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規劃與推動國際觀光水準休閒農業區之成果與展望

輔導處 王勝平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變遷,農業已由初級產業轉型為多元經營產業。休閒農業是結合在地產業、人文與自然生態特色的新型態農業經營方式,本會以區域發展輔導休閒農業經營,改善其投資環境,並鼓勵國內農業邁向國際化,期能創造農村就業機會,提昇休閒農業產值,突破農業發展瓶頸,活絡地方經濟。未來,休閒農業將朝向體驗、旅遊、景觀及在地文化等主題發展,以呈現台灣農業多樣內涵,創造優質經營環境,規劃與推動國際觀光水準之休閒農業區。

二、具體措施

  本會為推動休閒農業區升級,加強休閒農業區提升層次與農業空間營造及建置具示範標竿之休閒農業區,將休閒農業朝向國際市場發展,並辦理提升休閒農業人力與服務品質、建設優質休閒農業環境、規劃特色休閒農業旅遊套裝行程及辦理國內外休閒農業行銷宣導活動等具體措施與工作項目。

  在公共設施建設上,本會已審查劃定61處休閒農業區,整合區域休閒農漁業資源,並由各該休閒農業區之輔導單位與在地推動組織共同參與研提輔導計畫,辦理區內各項軟硬體規劃建設,加強當地環境景觀綠美化、創意化、整潔化。此外,並配合「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規劃設置3處具國際觀光水準之休閒農業區,並協助拓展國際觀光市場。另推動產學合作計畫,建立區域輔導平台,運用學校所培育之專業人力資源,提供在學青年體驗農業與實際參與,以提昇人力素質。

三、推動情形

  (一)推動休閒農業區輔導計畫

  具備豐富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與優美田園及自然景觀的地區,衡量地方居民的意願與當地組織之健全性,經由縣(市)政府規劃送經本會審查後劃定為休閒農業區,以區域發展概念整合地方資源,推動休閒農業。已劃定之休閒農業區,則由區內農民實際參與,與當地農業產業、自然環境、農村文化相結合,以綠化、淨化、美化為原則,提供必要公共建設及環境綠美化,打造優質之休閒農業環境。同時為落實輔導本會劃定通過之休閒農業區,邀集學者專家組成專案團隊,實施休閒農業區評鑑,藉由「診斷-輔導-研習」機制,與當地居民共同擬訂發展對策,針對各休閒農業區不同階段之需求,輔導各區發展特質,營造具特色的休閒農業區。另外配合推動觀光及服務業施政主軸,就已劃設之休閒農業區,依評鑑結果遴選重點輔導區塊,建置具示範水準之休閒農業區,提升休閒農業區之旅遊深度與廣度。

  茲就其推動情形說明如下:

  1. 已劃定休閒農業區61處:休閒農業區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提送本會審查劃定後,由該區推動管理委員會負責實際運作與管理。

  2. 實施休閒農業區評鑑制度:依其發展現況分為起步期、成長期及成熟期三階段,針對不同階段之發展需求及各區特質給予適當輔導。
    (1)起步期之休閒農業區,由於在地經營者及居民之整合有待加強,因此輔導重點在強化業者及居民對於發展休閒農業之正確認知及健全地方推動組織。
    (2)成長期之休閒農業區,其在地推動組織之運作業臻健全,且對區內發展藍圖已有共識,故其輔導重點在休閒農業主題營造(含整體環境意象及年度活動設計等),以及協助充實休閒公共設施。
    (3)成熟期之休閒農業區,組織運作與居民投入程度均佳,整體發展與永續經營主題明確,基本休閒公共設施已趨完備,則進一步輔導其發展套裝商品,提昇人力水準及服務品質,營造優質旅遊環境,並協助拓展國際觀光市場。

  (二)評選3處適合發展具國際觀光水準休閒農業區之過程如下:

  1. 依據93年度全國休閒農業區普查結果,選定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為標的,94年度與95年度執行實質建設。

  2. 依據94年度全國休閒農業區評鑑結果,選定苗栗縣南庄鄉南江休閒農業區及台東縣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為標的,於96年度完成資源配置與細部規劃,目前正規劃實質建設計畫。

  (三)茲就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之推動歷程說明如下:

  1. 選擇本區之考量因素
    (1)發展休閒農業16年,當地居民有91%從事休閒農業,地方組織完整,居民有高度共識。
    (2)以茶葉及文旦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農業產業豐富,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富含濃厚的農村風味。
    (3)周邊擁有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開闢之國家級新寮溪森林步道,以及宜蘭縣政府設置之仁山植物園與仁山步道等政府投入資源,可增進其深度與廣度。

  2. 本會為提升中山休閒農業區的服務品質,推動建立該區品牌形象、旅遊便利性與國際接軌等工作,重點如下:
    (1)建立品牌形象:以區域整合概念來形塑本區。以顏色、建材及圖像建立全區意象,進行道路綠美化,設置產業主題館及設立放牛吃草生態示範區;印製聯合DM、規劃套裝旅遊聯合產品等。
    (2)提升旅遊便利性:設置旅遊服務中心,於產業點設25處旅遊資訊站,建立區外雙語交通指標;推出通用性套裝旅遊券,於產業點設置全區導覽地圖與單一服務窗口。
    (3)國際化行銷:與國際旅遊通路結合,引進國際觀光客。初期以區內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及三富休閒農場為主,由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及台灣觀光協會帶領參加東南亞各國國際旅遊展覽,辦理發表會及旅行社參訪團等活動,其中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最多,香港次之,為國際化市場奠定良好基礎。

四、輔導成果

  本會結合產官學各方意見與市場需求,建立友善國際旅遊環境,營造整體性具國際水準之休閒農業區,並評估各國旅遊生態及衡量台灣休閒農業文化特質,評選套裝旅遊商品及設計農業體驗活動參與國內外國際性旅遊展覽,建立與媒體、航空公司、旅行業者的通路合作關係,開拓海外華人來台之農業旅遊市場,提昇休閒農業知名度與行銷休閒農業意象。

  此外,並積極參加亞洲各國國際性旅遊展覽、開發國際市場,將國內休閒農業行銷至海外,行銷農村旅遊,外國遊客(主為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來台從事休閒農業旅遊人次從94年約10,000人次逐年增加,至96年已達43,111人次,97年截至6月止已有17,955人次來台進行休閒農業旅遊。

五、未來展望

  近年休閒農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是國人對休閒生活的重視,使國內旅遊市場成長,休閒農業亦蒙其利;另方面國人對旅遊觀念的改變,不再侷限傳統旅遊景點與都市遊程,尤其是日常身處都市叢林者,則常懷回歸自然與懷舊的心情,享受田園悠閒時光。當然,近年來政府積極建立休閒農業之法規制度,協助休閒農業從業人員提升服務品質,建立地區特色,是休閒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並可引導農村勞力就近投入綠色休閒服務業,提高休閒產業就業機會,並與相關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結合,可吸引青年投入休閒農業,提升農村人力素質,帶給農村帶來生機與新生命。

  未來為配合推動農村再生整體政策、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及發展臺灣休閒農業之國際旅遊市場,未來之休閒農業將朝向深度旅遊發展,農村建設除硬體建設改善外,亦應從推展農業美學觀點來強化農村活化之軟體界面,從農村整體資源之盤點與運用,規劃教育、旅療、自然養生、生態體驗之套裝行程,強化地區服務中心之設施與服務功能,推動休閒農業加值發展,深化休閒農業之內涵,加強台灣休閒農業之整體行銷。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10-24:1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