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石門水庫整治計畫之生態保育措施執行成果

水土保持局 傅桂霖.曾信耀

一 . 前言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明訂「環境、生態保育、地貌維護、集水區整體環境復育」等重要課題,作為上游集水區各執行機關擬訂治理計畫之方針。整治特別條例第 3 條亦明訂「各期實施計畫應充分資訊公開,並建立與在地居民、生態保育專家之協商機制,以確保相關建設不破壞生態環境」。爰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即積極著手辦理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的資訊公開、生態保育及民眾參與之事項。自整治條例公告之後,陸續建立生態檢核表、生態敏感區繪製、棲地評估指標、建立協商平台等生態保育相關工作,茲分別說明如下。

二 . 生態檢核表

  水保局於 2007 年開始進行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工程之生態保育措施研擬,參考公共工程委員會( 2006 )的道路工程生態檢核表,將生態保育理念融入勘查、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並將生態相關考量擬定成表格,此表稱為「生態檢核表」,分成勘察紀錄表、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檢核表及施工階段生態檢核表。目的是希望藉由行政程序的提醒,讓工程人員瞭解各階段需要釐清的生態課題或應辦理的保育措施。

  因生態檢核表需要納入生態人員及保育團體的意見,於是邀集生態專業人員與保育團體參與多次的現勘,實為石門水庫治理計畫之先例,生態檢核表作為工程單位與生態人員及環保團體的溝通工具,並已獲得各方肯定。石門水庫第 1 階段治理計畫共計完成 15 件工程之生態檢核表 (表 1 ) 。

  於 2008 年,邀請環保團體及生態人員參與第 2 階段預定治理工程之現勘,由於許多預定工程環境在災害過後數年已自然復原,工程治理反而會干擾其穩定狀態,因此針對數件生態優先關注之治理工程多已取消或延後辦理(如抬耀溪 3 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石磊地區 0-330 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等)。

  同時,生態檢核表藉由多次與學者專家、工程人員、政府單位的會議(包含生態保育措施專家顧問會議 3 場、生態檢核表檢討修與會議 5 場、生態檢核相關專題講座 5 場、問卷調查 3 場等),以滾動式檢討機制進行內容及格式的修正及調整。為考量各工程單位因工程規模及項目不同, 2009 年起將生態檢核表更新為不同階段及工程適用之生態檢核表。

  為確實執行生態檢核表之填寫,水保局自 2009 年開始,即指示第 2 階段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在其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都應執行,使治理工程在防制土砂下移的功能下,亦增加對生態環境及物種棲地的考量。目前第 2 階段治理工程之生態檢核表作業刻正進行,已執行 7 件工程之生態檢核作業(表 2 ),期能提早發現生態議題並反饋至工程設計、施工中。

  為加強生態檢核表的普及和落實,水保局亦辦理多場給局內人員、工程人員及保育團體的生態檢核表教育訓練課程,期工程、民間及生態人員能夠加強認識生態檢核表,並透過生態檢核表作為工程與生態之溝通平台。

三 . 生態敏感區

  生態保育要實際落實於工程中,最直接易懂的便是「生態敏感區」的概念。生物名錄式的資料對於工程人員常是無法直接應用的,需要將保護的棲地範圍繪製於圖上,清楚傳達保護範圍及標的給工程人員參考,作為後續迴避、縮小、減輕及補償的依據。因此,水保局於 2008 年辦理保育治理工程應用生態敏感區之研究計畫,提出可應用於各分局、野溪集水區及個案工程的生態敏感區,依大、中、小 3 種尺度來建置生態敏感區繪製原則,並進行實際案例操作 以 6 個分局轄區進行大尺度生態敏感區繪製(圖 3 );以卡拉溪集水區進行中尺度生態敏感區繪製(圖 4 );以 5 個治理計畫的個案進行小尺度生態敏感區繪製(圖 5 )。

