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由第8屆亞洲水產學會研討會看亞太地區之水產發展

水產試驗所水產養殖組 趙乃賢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養殖系 陳瑤湖

一、前言

  亞洲水產學會(Asian Fisheries Society, 簡稱AFS)第8屆研討會(The 8th Asian Fisheries Forum, 簡稱 8th AFF) 是亞洲水產學會自1986年起每3年舉行一次的論壇大會,此次在印度西南的Kerala省的Kochi市舉行,時間是2007年11月20至23日。謹就AFS的背景、8thAFF的經過、以及與會心得加以報導。

  AFS的成立緣起於來自東南亞包括我國廖一久院士等7位水產科學家於1983年5月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聚會商討醞釀而成,其目的是為積極改善該區域內水產科學家及研究機構的互動及合作。為了涵蓋南至北澳洲,北至東亞,東西橫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地區,決定用亞洲來代表該區域。爾後這些科學家又再經過數次集會,終於由重視水產研發的台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各國的研究學者,熱心發起創辦事宜,在1984年5月2日訂定憲章而成立了AFS。嗣後於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在馬尼拉、東京、新加坡、北京、清邁、高雄、檳城, 舉辦第1至第7屆研討會。2007年11月則在柯欽召開第8屆研討會( 8th AFF)。第8屆理事會中將AFS憲章再作修正,釐清其區域擴及亞太(Asia-Pacific)區域,西至土耳其及沙烏地阿拉伯,東至日本,北至蘇俄,南至紐西蘭。

二、AFS的宗旨與功能

  AFS成立的主要基本目的有下列3項:

  (一) 提倡在亞洲從事漁業與水產養殖研究與發展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來互補及分享資訊及發表研究結果。

  (二) 宣揚及落實此區域對於水生資源的永續利用、培養、保育、以及發展的重要性的認知。

  (三) 鼓勵學會內成立區域分會、專業分會以及各國的水產學會,並且與這些有類似目的的學會、組織及機構進行聯結與合作。

  AFS迄今所推動的工作如下:

  (一) 提供有效的機制如以亞洲水產期刊及電子報來傳遞漁業及養殖方面的研究及其相關訊息。

  (二) 定期舉辦亞洲水產論壇以聚集學者、專家及相關業者,使之能廣泛且有效地討論漁業及水產養殖的相關議題,並發表研發結果。

  (三) 提供進一步的機會來召集學者專家舉辦特定議題的研討會。

  (四) 提示此區域內重要的漁業與水產養殖的相關議題。

  簡言之,AFS的目標及其作法是:提示水產議題、聯繫水產學者、開發年輕學者、提倡全球合作、鼓勵形成聯結網路及藉各種出版品傳遞訊息。在這些前提下,AFS內分別於1985、1986及1994年成立了3個區域分會(Branch),即台灣分會、印度分會及日本分會。並且於1983年及1989年分別成立了兩個專業分組(section),即亞洲水產社會科學研究網(Asian Fisheri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ection)及魚病分組(The Fish Health Section)。各區域分會及專業分組都分別舉辦多次定期或不定期研討會。如台灣分會於1994年舉辦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的應用研討會,在1999年舉辦第1屆亞洲箱網養殖研討會,在2001年舉辦第6屆研討會;日本分會在1989年舉辦第2屆研討會,在1997年舉辦亞洲水產養殖國際研討會,2005年舉行水產養殖新科技研討會。又如魚病分組每3年辦一次亞洲魚病研討會,已辦了6次,第7次(7th Symposium on Diseases in Asian Aquaculture)即將於2008年6月在台北舉行 (http://homepage.ntu.edu.tw/~daaseven/)。AFS同時也與其他的水產學會,如台灣水產學會、中國水產學會、馬來西亞水產學會及世界水產養殖學會共同出版專書或舉辦研討會,現在與AFS有聯結的相關組織有25個。目前AFS有來自80餘國的3千多位會員,是亞洲最重要的水產學術國際組織。

三、參加會議經過

  與會者大多由新加坡轉機前往印度西南部Kerala省之沿岸城市Kochi(又名Cochin),此城之別稱為阿拉伯海皇后,果然風光明媚,姿態萬千。亞洲水產學會印度分會選擇此地召開第8屆亞洲水產學會研討會,甚得亞洲水產學會會長澳洲Chan-Lui Lee及理事們的贊同。

