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新農業運動-加強國土保育復育

水土保持局 陳美珍˙鄭旭涵˙陳建甫

坡地水土資源保育基礎上的魅力農村

  台灣農村從都市邊緣之平原地區綿延拓展至山坡地帶,一遍欣欣向榮的農村美景與蓬勃發展的農業活動,是台灣經濟孕育成長的基礎。然而逐年加劇的異常天候與山高水湍的地形水文條件,也不時重創坡地農村的產業建設風貌,尤其在坡地聚落環境裡,每年的颱風暴雨,更為農村居屋、農作物、道路、橋樑及公共建築設施等帶來了滿目瘡痍的土砂災害。

  為了確保農村的永續發展,本會水土保持局在推動農村風貌改造的同時,更進行一系列坡地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坡地漥蓄安全排水措施、建構緩衝林帶植生以及強化土石流防災體系等加強國土保育復育作為。在魅力農村的架構下,默默賡續強化坡地「水」、「土」資源的保育與復育。

新農業運動需要新的坡地保育觀念與技術

  農作物栽培、水土保持、森林保育,與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永續發展息息相關,是國家的綠色資產。本會蘇主任委員嘉全在「新農業運動」中特別以農村子弟的身分,殷切期許以延續、修正、創新的精神,重新定位台灣農業的重要性及永續價值。

  確實以台灣人口如此密集,平原土地有限而山坡地沖蝕劇烈,降雨集中卻又缺乏水資源的農業環境條件下,我們極需要在延續原有治山防災成果的基礎上,構思新的國土復育策略。農村需要的是可以「永續」成長的國土環境,不需要土砂災害像噩夢週而復始,農民永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從零開始。針對坡地農業生產、生活、生態最重要的二項資源,「水」與「土」的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我們應該將政府有限的保育資源,落實在最緊要的保育對象上。即農村山坡地的水資源漥蓄以及農村山坡地的沃土沖蝕控制。而讓自然陡坡環境崩塌現象與河道土石運移的沖淤平衡機制,在局部風險控制的整治作為裡,給予尊重自然的避災禮讓,並獲得有效的防災保全。包括了下列二個面向觀念:

一、推動國土復育

「留住水分、留住青村」的水土資源保育新觀念

  水資源漥蓄涵養。坡地農村農作物最需要的灌溉水源,主要仰賴區內坡面降雨或自上游集水區引水。農村坡地的水資源漥蓄涵養,也就是「即時」、「在地」的點狀截留蓄水,可以讓寶貴的降雨不要成為逕流,在坡地農業生產區域周邊,以點狀的漥蓄溼地、滯洪設施、公共蓄水設施,將降雨截留成為可供坡地農業用水的珍貴水源,同時發揮水源涵養等國土生態功能。

「坡面沃土重於崩塌砂礫」的水土資源保育新觀念

  沃土沖蝕控制。此一觀念極不同於一般治山防災或崩塌地滑的整治。農村坡面可耕作壤土,係坡地農業賴以維生的基礎,年土壤沖蝕量相較於大面積崩塌或大規模土石流等土砂移動,雖屬微小,但在農業上的價值,卻有天壤之別,惟一旦從農村坡面流失,需要再經過很長久的土壤化育過程,才能供農業利用,故極為珍貴。如同在森林內的表土層內,有豐厚的腐殖層、枯枝落葉層,提供昆蟲、菌絲、幼苗等充足的養分,在保育上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本會水土保持局利用坡面植生護坡、沖蝕控制、等高階段、山邊溝及坡面安全排水等創新的坡面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工程資材與技術,來保育坡地水土資源並兼顧坡地農業與生態均衡的永續發展。

「坡地重要點、線、面保育處理」觀念

  水庫集水區內之河川,多沿先天地質條件最脆弱不良的地方切割演化,需以集水區流域整體多元化的坡地保育處理方式治理,於嚴重影響國土保育地區實施點狀的源頭處理、沖蝕控制;線狀或帶狀的濱水區或道路沿線設置緩衝綠帶、生態廊道、蝕溝處理;面狀的植生復育、坡面穩定、坡地等高排水等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工作,以穩定坡面、調節土石遞移,減少裸坡表土流失,同時達到減緩洪峰及土石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及公共設施安全,厚植國土資源,促進土地合理永續利用。

二、強化土石流防災體系

「尊重環境特性,強化自主防災應變」觀念

  為提升土石流高潛勢溪流影響地區農村民眾自主防災應變能力,配合地區性防災教育訓練,補助縣政府製作簡易DIY型雨量筒、印製土石流防災宣導資料等,分送鄉鎮公所及緊急聯絡人,以提升民眾自主防災應變能力。使民眾熟悉於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之正確應變作為。