  生態敏感區的資訊主要包含四種:( 1 )公告之生態敏感區域( 2 )學術研究之動植物棲地地點 ( 3 )當地民眾及保育團體等民間調查關切生態地點( 4 )天然植被、天然地形環境。 除了較為人熟知的公告生態敏感區(如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等),亦增加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長期關注的生態地點以及目前越來越稀少的天然棲地環境,真正全面落實棲地保育的精神。 水保局亦將生態敏感區納入舊版的「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檢核表」的檢核項目中,確實瞭解治理工程周遭的生態敏感區及考量治理工程對環境棲地生態造成的影響。

  為將生態敏感區之概念推廣至工程中應用,水保局辦理兩場教育訓練課程,並邀請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的召集人─林淑英女士分享「工程規劃者和社區工作者相遇的故事」,講述民間社會力量與工程規劃設計相互合作的實例,藉由地圖傳達地方的珍貴故事及勾勒未來的發展藍圖(圖 6 )。與會者包含水保局暨各工程所、其他政府機關(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公路總局、農委會林務局、營建署、各縣市政府)、技術顧問公司、相關民間團體等,兩場次共計 111 人參與,反應相當良好。

四 . 棲地評估指標

  為有效評估保育治理工程對棲地環境之改變,參考美國環保署建立之快速生物評估準則( 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 RBP ),水保局就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之特性,調整修改為野溪棲地評估指標。各因子的調查結果依據環境的狀態由低至高給予 0 至 20 的分數,加總 10 項評估指標的分數,作為評定溪流狀態的依據。

五 . 協商平台建立

  由於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的整治範圍廣泛,從 95 年第 1 階段開始至今亦引發不少生態議題,且初期因為無良善的協商平台及共同的溝通語言,在彼此不熟悉與不信任的狀態下,造成在地居民、在地團體及保育團體與治理工程單位對立,或擴大為更極端的爭議或衝突,不僅使工程進度停滯延宕,生態環境也未受到良好的保護,淪為兩者雙輸的局面。鑑於此,水保局積極辦理與在地居民及民間團體進行溝通協調的工作,建立與民間團體的溝通協商平台。主要課題包含如下,目前已與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相關部落及關切集水區整治之民間團體建立溝通窗口。

1. 建立各課題之解決管道與溝通平台:解決管道務必包含保育團體及地方居民,利用有效之溝通平台進行意見交流,建立統一互動窗口,以協助各單位間的資訊流通,以確實落實民眾參與機制,累積互信基礎,有效解決問題,減少爭議及衝突。

2. 培養在地居民參與:在地居民參與水保工程之生態保育措施亦為溝通平台建立之重要項目,期促進在地居民深入瞭解工程或治理方案,培養在地區民保育意識,協助生態保育工作落實,並監督生態保育工作之施作與成效。

  除此之外,分別於 98 年 8 月 28 日 及 29 日辦理「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工程植生復育及生態棲地調查分析」教育訓練課程 。除 安排植物、陸域動物與水域動物生態課程外,配合當地特有的生態設計課題內容: 1. 卡拉部落鄰近的溪流環境優美,具有極高的休閒遊憩價值,同時也是保育類動物 - 水鼩的重要棲息地,因此以溪流作為特有的生態課題,設計溪流地圖之繪製課程; 2. 石磊部落為石門水庫集水區有機蔬果的重鎮,採用對水土保持與生態友善的農作方式,重新建立人與土地的良好互動,因此以有機農業作為特有的生態課題。 其參與人員包含水保局 台北分局、卡拉部落、石磊部落、霞雲坪部落、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中興大學水保系植生研究室、台北鳥會、台中鳥會與台大自然保育社 等。

六 . 小結

  水保局初次嘗試以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作為融入生態保育機制的起點,辦理多場的教育訓練來推動生態檢核表等生態保育機制,期將生態保育落實至工程內涵裡,並且擴大民間參與的機會。這只是個起步,未來應強化將生態保育措施實際落實於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中,提早迴避生態敏感區,多以柔性工法、自然資材作為工法的材料,增加工程與環境的自然協調,減少工程量體等。

 

