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雲林斗六大圳擴建工程成果與效益

農田水利處 林榮清

壹、計畫緣起

  雲林縣斗南鎮、大埤鄉及嘉義縣大林鎮等地區約6,000公頃農地,長期以來深受欠缺地面水源灌溉之苦,農民無水就如同汽車無油失去動力,為了耕種,農民只好忍受或另找水源。過去地方人士及各級民意代表迭有反映陳情,希望政府早日完成原有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計畫。

  回顧民國36年,雲林農田水利會前身—斗六農田水利協會當時之會長謝堡丁先生推動「斗六大圳」,這是光復後第一個由台灣人自行設計興建之水利灌溉系統,惟當時物資缺乏僅能完成局部。之後,為了擴大服務農民,解決斗六大圳下游地區廣大平原仍欠缺灌溉水路,地方乃研議繼續推動幹線後續工程,然民國43年施工至雲林縣古坑鄉時,因水路用地取得困難,導致暫時停工,迄今超過半世紀,斗六大圳末端雲林縣斗南、大埤及嘉義縣大林等地區農民靠著利用迴歸水、鑿深井及採輪作制度克難方式歷經一甲子。

  農委會為了加強推動計畫之興建,積極輔導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加速辦理各項作業,興建工程計畫書於提報中央審議時,考量本灌溉渠道建設屬中央農業主管機關權責,其灌溉設施之興建不宜由政府全額補助,俟經多次審議與檢討修正,於89年9月獲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核復「斗六大圳續建工程核屬需要」,行政院90年7月10日以台90農字第040282號函核定同意辦理,總經費15億1,901萬元,分6年實施。

  本計畫完成後,對地方整體之發展效益有:一.增加稻米生產:維持原有灌溉制度與耕作方式,引灌集集攔河堰濁水溪水源,因其含砂量高,可改善土壤土質,及直接改善稻米產量、品質與增加售價。二.節省抽水成本:地面水源供應充足穩定後,可減少抽取地下水,降低抽水成本。三.減緩地層下陷:因減抽地下水可使地層下陷速度趨緩,並降低沉陷量,相對的減少地區淹水之苦。四.對地方區域均衡發展及三生功能有直接助益。五.可調節溫室效應微氣候變化。

貳、執行經過

  行政院民國90年計畫核定後,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即積極辦理用地取得事宜,工程部分則自民國91年至96年間分年分段辦理,總建造經費15億1,901萬元,包括:用地徵收費、工程建造費及工程設計費,其中用地徵收費包括:徵收用地費1億7,519萬元及地上物補償費3,010萬元,合計2億529萬元,按行政院核定由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籌措負擔,另無法徵收土地採租用方式辦理部分,仍由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逐年編列租金支應。至主要工程建造費12億3,936萬元以及工程設計費4,700萬元,則由農委會分6年於年度預算內編列補助辦理,各年度經費編列及分擔執行情形,如附表:DOCX / pdf / odt

  其中第4年新建幹線段按行政院核示,不宜由政府全額補助,故由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負擔10%工程建造費,計2,736萬元。另施工期間雲林農田水利會所負擔之用地費及10%工程建造費所衍生之利息支出,仍由該會自行籌措編列支應,總計農委會支出12億8,636萬元,雲林農田水利會支出2億3,265萬元(不含利息支出及逐年租地費用)。

  有關用地部分,雲林農田水利會朝儘量利用自有水利用地,及儘量利用台糖土地(獲台糖公司全力配合願意長期低價租用)外,餘徵收民地部分,則為本計畫最艱困、影響工期最大之施工節點,幸獲地方人士之斡旋及相關機關鼎力協助始得排除困難,繼續推動。

參、工程規劃原則

  斗六大圳幹線迤邐數十公里,所經地區範圍跨南投、雲林及嘉義縣等多鄉鎮,地勢高低不平,起伏變化頗大,部分區段需穿越現有縣道及跨越主要河川溪流,為減少施工困難及掌握施工時程,除考量系統供水功能外,其渠道規劃原則朝以下七大原則辦理:

