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施政一年來的回顧與展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希煌

 

一、研擬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

  為接續至八十九年底屆期之「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農委會已研擬「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做為九十年至九十三年之農業施政藍本。新方案已針對農業科技、農糧產業、畜牧產業、漁業產業、林業產業、動植物防疫檢疫、農產運銷及貿易、農地管理、農村建設、農民福利及農民組織、生態保育及生物多樣性、國際農業合作等十二項議題,召開三十八次專案小組會議及兩次政策座談會,邀請相關部會、學者、專家及農業有關機關、團體共同研商,並於八十九年八、九月間至各縣市舉辦十六場政策說明會,直接與農業基層單位及民眾進行雙向溝通;另透過網際網路廣徵建言,徵詢各界意見,做為調整政策之參據。

  邁進新世紀的開端,農業部門將依據新方案擬定之施政目標與策略,規劃實施方案與計畫,加速推動農業轉型、再造,均衡發揮農業在生產、生活、生態的多元化功能。在產業發展方面,農業將建構為具高度競爭力「小而美、小而強」的產業,提供國人豐富、質優、多樣化的農產品;在農民生活方面,將營造出農漁村新風貌,並讓農民福利制度化,農民經濟及生活安全獲得保障;在生態環境方面,透過維護環境資源,確保生物多樣化,促進生態和諧,期能實現「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尊嚴活力的農民生活」、「萬物共榮的生態環境」願景,開創台灣農業的新時代。

二、調整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

  農委會在八十七年二月完成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農業雙邊諮商後,隨即研擬各產業因應對策,納入年度施政重點積極推動,並陸續辦理提升產業競爭力計畫、離牧計畫及農漁民轉業訓練計畫等工作。為因應經貿新情勢,農委會於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成立「WTO農業因應小組」,重新檢討修正農、林、漁、牧各產業因應對策,並進一步研擬具體實施計畫,以減輕加入WTO對農業部門的衝擊。有關農業產業、農地資源、農業勞動力之因應調整對策如下︰

  (一)農業產業調整對策:

  因應我國加入WTO,必須將過去以提升生產力為核心的農業政策,轉變為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主要對策包括︰1.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發揮規模經濟效益與技術效率;2.發展食品加工業,帶動農業工業化與企業化經營;3.發展有潛力的精緻與休閒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4.建置農業資訊體系,精確掌握國內外資訊;5.拓展多元化行銷通路,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6.落實動植物防疫檢疫,維護安全之農業生產環境;7.加強受進口損害之救濟、救助措施等七項。

  (二)農地資源調整對策:

  加入WTO後,由於產業結構調整,估計至二00四年休耕或移做非農業用途農地面積約八萬公頃。農地因應調整對策包括︰1.農委會推動修正完成農業發展條例及土地法等配套法案,鬆綁農地法規,確立「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之原則,放寬農地自由買賣與分割限制,凍結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以提高農地利用效率;2.將加強農地利用整體規劃,以生產力較高的農地做為產銷政策主要輔導對象;3.對生產力較低之農地,配合區位及生態環境,整體規劃輔導造林或做生態保育用途;4.對缺乏生產力之農地,配合整體規劃,放寬變更為非農業用途。

  (三)農業勞動力調整對策:

  加入WTO因應調適期間,預估約有十萬農業勞動力將受到衝擊,農委會擬採取下列對策:1.加強培訓現代化青年農民,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與勞動生產力;2.配合國民年金規劃,制定離農附加年金,輔導老年農漁民提前離農;3.推動鄉村產業復甦,增加農村就業機會;4.配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輔導農漁民參加轉業訓練,以促進農業人力資源有效運用。

三、 農業試驗研究成果豐碩

  近年來新興科技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突飛猛進,各國相繼投入高科技的研發,以降低農業產銷成本,提高農業競爭力。農委會所屬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在過去一年完成多項試驗研究,部分成果甚具推廣價值,茲擇要說明如下:

  (一)育成水稻台農七十一號(益全香米)