「區域性防災體系」觀念

  全國有1,42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本會除具體針對保全對象5戶以上者,分期完成疏散避難規劃外,並逐年選定歷史災害嚴重地區,優先補助地方政府購置發電機、照明器材、無線電、擴音器等充實避難處所設備,更以鄉鎮為單位統一納入防災管理系統,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域性防災體系之完成,將能以事前防災方式加強警戒並建立防災制度,配合防災宣導,降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推動中之具體國土保育重點與管理配合措施

一、加強山坡地利用管理調查

  (一)辦理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查定結果公告及異議複查、完成法定程序,尤其對於未登錄土地將配合國有財產局實施查定及編定工作,以落實山坡地管理,遏止非法佔用機會及配合公有山坡地放領工作,查定放領土地、辦理山坡地區域內農民從事公共設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農業經營、農宅輔建等融資貸款。

  (二)更新並強化山坡地管理系統,建立山坡地查定資料與內政部地政司地籍資料庫資料交換機制,迅速更新山坡地查定資料,並發展山坡地管理與地籍系統即時同步系統,同時應提供各管理單位即時使用並取得查定資料,將使山坡地管理無漏洞。且充實各級地方政府山坡地水土保持管理設備及巡查人員現場巡查相關配備,以提升開發案件監督及違規查報取締管理效能。

  (三)辦理國土復育地區處理調查及研究。

  (四)為提昇土石流高潛勢溪流影響危險地區民眾自主防災應變能力,補助地方政府充實避難處所設施及設備、雨量筒製作及圖冊印製,以鄉鎮為單位統一納入防災管理系統並配合地區性防災教育訓練,使民眾熟悉於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之正確應變作為。

二、山坡地超限利用改正及獎勵造林檢查

  山坡地超限利用範圍查定及管理,超限利用者依法進行改正,推動坡地造林,強化林業生態系統的維護,促進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以保育地力代替剝奪地力,恢復山坡地植物繁盛生長,並維持良好而健全的覆蓋。實施超限利用造林植生復育,除可降低陡坡沖蝕、增加坡面降雨入滲及回復坡地林相景觀,確保水土資源外,對於增加農村綠覆面積,提供野生動物庇護及覓食棲地、遷移繁衍廊道等,更可滿足生態多樣性之環境需求。超限利用限期改正檢查未完成造林者,將由縣市政府依法辦理查處。

三、嚴重影響國土保育之坡地保育處理

  土砂災害之發生,不僅造成土壤沖蝕流失,更易造成居民住家、橋樑、道路等公共設施破壞之情事,尤其地震後,山坡地裸露崩塌面積增加,為防止災害發生,建構優質之山坡地生態環境,辦理時配合國土規劃以生態環境保育之理念及流域整體治理等多元化的坡地保育處理,於嚴重影響國土保育地區辦理坡面穩定、坡地安全排水、蝕溝治理、植生復育、於濱水地區或鄰道路系統區域設置緩衝綠帶、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及附屬設施補助等水土保持工作,以穩定坡面,減少裸坡面表土流失,加速自然景觀回復。

國土保育復育成效-新農業運動-身體愛先顧乎勇

  健康的人,有健康的皮膚、毛髮、血液代謝與神經傳導系統;健康的山坡地,也同樣必須要有健康的坡面植生、林木覆蓋、綠帶廊道、水資源管理與安全的土砂遞移。

結 語

  國土保育復育與合理山坡地開發利用一直是本會水土保持局傳統的工作和任務,無論過去在山地農牧開發時代的農地水土保持,抑或現代水土保持的山坡地管理、治山防洪,野溪整治、土石流災害的預防等,都是站在第一線保育國土、維護生態,以及災害的預警、搶通與復舊。隨著環境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村社會多元發展和經濟國際多元文化的衝擊,本會水土保持局這些年來業務的規劃和成果的展現,也出現了迥異於過去的創新做法和觀念。尤其在本會新農業運動的方針帶領下,益加突顯水土保持在農村永續經營環境上保育資源的重要性,更直接面對保障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艱難挑戰。幸而,水土保持局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精益求精,展現了卓著的績效,更將業務活力擴展到生產、生活與生態各個層面,希望能將三者融為一體,結合農村新風貌建設推動,在有規劃有願景的前題下,提供地方示範性技術支援與經費補助,培訓鄉村人力,協助發展休閒農業,營造魅力農村,確保農村永續發展,發揮本會更大的整合影響力,造福更廣大的農民,讓台灣農業亮起來。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6-06-08:1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