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壹、世銀總裁呼籲美印中妥協 儘速恢復杜哈回合談判

  對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談判破局,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2008年8月18日籲請美國、印度及中國與世貿秘書長拉米合作,共同達成妥協的折衷方案,讓杜哈回合談判儘速恢復,以解決高糧價與窮人所需。他並認為,農業保護機制應有限制。

  2008年7月底於日內瓦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原意爭取在年底前達成延宕多時的杜哈回合談判;由歐盟與美國降低農業補貼與關稅,換取中國、印度、巴西等開發中國家開放某些工業產品市場。

  不過,協商終因美國與中國、印度對於開發中國家啟動保護其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特別防衛機制(SSM)門檻看法不一而破局。這項機制的提議是讓開發中國家在本國農產品面臨大量進口時可暫時提高關稅,保護國內產品。

  出口農產品的美國希望這項機制啟動的門檻較高,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則要求較低門檻,以保護國內產業。

  左里克表示,有鑒於世界高糧價與窮人對於降低糧價的需求,杜哈回合談判破局是沒有道理的。他說:「讓這個問題妨礙大幅減少補貼、降低關稅且開放服務市場而擴大經濟成長與機會的全球貿易方案,代價太大。」

  左里克表示,雖然對這項機制保護的門檻意見不一,各方似乎都同意防衛機制的實施不應阻撓正常貿易流動。他建議主要貿易國尋求折衷方案,而保護亦應受限。

  除了認為美國、印度、中國應達成妥協,左里克也指出,身為主要農業出口國且有許多貧窮農民的巴西,以及印尼和澳洲,都可能協助達成解決方案。

  除了左里克,包括巴西在內的一些國家先前也呼籲談判儘速恢復。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拉米則先後訪問印度、美國,試圖尋求雙方弭平差異恢復談判的意願。

貳、伊朗27年來首度向美採購小麥

  飽受乾旱所苦的伊朗,已不得不轉向美國求援,27年以來頭一遭向美採購小麥,此舉顯示德黑蘭當局尋求農業自給自足挫敗;上一次伊朗向美採購小麥,是在1981至1982年。

  根據統計,在2008年6月開始的2008至2009年農作物季節期間,伊朗已向美採購118萬噸硬麥。

  伊朗的小麥採購量在整個夏季呈穩定成長,幾已占美國農業部預估小麥年出口量的5%。

  一位穀物市場分析師尼爾森表示:「伊朗他們亟需進口大量的小麥。如果他們現在需要小麥,美國是不二之選。」

  尼爾森指出,乾旱長達數月,導致伊朗小麥歉收,預估2008年產量大約為1,000萬噸,較國內需求量短少約500萬噸。

  美國小麥率先上市,領先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小麥產國,也遙遙領先小麥收成還要等上數月之久的小麥生產大國澳洲。

參、反對聲浪趨緩 專家指基改農作物或可紓緩糧危機

  全球反對基因改造農作物的聲浪似乎有所降低,而它的產量則逐漸提高。2006年至2007年,全球栽種基改農作物的面積成長了12%,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哥倫比亞的大小。

  巴西的基改農作物栽種面積在2007年也擴大30%,大部分栽種的是巴西主要的糧食期貨:黃豆。聖保羅農業研究所預測,巴西2008年的基改農作物收成量應達史上新高的6,000萬公噸。

  雖然環保人士一直反對基改農作物,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實它對人體健康有害,反而可對環境帶來許多的好處:例如基改農作物只需要少量的水、且不需要很肥沃的土壤,就可以生長;此外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比較強。

  基改農作物既有如此多的好處,是否有可能解決目前全球面臨的糧食危機?

  巴西農業專家指出,目時機尚未成熟,但是如果各國的農業能夠擴大新科技帶來的利益,就可能引起廣泛的正面效應。

  全球10大採用基改農作物技術的生產國排行榜中,美國排名第一,栽種面積達5,770萬公頃,2006年至2007年的產量成長6%;其次是阿根廷,栽種面積1,910萬公頃,產量也成長6%;巴西位居第三,栽種面積1,500萬公頃,產量成長30%。

  目前全球生產的基改農作物,玉米、黃豆和棉花合計占85%。但為紓緩糧食危機,專家建議,比較貧窮的地區可以栽種成本較低、但營養價值較高的農產品,如樹薯和高粱。

肆、植物學家發出加拉巴哥群島面臨果蠅危機警訊

  厄瓜多農業衛生局在2008年8月20日表示,植物學家警告,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加拉巴哥群島上,已發現一種破壞性極大的地中海果蠅。

