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網路化簡介

畜牧處 施佳宏‧林俊臣

壹、前言

  本會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58條及「家畜保險辦法」相關規定,於94年度開辦「家畜成豬死亡保險業務計畫」,以各鄉鎮市區農會為承保單位、省及縣市農會為再保單位,採部分縣市逐年擴大辦理之方式以落實豬隻死亡保險業務,並由政府補助部分保險費,以鼓勵投保之養豬場依規定將斃死豬妥善處理。

  該項計畫賡續於95年度起納入本會「新農業運動」-「規劃推動豬隻死亡保險」之農業新政策,96年度奉行政院及立法院之指示,進一步擴大保險範圍及降低理賠門檻,更名為「豬隻死亡保險業務計畫」,本(97)年度起更採行全國25縣市同步辦理該項保險制度,受理各縣市轄區之化製、掩埋(焚化)等斃死豬處理方式核認理賠,投保目標訂為900萬頭豬隻,期藉由全面落實斃死豬回收處理政策,以強化防杜斃死豬非法流用、增進國人食用肉品衛生安全、提升整體養豬產業形象。

  上開豬隻死亡保險業務於94-96年度試辦期間,係採紙本填報寄送作業與人工統計方式辦理,本會為因應該項保險業務於97年度全國25縣市統一辦理之前置作業需要,遂以「96年度豬隻死亡保險業務計畫(追加計畫)」,輔導台灣省農會委託民間資訊廠商規劃設計一套「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期藉由線上即時填報之網路資訊作業系統,提升核保理賠統計效率與正確性,以解決傳統紙本作業所產生速度緩慢、錯誤率高及無法追蹤統計等問題,並依據豬隻死亡保險相關作業規範及流程,於96年底順利完成該系統之全部建置作業,以落實出險理賠斃死豬之回收化製(掩埋、焚化) 立即控管作業,達成全面採行網路資訊管理系統之目標。

貳、資訊管理系統簡介

  豬隻死亡保險業務,往年皆採封閉式簡易資訊系統,鄉鎮市區農會、縣市農會及臺灣省農會等單位均採紙本手寫作業,每一張表格之基本資料均須重複書寫,且需準備多份複本,費時費力又易出錯,而各項保險資訊概皆仰賴人工輸入電腦單機作業,相關報表及統計無法即時相互查詢並呈報本會;另在理賠三聯單及標識號碼牌核認作業方面,亦係以人工手寫登錄,無法與原有資訊系統連結,難以精確統計及核認監控。

  是以,承再保農會原採個人電腦單機版作業以及紙本謄寫方式所進行之各項業務,除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外,對於全國核保數量之統計與理賠現況監測,皆無法達到即時管理,理賠三聯單及理賠號碼牌亦無法由承保農會即時進行登錄核銷與確認,在後續賠付作業時也往往需時1個月以上始能完成。

  本會輔導臺灣省農會所建置之「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經數個月之嚴格測試後,目前已正式於全國25縣市全面實施,茲簡述該系統之業務流程、系統架構與執行方式如下:

一、業務流程:

  「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所涉之主要業務單位及人員包括:本會、臺灣省農會、縣市農會、鄉鎮市區農會、集運業者、化製(掩埋)場以及保戶,由本會負責政策擬定與輔導監督,臺灣省農會則執行並協助各縣市農會及鄉鎮市區農會辦理豬隻死亡保險之承再保業務。養豬農戶(保戶)依據投保理賠作業規範,於符合規定之出險斃死豬繫上理賠標識牌並填寫理賠三聯單交由集運業者,經集運業者第1次核認後,將所清運處理之斃死豬載往化製(掩埋)場,由農會駐該場查核人員進行第2次核認與斃死豬妥善處理,再由承保農會據以賠付保險理賠金,其業務流程如圖1。(詳細作業規範及流程,請參閱本會補助台灣省農會編印之「97年度豬隻死亡保險作業規範及流程-宣導手冊」。)
圖1:豬隻死亡保險-理賠核認流程圖
圖1:豬隻死亡保險-理賠核認流程圖

二、 系統架構:

  為期達成業務簡化、效率提升與資訊即時正確之目的,系統設計須能讓所有資訊達到立即傳輸之效率,故「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採用的是以Microsoft .Net Framework為基礎所設計之三層式網際網路架構(如圖2)。此系統架構前端使用者以瀏覽器為操作介面,後端則為資料庫,並導入條碼設備,與出險斃死豬理賠核認作業流程介接,相關功能包括以下各點:

  1. 以資訊作業自動輸出入取代人工紙本作業,使用者可於本系統完成密碼設定,臺灣省農會另可設定各級業務主管機關與各級農會之操作代碼及保險費率等參數。

  2. 於集運化製區域之化製場及無集運化製區域之縣市農會,設置條碼讀取器、接收主機、中介軟體等相關設備,斃死豬核認作業流程採線上即時登錄、管理、稽核豬隻死亡保險作業。

  3. 完成相關核認後,線上即時將條碼資料傳送至前述系統中,且該條碼資料具有唯一性,以利農會進行理賠作業。

  4. 提供線上管理網頁資料查詢及相關統計管理報表;採用網頁分層權限管理,供相關單位使用。

  5. 與本會現有「畜牧及飼養管理系統」完成連結,提供資料共享之功能。

圖2: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軟體架構
圖2: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軟體架構