一、利用現有水路及儘量利用台糖農地,減少徵收私地,節省成本。

二、利用土地段別施設新渠道,減少土地紛爭,有利工進。

三、選擇與現有灌溉系統相互配合連接,減少新設,降低成本。

四、沿線水利構造物採經濟型式設計、朝施工安全、品質容易掌控。

五、將來之維護管理方便且維修成本低。

六、能配合現況地形條件佈設具當地文化特色,人文藝術之水利建設新風貌景致。

七、對當地農村環境可提升,另景觀、生態、綠美化、休閒、交通便利性有相當程度之助益。

肆、建設成果

  斗六大圳擴建工程主要分「幹線續建工程」與「連接水路工程」兩部分,幹線續建工程包括一.原幹線擴建段(長約15,000公尺),2.新建幹線段(長約8,220公尺),除90年、91年辦理先期作業及相關用地取得外,後續5年則分別辦理:

一、原幹線擴建段

  (一) 92年溫厝角支線擴建工程(20K+566~23+300 )

  (二) 95年原幹線擴建工程(18k+766~20k+566)

  (三) 96年原幹線擴建工程(16k+160~18k+766)

二、新建幹線段

  (一) 93年新建幹線段工程(上游段23k+300~25k+300)

  (二) 94年新建幹線段工程(下游段25k+300~28k+429)

三、連接水路工程(96年執行)則細分為:

  (一) 柳子圳導水路

  (二) 南勢圳導水路

  (三) 石龜溪圳導水路

  (四) 茄苳腳圳導水路

  (五) 霞苞蓮埤導水路

  (六) 湖子埤幹線及導水路

  (七) 十股圳導水路

  按渠道所經不同地區重要水利構造物依構造形式分為:

  1. 矩形座槽:長21,700公尺,一般俗稱U型溝,因斷面屬較大型,講求美觀,外牆搭配造型模板,增加文化藝術。

     

  2. 制分水閘門7座:作為調配水量與管制分水量控制閘門。

     

  3. 道路橋涵6座:為維持地方主要進出道路所設置之橋涵。

     

  4. 農路版橋66座:提供農路或農田跨越水路方便人員、車輛進出之簡易版橋。

     

  5. 跌水工34座:作為消能與降低坡速之緩衝設施。

     

  6. 倒虹吸工1座:穿越橫交設施為維持渠道水頭壓力穿入地表下大型鋼製涵管,該函管容易淤積泥沙,清理時需用特殊機械沖洗,又為防止人員跌落,涵管前後端設防護網,管內設逃生設施。

     

  7. 取放水門17座:設置溢水、放水門,避免溢流造成災損。

     

  8. 暗渠8座:穿越平面道路或橫交設施之封閉暗渠道。

     

  9. 渡槽6座:跨越主要河川採預力箱型樑渡槽,渡槽頂面兼作維修道路,鋪設柏油路面及相關管制大型車輛進出路障。

     

  10. 巴歇爾量水槽1座:使輸配水更合理及防止淤積量測設施。

  其中6座跨越石牛溪、崙仔溪、大湖口溪、石龜溪等主要溪流大型預力渡槽,其規劃設計及施工監造,由於農田水利會相關成員較缺乏此方面之設計施工經驗,故雲林農田水利會依政府採購法採統包方式辦理,並甄選國內專業工程顧問進行專案管理及施工監造技術服務,執行上尚屬順利,均能如期、如質完成,該渡槽是本計畫最具挑戰性與施工技術最艱鉅之工程,因施工方法及造型特殊,已儼然成為當地地標,以上相關施工照片如所附照片6張。

伍、計畫效益

  斗六大圳是結合雲林地區農業環境條件,融入傳統文化特色、生態保育,及人文藝術與自然景觀美學之現代化農田水利設施,在通水灌溉後,抽取地下水情形將會逐漸減少,對於減緩地層下陷將有實質幫助,同樣屬農委會辦理中之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對於改善農田排水部分,亦將獲得具體效益之改善,使當地免再遭受淹水之苦,長期言,對雲林地區有了斗六大圳擴建工程後,對於農業之發展及整體區域環境之改善已注入了新的活水能量。

