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多層式茶菁萎凋機之研發

茶業改良場  黃謄鋒/ 劉銘純

一. 研發背景
  部份發酵茶為台灣主要農特產品,其有別於紅茶、綠茶之加工方式,在製造過程中須進行日光萎凋(圖1)、室內萎凋(圖2)及靜置攪拌,才能促使茶葉轉化特殊的香氣與滋味。因此;如何使茶菁採摘後,能儘速進行後續萎凋作業,極為重要。一般茶葉生長季中之適摘期約只一星期,茶農必須於此期間將茶菁採摘,否則茶菁老化會影響製茶品質。但茶菁採摘受人力之安排與氣候影響頗大,為趕農時甚至必須在雨天或露水未乾時進行採摘,導致茶菁葉面沾著太多水分,勢必影響後續萎凋作業之進行。
傳統上,當雨天或早晨茶菁表面上仍沾著水分,所採摘之茶菁在傳統製程上,須先舖放地上或萎凋槽(圖3)吹風晾乾,將茶菁表面水分去除。由於需經常以人工反覆翻動茶菁,非常費工費時,處理作業量不多且有不均勻現象產生。茶葉製造須符合「衛生安全管理規範」,但一般茶葉之製造過程,係先將茶菁舖放於露天的曬場萎凋,衛生堪慮,已不符合時代需求。有鑑於此,為因應未來茶葉內、外銷需求,生產符合安全衛生之茶葉,並提升部分發酵茶萎凋過程之效率與效能,為茶業界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標。本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乃參考北部坪林與花東茶區利用萎凋槽進行茶葉熱風萎凋方式,研發可替代日光萎凋之多層式茶菁萎凋機,期能提升茶葉品質,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二. 研發過程
2004年茶改場曾研發一組3層式多功能茶葉水分去除兼具萎凋及乾燥功能機組,但由於機體過長,降低製茶廠房空間配置便利性。因此另行研發此多層式茶菁萎凋機。此機特點為降低加熱機之作業能量,使機械僅具萎凋與去除濕菁表面水分功能,且將機體長度縮短,並增加層次為四層,可提高佈置於製茶工廠之方便性,本研發於94年6月取得新型專利,經與崧羽公司合作執行產學合作計畫,已自96年技轉至該公司正式授權生產商品機。

三. 多層式茶菁萎凋機結構與功能
已商品化之四層式茶菁萎凋機,機體長6米、寬1.4米、高1.6米,主要由四部份組成,分別說明如下:
(一)加熱部(圖4):由箱體、風扇、柴油燃燒機、加熱爐及散熱管組合而成。本部主要功能為提供可調整風速、溫度之經間接加熱後之熱風於萎凋槽。此種間接加熱之熱風與傳統將燃燒後之熱廢氣送入萎凋槽截然不同,可改善廢氣因缺氧而致影響熱風萎凋效果之缺失。

(二)茶菁萎凋槽(圖5):由箱體及4層可調整轉速之不鏽鋼輸送網帶構成,由於輸送網帶為不鏽鋼網,可符合衛生安全製造規範,不但通氣性佳,且由於速度可調整,故可藉以依茶菁老嫩程度改變茶菁於萎凋機內萎凋時間。


(三)茶菁進料輸送帶(圖6):由食品級塑膠輸送帶材料與鐵架等構造組成,可藉控制茶葉撥板高度,調整進入萎凋機之茶菁厚度。

(四)茶菁出料輸送帶:本機為30度彎角L型輸送帶,裝置於萎凋機最下層輸送帶之下方,承接完成熱風萎凋之茶菁,以供後續攤菁於笳之室內萎凋製程。

四. 多層式茶菁萎凋機之使用與效能
茶菁於採摘後,經先送入進料輸送帶,依茶菁老嫩度調整進入萎凋機之厚度後,便開始接受熱風萎凋,一般作業之溫度調整以最接近熱風出口處之茶菁受熱溫度不超過40℃為適宜,茶菁萎凋之厚度可調至8公分,萎凋時間為20分鐘。經測試於此萎凋條件下,茶菁之失水率約9%,而本機作業能量約每小時120公斤。
茶菁於完成熱風萎凋後,必須攤置於笳上,經試驗結果顯示,熱風萎凋後之茶菁最少須先靜置3~4小時以上,則製成茶葉之菁味較不易生成,此特殊萎凋條件稍易於傳統日光萎凋後室內靜置之時間控制。經本機以熱風替代日光萎凋之茶葉,品質穩且可降低人為製茶因素之影響。

五. 結語
多層式茶菁萎凋機可替代日光萎凋,具節省日光萎凋晒場之場地設置、萎凋時間不受天候影影響、人工控制作業方便且品質穩定度高之優點,而其於全製程中,茶菁可以不落地之製造方式,改善了傳統不符衛生的地面曝曬式日光萎凋之缺點,使傳統茶葉受人詬病之製造方式得以有效解決,對於今後茶農產製衛生安全的內、外銷茶葉,將有所助益。針對本機械有興趣授權或瞭解詳細資訊,可逕洽茶改場研究人員黃謄鋒或劉銘純,連絡電話 03-4822059轉701或704。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2-27:1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