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咱們ㄟ農村,做夥來打拼—築夢培根、幸福農村

水保局 楊婉慧‧魏勝德‧柯勇全‧黃國鋒

  為展現 農村再生人力培訓成果,農委會於 於今( 99 )年 3 月 17 日在台北圓頂劇場隆重舉辦全國農村再生培根成果發表會 , 熱情展現社區 參與培根後之正向改變及成果,並提供彼此觀摩學習的機會,除讓一般民眾更瞭解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外 ,農村社區更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農村再生條例的熱切渴望 。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近年來積極推展培根計畫,至去( 98 )年累計培訓 860 個社區、培訓人數更高達 35,507 人次參與。從「關懷班」建立農村居民初步參與農村再生的概念開始;再透過「進階班」課程的安排,引導社區居民逐步瞭解自己居住社區的環境與資源,增加在地認同,進而依據社區既有的資源討論出農村社區發展的遠景與議題;並經由「核心班」課程讓居民從討論、凝聚共識、規畫、實際動手體驗做中學,學中做的樂趣;「再生班」則以滾動式討論的方式,協助社區持續討論並修正出更符合社區遠景與發展的再生計畫,另對個人重點規劃「農村再生專員班」,以達到協助自己社區規劃農村再生願景、引領社區自主發展之效,讓有意識營造故鄉遠景的農村,能透過培根計畫,邁向自立自主實踐之路。

  培根計畫以「築夢培根、幸福農村」為主軸,結合產、官、學界辦理農村再生人力培訓工作,以客製化之課程,依據社區資源不同之差異,逐漸凝聚共識,建立農村民眾參與農村規劃的機制,培養農村規劃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激發農村居民熱愛鄉土的情懷及自主建設新農村的能力,改善農村生活品質,自主營造充滿活力、生氣盎然的幸福農村。

  藉由培根課程帶來改變,而 改變的過程同時讓當地居民看見了新契機與希望。 如果說培根計畫牽引出在地人愛鄉愛土的心,倒不如說是社區居民對「家鄉」的濃厚情感,及改善家園的熱情,再再豐富了培根計畫,編織出動人的故事。

  馬總統也在會中分享他與農村感動的小故事,之前馬總統 LONG STAY 到屏東,住在一戶鴨農家裡,早起晨跑時遇到一位許姓老農民與一頭老黃牛在犁田,馬總統隨即請教老農民教導他犁田,因為犁田著實是一門大學問,馬總統自嘲費了好大勁才學會這竅門,老黃牛也很欣喜配合,還哞了一聲,老農民解釋說:「這是表示老黃牛很高興 啦! 」。日後馬總統上任後特意抽空南下拜訪這位老農民,才知曉老黃牛居然生小黃牛了,而且還是頭母牛!老農民很歡喜,直說都是馬總統帶來的好運氣讓他的老黃牛生了小黃牛,馬總統推說沒什麼,但是老農民依舊十分感謝,可見農民的憨厚可愛及農村的淳樸。 同時馬總統也擔憂政府目前推行之小地主大佃農無法讓農民深入瞭解,特地問老農民是否瞭解?老農民一開始仍有疑慮,經馬總統解釋後才豁然開朗,直誇說不錯、可以接受。其實只要是對整體「農」有利的政策或計畫,農民當然都欣然配合。農民是社會中最基層的一群,尤其是老農民更顯弱勢,政府為解決這些存在已久的棘手問題,積極推動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小地主大佃農等政策,農委會也已經找了十個小地主大佃農的試驗地點,有的也都成功了,嘉義雲林就有好幾個案例,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是自願參加的;為了發展創新自己的農村,農民都是自發性去努力,那種奉獻是無私的、是美麗的,就如同黑夜裡照亮大地的月光一樣皎潔。

  而透過培 根課程也帶給社區新觀念的激盪,好比花蓮 鶴岡社區位在充滿柚花香氣的花 193 縣道旁,拜鶴岡文旦的名氣所賜,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 「國柚花道」。鶴岡不僅是以東部文旦的主要產地,也是阿美族重要的部落之ㄧ,族群規模龐大,但卻分散為三個聚居部落,儘管有著優渥的產業條件,但社區想要發展,碰到最大的課題就是人員與組織的整合。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開啟社區營造的觀念,居民們慢慢放下私念,開始思考如何共同用產業去經營社區這個大家庭,鶴岡教會的那麼好 ‧ ㄚ讓牧師,以宗教的力量凝聚了眾人的信念,鶴岡展現了最強的向心力,當牧師、村長、與眾位組織的理事長手牽著手,大聲唱出聖詩般的天籟,那是需要醞釀多少時間的合諧,相信這股由下而上的強勁力量,已經蓄勢待發。

