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壹、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檢討當前生質燃料政策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在2008年10月7日發表「評估生質燃料的機會與風險為重心」之年度報告,呼籲國際社會重新檢討當前生質燃料生產政策與補貼措施,以維護糧食供應安全、保護貧窮小農、促進農村發展及確保環境的永續性。

  報告指出,當前生質燃料發展政策最大的挑戰在於降低風險或是對風險的管理,以及更廣泛地分享機會。當前的生質燃料發展政策對已開發國家的生產者較為有利,開發中國家的生產者則相對地居劣勢。

  如果能夠去除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國等富裕國家有利的農業與生產生質燃料之補貼,同時廢棄以犧牲開發中國家的生產者之利益為代價的貿易障礙,開發中國家將能在生質燃料的生產中獲利;如果這些利潤能分配到貧窮的小農身上,則生質燃料的需求增加將對農村發展有利。

  報告中解釋,對生質燃料的需求增加將使糧食價格升高,提供某些開發中國家重要的機會,讓農業可能成為成長的動力,降低貧窮比率及減少遭受饑餓的人口;此外,也可讓貧窮的小農獲得支持,擴大生產規模及得到進入市場的通路。

  然而,報告中也警告,增加生質燃料生產對全球能源供應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貢獻仍然有限,同時會升高對糧食供應安全與環境永續發展的威脅。

  報告說,在公元2000年至2007年之間,全球的生質燃料產量增加了3倍,但目前生質燃料仍然僅占全球用於運輸的燃料總消費量2%,預估至2030,比率也只會增加到3%至3.5%之間。

  在另一方面,使用某些農產品製造出來的生質燃料可降低廢氣排放量,但其他大多數農產品原料則無此效用。此外,生產生質燃料對環境的最大衝擊在於改變對土地的使用,如砍伐森林以增加耕地面積來滿足對農產品的需求,對土地的品質、生物的多樣性及溫室氣體排放等,都構成很大的威脅。

  報告中主張,發展生質燃料必須同時考量糧食供應安全、土地與水資源的有效使用等因素。至於其他促進生質燃料生產的政策與措施,如租稅獎勵等,都連帶付出頗高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成本,也有必要重新檢討。

  報告最後強調,所有的努力都必須以維護人類免於饑餓的最高目標為依歸。

貳、以色列食品公司因牛奶加矽膠被罰款5億

  以色列知名食品大廠「努瓦」販售的牛奶,經檢驗證實添加1%的矽膠衍生物,全案經特拉維夫地方法院審理後宣判,處以5,500萬謝克(約合新台幣5億160萬元)罰款。

  創立於1926年的努瓦為以色列最大的食品供應商,為集體農莊「基布茲」和「莫沙夫」所有,負責以色列境內70%以上的農產品收購、加工與批發。依據特拉維夫地方法院判決,此一以色列最大食品供應商努瓦公司因所販售的牛奶,危害消費者與原告的身體健康,除處以5,500萬謝克罰鍰,另尚需賠償以色列消費者保護協會25萬謝克。

  全案起因於1995年9月,當時報刊大幅報導,努瓦出廠的「長壽牌」脫脂牛奶,疑似含矽膠衍生物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又稱二甲基矽油,為無色無味液體,主要為護膚霜、乳液等化妝品的原料,對頭髮具有柔軟作用,可使皮膚觸感舒爽。

  不過努瓦堅決否認,並刊登兩大版廣告自清,但衛生部立即取樣化驗,在證實媒體報導質疑非空穴來風後,要求努瓦立即銷毀所有已上架的長壽牌脫脂牛奶。然而仍有民眾聲稱健康受到危害,廣泛蒐集資料堅持提告,並獲得以色列消費者保護協會的援助,法院雖曾試圖調解兩造盼能和解卻宣告破局,總計本案原告共有22萬人。

  法院判決書指出,努瓦公司在事發後,逕自宣稱多數消費者對於牛奶中添加矽膠衍生物這種事根本不在意,此種處理態度令人無法容忍。法院表示,該公司明知若社會大眾得知攸關食品衛生與不利身體健康的消息曝光後,勢必造成恐慌,但努瓦公司卻只想封鎖消息、息事寧人,剝奪消費者知的權力。

  法院另要求努瓦公司必須將5,500萬謝克罰款用於以下3方面。金額1/3用於商品減價,或加大產品包裝容量但價格不變,以回饋消費者。另外1/3捐助食品、營養與公共衛生研究,最後的1/3替慈善機構購買牛奶,供給需要幫助的人。

