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1. 安徽確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患者死亡

      安徽省衛生廳2007年3月28日晚間通報,中國衛生部確診安徽省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已經死亡。

      新華網指出,根據通報,病患為16歲的武姓男學生,安徽省蚌埠市人。今年3月17日發病,出現發燒、畏寒、全身肌肉酸疼等症狀,並有肺炎現象。

      18日起,武姓男學生到當地醫院就診及住院治療,由於病情迅速惡化,搶救無效,於27日晚間死亡。

      3月25日,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進行檢測,結果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陽性,安徽省人禽流感專家組診斷為疑似人禽流感病例。

      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進行檢測,結果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陽性。據初步流行病學調查,患者發病前無明確病死禽暴露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確診病例定義和中國診斷標準,中國衛生部人禽流感防控專家組診斷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確診病例。

      報導說,疫情發生後,安徽省相關部門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對所有密切接觸者實施嚴格的醫學觀察,截至目前為止未發現異常臨床表現。當地農業獸醫部門經過調查和檢測未發現動物禽流感疫情。

      報導指出,中國衛生部已將有關情況向世界衛生組織、台港澳以及一些國家通報。

  2. 增加烘焙時間與溫度,披薩也能成健康食品

      全世界很普遍的食物,有時亦被視為垃圾食品的披薩有機會成健康食品。

      馬里蘭大學食品化學家2007年3月26表示,他們已找到方法,藉由以較高溫、烘培較長的時間,並讓生麵糰有許多時間發酵,來提高全麥披薩麵糰的抗氧化劑成分,所提出之數據為將烘烤時間從7分鐘增加到14分鐘,烤爐溫度從攝氏204度提高到287度,同時在烘烤前,也延長餅皮的發酵時間,從一般的18小時延長到兩天,結果發現,這些改變讓全麥餅皮中所含的抗氧化物倍增。

      抗氧化劑可以預防細胞受自由基所導致的損壞。部份專家認為,抗氧化劑可以降低癌症、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食品化學教授俞良莉說,研究結果源自提高麥類食品健康特性的更廣泛研究。

      而研究人員傑佛力摩爾(Jeffrey Moore)說:「我們會選擇披薩的原因,只是因為它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各地都是種十分受歡迎的食品。」

      摩爾說,因此他們認為,若能找出提高披薩抗氧化劑特性,可能會對大眾健康有較大的影響。

      不過摩爾對披薩迷也有個小小建議,就是避免吃上面堆有大量外加起司、義大利辣味香腸、臘腸、碎牛肉等油膩食材的披薩。

      這項研究結果是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化學學會(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提出,而芝加哥正是厚皮披薩的發祥地。

      研究人員說,若以較長時間烘焙,抗氧化劑含量可提高達六成,而以較高的溫度烘焙可提高達八成二,而這取決於所用的麵粉種類,還有抗氧化劑檢測法

  3. 新研究稱黑巧克力有益動脈

      新研究顯示,黑巧克力有助促進血液流動,對動脈有益。

      2007年3月24日在美國心臟醫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的耶魯大學研究結果顯示,蔬菜和水果含有的抗氧化成份類黃酮,扮演重要保健角色。

      研究結果顯示,攝取諸如葡萄酒、綠茶和蔬果等富含類黃酮食物,與對抗心血管疾病間存在強大關連。而日常消費食物中,可可粉或黑巧克力產品被視為類黃酮的最豐富來源之一。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把康乃狄克州的45人任意分成3組,每天分別攝取8盎斯不加糖可可粉、加糖可可粉以及安慰劑,為期6週。

      研究報告表示,這項試驗中可可粉被認為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有效手段。

      完成試驗的39人中,攝取不加糖可可粉組和加糖可可粉組的肱動脈擴張程度均呈現明顯改善(分別為2.4%和1.5%),而安慰劑組的肱動脈為-0.8%。

      主要研究人員尼吉克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發現非意味人們該開始每天吃更多巧克力,但的確顯示我們該更加留意黑巧克力等富含類黃酮食物如何能提供心血管益處。」

  4. 久旱不雨,澳洲首度宣佈維多利亞省農地全部乾旱

      持續不斷的乾旱使得澳洲當局首度正式宣布,東南部維多利亞省全部的農地都處於乾旱狀態。

      澳洲農業部長彼得麥克高蘭(Peter McGauran)表示,政府給予該省農民及依靠農場維生的小型企業的旱災援助,增加了「非同尋常的」83%。

      澳洲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這場旱災始於2002年。維多利亞省及毗鄰的新南威爾斯省災情最為慘重。新南威爾斯省逾90%的土地仍被官方認定為乾旱狀態。