  為提升國產稻米競爭力,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在水稻育種計畫主持人故郭益全博士領導下,於八十一年投入高品質香米品種改良工作,歷經九年,終於育成色、香、味俱全之優良香米品系,並於今(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通過登記審查,命名為「台農七十一號」。為紀念故郭益全博士,特將其商品名稱命名為「益全香米」。「台農七十一號」不但產量穩定,粒型大,外觀晶瑩剔透,而且米飯口感佳,具有濃濃的芋頭香味,烹煮時滿室生香,可讓消費者在米飯食味上多一項選擇,並建立國產食米高品質的品牌形象。

  (二)育成園特產作物優良新品種八種

  八十九年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唐菖蒲台農一號、莧菜台農一號;嘉義分所育成鳳梨台農十八號;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仙草桃園一號、蕃茄桃園亞蔬九號;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茭白筍台中一號;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食用白玉米台南二二號;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青蔥蘭陽三號,將推廣供農民種植,提高產業競爭力。

  (三)建立台灣紅豆杉優良營養系園

  紅豆杉為台灣國寶級的樹種,尤其針葉中含有抗癌有效成分紫杉醇,極具開發利用價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經多年的品種蒐集,已建立營養系園,保存該品種寶貴的種質;同時,長期調查各營養系的生長與枝葉紫杉醇含量的變化,發現有二株品系頗適合採割枝葉提煉紫杉醇,目前正進行枝葉採割及提煉紫杉醇的試驗,評估每公頃的針葉與紫杉醇產量,以及國產紫杉醇抗癌的藥效。預計經二年的採收、提煉與藥效評估試驗後,對該二營養系的經濟潛力將可確認,屆時將可提供該營養系苗木與繁殖技術供民間栽培。

  (四)「畜試黑豬一號」誕生了

  為快速改進豬隻繁殖性能,提高種母豬年產上市肉豬頭數,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利用桃園豬種之多產仔性與肉質風味特性,融合杜洛克豬種之高產肉性能,培育出「畜試黑豬一號」,除繁殖性能良好,亦可利用其風味與肉質特色,發展特殊食用方式,如「碳烤黑豬」等。畜試黑豬一號已於本(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告核准登記命名,並將辦理新品種黑豬發表會,加以繁殖推廣。

  (五)研發豬瘟鑑別診斷試劑

  為使我國早日成為豬瘟的非疫區,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已委託開發豬瘟快速檢測試劑,目前正著手與市面上販售之豬瘟檢測試劑進行評估與比較,預期將可成功地開發出優良的豬瘟鑑別診斷試劑,做為大量檢測自然感染豬瘟病毒之用,以早日撲滅豬瘟,降低養豬生產成本。

  (六)鯨鯊標識放流

  鯨鯊俗稱豆腐鯊,由於數量日漸減少,已被先進國家列為保育類動物。鯨鯊在台灣近海偶有出現,但卻未受到應有的保護與重視,而受到國際保育人士批評。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為善盡魚類保育之責,並導正台灣的國際形象,今(八十九)年六月收購民間捕獲的一尾受傷小鯨鯊,經六個月的辛勞飼養,終使小鯨鯊恢復活力,並於十二月十五日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魚類專家的協助下,應用衛星標識技術,於澎湖海域進行放流追蹤工作,相關資料經由衛星傳回地面之電腦,可推算其經緯度變化及棲息環境,對鯨鯊的活動與洄游路線將有突破性的瞭解,並有助於保育工作之推展。

四、成立漁業署南部辦公室

    行政院農委會為落實簡政便民,提升為民服務績效,於八十九年八月一日起在高雄先行成立漁業署南部辦公室,俟該署組織條例修正通過後再成立高雄分署,以加強對南部漁業界之服務,方便南部漁民及業者申辦案件,提升行政效率。

  農委會漁業署南部辦公室設於遠洋漁業開發中心一樓,作業採櫃檯式電腦化方式,從漁業證照的核發到有關漁民福利的申請案件等業務項目,均可在南部辦公室獲得「直接送件,馬上取件」、「隨到隨辦」、「更便利、更快速及更有效率」的服務,迄今共核發漁業執照、幹部執業證書、免稅器材函及申請出海作業證書共計五、八五七件,平均受理至發文時間約一天。

