示外,並可用於往後任何社區刊物或文件。

  嘉年華會是社區另一項重要活動,社區自己舉辦了「裝瘋賣笑—嘉年華變裝舞會」,活動在社區居民群策群力的規劃設計情形下,發展出各種的可能性,不受固有思想的束縛,打破任何拘泥的形式,連農會總幹事、推廣股長都不惜犧牲色相與員工、居民一起變裝下海演出,一場社區的嘉年華,老老少少都笑開懷。這項活動讓居民有了更高的興趣與成就感,接著以社區名義報名參加由嘉義縣新港鄉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2006年新港國際社區藝術節踩街嘉年華會,這也是唯一一個以社區名義報名參加的團體,成為活動注目的焦點。

豬蹄一點水—漣漪般的擴展

  為了讓社區能持續性的發展,社區建立了認養與維護的機制,依據5個營造點成立5個維謢小組,每個維護小組各選出5名社區志工擔任小組長,小組長需負責帶頭整理與維護社區的入口意象,通常小組長如發現小問題大都會隨手就解決,而組員們也會自動加入處理,讓社區環境整理成為居民常態工作,目前每2週的週末,村民會一同做社區環境的總整理,讓社區能持續的維持清潔。同時為了培育社區人力,社區居民也參與了社區營造工作坊、農村共識營等培訓課程,同時成立嘉義縣—心的家族,並召開家族會議,與其他社區彼此相互聯繫溝通,並以實務經驗分享的方式交流社區營造的經驗,讓社區營造的路不那麼的孤單。

願景分享

  常會聽到有人說做社區營造不容易,很難做得起來,但三間厝社區以短短2年的時間,在一群社區寶貝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一點成果,一些感動,三間厝非常驕傲的是現在如果有人再說社區做不起來,縣政府的人就會跟他說去新港鄉的三間厝看看,三間厝打破了農業與工業的界限,讓居住在此地的本地人與外來人彼此更和諧,而傳統農村悠閒的氛圍,更成為都市人停車駐足的焦點。

  工作伙伴在推動社區工作上,一路走來有快樂也有辛酸,有讚許也有批評,其實所有的人如果有一天當你能閉起眼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心跳聲,感受一下週遭的風,你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貴以及健康的活著是多麼的好,社區要的與給的就是一口健康幸福的呼吸,也希望將幸福的能量傳給每一位曾經來過與住在這兒的人們,讓大家都能感受社區幸福的氛圍,也願每一個有緣人及有心人與社區所有居民共譜這一首屬於三間厝及大家的圓舞曲。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12-28: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