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1. 印度7農業省區 4年自殺死亡農民逾8,000人

      印度政府農業部長巴瓦爾2007年5月8日在答覆國會質詢表示,儘管政府提供龐大經費補助農村,至2007年3月底為止的過去4年裡,印度7個主要農業省區,仍有共8,263位農民因沮喪和絕望而自殺身亡。

      印度共有19個省區發生農民自殺事件,其中7個主要農業省區的情況經新德里中央政府認定較為嚴重,它們分別是北部旁遮普省和西部古茶拉底省,以及其他位於南印度的馬哈拉什特拉省、卡納塔卡省、克勒拉省、安德拉省和坦米爾那都省。

      據農業部統計各省彙報的農民自殺數字,到2007年3月底為止的過去兩年裡,農民自殺人數將近4,000人,與前兩年比較,自殺人數略為減少。但印度主要棉花產區的馬哈拉什特拉省地區,去年自殺人數卻多達2,329人。

      巴瓦爾在聲明中表示,中央政府已無意再繼續延長農民補助計畫,因為去年已提供1,700億盧比(約42億5,000萬美元)協助農民紓困,包括免除農民貸款利息、重新安排貸款償還期限以及擴大農民各種貸款信用等。

      印度農民自殺主因,在於向銀行借貸購買種子、農藥、肥料和其他用途,一旦遭遇乾旱、洪水或作物發生病蟲害,使得收成減少或牲畜大量死亡,導致虧損累累,而無法償債。在失去信用後,政府銀行拒絕繼續放貸,農民被迫轉向錢莊高利舉債。如此惡性循環結果,不少農民因而債台高築,土地遭抵押沒收或被迫賣腎,最後走上自殺。

  2. 世貿組織提議降低貧窮國家農產品進口關稅

      世界貿易組織在2007年5月27日提議,對來自貧窮國家的部份農產品降低進口關稅,以交換這些國家減少貿易保護措施。

      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問題首席談判代表法柯納說,這個新提議可能會使為削減全球商品貿易障礙,但卻停滯不前的杜哈回合貿易談判得以繼續進行。

      法柯納進一步表示,已開發國家應該把熱帶農產品關稅,從現行不到25%者降低為0%,而超過25%關稅門檻的熱帶農產品則應該降低關稅的85%。

      法柯納同時提議,限制貧窮國家使用特別條款的保護機制。此特別條款的保護機制准許貧窮國家在大批外國產品突然進口時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產品。

      法柯納說:「當特別條款的保護機制一年可以使用幾百次時,這還有什麼特別意義可言?」

      法柯納提議,使「特別條款保護機制成為能夠真正發揮功效的工具,以及真正需要時可以使用」。

      過去6年來,世界貿易組織於旨在削減全球商品貿易障礙的談判沒有取得進展。與會各國的歧見,特別是有關農產品貿易問題的歧見,使得自2001年起在卡達首都杜哈舉行的杜哈回合貿易談判難以取得進展。

  3.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指出 因應氣候變遷 未來5年是關鍵期限

      國際保育團體「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於2007年5月16日表示,如果全世界想要因應未來50年能源需求預估將倍增的情形,則必須在5年內就對抗氣候變遷措施作出重大抉擇。

      該基金會發表的技術報告「氣候解決方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2050年願景」表示,延遲採取行動將會讓地球於未來半個世紀面臨危險的暖化局面,或被迫採取更激烈和代價更高的措施,可能因而嚴重損害到全球經濟。

      基金會秘書長李普表示,「各國政府和領袖面臨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抑制危險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不致阻礙、縮減經濟發展和降低生活水準。」

      李普又說:「我們擁有一個很小的時間之窗,那就是在未來5年能播下改變的種子,我們禁不起浪擲此機會。」

      這份技術報告訂定的目標是於2050年前限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僅升高攝氏兩度,同期間內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減半。