      澳洲氣象局2007年2月宣布,造成乾旱的聖嬰現象已經結束,並預告天氣狀況將趨向正常。不過,旱象仍繼續影響夏季作物,隨著小麥播種季節的臨近,也讓人對冬季作物產生新的擔憂。

      澳洲政府稱,旱災將使澳洲2006/07年的GDP減少0.75個百分點。旱災讓澳洲去年的冬季作物產量減少約60%,嚴重打擊小麥的出口。

  5. 加州首度發現澳洲原生蘋果蠹蟲,美農業部如臨大敵嚴防蔓延

      美國農業部於2007年3月22日表示,在舊金山附近發現蘋果蠹蟲後,官員將密切注意葡萄、桃子和加州其他農作物。

      加州阿拉米達(Alameda)和康特拉柯斯塔(Contra Costa)郡發現了澳洲原生的淡棕色蘋果蠹蟲,這還是美國首次發現這種可毀損樹葉與水果的蛀蟲。

      加州柑橘合作社栽培服務主任布萊克利說:「我們的入境口岸有漏洞,讓這些害蟲能趁隙通過查驗過程,且在我們偵測到之前,就已經在美國立足了,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之一。」

      蘋果蠹蟲可侵襲的植物種類極廣,總共超過250種,包括桃子、李子、杏子、蘋果、梨、葡萄、櫻桃和柑橘類水果,還會破壞幼苗,毀損觀賞用植物的外觀。

      農業部動植物健康檢查部門的霍金斯告訴路透,該部門極關注蠹蟲蔓延的程度,因為發現這些蟲的地方與許多可成為宿主的果樹和其他有價值作物的種植地相去不遠。

      農業部表示,正與加州糧食及農業局合作調查並擬定控制策略,以提防蘋果蠹蟲,並防止蟲害進一步蔓延。

      農業部稱,「由於生產成本增加,且可能喪失國際和國內市場,因此這有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蘋果蠹蟲也曾在紐西蘭、愛爾蘭、英國和夏威夷現蹤。

  6. 西班牙水資源匱乏 滴灌技術助酒莊

      2007年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本年主題,在於提醒人們必須面對水資源的匱乏。雖然農業灌溉往往需要大量的水,然而現代許多的葡萄酒莊園,使用一種高科技的「滴灌」,在節省用水之餘,同樣能種植出優良的葡萄來製酒。

      一位葡萄酒莊主人卡洛斯法可,走在心愛的葡萄園裡,一一檢查葡萄藤,了解生長的狀況,西班牙向來有嚴重的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是歐洲人用水量最高的地區,80%用在灌溉,但是法可並不擔心水資源匱乏,會對他的葡萄或是生產的葡萄酒有任何影響。

      法可表示,這些紅酒在西班牙紅酒的排名中,或是在全世界品酒的排名,或是雜誌或是指南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說這是個沒人知道的奇蹟,但它其實不是奇蹟,而是付出很多並使用21世紀的科技。

      法可所說的新科技,其實是他早在1970年代,從以色列引進到西班牙的滴灌系統,整個系統使用兩種高靈敏度的儀器,偵測葡萄種植的狀況,一個是專門測量土壤的溼度,另一個則是一個金屬測樹器,監測葡萄藤直徑的變化,了解葡萄是否需要澆水,兩種儀器將得到的數據傳送到電腦,進而能控制灌溉水的用量。

      根據數據顯示,傳統的灌溉系統每公頃需要用水5,000立方公尺,但是這種精密的滴灌系統,只需要不到2,000千立方公尺的用水量,而且一樣能種植優良品種的葡萄,生產出香醇的紅酒,目前包括在加州、澳洲、南非、智利等全球主要葡萄酒生產地都有使用這種滴灌技術,看來面對著全世界水資源愈來愈匱乏的壓力,葡萄酒莊使用先進的灌溉技術,似乎是目前可靠的解決之道。

  7. 環保人士表示,新一代油電混合車可平抑玉米價格

      美國一名環保人士2007年3月21日表示,新一代油電混合車未來將有助於平抑玉米價格,也可能防止肉類和乳品價格暴漲。由於玉米被大量用於蒸餾乙醇燃料,價格已翻了一倍以上。