  抵達第一天上午由Kerala Agricultual University之College of Fisheries安排,台灣前往與會者中之廖一久院士、博士後研究員Dr、Edward Leano、筆者二人及FAO 漁業與養殖部資深官員 Dr、Matthias Halwart、AFS第5屆會長Dr、Mohammed Shariff 前往Vazhachal高原地瀑布區和當地村民就FAO生態計畫如何協助該社區保育生物多樣化作一現場訪談。當地雨季是6月至9月,雨季後通常以當地流行的四角吊具誘捕可得種類多,數量亦多的漁獲,其中以各種鯉科佔大宗,但以糯鰻的保種價值最高,大學教授指導村民積極蓄養外,藉由FAO生態計畫之推動廣加訓練當地村民保育工作,以期帶動印度其他地區。

  當天下午8th AFF會舉行開幕典禮,共有來自33國700多位與會者發表論文及參加會員大會,其中大部分是AFS學會會員,小部分為印度分會各地會員、大學生。印度重視水產研發,各階層政府均設有相關部門,其與印度海岸線長,經濟海域大,淡水流域廣有密切關係;贊助的機構有海洋產品外銷署、農業研究委員會、亞洲水產學會印度分會、生物技術署、漁牧署、科學與技術署、環境與森林部,可見此一國際會議深受重視。此次研討會主題是亞洲的漁業與水產養殖的策略展望(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trategic Outlook for Asia)。亞洲對世界漁業及水產養殖的貢獻一直就很重大而且比重繼續上升。然而整個水產業卻遭遇到困難,其原因包括:捕撈漁業產量停滯,漁撈成本增加,獲利率降低,全球漁撈能力過賸、生物歧異度降低,污染、環境惡化,重要棲息地的損失,家計性漁撈加工廠和貿易商邊緣化,飼料成本增加,養殖的操作成本高,魚病、種魚的管理難,部分生產力低,市場的動盪等。在這種景況下,亞洲地區的開發中國家因為數百萬的人口依賴水產業維生而存在著高風險。水產科學家有不可推諉的責任來接受這些挑戰,經由策略及先前的研究來介入這些議題以便確定整體水產具有長期的永續力而且促使漁業及水產養殖成為有高報酬率、環境和諧、社會可接受及經濟上可獲利的產業。開幕典禮除了邀請代表當場致詞外,並由現任會長Dr、Chan-Lui Lee頒發感謝狀給理事們,包括我國蕭錫延教授、陳宏遠教授。作者之一則獲頒Merit Award之證書和獎牌,此一獎項榮耀應與來自台灣之全體會員、二任前會長和歷屆理事們共享。

  緊鑼密鼓的會程,共有411篇論文發表,在六個會場連續3天的口頭發表,以及二批次各一天半的張貼發表。特別議題包括全球性別與漁業研討:藉研究以解決問題、亞洲蝦類養殖(現況與展望)以及水族健康。技術議題包括捕撈漁業、水生資源管理、養殖生產系統與管理、增強水產養殖生產力、收獲撈捕技術、收獲加值技術、收獲水產物安全與品管、經濟與市場、外銷貿易與全球化、藉保育和利用提升水生多樣性、環境和污染影響、遺傳與分子生物技術、應用型生物技術、營養有關之生物技術、漁業與社會、經濟與民生、漁業教育、人力資源、政策與管理。

  第一項特別議題長期獲World Fish Center持續支持,作者之一再度應邀全程參加研討會,並擔任全體演講評審員與分組主持人。來自澳洲、法國、加拿大、英國、美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尼泊爾、緬甸、伊朗、柬埔寨等國的演講者,報告地方性、各國或跨國之研究、調查、分析與建言,具有極大之民族、環境、資源、社會、文化及政府與非政府單位輔佐的多樣化影響。在主題“藉研究以解決問題”的精神下,會眾確認透過性別來觀察漁業和養殖可得完整的真相,也可提供採取適當行動的基礎。這樣的議題經由性別角度深入探討使漁業和養殖更有功能與意義。演講內容涵蓋了內陸和沿岸資源管理、養殖、收入、加工、交易、全球化、營養和人類健康、成功的漁撈、漁撈家庭和族群水產計畫、性別主流化的模式。討論頗為生動,並一再探討其在政策面和執行面的適用性。此議題於翌日又舉辦圓桌座談會,進一步獲得共識與結論:

  (一) 2001年在台灣高雄舉辦之第6屆亞洲水產學會研討會中,報告過烏干達及鄰近維多利亞湖諸國漁村的HIV/AIDS問題,如今已能在漁撈維生的村落展開特定策略和行動來逐步解決相關問題。

  (二) 印度性別研究指出已帶動政府考慮將所有養殖輔助計畫以家庭為單位去實行。印度顯然在分析及改善推廣模式積極注意及男女兩性的均衡,值得借鏡。

  (三) 亞洲或非洲不少的小型漁村社團,使用沿岸資源或陸上資源的多樣性選擇正在逐步遞減且忽略應用印度Kerala及馬來西亞模式中善用不同性別為人力資源的成功經驗,殊為可惜。