  本灌區受益灌溉面積約6,000公頃,服務農民約18,000人,年計畫需水量約1.29億m3,完成後之斗六大圳引用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豐水期剩餘未分配水,估計每年可提供約0.57億m3,加以斗六大圳上游休耕、分組輪灌所節餘水約0.08億m3,另配合當地可引用迴歸水等約有0.25億m3,合計地表水將有0.9億m3,可提供斗南、大埤、大林等地區大部分農田灌溉用水,不足部分約0.32億m3,將由雲林農田水利會調撥水源與加強灌溉管理手段克服。

  另本計畫完成後相關直接與間接效益分析如下:

一、可直接引灌至各埤圳,減少水量損失,具穩定水量、補注及減抽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

二、配合現況及地區文化特色融入生活藝術景致,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兼具三生功能理念。

三、取用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豐水期剩餘未分配水量,擴大集集引水計畫之工程效益。

四、提高農作物產值,增加農民收益,有利發展精緻農業。

五、水資源共享,促進地方均衡發展,帶給地方水水的綠色世界。

六、直接之年計效益估計每年將有1.24億元,包括:

  (一) 提高稻米產值:1,055萬元/年

  引灌集集攔河堰濁水溪水源,其含砂量及有機質高,可改善土壤土質提高稻米產值,以受益面積5,923公頃計,每公頃所增加產值1,781元,評估年產值增為1,055萬元。

  (二) 節省抽水成本:5,309萬元/年

  每年可減少地下水抽水量3,470萬m3,每m3水以1.53元計,評估每年可節省抽水成本為5,309萬元。

  (三) 減緩地層下陷效益:6,000萬元/年

  每年減抽地下水用水量3,470萬m3 ,推算可減緩地層下陷每年0.3公分,依其所需回填土方量換算所產生之效益估算每年約有6,000萬元。

陸、結語

  得來不易的水源及政府每年匡列經費補助辦理改善之農田水利設施,如何珍惜與妥善利用,發揮最大之效益,將政府的德政措施直接嘉惠至農民身上使發光發亮,將是今後所有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夥伴們共同的責任。

  斗六大圳歷經6年施工期,打從測量、規劃、設計、招標、施工、至完工通水,農委會無時無刻無不扮演著協助與督導的角色,希望通水的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舉凡過去出席相關會議,開標、查核、會勘、協調,台北-雲林間單日的奔波往返,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再再的呈現在96年11月1日上午10時於雲林縣古坑鄉舉行之通水典禮上,雲林農田水利會為表彰政府照顧農民的德政,特將通水典禮擴大舉行,邀請單位及人員,包括中央相關部會首長、地方士紳、民代及各地區農田水利會長、會務委員、小組長等,估計約有2,000人,陳總統亦特別關心,專程前往致詞嘉勉,農委會蘇嘉全主委於致詞也特別說明政府照顧農民的用心,以及如何調撥經費增加補助全省各地區農田水利會相關之農田水利建設,接著雲林農田水利會張會長慷慨激昂的致詞,再三感謝陳總統、行政院張院長及農委會蘇主委,並徐徐道來一切斗六大圳建設的始末艱辛,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張會長並特別準備感恩紀念品呈獻農委會蘇主委,並請蘇主委頒發地方協助建圳有功人員共17人,最後由陳水扁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其邁、農委會主委蘇嘉全、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廖宗盛、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雲林縣長蘇治芬、雲林農田水利會會長張輝元等共同啟動水門後全線通水,一條具地方文化特色水的長龍正式加入雲嘉地區主要灌溉體系,也是近年來政府投資於農田水利事業最大之工程,完成後解決該地區18,000多農民多年來的夢想,劃下完美溫馨的一刻。

  個人有幸參與此具有時代意義的農田水利建設事業,對於嘉惠農民、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增加農業生產,提高國家競爭力,解決農民困苦,確保農業永續經營,對整體雲林地區均衡發展有正面意義,充滿成就感與感到無比光榮,在此要感謝農委會各級長官之指導督促,更感謝所有協助本工程興建之各機關、團體、地方人士、設計、監造及施工人員,最後感謝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全體員工的配合,咱們共同創造了農田水利事業劃時代的新頁,感恩。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1-07:1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