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美國動物疾病追溯計畫與動物識別系統之介紹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 副教授   許輔

一. 前言

   2008 年底美國農部正式公告了「動物疾病追溯業務計畫」 (a business plan to advance animal disease traceability) ,在聯邦層級強制規範所有的畜牧業者進行動物的識別,希望能杜絕狂牛病及其他動物疾病的傳播。這個計畫的核心是整合美國發展多年的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national anim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NAIS) 、各州發展的動物健康計畫以及業界的標準,以建構完整的動物疾病可追溯體系。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的畜產品輸出國,正全面性地開始推動巨大的食品追溯計畫,我們預期此計畫將對未來數十年全球的食品安全與食品追溯環境,引發關鍵性、系統性的重大變化,其影響深遠且值得國人關切。本文謹就動物疾病追溯與動物識別系統發展的歷程、開發策略等部份進行介紹,冀盼能提供我國推動精緻農業與產銷履歷制度之借鏡。

二. 動物疾病追溯營運計畫

美國是畜產大國,舉牛肉為例,其牛隻總數約 1 億頭,年產值約 400 億美元,供應鏈之整體產值約為此值的 5 倍,從業人口約 140 萬人。美國農部動植物健康防治局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 APHIS) 在 2008 年 9 月 23 日正式公告了 「動物疾病追溯業務計畫」 (ref. 1) ,這是一個建構美國整體動物疾病追溯體系的大型計畫,希望整合動物識別、牧養、位置、遷移、本土與外來進口疾病抽樣調查、聯邦與地方疾病診斷等資訊,並將現有的動物健康與監控管理 (AHSM) 、獸醫服務流程管理 (VSPS) 、緊急管理回報 (EMRS) 等資料庫,與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NAIS 資料庫實質連結,以結合整個畜產產業的供應鏈,確保畜產品供應的安全與穩定。

美國農部對此計畫所設定的整體目標,是建構先進的動物疾病可追溯體系,希望能夠針對特定物種,達到可以在國內外動物疾病發生 48 小時之內,追溯得到 70 % 數量的可疑動物資訊 (70 %緊急數量是一種效能的指標 ) ,包含所有與之有過接觸的動物和場所,可以針對遭感染或受曝露動物,迅速追蹤的資訊系統與作業體系,希望能限制動物疾病爆發的規模,同時進一步控制並儘速根除。這個 動物疾病追溯業務計畫的前身,也可說是未來整個計畫推動的核心與重點,其實就是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NAIS) ,藉由資訊作業來整合不同領域不同的流程,以及各個階段所產生的資料。在 預算方面,自 2004 到 2008 年的 NAIS 計畫合計已投入近 1.3 億美元, 2009 年預計投入 2,400 萬美元,其中 15 % 用於開發與維護資訊系統, 45 % 用於產業導入, 40 %用於管理。

三. 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NAIS) 的發展歷程

美國建立動物識別系統的起因與狂牛病有關,這個外來疾病在 2003 年底第一次發生,結果牛肉出口貿易立刻暫停,至少造成 20~40 億美元的損失,貿易量到 2007 年都無法恢復先前水準,繼續影響牛肉出口;除了狂牛病以外,外來的牛結核病以及布魯氏桿菌病 也都造成產業重大的危害。為了根本杜絕動物疾病的問題,美國農部在 2003 年底就宣示要積極推動「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建立動物識別系統是經由過去累積的經驗以及資訊技術才能成功。最早自 2002 年 4 月,美國國家動物農業學會 (NIAA) 組織工作團隊就開始領導及建立動物識別計畫。 2002 年 10 月, APHIS 接著建立了全國識別發展團隊 (NIDT) ,作為州、聯邦和產業團體的合作團體。 2003 年 NIDT 擬定美國動物識別計畫 USAIP 草案,早期的 USAIP 版本僅著重於食品業,但其他的家畜品種,例如羊駝、美洲駝及馬,也都被納入該計畫之中。 2004 年 4 月全國動物識別系統 (NAIS) 正式建立; 6 月美國農部挑選場地登錄系統; 11 月聯邦法規 (69FR64644-64651) 公告個體動物識別碼 (AIN) 為 15 碼,前 3 碼為美國代表碼 840 。 2005 年 8 月,開始在美國 50 州推行場地登錄系統,至 12 月已有 16 萬個牧場登錄。 2006 年 7 月,建立第一個動物追溯 ATD 資料庫; 11 月公布第 1 版國家動物識別系統 (NAIS) 使用手冊。 2007 年 3 月開始協商與導入動物追溯加工 ATPS 系統; 10 月完成 ATD 系統功能; 12 月公布第 2 版使用手冊,強調 NAIS 初期為自願性加入而非強制性實施。 2008 年 7 月 eBangs 系統開始測試; 9 月,動物識別碼管理 AINMS 系統從畜產促進協會接收 ID 資訊。 2009 年 3 月初次協調與溝通屠宰階段的標籤回收獎勵;預計 7 月結合動物健康資料庫與動物追溯加工系統 ATPS ; 9 月發展動物追溯加工系統 ATPS 。

