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再揉成形機之研發

─本試驗由茶業改良場及中興大學農機系合作研究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 廖慶樑

  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台灣茶葉生產之大宗,近年來台灣飲茶風氣大開,此種茶類不但是台灣飲茶的主流,而且風行全世界,外銷到日本、歐美甚至俄羅斯等國家。其品質的高下除水色、香氣及甘醇口感之外,茶葉成品外觀亦為其評價要件之一。半球形茶類的調製,過去是以包布球的方式用手揉捻多次後使其外形捲曲成半球形;近年來發展一種布球揉捻機,雖可部分以機器取代,但是在包裹布球以及複炒、包揉、壓揉、解塊等等反覆的作業程序方面仍需配合人工操作。業者為應一般消費者對於成品茶葉外形精緻之需求,有時布球揉捻操作次數往往重複二、三十次以上,不但費時費工倍極辛勞,且增加茶葉之調製成本。本場為解決此一問題,希望能研發一貫作業機械化之揉捻機械,以取代目前半機械化之布球揉捻機,經多年研究設計,完成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再揉成形機,並於本(88)年6月20日假南投縣名間鄉瑞成製茶廠舉辦示範觀摩會,由該茶廠負責人余金炘先生實地操作,本場李清柳副研究員機械說明,並將揉捻茶葉成品展示,提供與會來賓攜回沖泡,是日有來賓及茶農約170人蒞臨參觀,均予極高之評價,深獲業者好評。

  本機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中興大學與製茶機械業者「崧羽企業公司」技術合作研發而成。崧羽公司於民國80年左右以桶球機之原理,於揉捻筒內加裝往復動作之擠壓盤,擬利用茶菁在筒內翻滾捲曲後再行擠壓而使條索緊結達到半球形程度之成品,並試製雛型機,但因技術上無法達到原來之構想。遂與本場茶業機械研究人員連繫,經會同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系三方面共同合作,並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省府農林廳等撥款補助,於82年度起進行一系列之機械設計改良與試驗研究工作,前後五年經歷無數次的測試、修正、改良,終於在87年完成已具實用階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再揉成形機。其揉捻之程度已能符合一般半球形茶類的要求。此機種一旦推出,將是製茶界的一大革新,對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必有相當的助益,將有利於提高茶農的收益。茲將本機械之結構與性能概述如次:

一. 機械規格:

(一)主機:分為機體、滾筒、動力與擠壓盤等四部分。

  1. 機體:總長740㎝.寬135㎝.高170㎝.

  2. 滾筒:直徑98㎝.長244㎝.有效長度160㎝,兩端各有三組軸承座承載定位。原料入口160×50㎝,裝置有活動蓋。

  3. 動力:三相3hp馬達,以B雙槽三角皮帶輪、渦輪減速機及鏈輪配合減速及傳動滾筒。另加裝變頻器時,可依需要調控滾輪0~14.5 r.p.m之轉速。

  4. 擠壓盤:直徑96㎝,呈淺弧內凹形,外側與油壓、頂筒聯結。

(二)油壓系統:分油箱、動力、油壓泵、控制閥、頂筒及油壓缸散熱裝置等六大部分。

  1. 油箱容量250公升,設回油散熱器,可降低油壓油之溫度。

  2. 動力:三相5hp馬達。

  3. 油壓泵:同軸雙段;高壓:口徑1/2吋,流量5 1/min,壓力210㎏/㎝2。低壓:口徑1/2吋,流量60 1/min,壓力75㎏/cm2。

  4. 控制閥:主控制閥1組及分路控制閥2組,分別具備調壓及電控裝置。

  5. 頂筒:左右側各有一組滾筒,頂筒一端聯結擠壓盤,長160㎝,直徑7.5㎝,油壓缸外設有水冷卻裝置。

  6. 油壓缸散熱裝置:冷卻水箱250公升,1/4hp水泵加壓循環。

(三)加熱系統:具備雙重加熱系統。

  1. 滾筒外熱源:排狀瓦斯燃燒器,寬165㎝,42片裝置,二段式控制流量。

  2. 滾筒內熱源:瓦斯直接噴燃,噴嘴孔徑2㎜,燃燒頭口徑3吋。

(四)通風系統:具有雙重通風裝置。進氣通風1 hp 9吋軸流式送風機。排出抽風:1/2 hp 7吋軸流式抽風機。

二. 作業條件

(一)機械裝置空間:長8m×寬3m以上,通氣良好之作業空間。

(二)電源裝置:三相220V,容量30A以上之電力裝置(電源線14m/m2以上三線)。

(三)作業容量:含水率約42~45%(等於布球包揉之含水率)之初乾半成品茶約80~150㎏(製成毛茶約48─90㎏);換算為初採茶菁約250~500㎏。

(四)茶菁原料熟度應適當,長短適中約12㎝以下。

三. 機械特性

(一)設有面板調節控制,將壓力、時間、溫度等預先設定,半成品茶投入擠壓筒內即可在滾筒內進行擠壓揉捻等成形動作直至揉捻全自動完成。

(二)單人即能操控整個作業。

(三)設有進氣與排氣通風裝置,筒內濕度均勻並達到良好的排散效能,成品不虞產生悶味,保持香氣提高品質。

(四)雙重加熱裝置可依成形過程需要隨時啟動,有效控制茶葉成形之適度水分與溫度。

  本機已具備茶葉調製成形必備之壓力,溫度與通氣等全自動調節功能,能依據原料之特性與成形要求建立操作模式,如隨時做好機械保養與檢查工作,維持機械之最佳效能,其茶葉成形效果,必能達到一定的水準。不必再如過去進行之複炒、包揉、壓揉、解塊等反覆繁瑣之作業,免除布巾之耗損,達到降低成本與全自動一貫作業之揉捻效果,此乃製茶機械之一大革新。本機即將申請政府之農機性能測定,一但通過,即可商品化生產以供銷售,造福廣大之茶農。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