參、三聚氰胺污染雞蛋 中國官員2008年9月即知曉

  中國一位官員在2008年10月27日表示,中國在2008年9月即發現大連市雞蛋被三聚氰胺污染,而在香港市面出售的污染雞蛋就是來自大連市韓偉公司出產的雞蛋。

  大連市食品藥物檢查官員說,在工業原料三聚氰胺污染牛奶的醜聞發生後,大連市隨即進行食物安全檢查,結果發現雞蛋被三聚氰胺污染。

  這位不願具名的官員進一步表示:「在奶粉污染事件發生後,農業部門曾經對雞蛋進行若干次檢查。檢查後發現一些雞蛋被三聚氰胺污染,這些污染的雞蛋均已銷毀。」但這位官員並未透露污染雞蛋的數量。檢查單位認為三聚氰胺是經由飼料進入雞蛋內。

肆、吉爾吉斯從中國進口麵粉中檢驗出三聚氰胺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高層食品衛生官員在2008年10月25日表示,繼中國毒奶事件後,吉爾吉斯也在由中國進口的麵粉中檢驗出三聚氰胺。

  吉爾吉斯農業部穀物首席檢驗官歐姆凱葉夫表示:「根據初步的檢驗數據,這一批由中國進口的麵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在2008年9月30日運抵吉爾吉斯的一批小麥中被檢出,歐姆凱葉夫說,吉爾吉斯已將樣本送到俄羅斯一個實驗室檢驗,以確認三聚氰胺的存在。

  中國係在2008年9月爆發毒奶事件。事件起因於黑心廠商為了讓產品在檢測時能有較高蛋白質含量,竟然將通常用在塑膠製品及黏著劑上的三聚氰胺添加在嬰兒奶粉及其他各項乳製品中。此種缺乏企業責任的惡劣行徑迄今共造成53,000個中國嬰幼兒因喝了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而生病,其中4人死亡。

伍、諸多因素限制導致史瓦濟蘭未能善用牛肉出口歐盟利多

  歐洲聯盟與赤貧國家之間的新貿易協定,讓史瓦濟蘭百分之百的純天然牛肉可不受配額限制,得以免關稅的方式直接銷往歐盟國家;但因社會、文化等心理因素作祟,史瓦濟蘭未能好好利用這一政策的利多,創造可觀的外匯收入和降低國內的貧窮率。

  為鼓勵全球赤貧國家出口,一向甚少自美國進口牛肉的歐盟,與窮國之間達成新的貿易協定,此舉將為史瓦濟蘭生產的牛肉開啟歐洲市場。不過,即使多數史瓦濟蘭人擁有牛,卻只有極少數人能從歐盟的這一貿易優惠中獲利。

  史瓦濟蘭肉品生產聯合會執行主任威廉斯表示,過去史瓦濟蘭只能出口1萬噸牛肉到歐盟市場,課徵的稅率也高達80%;如今取消出口配額和稅賦,反而無法誘使牧農銷售牛隻。分析箇中的原因,史瓦濟蘭農業部動物服務處代理處長德拉米尼表示,史瓦濟蘭人不願與牛分開是一個大問題,以擁有十多頭牛的牧民馬蘇庫為例,牛主要是給他兒子將來當聘禮用的,此外加上牛群死亡率高、繁殖率低等複雜因素,在全國共約有64萬頭牛的史瓦濟蘭,其人民都不太願意賣出手中的牛。

  除了社會、文化等限制因素外,史瓦濟蘭近年來降雨不足和全國性的乾旱,在農耕更加艱困的情況下,牛隻死亡率高達10%,而母牛平均每3年才能生育1隻。

  威廉斯表示,協助推動牛肉出口的肉品生產聯合會現正與牧農們溝通,想保有健康且可以賣的牛,並無不可,但不要等牛太老時才賣掉;至於國內所需的牛肉,則可透過自南非進口的方式取得。

陸、中國培育出人乳基因奶牛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一批人乳鐵蛋白基因轉殖奶牛,這種基因轉殖牛奶具有和天然蛋白同樣的補鐵、抗菌效果。

  由中國農業大學院士李寧領軍的研究小組與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公司等單位合作,以7年時間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鐵蛋白基因轉殖奶牛。研究證實,這種基因轉殖牛奶具有和天然蛋白同樣的補鐵、抗菌效果。

  2008年10月20日出版的美國權威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亦對此發表論文,重點介紹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培育奶牛新品種和大規模生產珍貴藥用保健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乳鐵蛋白是人類母乳中的一種天然蛋白,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還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功能成分。據權威預測,人乳鐵蛋白全球市場在50億美元以上。

  李寧表示,目前以重組人乳鐵蛋白為功能成分的胃腸道保健牛奶、配方奶粉等產品,已基本完成動物試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目前培育的首批人乳鐵蛋白轉基因奶牛已進入泌乳期。