  南部辦公室設立後,除為南台灣漁業發展帶來契機外,更能就近掌握漁業脈動,消除政府與民眾的距離,大幅提升為民服務效率,造福南部地區漁民及漁業界朋友。

五、辦理農漁會幹部屆次改選籌備工作

  台灣地區各級農、漁會選任人員之任期將於九十年二月起次第屆滿,必須辦理改選,農委會除積極辦妥相關籌備工作外,端正選風及穩定農漁會正常營運尤為重點所在。各項工作辦理情形如下:

  (一)檢討現行農、漁會相關法規及解釋令,並予以彙整印製成相關資料,做為各級主管機關及農漁會辦理改選工作時執行之依據。

  (二)調訓各縣市政府及農會輔導人員辦理三梯次省級改選講習會,各縣市農會亦分別辦理縣市級改選講習會。

  (三)依農會總幹事遴選辦法規定,公告現任農會總幹事屆次考核成績,並對屆次考核成績九十分以上者,函請各主管機關辦理品德操守是否有不良紀錄之查核。

  (四)輔導各級主管機關辦理縣(市、區)級以下各級農會總幹事候聘人之申請登記公告,及受理申請登記作業。總幹事候聘人之遴選相關作業亦準備展開中。

  (五)為防止金錢及暴力介入農漁會改選,農委會協調法務部及其所屬檢調單位,以及各縣市政府配合辦理。農委會並已製播淨化選舉系列文宣,及委託製作各種宣導資料,將透過電視、報章媒體等加強宣導,以端正選風。

  目前各級政府均依農會改選進度,輔導各轄區農會辦理,農委會已隨時就法規、選務執行疑義做解釋,以使改選工作順利進行。此外,為淨化農漁會選舉,排除信用不佳或人格品德瑕疵者,參與農漁會會員代表、理事、監事候選與總幹事候聘機會,農委會已研擬完成農會法、漁會法修正草案,期以法律規範提升選聘人員之素質。行政院已於八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將農漁會法修正草案函送立法院審議,目前立法院已進行協商,如完成修法程序後即可實施。

六、推動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

  九二一地震對中部地區農業生產、生活、生態面造成重大損害,八十九年重建工作持續進行,農委會已依據核定之農業產業重建計畫、農村聚落重建計畫及土石流與坡地災害防範及崩塌地造林綠化計畫,積極推動農業重建工作,希望藉輔導精緻農業與技術密集之農產業,促使傳統農業升級,同時結合地方景觀與產業特色,使災區迅速恢復生機。

  (一)農業產業重建

  九二一地震受災地區為國內重要水果、花卉、茶、竹及家禽產區,農業是當地主要經濟活動之一,故農業重建對災區產業之復甦至為重要。農業產業重建計畫係實際深入災區,彙集農民、業者、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之意見,配合災區整體資源狀況與地區產業特色研擬而成。

  震災發生後一年多來,農業產業重建工作在各級政府與農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已大致完成初步工作。在救濟、救助方面,核定救助農戶數為一萬五千餘戶,發放現金救助金二億二千萬元;辦理農田埋沒流失救濟二千五百餘戶,面積為六一五餘公頃,總計救濟金四千二百萬元;辦理災區農業生產製造及運銷業者專案紓困貸款共計八億八千萬元。

  在生產設施方面,目前總計已完成蓄水池重建五、七00座,重建及修復花卉集貨場一、二八七坪、冷藏庫七0坪、花卉育苗馴化場二00坪及花卉產銷班場所三九0坪;辦理果園作業道復建二四、六00平方公尺,果園引水管線復建六六六、九00公尺,水果集貨場重建及修復三、六六五坪,及水果冷藏庫重建及修復六四四坪等。另委託辦理卓蘭災害地區推廣省水管路灌溉九十七公頃。

