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陳主任委員於「加入WTO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會議」開幕致詞

農委會主任委員 陳希煌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

  由於張院長還要去高屏地區視察災情,所以先行離開,我們非常感謝院長在百忙之中撥冗出席這個會議,給我們訓勉,給我們期許。今天也非常謝謝施振榮董事長以及許文富老師、各部會的長官、各位貴賓、各位女士、以及學術界的先進,謝謝大家在百忙中來參加「加入WTO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會議」。

  我們都知道,過去50年來台灣農業曾經替國家經濟建樹了相當輝煌的功勞,但是最近20年來,台灣農業一直在衰退。有人說這是必然的,農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衰退,但是我們檢討一下,為什麼農業會衰退?我們發現農業不必然是會衰退的,世界上有很多以農立國的國家,像丹麥、荷蘭這些國家的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不影響其為先進國家之地位。

  我們回顧台灣農業發展的歷程,在消費不足的時代,有生產就有市場的時候,我們是以提高土地生產力,增加農業生產為我們農業施政的目標。在那個時候,我們在小農的基礎上以提高生產力、增加農業生產、引進新的農業技術、勞力密集的技術,我們都達到目的了,也造就我國台灣小農經濟的發展。但是到了1980年代以後,經濟國際化、貿易自由化以後,我們發現農業一直在衰退。為什麼到了1980年代經濟國際化以後,我們農業就會衰退?事實上,在封閉的小農經濟時代,我們走的是農業數量經濟發展,以提高生產力達到增加農業生產的目的,同時也支持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到了1980年代,國內經濟發展達到相當水準,消費者所得提高了,消費多樣化、精緻化,但是農業還是照樣以數量經濟發展,稱斤論兩在賣。1980年代,我們貿易漸漸自由化了,有國外的高品質,低成本的農產品進來了,我們還不曉得農業政策要改變,還是以農業數量經濟在發展,所以造成沒辦法跟人家競爭。

  我們回想一下,台灣的農業是以小農經濟為發展的基礎,是以提高土地生產力,以犧牲資本報酬力來支持土地生產力。國外大農的農業,是以犧牲土地生產力,來支持資本報酬力的提升。那麼當這兩個農業經濟體不相接觸的時候,小農有小農發展的空間,大農有大農的發展空間;但是一旦這兩個經濟體接觸以後,我們是以高土地生產力去跟人家高資本報酬力競爭。在市場經濟裡,高資本報酬力是比較佔優勢的,換句話說,貿易自由化以後,我們是以劣勢的土地生產力去跟人家優勢的高資本報酬力去競爭。所以今天,我們馬上要加入WTO,檢討過去,發現我們農業政策在1980年代就該改變,但是我們沒有改變,我們錯了,所以農業從1980年代一直在衰退。

  我們今天就是要改變過去,由以提高生產力為主軸改變為以提高整體競爭力為核心的農業政策來推動施政,同時我們要改變以前農業數量經濟發展,改變為今後農業知識經濟發展。過去50年來,我們的農業科技已經很發達,但是我們的科技知識沒有市場化、沒有商品化,因為我們走的是數量經濟發展,我們還是把一大堆農產品運到市場,甚至擺在地上,讓人家稱斤論兩在揀,我們沒有把它分級包裝,我們沒有把科技知識市場化、商品化,所以我們科技知識不值錢。我們把芒果這麼小,研發到這麼大,結果生產過剩,農民照樣賺不了錢,價格照樣暴跌,這就是因為我們做的是數量經濟,沒把科技知識市場化、商品化。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日本銷售到台灣的餅干盒裡面,包的漂漂亮亮的,一看就知道是日本文化,再把裡面解開,最後只剩下那麼一點點糖果,也很好吃,裡面有它的科技知識在裡面,他們把文化知識、科技知識附加到產品上去,所以它的附加價值很高。去年我們也辦理芒果試銷,當我們台灣的芒果生產過剩,滯銷的時候,我們把它收購,把它分級包裝,一級品弄得漂漂亮亮的,二級品也弄得漂漂亮亮的,試銷到香港,結果賣的價格比台灣還貴,賣了48億新台幣。我們把三級品以下的送到食品加工場去加工,提升它的附加價值,提高那些格外品的附加價值。所以,今後我們的農業一定要走知識經濟發展來代替數量經濟發展。