  「文化」,是社區的傳承,是社區的靈魂,經由培根計畫的開啟,社區開始思索讓在地傳統延續,在地技藝延伸,在地歷史活現,在地藝術提升,重現在地人與土地,人與空氣、人與未來的結合。透過農村再生,社區可以找回在地文化的價值,也讓社區的傳承得到承諾。苗栗薑麻園社區 目前致力於傳統農村文化的保留,請社區的老師傅當老師,將失傳的技藝 「 竹管仔厝 」 做成標本,同時傳承了在地文化跟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薑麻園社區 透過培根及各個計畫的執行,逐漸建立金三角伙伴關係-「社區、專家學者及公部門」,讓社區居民有極大主權得 以自行管理社區,並且 按當地特有資源來整體 規劃、建設自己的社區發展 ,讓社區民眾更熱愛自己的社區,使社區的凝聚力更強 。

  藍寶石的故鄉- Atolan 都蘭,這裡是台灣最熱情,最富有詩意的阿美族原住民部落,這裡有歌有酒有歡樂,因此留下了不少藝術家。然而,近年台東都蘭部落面臨文化傳承的考驗,加上社區文化空間尚未整合,使得社區原有的特色逐漸消失,這是當地族人的隱憂。經過培根課程後,都蘭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增強了,因為他們開始看見未來的希望。未來他們將為發掘與保存社區文化、文物古蹟維護管理、強化社區組織與人才培育、提供終身學習及社區照護和形塑社區特色而努力,希望整合社區自然生態、生活文化及農村生產特色,建立社區新的經濟經營體系,相信不久的將來都蘭就會再次展現當初的獨特魅力。

  農村擁有都市所沒有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寬廣的視野,都是農村獨特的資產,培根計畫傳遞給社區,社區空間的維護必須自己來,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髒亂環境的淨化,閒置宅院的維護,從農村再生開始,逐步營造高品質生活環境,帶給子孫最好的生長家園。在培根課程引導下,苗栗廣興社區裡越來越多人主動關心社區的改變,茶餘飯後的話題竟圍繞在社區要如何會更好?幾時要去打掃環境?等。在大家的努力下,目前的廣興社區,環境已變的乾淨整齊,而社區居民更是協力,將原本髒亂且影響交通安全的閒置空間,結合柴燒藝術營造一座社區藝術公園;另外社區也努力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復育工作,以及傳統客家三合院聚落的保存等,廣興社區「自然、農家、藝術村」的願景將指日可待。

  「產業」是社區經濟的命脈,是社區生活的必須,透過培根計畫,社區學習提高農產附加價值,追求永續生產,改善產銷結構,強化社區自身的產業競爭力。農村再生的推動,提供了社區實現產業活化的管道,也讓他們找到了新的方向。台南嶺南社區地處偏遠山區,當地居民笑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自己卻很愛自己的地方。在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引領之下,為沒落的嶺南村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在理事長的號召下,不分男女老少,開始接觸培根課程,培根計畫所帶來的成長與共識,讓社區居民深信唯有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推廣無毒、有機農業,營造產業與觀光,種植「友善環境的無毒柳丁」,採用「無毒管理」,才是嶺南社區產業的出路,也是嶺南的獨特魅力。

  人與自然的相處是最真誠的,摒除以人為中心的本位,培根計畫讓社區重新認識人與生態是平等並重的,尊重自然山林與萬物和平共處,讓沼澤、濕地、林地、草原與萬靈,回歸最初,農村再生尊重生態永續的維護,留給下一代無價的資產。新竹 東山社區經 由培根課程傳遞生態保育的知識,讓社區居民重新發現,原來過去雜草叢生的東山里四寮野溪,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在台灣已知 400 多種蜘蛛中,東山社區至少擁有其中的 100 種!培根課程也讓社區居民願意成為社區生態的發掘者及守護者。而四寮溪有了學員們齊心合力整理, 如今溪畔盛開黃花鼠尾草,加上埔里三線蝶等百餘種昆蟲,溪中溪哥、蝦虎等生物更是隨處可見。 此外,社區更將原本廢校之仁和國小改建為金廣成文化館,館內保存著社區居民共同探訪搜集到的各種歷史文物及生態資源之資料。 培根課程除提升了社區居民的互動關係,更引導社區居民瞭解自己的農村特色,進而強化其農村魅力;除在地人可享受優質化生活外,假日更吸引許多遠道而來的遊客,在享受生態旅的同時,更為社區帶來無限的商機。

  以上再再都是社區接觸培根計畫後,所帶來的正面改變,尤其是 人心的改變,更是推動農村發展最大的原動力;培根課程僅止於協助的腳色,真正推動社區進步的是「人」、是社區居民未來希望的共同「願景」。 社區居民藉由培根課程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找回居民愛鄉如愛家的天性,開始主動參與社區營造構思及規劃,開始自力營造社區發展,開始實現社區美好的願景。

  「培根計畫」從宜蘭員山枕山 4 個農村試辦開始,在台灣這塊土地農委會已培訓 860 個農村社區、 35,507 人次、 985 位農村再生專員,這只是夢想的一小步,今年更以「築夢培根、幸福農村」出發,讓更多的農村擁有各自的夢想,希望把培根計畫農村數超過現有農村總數的四分之一,同時也期望不久的將來,全台 4,000 個農村都能加入培根計畫,把農村再生的種籽灑遍全台灣,慢慢的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4-16:1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