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過盡千帆 牽手出頭天 農村再生最佳典範―舞鶴社區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 林辰雄

  台灣有許多發展成功的社區,他們過去也曾是漫草荒煙、景色淒涼的惡地,由於對政府的信任,他們放心的讓水土保持局等農政單位和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牽著他們的手,逐歩的走出貧困,最後發展成為富麗農村,甚至被選為經典農漁村。

社區歷經滄海桑田幾經風霜雨露,不斷蛻變展進發展的成功經驗使他們獲得一個成功的脈絡和原則:唯有勇於嚐試、創新、相信政府,才能獲得甜美的果實。他們享受者水土保持局等各級政府單位辛勤為他們創造出的富麗生活,也期望那些發展中的農村社區,趕緊參與農村再生計畫,早日 躋升富麗農村的行列。

鳳梨客牽手東來,啟動舞鶴傳奇序幕

  民國 52 年,舞鶴台地突然來了一群陌生人,打聽下原來是彰化芬園鄉的鳳梨農。由於當地鳳梨工廠關閉,公司人員鼓勵他們前來舞鶴開發。因為這裏的人急於出售土地,地價出奇的便宜,而且地形平坦易於耕作,況且當時鳳梨價格比稻米還好,來此種鳳梨定有厚利可圖。於是他們就欣然結伴而來,並相約種幾年鳳梨,賺飽了錢,就要一起榮歸故里。

  鳳梨客的出現為舞鶴帶來生機,在當地熱情居民的協助下,短期間內舞鶴台地竟然開闢出近 200 公頃的鳳梨園,從公路一直綿延到山邊。

  外來的鳳梨客對於栽培鳳梨可說是經驗老到,他們也熱心的教導當地農戶整地、種植、施肥管理,以及使用電土催花的各種生產技術,整個舞鶴山彌漫著忙碌和歡樂的氣氛。

  彰化來的這批人,他們變賣家產攜來舞鶴的有限盤纏在買地、租屋、種植鳳梨後幾乎已用盡。大家生活同樣過得苦哈哈的,但精神上卻甘之如飴。白天大家揮汗如雨的工作,晚上則做著相同的美夢,夢見田裏長出碩大甜美的果實,換來大把的鈔票,蓋樓房,每天大魚大肉,還可以買機車…。

  鳳梨的收成季節終於到了!很不幸…,由於鳳梨同樣不適合當地粘重強酸的土質,結出的果實又瘦又小。當時鳳梨公司收購鳳梨,依品質分為三等,分別計價。而台地生產的鳳梨竟然連三等都排不進。

  辛苦把鳳梨挑去集貨場卻遭公司拒收,只得全部丟棄帶著空竹簍回家。看見妻兒倚在門口高興的相迎,摸摸乾扁的口袋,真是欲哭無淚,鳳梨的美夢就這樣碎了!

鳳梨夢碎,淪落人相扶持,牽手度過悲情歲月

  種植鳳梨失敗,原就艱苦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賺取生活費,大家只得到處打臨工。而當時不但工資低,工作機會也不多,所以家裏時常缺衣斷糧。日常所需尚可向村裏的小雜貨店賒欠,但往往因積欠已多,自己不好意思去,還得拜託別人代勞。遇到小孩生病或註冊可就要急出病來了。

  這時難友們都會 5 元 10 元的湊錢濟急。另外像阿斗伯和王木林這些昔日種香茅有點積蓄,或因出售土地經濟較寬裕的「在地人」也會適時主動的幫忙,讓他們度過重重的難關。

  患難見真情,舞鶴農民之間濃郁得化不開的感情,就是在這種悲情歲月中蘊育而成的。

  原本滿山遍野的鳳梨,因品質不佳而遭到廢園。這時樹薯價格好,大家就改種樹薯,再次向命運挑戰,希望天無絕人之路,能為他們帶來一線生機。於是鳳梨全部被砍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直立蒼茂的樹薯田。

  老天終於開始眷顧舞鶴的農友, 2 年後樹薯大豐收,而且價格很好,大家都有了豐富的收入。不但擺脫了窮困,而且還有能力在自己的土地上蓋屬於自己的農舍。

推廣茶作政府牽手,為舞鶴播下富裕種子

  民國 60 年,本省專銷日本的煎茶價格看俏,政府為了改善農民生活特選擇舞鶴台地推廣茶作,不過那時樹薯價格仍然很好,農民對於茶這種既要技術,又必須 3 年以後才有收入的新興作物相當排斥。縣政府農務課的推廣人員帶著茶改場育成的優良茶苗挨家挨戶日以繼府的推銷,備嘗辛苦。但是免費茶苗,外加農藥補助如此優厚的條件,還是打不動農民的心。

  推廣人員有鑑於台地栽培樹薯這種嚴重耗損地力的作物終非長遠之策。唯有改種既適合當地土質氣候,價值又高的茶樹才能真正改善生活。因此縱然當地農友把推廣人員視為傳說中迷惑小孩上山吃牛糞、泥巴的「魔神仔」,遠遠見到即急忙關上大門避不見面,推廣人員仍然不死心的每日在炎炎日頭下滿身大汗的到處遊說。

  敦厚的農友們有感於推廣人員的工作熱忱,最後終於「投降」,茶葉生產事業自此在舞鶴正式展開。不過對當地農民而言,原本這是一項他們並不很期待有輝煌成果的事業。誰知無心插柳卻成蔭,人見人怕的「魔神仔」在茶農因茶致富後,竟也搖身一變成為茶農的大恩人了。