四. 全國動物識別系統 (NAIS) 的範疇

狹義來看,全國動物識別系統 (NAIS) 只是一個資訊系統,可以協助生產者快速地輸入與管理官方所需的動物識別資訊。事實上, NAIS 卻是媒合聯邦 ( 中央政府 ) 、地方 ( 各州 ) 與產業 ( 企業 ) 三方的重要媒介,或說是一套既定的作業程序,希望透過標準化的資訊,協助美國畜產與禽產產業,降低疾病的散播,強化消費者信心與食品鏈的安全,有益於國內與外銷市場。

生產者若要加入 NAIS 計畫,主要有 3 個基本的步驟,第一是登錄生產者的場所,類似於在台灣的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中建立組織代碼, NAIS 所規範的場所包括農莊、牧場、牛棚、馬廄、市場、屠宰場、入境港口、獸醫診所、實驗室、展覽會以及其他家畜存在的地點,整個過程免費而簡單快速,同時隱私資料與商業機密受到聯邦法規保護,這是參加 NAIS 的必要步驟。第二個步驟是建立動物個體識別,對自己牧場的動物個體或是群體,加上標誌物與唯一的編碼,例如對每頭牛掛上耳標,這個作業類似於台灣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中,對於田區、農舍予以定義,建立編號。第三個步驟是建立動物追溯 ATD 資料庫,報告動物的移動,同時使用標準資料檔與數據轉換,讓國家資料庫與私人資料庫之間的訊息可以轉換,這個作業類似台灣的農產品經營業者,將生產資料輸入資訊系統之中。

當「場地登錄」、「動物識別」、「動物追溯」 3 個步驟都完成之後,聯邦等級的整個資訊體系,就可以進行統合的管理,包括防疫體系、疫情資訊的整合,後續產業的各個階段,包括加工流通業者與農友團體組織,都可藉由 NAIS 受惠。 NAIS 本身包括標準場地登錄系統、全國場地資料庫、動物識別碼管理系統、動物追溯處理系統等幾個模組 ( 表 1) ,同時對外連接動物健康與監控管理資料庫、獸醫服務流程管理資料庫、緊急回報管理資料庫 ( 表 2) ,構成整體的動物健康資訊系統。

五. 全國動物識別系統 NAIS 的發展與推動

美國農部發展 NAIS 的原則包括有一致性、彈性、涵蓋性、合作性與資訊安全等幾項,希望建立國家資料標準,發展出一致且相容於現有所有地方與企業資訊系統的資料交換格式,同時具有彈性與開放性,能夠允許生產者將 NAIS 資料與現有的企業管理資訊系統搭配運用,可涵蓋多物種、多領域、多階段之資訊,並且建立聯邦,地方與產業的密切合作,以達到 48 小時追溯的目標,且兼顧資訊安全,確保企業營運的隱私與機密,以及資料的正確、即時、可靠且不中斷。

