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高效率的乳牛品種改良技術-牛胚移置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 李善男

一、前言

  人工生殖科技應用在畜產之研究,近年來已有許多重大的發展與突破。家畜中以乳牛的經濟效益最高,應用範圍與層次也最廣。這些生殖科技即包括了以胚移置為主軸,向上延伸的胚冷凍、胚性別鑑定、胚體外生產、胚之複製以及胚基因重組技術等。乳牛胚之生產方法以及基因工程技術,對於乳牛之育種生產已扮演一個嶄新且重要的角色。如以美國2000年之公牛摘要報表中,排名百名內之種公牛,胚移置即佔85%,且與年俱增。而以種母牛言,1999年世界上牛胚移置之總數已達44萬頭。在國內,乳牛胚之移置頭數在民國89年已達到230頭,且受胎率平均在45%。顯示國內酪農已甚重視這項新興的乳牛人工生殖科技了。

二、乳牛胚移置之意義

  乳牛性成熟後,於14~16月齡即可人工授精予以繁衍後代。在最理想之條件下,年產一胎,一生中約繁殖7~8胎即遭淘汰。因此,一頭高泌乳性能的高價值乳牛,一生中能繁殖種用之母牛亦只有3~4頭後代而已(其中半數為小公牛)。所以,在一個牛群中,利用人工授精進行全場世代遺傳改良的速率很慢。如果,利用激濾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之刺激,進行超級排卵技術,使母牛多數卵子能一次成熟排出,然後授精,於7天後沖洗子宮,平均每次沖洗可回收5個優良胚,即能移置到受胚牛。受胚牛通常為女牛或產乳性能較差之母牛,經過同期發情處理後於正確時間將胚移置於子宮角末端,等待發育受孕。因此,一頭優良母牛在一個性週期中即有機會傳遞5個後代,間隔2個月之後仍可重複進行超級排卵,生產優良之新鮮胚或製成冷凍胚。一年之中,供胚牛可沖洗3~4次,再回復受孕分娩,如此循環不息,即完成以”借腹生子”大量生產優良母牛,達到加速品種改良之目的。此外,也可利用肉牛來生產乳牛,促進肉牛的利用價值。

三、乳牛胚移置工作站之成立

  在農政與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之經費補助下,88年於花蓮瑞穗、高雄大社及台南柳營鄉先後成立3個胚移置工作站,以便帶動全縣乳牛胚移置工作之發展。此技術不但可提升乳牛育種水準,增加乳牛產乳量,而且可以改進乳牛生產效率。工作站成立之後,全省乳牛胚移置之數量已增加一倍,顯示工作站設立及科技水準提升的重要意義。

四、結語

  牛胚移置之應用與推廣,象徵我國酪農業已逐步邁向一個產業科技化的新紀元。未來將逐步推廣國內自行研發成功的胚性別鑑定技術,結合胚移置作田間之應用,以滿足酪農對優良母牛的需求。由於乳牛的遺傳性能大大提升,強化了我國因應進入世貿組織,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的條件,使我國酪農業能與先進國家在乳業市場相抗衡,也創造了生產國產鮮乳重要乳源的契機。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