      聯合國氣候專家小組最近提出的報告,強調運用現成科技、替代能源以及節能措施,就能避開全球暖化的最嚴重後果。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也同意這項看法。

      但它指出,政經決策仍「處於迥異及危險軌道」,「科學警告持續出籠,但爭辯依然不休」。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報告倡議六大解決方案,包括提升能源效率、扭轉濫伐森林、加速發展諸如風力和太陽能等低排放技術,以及儲存能源技術。

      基金會也希望燃煤火力發電廠改以天然氣為燃料,以及捕捉和隔離更多二氧化碳,因應諸如石油等化石燃料不斷增加的碳排放。

      前述因應措施如果及時採行,將可在2050年前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約六到八成。

      但另一方面,儘管核能不會排放廢氣,但因有輻射污染、核武擴散之虞以及興建和除役成本高昂,弊多於利,基金會排除利用核能。

      基金會由包括一百名科學家和專家的專案小組所提出的技術報告強調,如果各國於未來5年內採取協同一致決定,則因應措施能在10年內開始呈現所期望的成效。

  4. 瑞士官方研究:生質燃料不見得較環保

      瑞士政府於2007年5月23日所發表一份委託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生質燃料未必比化石燃料來得環保。研究出爐後,已引起種植生質能源作物的農夫不滿,擔心影響生計。

      「聯邦材料測試與研究中心」係接受瑞士聯邦的環境、能源、農業等部會共同委託進行是項研究,共分析了生質乙醇、生質甲醇、生質柴油和生質甲烷等生質燃料。

      它指出,雖然許多生質燃料在使用時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化石燃料少了三成,但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更多的其他污染。

      研究團隊的科學家說,不能只依據能源使用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衡量生質能源的環境友善程度。

      但報告也指出,透過生產技術的改進,仍可能大幅減少生質燃料對環境的衝擊,建議瑞士政府在這方面積極採取行動。

      科學家並建議,從生質廢棄物如木材等提煉生質燃料,是比種植作物更環保的方式。

      報告認為,如果生質燃料能夠以更有效率和更環保的方式生產,再配合其他節能措施,其角色仍不容忽視。

      種植油菜、提供油菜籽以生產生質柴油的瑞士農人協會已在報告出爐後表示不滿,據瑞士「WRG-FM電台」報導,該協會認為這份研究報告提出的是平均數據,未考慮不同生產者的個別情況,可能對生質作物產業造成打擊。

      瑞士政府對生質能源作物生產進行補助,據報導,許多人認為這項受到關注已久的研究可能影響補助政策。

  5. 研究發現美國乙醇工業發展將導致食品價格上漲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快速發展的乙醇工業可能會幫助美國減輕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但從2006年7月到現在,它也使美國人的平均食品消費額提高47美元。

      美國的乙醇生產原料主要是玉米,而玉米也是雞、豬和牛的主要飼料之一。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心於2007年5月11日發表研究報告稱,隨著乙醇工業的發展,肉和蛋的價格將會上漲。

      贊助此項研究的美國肉類協會,其首席執行官薄義爾(J. Patrick Boyle)表示「我們的乙醇政策從根本上是與玉米和飼料的價格息息相關的,乙醇工業的發展最終將使我們在國內花更多的錢購買食物」。

      B氏進一步指出「能源安全固然重要,但我們在追求乙醇所帶來的利益時,必須權衡它所帶來的後果」。

      研究發現,乙醇工業近年來的發展已經使美國的人均食品消費額上漲47美元,即年消費額上漲1.3%,這主要是由於玉米價格上升引起的。

  6. 全球暖化推動澳洲農業革命,農民運用高科技手段對抗乾旱天氣

      農民傑姆斯法根(James Fagan)在乾旱的澳洲東部小麥區裡,使用衛星引導拖拉機種植莊稼。該拖拉機裝有自動駕駛儀,由衛星技術引導。以它進行農作,保證每一寸土地都能盡其所用。