  (四) 藉由性別探討整個水產物之供應鏈,有助釐清如何減除小規模家庭經營之弱點,而協助其爭取應得利益。然而有些國家仍未認同女性貢獻,則其立法與執法的困難就會存在。

  (五) 魚貨大規模交易之擴增,雖然為女性勞力增加工作機會,但產生對魚貨的競爭,剝奪了女性小型加工業和販賣業的空間,因而存在其他隱憂。瞭解與性別相關的不平等數據時,應藉以洞察日後如何協助參與漁撈、養殖和加工的有效性。

  (六) 鼓勵大學性別與漁業教學課程和案例研究心得宜跨校、跨國分享,且各級水產學校及早納入性別與漁業相關課程。國際上亦有必要收集全球資料並規劃成立有關之文獻庫。

  (七) 促成此次Kochi宣言落實反應在各國經由性別研究來解決問題的政策。

  第2項特別議題為亞洲蝦類養殖:現況與展望,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太養殖中心網(NACA)及印度的海洋食品出口發展局(MPEDA)有鑑於其重要性均予以大力贊助。會中論及蝦類養殖及疾病防治,如何利用分子診斷法如 diagnostic DNA microarray或 RAPD-PCR 分析病原菌基因或病毒 (如WSSV、MBV與IHHNV) 對蝦子的感染、如何尋求各式靈敏準確的biomarkers;還有飼料中添加維生素、氨基酸、乳酸菌或植物的萃取物等對魚類生長、血液參數及抵抗緊迫之影響,期許在東南亞因多方研究得以及早解決養蝦困境。

  至於資源永續利用方面還是眾所矚目, 由於水產養殖的魚獲需求量持續增加,會中屢屢論及如何進一步思考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水產養殖在食品安全上的角色、 商業化工業型水產養殖業對環境的永續性與社會的衝擊◦ 另外,因水生動物資源有日益缺乏的現象,養殖藻類及開發植物性飼料,成為另一重要發展趨勢。許多水產養殖研究人員和業者開拓新種類的繁、養殖研發,因此在技術議題會場上也出現許多新物種的水產養殖研究報告,顯示水產物生產力之前景光明、無可倫比 ◦

四、結語與建議

  (一) 以往參閱之資料,常指出印度僅次於中國,是水產總產量高居全世界第2名的國家,此次直接觀察,果然印度全國參與水產人士甚眾,水產單位更是得令人眼花撩亂。印度已順利走過水產研發之初期、中期,此次國際大會又凝聚共識,今後如果各級政府機構持續高瞻遠矚、積極發展,諒必銳不可擋。

  (二) FAO派員與會,並坦然與我國與會人員ㄧ同參訪、ㄧ同討論並互贈專書,學術確實是可以為外交盡一份心力的順暢管道,希望政府加以重視,以彰顯其成效。

  (三) FAO Fisheries Department 近來改名為FAO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 亞洲水產學會之英文名稱一向是Asian Fisheries Society, 此次會員大會上有會員提案,會長Dr、Chan-Lui Lee接受現場多位發表意見,幾經討論再作當場表決,決定今後改名為Asian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ociety。 看來水產養殖之研發日趨重要與廣受重視,在國際上已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四) 此次會前ㄧ個多月接到會長Dr、Chan-Lui Lee來函通知領獎之時間、地點等事宜時,赫然發現我國國名曾幾何時被改為 Chinese Taipei,立即向AFS廖前會長一久和現任台灣分會陳分會長建初反應。廖前會長及時向現任會長強烈表達台灣的名稱不宜更動,隨即又由全體國內會員填答陳分會長發出之意見表,據以連署送交大會,有驚無險地維持使用Taiwan的名稱,此事反映了時局之無情,國人不得不提高警覺。

  (五) 馬來西亞政府在積極運作下,爭取亞洲水產學會理監事的同意,將於2008年把已往28年長駐菲律賓馬尼拉的總部遷往他們提供免費建地和建築物的馬來西亞農業大學新址,並調派人員幫助業務。馬來西亞各界正努力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之企圖心至為明顯。

  (六) 印度和中國主辦本屆、下屆大會,又積極爭取擔任會長,不只展現其在水產繁、養殖技術上和種類上急起直追事實,各級政府單位輔助之實力也都有成功之態勢。此將活絡亞洲水產研發並提高全亞洲之產銷總量,惟亞洲其他國家勢必遭受到排擠,台灣產官學界宜留意及正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5-05: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