在策略上,美國農部基於追溯能力以及改善的需要,首先排定不同物種導入動物識別體系的優先順序, 其中牛隻被設定為最高優先,其次是豬、馬、雞、火雞、鹿以及山羊,綿羊與水產則是低度優先。其次是規劃與開發 動物識別系統與標準,尋求可運用於不同目的,且具彈性的識別方法,例如使用 AIN 碼 840 開頭的標籤設備 ( 耳標 ) ,後續就可以符合國際貿易對原產地標示 (Country of Origin Labeling, COOL) 的要求。接下來,是將動物疾病相關之資料標準化與數位化,以確保一致性與相容性,例如將家畜輸出入的場所、參與官方疾病控制方案的場所,以及列於州際獸醫檢驗之來源以及目的地場所,讓三者之資料格式一致,如此將能大大改善疾病發生時,追溯動物以及緊急反應的能力。同時,也要開發自動化的資料擷取設備與技術,例如藉由手持掃描器取代原本的紙本作業,動物衛生官員將能夠以電子的方式記錄,並將重要資料輸入 USDA 動物衛生以及監視管理資料庫。此外,積極與不同州、部落、領區、地域各單位進行合作,地方動物衛生當局在全國動物可追溯系統的進展扮演重要角色,美國農部也持續協助地方推動該計畫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美國農部與產業界則是積極合作,不但與非營利性之業界組織達成協議,在不同物種團體間推廣場地登記,同時也與產業團體、服務供應商、拍賣場、飼育場、收成機構和其他產業部門合作,共同達成可追溯性的目標。此外,整個 NAIS 計畫持續改進動物識別的技術與科技,發展實用且可行的科技方案,以改善收集動物標誌資料的效率及正確性,並與產業界密切合作,改進識別標誌裝置的水準,使其符合商業運作的需求,也持續評估以及導入新的技術。

六. 借鏡

提升農產品與食品的安全性與可追溯性,很明確是國際趨勢也是政府的施政方向。台灣推動產銷履歷制度與美國推動動物識別系統的時間點相近,然而目前產銷履歷的認驗證制度是自願性且針對所有主要品項,與美國動物識別系統在聯邦等級採強制性但僅針對部份品項實施,有所不同,可是整個發展的歷程、策略與做法又有許多類似之處,現階段各有所長值得相互學習。台灣過去也常發生口蹄疫與斃死豬肉的問題,惟持續強化食品追溯體系,擴大參與層面,需要更大的決心與毅力,也不僅限於畜產業。

主要參考文獻

1. A Business Plan To Advance Animal Disease Traceability, USDA, Ver.1.0, Sep. 2008

2. National Anim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NAIS)—A User Guide an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USDA, Ver.2, Dec. 2007

3. Fedural Register 73:185. p. 54785-6.

表 1 美國之 全國動物識別系統所包含之主要模組 (ref. 1)

資料庫

目的

日期

標準場地登錄系統 (Standardized and Compliant Premises Registration Systems, SPRS and CPRS)

州場地登錄管理、部落地登錄管理、領地場地登錄管理

2005

全國場地資料庫

(National Premises Information

Repository , NPIR)

在標準場地登錄系統下,維護記載所有場地識別碼分配事項

2005

動物識別碼管理系統 (Anim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Management System, AINMS)

維護動物識別碼相關事項,如識別碼的分配、終止等等。及其他官方編碼系統

2005

動物追溯處理系統 (Animal Trace Processing System, ATPS)

在疾病研究調查時,可以提供動物追溯資料庫及所有 APHIS-VS 動物健康資訊系統之資訊傳遞的能力

2007

動物追溯資料庫 (Animal Tracking Databases, ATD)

維護州層級的動物移動記錄

2007

表 2 美國之 全國動物識別系統向外連接之資料庫 (ref. 1)

資料庫

目的

建立年

NAIS 連接

動物健康與監控管理資料庫
(Animal Health and

Surveillance Management,AHSM)

畜群與羊群於疾病程序接種數據。例如 : 布魯氏桿菌病 (

Brucellosis) 、結核病 (tuberculosis) 、

假性狂犬病 (pseudorabies) 接種等等

1977

( 最初為動物疾病通用資料庫 )

■全國場地資料庫 (NPIR)

■動物識別碼管理系統 (AINMS)

■動物追溯處理系統 (ATPS)

獸醫服務流程管理資料庫 (Veterinary Services Process

Streamlining, VSPS)

進出口證明、州際商業貿易以及獸醫指派

1996

■全國場地資料庫 (NPIR)

■動物識別碼管理系統 (AINMS)

■動物追溯處理系統 (ATPS)

緊急回報管理資料庫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ponse System, EMRS)

記錄所有外國動物疾病調查與管理動物相關事件

2002

■全國場地資料庫 (NPIR)

■動物識別碼管理系統 (AINMS)

■動物追溯處理系統 (ATPS)

( 註 ) 動物追溯處理系統 (ATPS) 將整合動物健康系統 ( 動物事件資料庫之資料來源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9-18: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