      法根的農場位於雪梨以西250公里,澳洲正有越來越多的農場像他的一樣,使用先進的技術,以對抗危害農作物生長的氣候變化。

      澳洲的農民迫不及待地要使用新的方法,以適應越來越炎熱乾旱的天氣。澳洲是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但近年來出現當地人記憶中最嚴重的乾旱,使糧食產量出現下降趨勢。

      和許多固執的澳洲農民一樣,法根也對科學家和政治人物關於全球暖化的警告抱懷疑態度。他在開著牽引機沿著筆直直線工作的同時表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只是「淺薄的科學」。但是,法根也承認,氣候確實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像澳洲大旱這樣極端的現象發生越來越頻繁。

      衛星技術只是澳洲農業革命的一部分。透過農業革命,澳洲的農產品出口額在過去10年增長了30%,達到每年300億澳元,雨水利用率估計也提高了250%。

      據澳洲穀物協會的安伯斯(Alan Umbers)估計,如果農民們沿用上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耕種技術工作,在2006年的大旱形勢下,澳洲的小麥產量只能達到300萬噸,而實際的產量達到了1,000萬噸。

  7. 日本雞飼料從進口玉米改成本土稻米

      玉米價格因全球對於生質燃料需求增加而不斷上漲,影響所及,除了以米為主食的人類外,日本的雞隻也不得不改變食譜,因為以玉米為主的雞飼料使飼主成本提高,日本養雞業者只好開始讓日本雞改吃日本米。

      日本青森養雞場,雞吃的飼料中混合了米粒,從2007年春天開始,所有雞隻開始不吃玉米,改吃日本米。來自美國進口的玉米,因為可作為環保燃料,價格開始飛漲,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漲了兩倍。

      面對美國玉米價格過高的趨勢,日本農產業者決定開發國產飼料,青森的農家開始種植飼料米,並且開發新的稻米品種,新品種飼料米比人類食用米大了兩倍,更因為收穫量大受到農家的青睞。

      目前日本各大農業研究所正努力研究飼料米的新品種,在秋田的研究所,正進行兩種不同品種的稻米雜交育種,期待生產出收穫量為食用米兩倍的新飼料米。

      另外在山形縣,4年前開始種植飼料米,由於飼料米價格低廉,因此要想辦法降低成本,播種使用的是專用噴灑器,肥料則是使用豬的尿液,完全免費。

      原本以努力生產好吃稻米為目標的日本農人,隨著時代需求,也要調整心態,種起重量不重質的飼料米,雖然不免有掙扎,卻為日本農業開啟新的局面

  8. 研究指出:熱帶森林砍伐減半將有助紓解全球暖化

      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快遞」期刊中的一項氣候研究報告指出,熱帶國家砍伐森林數量如果能夠減半,將有助於大幅降低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

      研究人員在這篇有關政策問題的文章中指出,未來一世紀內,如果能夠減少50%的森林砍伐量,將有助於防止每年5,0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層中。

      研究者說,減少的排放量,將可達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所設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總目標的12%。

      報告指出,以目前比率計算,由於熱帶森林遭砍伐,造成每年有1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層中;如果沒有大量砍伐森林,這些二氧化碳原本可被樹木吸收,緩和地球氣候暖化。

      「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公約」發起一項兩年計畫,希望減少熱帶森林砍伐量;開發中國家則要求提供具有政治與經濟誘因的策略,以執行森林保育計畫。研究專家為了支持聯合國計畫,提供科學與技術性的支援,在2007年5月10日發表這篇政策報告文章。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很多開發中國家將熱帶森林當作主要經濟來源,使聯合國的「減少因森林砍伐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畫」面臨很多政治挑戰。

      他們指出,一些低成本的措施,例如協助他們專業評估森林運用價值,砍伐森林儘量集中在高農業價值的地區等,可說服開發中國家減少森林砍伐。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6-06-27: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