      可充電(Plug-in)油電混合車和常規油電混合車一樣,既可以用電力也可以用汽油為動力,但它們還有插座可自車外充電。此種汽車目前僅存在於展覽室中,但要求製造商生產這種車的壓力已日益增加。

      有部分壓力來自於充電伙伴(Plug-In Partners)這個團體,其成員超過500個,包括有電力公司及洛杉磯、達拉斯、芝加哥和波士頓等城市。而一些成員已誓言,這類汽車一旦上市,他們就會購買。

      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的列斯特布朗(Lester Brown)表示「目前正努力確保充電式汽車的市場」,他還說美國應為汽車提升燃料經濟標準,以推進乙醇燃料的供應。

      美國普遍使用穀物飼養家畜,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穀物價格的上升已導致牛肉和雞肉出口減少。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所發表的報告則顯示,糧食價格的上揚,已使美國消費者物價在2月份成長超出預期。

      一些環保人士擔心,充電式汽車若促進使用煤燃料,反而會製造污染。煤廣泛用於發電廠,價格便宜但不乾淨。不過布朗說,風力發電在德州和加州等地發展迅速,可應付不斷提高的動力需求。

      「阻礙風力發電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它太難儲存了。」他說。「而充電式汽車的電池基本上可儲存風能。

  8. 污染及全球暖化導致大河陷危機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指出,由於污染、過度開發及全球暖化等問題,導致世界各大河流面臨威脅,陷入危機。

      「世界自然基金」公布一份全球河川危機報告,其中指出,全球前10大河川各因污染、船運、興建大壩、氣候變化及抽取灌溉等問題,使得20﹪的淡水魚種及水中植物瀕臨絕種,同時也造成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危機。

      以流經歐洲多國的「多瑙河」為例,但是由於興建水壩及擴寬河道、以利航運,使得河流周邊80%的沖積平原及溼地流失。在中國,長江因工業廢水及下水道污水排入,而遭到嚴重污染。

      在美國與墨西哥邊界的大河,因為農業灌溉過度抽水,使得河川水位下降,導致海水倒灌,河水鹽分增加,造成河中淡水魚種備受威脅。

      在印度,源自「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河也因氣候改變,面臨乾涸危機,因為印度河的河水來自冰河,而全球暖化使得冰河面臨消失危機,一旦冰河消失,印度河也將成為一條無水河床。

      在非洲,只要氣候有任何一點改變,就會造成河川水位及魚群產量巨幅變化,以「尼羅河」為例,數千年來,供應無數人飲用,但是全球暖化使得尼羅河到2025年時,水位將降到拉警報的低點。

      「世界自然基金」呼籲各國政府將保護河川列為要務,以確保河水資源能夠平衡、持久的供地球居民使用。

  9. 聯合國報告:全球森林每日消失面積相當於兩個巴黎

      根據聯合國2007年3月13日所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全球採伐森林的速度已經開始放緩,每天仍有相當於兩個巴黎面積的森林消失。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森林專家伍爾夫基爾曼(Wulf Killmann)表示:「採伐森林仍在繼續,而且是以無法接受的速度進行,但有改變的潛在跡象。」

      森林的破壞不僅減少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因為儲存在樹木中的碳被排放到大氣中,還將增加溫室效應。

      但根據「2007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由於一些國家採取的造林行動,每年凈流失的森林面積已經從1990年代的900萬公頃下降到現在的730萬公頃。

      以中國為例,該國正在執行大規模的造林計劃,不僅抵消了亞洲其他地區,例如印尼的森林破壞,也令亞太地區的林地面積在本世紀前5年出現凈增長。

      基爾曼稱,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引發對木材的需求,該國已經採取植樹政策,不僅僅是為減少對進口木材的依賴,也為保護土壤,尤其是在那些靠近戈壁地區。

      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卻很少有正面跡象出現。

      報告指出,擁有亞馬遜森林的拉丁美洲,森林佔全土地面積的比例由1990年的51%下降至2005年的47%。在2000~2005年之間,全球毀林最嚴重的地區則是在非洲.

      報告最後引用印度和中國森林面積增長例子,總結出:「經濟發展似乎是停止砍伐森林的必要條件。」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6-04-18:1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