  在加入WTO的現階段,有很多人講,加入WTO後,台灣農業就完蛋了,因為我們的土地成本、勞力成本都比人家高,台灣農業大概要關門了,但我認台灣的農業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發展,如果我們以食品加工帶動農業工業化、企業化經營,農業仍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發展。我們有5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過去50年來的生物科技發展與創新,以蘭花一項來講,現在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我們的種苗每年出口有上百億。所以只要把我們的科技知識市場化、商品化,農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我們5千年的飲食文化只到中國餐館,如果把它食品加工化,運銷到歐美的超級市場,進到每個家庭去,相信我們的農業發展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問題是我們怎麼把農業知識發展這條路走出來。所以今天,在這個即將加入WTO的關鍵之際,各界對於農業如何因應衝擊,仍有很多疑慮,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本會已研擬產業因應對策,同時希望藉由推動農業知識經濟發展,促使農業知識、產業結構加速調整,以提昇產業競爭力。我們這次會議以「因應加入WTO,發展農業知識經濟,厚植農業競爭利基」為中心議題,分就經濟、科技及社會三個層面,就「如何透過知識創新與運用,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如何加強科技研發與運用,以提昇農業附加價值」、「因應知識經濟時代需求,建立終身學習與永續發展之農村。」等議題歸納為九項子題進行研討。希煌願意就農業知識經濟發展的內涵及重點方向加以說明,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一、在經濟方面:

  新經濟型態裡,價值的創造主要取決於「創新」、「服務」、「品質」與「形象」等因素,以前我們的農業生產因素,以「土地」、「資本」、「勞力」為主,今後我們要把知識當作重要的生產因素來考量。現階段農業生產應著重於追求價值的提昇,必須因應消費市場需求,開發新商品,提升國產農產品的品質與形象。同時,為塑造優良的農業產銷環境,我們必須致力於健全產銷組織與運銷體系,以改善農業經營管理模式及提昇農產運銷效率,並充裕農業資金,以建構知識型產業之資金融通環境,全面促進農業產業的升級。

二、在科技方面:

  台灣過去50多年的農業發展,已奠定了深厚的農業科技基礎,我們的農業科技在世界上絕對是一流的:如品種更新改良、栽培技術改進、生物技術應用、食品加工發展及農業自動化的推動等,均有相當的成果。未來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重點,應配合知識經濟發展,加強重點產業科技研發,突破農業技術瓶頸,並推動科技成果之運用及商品化,以提升農業附加價值。此外,為加速推廣農業科技新知,今後應強化資訊基礎建設,充實農業資訊品質與流通,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提昇農產品競爭力。我們都知道,經濟學家告訴我們,21世紀是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在國際上競爭不過人家,就要被淘汰;19世紀,是軍事競爭激烈的時代,中國因為軍事競爭不過人家,就受到很殘酷的懲罰;20世紀是政治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面臨國際競爭也受到很多的委曲;今後我們面臨的是經濟競爭的時代,如果我們的經濟競爭再輸給人家,我們將對不起我們的子孫,因為我們的子孫還要接受很殘酷的懲罰。我們到中美洲、非洲去看,他們資源那麼豐富,但是他們的人民生活悲慘,穿的破破爛爛,因此,當經濟競爭不過人家,就將受到很嚴酷的懲罰,所以國際競爭是相當殘酷的。我們在21世紀的經濟競爭上,一定要取得領先。要經濟作戰,必須要有靈通的資訊系統,所以我們要加強蒐集及彙整國內外農業相關資訊。

三、在社會方面:

  在知識創造財富的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的創新及運用,需要具備豐富創造力與優質技術的人才,由於我國農業人力平均教育程度並不是很高,且有老化現象,復以傳統土地利用型農業不易調整為知識化產業,隨著經濟發展,相較於工商業將產生數位落差;又如農村與都市之間,在硬體建設、就業機會、農民所得以及農民本身的知識等方面都可能出現明顯的落差。為解決知識經濟時代農業數位落差的問題,一方面應該提昇農業科技的發展與利用,培育高知識、具創新精神的農民,並組織農民,改變傳統農業的經營型態,以縮短農業與非農業的差距;另一方面則應加強農村建設,建立終身學習的農村社會,以避免農業數位落差可能造成的農村社會問題。

  為了廣納各方意見,為了借重各位專家學者的腦力,為了和大家溝通,取得共識,來發展台灣的農業知識經濟,所以本會召開這次的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會議;在今日大會召開以前,已經先舉辦4場分區座談會,並分別召開經濟、科技及社會3場分組會議,邀請產、官、學界代表約5百餘人次,凝聚初步共識,將在今天由本會相關處處長提出分組報告。在此深切期盼各位學者專家秉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參與熱忱,踴躍提供建言,相信經由各位的共同參,一定能提供發展農業知識經濟的具體良方,供本會規劃未來的農業政策方向。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蒞臨,敬祝

  大家身心健康,事業成功,謝謝大家!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