  經檢測,基因轉殖牛奶中總蛋白含量提高10%,並含有人乳鐵蛋白,能有效殺死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奶牛乳腺炎的致病菌,從而有望培育出具有乳蛋白含量高、抗乳腺炎的基因轉殖奶牛新品種。

柒、專家預測俄羅斯可能成為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谷物出口國

  作為世界穀物第3大出口國的俄羅斯,名次可能還會再往上升,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2大穀物出口國。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指出,俄羅斯每年的穀物生產可能增加至1.26億噸,如果現在開始使用非耕種土地的話,那麼俄羅斯可能在世界穀物出口國的排名上緊追美國之後,排在第2位。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估計2008年俄羅斯的穀物收穫量將達到9,600萬噸。但是俄羅斯農業部預測的穀物收穫量則為1億至1.02億噸。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還認為,近10年來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有2,300萬公頃土地被荒廢,這些土地一旦重新使用將給這些國家的農業發展帶來強勁的推動力。此批荒廢土地復耕無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其中1,300萬公頃土地可能無需特別處理就能變成可耕種用地。

捌、專家指出非洲野生動植物消失可能帶來嚴重威脅

  富饒的非洲大陸似乎有用不完的自然資源,可是專家提出警告,非洲大陸的動物與植物正面臨愈益增加的生存壓力。野生動植物減少可能使非洲更貧窮,帶來更多戰爭,同時迫使非洲人移往其他大陸居住。

  專家指出,從布吉納法索的魚類、衣索比亞的野生咖啡、肯亞的森林、到剛果的傳統藥用植物,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正受到人類活動增加與氣候變化的威脅。

  南非國立生物多樣化研究所專家唐納遜接受訪問時表示:「假如非洲的生態系統崩解,人類的福祉將成為問題,貧窮、暴力與戰爭的循環將會愈益惡化。」

  來自非洲15個國家與德國總共300餘位決策者、科學家與環保專家2008年10月5日在開普敦舉行會議,討論如何保護非洲大陸的動植物。與會專家指出,人口不斷增加、土地過度利用以及氣候改變將危及非洲大陸所有生物的存亡,非洲大陸所有物種高達15%將面臨絕種威脅。然而,由於非洲國家的經濟嚴重依賴礦業資源、農業與觀光業,因此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以保護動植物成為一大挑戰。

  非洲環保團體的專家林森麥爾說:「假如你自己饑餓異常,而且明天又沒有糧食給小孩吃,這時你根本就不會管什麼生物多樣性,或是任何對你並不重要的事物。」唐納遜指出,解決問題的重點就是非洲各國政府與人民相互合作,制定並實施保護自然環境的長期計畫。

玖、吃袋鼠肉或有助於遏止全球暖化

  建議澳洲人應該吃袋鼠肉,而非牛肉和羊肉,乍聽之下顯得有些怪誕,但是澳洲政府首席氣候變遷顧問加爾納特從科學的角度著眼,贊同這個構想。

  加爾納特在提交政府的全球暖化重要報告中說,數以百萬計農場牲畜的打嗝和放屁,是澳洲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來源。反之,袋鼠排放的甲烷氣體則顯得微不足道。加爾納特在2008年10月1日所發表的一份600頁報告上指出,如果農民也被納入業界需要購買排放溫室氣體許可證的系統,肉類價格就會上漲,並可能因此改變飲食習慣。他說:「澳洲自有人類以來的約6萬年歷史,大部分時間袋鼠肉都是主要的肉類來源。」,「袋鼠肉可能再度變得重要。但是這項改變存在一些重大障礙,包括牲畜與農場的管理問題、消費者的抵抗以及飲食口味必須逐漸改變的問題。」加爾納特引用一項探討以袋鼠肉取代澳洲牧場所生產牛肉與羊肉的可行性研究。這份研究在結論中說,如果袋鼠數量從目前的3,400萬隻增加至2020年的2億4,000萬隻,牛羊數目到2020年就可以分別減少700萬頭與3,600萬隻。

  這些袋鼠的肉絕對足以取代所減少的牛肉和羊肉,而在溫室氣體排放許可證的價格提高的情況下,袋鼠肉也將比牛羊的肉更能獲利。加爾納特的報告說,牲畜,主要是指牛與羊,占澳洲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7%。

  儘管袋鼠是澳洲的國家動物,其圖案也出現在澳洲的紋章上,為了控制數量,每年野外均有數以百萬計的袋鼠遭到宰殺,牠們的肉則被用做寵物飼料。飼養袋鼠供做人類食用的構想具有爭議性,但是許多有健康意識的澳洲人已經開始食用袋鼠肉。新南威爾斯大學環境研究所的安普表示「袋鼠肉的脂肪含量低,具有高蛋白質,基本上牠是自由放養的最大動物,在這個意義上牠的肉也很乾淨。」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11-27: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