表 1 第 1 階段執行的生態檢核表及建議事項

工程名稱

檢核表填寫

生態保育措施

匹亞溪主流、南 1 支流下游及南 2 支流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補償:設計單位進行變更設計,針對施工便道復舊及植生復育提出具體方案

寶里苦溪 2 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變更設計)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縮小:

1. 從 5 座固床工減至 3 座

2. 固床工迴避施做於高義橋下的深潭。

3. 於施工便道佈設時限制其寬度,於便道下墊土袋,減少直接對地表的衝擊

台七線蘇樂橋下游 2 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補償:

此區災害範圍較大,河溪棲地干擾破壞嚴重,可進行河岸植生,減少河床的裸露地。

泰平溪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補償:

施工便道復原。

百歡溪支流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縮小:

固床工減少 7 座,並且不開設河道以外的施工便道。

馬美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建議應優先進行生態資源調查。

2. 針對此區地基下塌原因應優先釐清。

鐵立庫 2 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注意 1 期工程護岸的裸露地,建議植生增加綠地。

2. 2 期施做需注意兩岸的植被。

石磊地區 3-750 號 2 期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原先 2 期崩塌地處理工程之位置,因崩塌地復原狀況良好,故將經費挪為進行道路修補、排水溝設置、護岸等。

2. 因施作地區多已人為開發,較無良好的生態棲地,因此對於生態影響較小。

匹亞溪上游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迴避:

工程雖位於擾動過後的崩塌地上,但由於有一些先驅植物開始演替,特別是已有一片赤楊幼苗出現,且保育團體十分關心,因此取消此工程。

鎮西堡 2 期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減輕:

1. 原野溪整治設計內容取消,改為上方崩塌地植生處理及部落排水改善,以符合部落居民需求。

2. 部落認為應盡量採用較生態的工法設計。

3. 崩塌地處理希望能在鐵絲網上開 50~100cm 見方的開口,以利喬木生長。

鐵立庫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工程施工已避開生態敏感區。

2. 針對裸坡進行處理並不會擾動周邊林相良好的區域。

秀巒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工程已避開生態敏感區。

泰平溪 2 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防砂壩設計以梳子壩之方式施作,減少鋼筋混凝土之材料。

2. 於溪流上游設置 3 座土石流防護網,以期達到混凝土減量又能降低災害發生。

 

表 2 第 2 階段執行的生態檢核表及建議事項

工程名稱

檢核表填寫

生態保育措施

卡拉溪下游右岸 2 期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盡量保留原有植生,避免影響、破壞。

2. 避免大量砂石進入卡拉溪,以減低對溪流水生動植物衝擊。

卡拉橋上游左岸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限制施工範圍界限,不至影響卡拉溪。

2. 原崩塌地因植被復育良好,改成道路邊的擋土牆及崩塌地治理。

上高義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崩塌地植生良好處應盡量迴避。

2. 建議工程施作,不移除直徑 10 公分以上喬木,必要時可以略為修剪側枝。其它草本植物盡量避免清除根部。

李埔 3 鄰崩塌地處理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此處為植生檢核一案選出的生態優先關注地區,生態環境敏感,施工時應特別注意。

2. 施工便道需限縮範圍,闢設時不得將土砂及移除之植物堆入溪流中。

3. 工程應規範施工範圍,施工區以外部份不得干擾。

秀巒村 2 鄰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工區外放流水水質混濁,沈澱池效果不佳,建議改善,沈澱池須定期清除底泥。

2. 現場開挖面積大,裸露地區完工後需要進行表土保護。

錦泰 1-300 土石災害復育工程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本工程只對崩塌地嚴重加以改善,復育良好赤楊林儘量迴避。

2. 告知承包商 10 公分以上喬木施工時將行保留。

3. 上游良好野溪區段不將行破壞。

玉峰橋右岸 2 期崩塌地

□規設檢核表

■施工檢核表

1. 儘量保留樹徑 10cm 以上的喬木,僅以修枝處理。

2. 第 2 工區改用人力施作,減少施工時對現有林地破壞。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1-15:1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