三、 執行方式:

  「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提供各鄉鎮市區農會承保功能,換句話說,農戶只需持有效期限內之「畜產事業化製原料委託清運處理合約書(掩埋/焚化處理者,免檢附該合約書)」與「畜牧場登記證(或畜禽飼養登記證書)」前往轄區或鄰近鄉鎮市區農會辦理,承保農會即可透過系統完成核保作業,並由系統通知臺灣省農會進行條碼標籤貼紙之列印後,完成理賠三聯單及理賠標識牌(標識紮線帶)之寄送工作。

  農戶於飼養過程中一旦發生符合保險理賠之斃死豬隻,僅需將農會所提供之條碼標籤貼紙(1式4張)黏貼於理賠標識牌,並綁紮在斃死豬後腿上,其餘3張條碼標籤貼紙則黏貼於理賠三聯單上並簽名,交付集運業者將斃死豬載往化製(掩埋)場予以處理。集運業者之第1次核認,必須確認該出險豬隻是否符合理賠規定,且所綁紮之理賠標識牌應確實緊紮;而化製(掩埋)場查核人員於收到集運業者所載運前來之斃死豬時,第2次核認其是否符合理賠規定,且需親自解除其理賠標識牌連同校對理賠三聯單相關資料後,再利用手持式讀取器將理賠標識牌上之條碼標籤號碼,掃描傳輸到系統中以進行登錄核銷。

  當系統收到各化製場或是由當地農會協助掩埋場處理所傳輸的資料後,臺灣省農會即可透過系統了解各地區資料登錄核銷情形,著手辦理後續理賠事宜,同時亦能透過系統產生各式統計管理報表以利相關業務之推行。有關系統在豬隻死亡保險運作中之資訊串流,見圖3。
圖3:豬隻死亡保險-系統資訊串流圖
圖3:豬隻死亡保險-系統資訊串流圖

參、實施成效

  97年度第1期之保戶現已陸續由農會完成初/續保,並自5月份起於全國各縣市同步實施豬隻死亡保險網路資訊化核保理賠業務。本會為進一步輔導三級農會熟悉操作「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業請台灣省農會轉知23縣市農會及183鄉鎮市區農會之保險部相關人員於97年7月29日、8月1日及8月5日等3日分區(北、中、南)完成6場次之「97年度豬隻死亡保險電腦資訊化作業訓練講習會」(如圖4),共有210人次踴躍參加,訓練成效良好,且參訓人員普遍反應(達9成以上)該系統確實簡化了農會相關作業至少達40-50%以上;本會亦於97年8月8日會同當地縣政府、縣動物防疫機關及臺灣省農會等相關單位,赴雲林縣實地視察轄區農會及3家化製場業務,以瞭解資訊管理系統之實際操作情形(如圖5)。
圖4:豬隻死亡保險- 97年度電腦資訊化作業訓練講習會
圖4:豬隻死亡保險- 97年度電腦資訊化作業訓練講習會

  自系統正式上線至今,97年度第1期之全國豬隻死亡保險資料已全部鍵入系統中運作,藉由豬隻死亡保險資訊化所呈現之多重效益包括:

  1. 大量簡化承再保工作之傳統紙本流程,提升作業效率達40%以上。

  2. 減少保戶填寫理賠三聯單時間,保戶僅需將條碼標籤黏貼於理賠標識牌及理賠三聯單上即可,無需再填寫一堆基本資料,讓養豬農民更可以專心於飼養經營。

  3. 透過集運業者與化製(掩埋)場查核人員之兩階段核認與資訊處理,以及各級農會針對核保理賠資料之再確認,得以確保斃死豬進入化製(掩埋)場妥善處理,防杜斃死豬非法外流。

  4. 各級農會線上控管相關資料之登錄核銷與統計,大幅縮短理賠作業處理時間。

  5. 本會得隨時掌握豬隻死亡保險承再保與理賠核認情形,並透過各式統計報表分析,做為未來相關政策研擬調整之參考。

圖5:豬隻死亡保險-本會畜牧處實地視察資訊管理系統
圖5:豬隻死亡保險-本會畜牧處實地視察資訊管理系統

肆、結語

  本會辦理豬隻死亡保險,主要係分擔養豬農民之飼育風險,並藉由此項政策配套防杜養豬戶將斃死豬私自處理或低價賤賣供非法屠宰流為食用;歷經3年之分期分區試辦及修正後,現行制度已順利推展於全國各縣市實施,除達成非法流用案件大幅降低之政策性目標外,亦普獲各地養豬農民及各級農會之好評,對國內養畜經營大有助益,尤以自本年度起實施之「豬隻死亡保險資訊管理系統」,更有效增進三級農會之承再保作業效率。

  是以,本會透過農會體系開辦此一豬隻死亡保險制度,並協請相關養豬產業團體廣為宣導,除鼓勵農民踴躍投保、大幅減少斃死豬非法外流數量外,並藉由該系統之實施,採行線上即時作業之網路平台系統,大幅提升各級農會核保理賠統計效率與正確性,並落實出險理賠斃死豬之回收化製(掩埋、焚化) 即時控管作業,簡化相關作業流程,使養豬農戶迅速獲得保險理賠,達成政府、農民團體、養豬戶及消費大眾共贏之目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10-06: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