含淚撒種歡呼收割,舞鶴牽手出頭天

  民國 63 年開始,烏龍茶價格一路攀升,這是茶農們始料不及的事。想當年推廣茶時,大家都只願種植青心大冇品種,茶苗中如果不小心夾雜著烏龍種,還要細心的挑出丟棄,沒想到風水輪流轉, 3 年後烏龍倒成了搶手貨,茶苗每株漲到 18 元還供不應求。

  台地樹薯的身影迅速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櫛比鱗次,井然有序而美麗的茶園景觀。

  茶作面積不斷擴大,當初政府為鼓勵轉作茶葉,而由龍潭邀請來舞鶴和茶農契作的製茶工廠已無法消化龐大數量的茶青,於是農友們紛紛自設工廠來製茶。

  農林廳和縣政府的推廣人員為了讓茶農學習製茶技術,特地安排他們前往松柏坑茶區,住進農家當小工,從工作中學習,學成返鄉後還時常邀請茶改場的製茶專家來舞鶴指導,加以舞鶴茶農本身具有研究精神,不斷研究創新製茶技術,茶農間也時常不藏私地互相揣摩學習,短期間內個個都成了製茶好手。

  民國 67 年,前行政農發會主任委員李崇道博士蒞臨舞鶴,品嚐當地香淳甘美的好茶後讚為茶之後起之秀並命名為天鶴茶,於是天鶴茶聲名大噪,栽培面積更加倍成長,舞鶴台地幾乎全被茶園所覆蓋。

  民國 73 年水土保持局選定舞鶴為坡地保育利用示範區,準備在此進行各項保育工作。

  當時茶作雖然已發展得很成功,但茶區內交通系統,排水設施仍然極為缺乏,水土保持問題也日趨嚴重,極待整治。不過實施水土保持各項處理一定要毀損相當數量的茶樹,這項工作推行起來比當年要農民種茶可困難多了。

  台地水保工作受阻,工作人員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在兩側陡坡地上推廣,可是對於茶園的保育工作仍然不甘放棄。他們成天坐在山頂上望著台地苦思,終於想出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

  茶農中有位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張正義先生,工作人員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觀念較新穎,應該比較容易溝通,也許他「下手」便可帶動其他茶農跟進,於是馬上進行向這位特殊農民遊說的工作。

  學士茶農果然與眾不同,經過細心說明竟然一口答應。張正義毀損茶園做水土保持的消息迅速傳開,並轟動整個舞鶴村,施工當天全村農友都放下工作齊來圍觀。

  農地水土保持工作初步完成後,工作人員邀請圍觀民眾到茶園內參觀,詳細說明為什麼要做這些措施,以後還要進行那些工作,現場說明使農友們終於明白水土保持的好處。當場就有十多戶農友提出申請,計算一下面積居然有數十公頃。

  接受農民申請後水保人員更能放手一搏,為農友們開築連絡道,做山邊溝、修排水溝、種草、整治蝕溝,甚至種樹栽花,改善及美化生產環境。短期間內就讓舞鶴茶園脫胎換骨的呈現完不同的風貌。

  為了加速舞鶴的發展,水土保持局更於 78 年開始在當地執行農村社區綜合發展計畫,由台大農工系韓選棠教授免費為農友設計高格調的農宅,廣籌經費在茶園內興建涼亭、公廁、綠色走廊、綠化停車場、天鶴塑像、遊樂設施…等,把舞鶴帶進一個全然不同的境界,成為既富且麗的現代化農村。而茶農們也各自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屬於他們的王國,實現多年以前的夢想。

享受成功甜蜜果實,期望農村再生造福更多農村

  舞鶴社區農民由於相信政府、和水土保持局等農政單位密切合作,才能在政府的幫助下,擺脫貧困,發展成功。他們每日坐擁美麗山水笑顏逐開,心中充滿了感恩,祥和喜樂,難道我們不希望台灣其他地區未發展的農村也和他們一樣?

  對於農村再生,舞鶴農民百分之百是舉雙手讚成的,因為水土保持局數十年來和他們一路相伴,為他們做過無法計數的好事,他們對這個團隊有信心,他們深信:「反正這麼多年以來水保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舞鶴山有益,也許今天他們做的事我不懂,總有一天我也會明白。」

  具留美歸國學人身份的「舞鶴咖啡公主」陳韻庭發表她的經驗:「我們一家坐擁數公頃農地,本來月入不到 6 萬,在水土保持局幫助下,不但坡地保育工作完善、環境美化,還輔導她們賣茶、賣咖啡。甚至還把她個人以「舞鶴咖啡公主」包裝,成功行銷出去。因此,今年過年,光消費券就收了 20 多萬元,算錢算到手酸。他要問那些反對農村再生的朋友,農村再生有什麼不好?政府只不過是要多爭取一筆經費來加速為落後農村做一些他們以前為我們做的事,不要他們像舞鶴社區走的這麼辛苦。為什麼要反對,剝奪別人進歩成長的機會?還有農村再生的精神是由下而上的,完全由社區居民做主,你的社區不做沒有人可以強迫你,只是將來會後悔而已,犯不著也拉著別人一起下水。」

  舞鶴發展的故事和舞鶴居民的心聲,告訴那些不相信農委會、水保局,反對農生再生的少數人一件事:你們真是多心了!各位社區朋友,你們一定要支持農村再生,放心的伸出雙手,讓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牽著你的手,就像以前牽著舞鶴朋友的手一般,一歩歩走向成功、走向燦爛的明天,不要自已放棄機會,去扮演一個失敗的反對者角色。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5-26:1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