  農業衛生局表示,這種果蠅是最具侵略性的昆蟲之一,會對廣泛的水果作物造成極大的破壞,目前已出現於聖克里斯托巴島和聖塔克魯茲島上。農業衛生局進一步表示,果蠅「對當地植物的保育和農業區的幾種作物構成極大威脅」。

  農業衛生局目前所採取抑制蟲災的措施包括限制從大陸輸入植物、限制群島間的交易以及對機場與港口設施採取更嚴格的管制。

  加拉巴哥群島位於厄瓜多海岸以西1,000公里處,由13個較大的島嶼和17個小島組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已警告加拉巴哥群島,由於觀光業的發展和侵略性物種的引進,群島生態岌岌可危。

伍、開發中國家使用廢水灌溉有利有弊

  「國際水源管理協會(IWMI)」2008年8月18日發布在全球53個城市進行的廢水管理調查報告指出,許多開發中國家普遍利用廢水灌溉都會農業土地,這種方式可謂利弊參半。

  報告中指出,許多都會生產的農產品大都以廢水灌溉,替窮人帶來生計。但這種方法同時也會給消費者帶來健康上的風險,特別是一些生食的蔬果。

  IWMI研究員沙利指出:「廢水對廣大的都會消費者,有潛在的益處和壞處。」

  調查顯示,80%的受訪城市,都利用未經處理,或只有經過部分處理的廢水灌溉。同時有70%的受訪城市,有半數以上的都會農地是利用廢水灌溉。這些廢水主要被用來生產蔬菜和稻米。

  總計大約有2,000萬公頃農地用廢水灌溉,主要分布在亞洲國家,如中國、印度和越南。另外還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及許多中南美洲國家等,以迦納首都阿克拉為例,全國200萬人口中,有大約20萬的都市居民,每天都是吃用廢水灌溉種出來的蔬菜。當地的都市農地面積約有100公頃。

  報告中並沒有呼籲禁用廢水,表示這會對都市消費者、農夫和其他仰賴都市農業生活者不利。但鼓勵各國政府加強政策確保更安全的廢水使用,推廣成本更便宜的滴水灌溉方法、改善農產品的清洗方式,並設立廢水保存池,分解懸浮物體等。

陸、美農業部撥巨款擬解蜜蜂集體死亡之謎

  全球蜜蜂一批批地集體死亡,已對自然作物產生嚴重的影響。美國農業部為此特別將高達410萬美元的經費撥給美國喬治亞大學,以研究解開蜜蜂集體死亡之謎。

  蜜蜂除製造花蜜外,更為美國超過90%的開花農作物授粉。據了解,由於蜜蜂成批地大量死亡,嚴重影響到農作物授粉,由此引發美國農業損失一年約高達 150億美元。

  美國農業部部長謝佛表示,這筆基金將用來研究造成蜂群死亡以及其他對蜂群造成影響的疾病,並且幫助養蜂業者達到全美所需食物供應的蜜蜂授粉量。

  喬治亞大學在全球研究蜜蜂的學術界中一向佔領先的地位。將帶領這項長達 4年研究調查的昆蟲學教授迪拉普藍,未來將與全美17所學院與大學共同推動蜜蜂集體死亡的研究。

  迪拉普藍指出,蜂群減少的現象其實始於1945年,但自2006年到去年的冬季開始,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等地蜂群出現急遽且大批的死亡。

  這種學界稱之為「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僅僅一季就造成美國養蜂業者的蜜蜂死亡1/4,間接也引發食物價格上揚。

  研究將集中在數項可能造成蜂群死亡的原因上,諸如喬治亞州大學負責研究蜂蝨,內布拉斯加大學研究殺蟲劑對蜜蜂的影響,緬因州和麻薩諸塞州的大學則研究蜜蜂以外的授粉媒介等。

  迪拉普藍指出,蜜蜂一年對喬治亞州的經濟貢獻為7,500萬美元,其中包括對水果和蔬菜的授粉間接價值、蜂蜜收益、以及實際的蜜蜂交易金額。喬治亞州也是美國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女王蜂和養蜂業的主要生產地。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10-07: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