  在運銷通路方面,輔導卓蘭鎮、東勢鎮果菜市場與中寮鄉、魚池鄉、東勢鎮、卓蘭鎮、和平鄉及梨山地區等農會農產品直銷中心復建等工程,多已完工並營運中。此外,一年來分別於北、中、南等主要都市消費地區加強辦理促銷活動,計辦理災區農產品大型促銷活動共十三場,並透過全國各大型連鎖超市、量販店等門市設立「九二一農產品愛心專區」,計銷售災區蔬果一千九百公噸,銷售金額達二億三千餘萬元。另透過「大台北都會區生鮮農產品宅配服務體系」及全國農會超市系統等,計銷售災區蔬果一千餘公噸,銷售金額達一億二千餘萬元。

  (二)農村聚落重建

  聚落重建以營造優質農村環境為目標,農委會已訂定「農村聚落重建計畫作業規範」,由地方主導,民眾參與,採由下而上方式推動農村聚落重建。八十九年已完成七十四區農村聚落重建規劃,九十年預定再增辦三十五處整體重建規劃,結合生態景觀、產業發展與社區文化,以生活圈的規劃模式,逐步營造出農村新風貌。

  八十九年農村聚落重建經費計八億九千萬元,其中農村住宅重建列為最優先辦理項目,計編列二億元,獎勵補助依「農村住宅興建獎勵補助要點」規定,重建符合農村風貌之住宅,截至十一月底止,願依該要點重建者計二、000戶,正推動中約一、0五五戶,其中一00戶已完工,三六0戶興建中,已取得建照二三一戶,申請建照中一九0戶,設計中一七四戶。至於公共設施重建部分,第一期亟需辦理工程二六四件,經費六億九千萬元,正積極辦理中,截至十一月底止,工程測設中有二二件,已完成測設預算書審查中一0七件,發包施工一二四件,完工驗收一0件。

  (三)治山防災及崩塌地造林綠化

  九二一地震後,在南投、台中、苗栗等縣市造成山崩及地滑情形非常嚴重,災區崩塌地共有二一、九六九處,面積約有一一、二九七公頃,產生大量砂石堆積於山谷河床,引發土石流之頻率及規模大幅度提高。為防範土石流二次災害發生,農委會於震災後立即擬定「土石流及坡地災變防範執行計畫」,進行土石流危險溪流等調查,並加強各項防災措施,以使災害損失減至最低。

  為減低颱風豪雨季節來臨時可能帶來土石災害,農委會特於八十九年擬定「九二一災區土石災害緊急水土保持處理計畫」,計完成勘查高危險潛在聚落及土石流危險溪流共七九八處,其中需辦理緊急處理工程共八十八件,對於控制災害之擴大及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已發揮成效。另外,後續又成立「九二一災區颱風季節土石災害緊急水土保持處理計畫」,辦理緊急處理工程共一五五件,以維護公共安全,減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在震災崩塌地植生綠化方面,農委會辦理國有林崩塌地復舊造林緊急處理,面積為二、0六六公頃,以人工栽植或種子直播方式辦理,預定於九十年十二月底前完成執行完畢。後續將針對崩塌地土石尚未穩定但並無立即危險者,辦理復舊造林,面積計四、三二三公頃,先實施基腳穩定工程再以撒播工法辦理復舊造林,預定於九十年底前先完成一、一八一公頃,其餘三、一四二公頃,預定於九十一年底前完成。

七、建立農產品產銷失衡預警及處理機制

  為穩定農產品市場供需,達到秩序運銷之目的,農委會已成立農產品產銷預警小組,選定稻米(包括糯米)、大蒜、洋蔥、花生、紅豆、茶葉、金針、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荔枝、文旦柚、鳳梨、芒果、青梅、香蕉、番石榴、虱目魚、毛豬、肉雞及雞蛋等二十一種易發生產銷失衡之農產品,定期召開農情報告會議,依據各項農、漁、畜產品之產期特性及產銷資訊,建立產銷預警制度,掌握預先處理產銷失衡事件之時機,透過輔導減產、耕鋤或促銷、貯藏、加工、外銷、運銷補助、進口調節等方式,有效紓緩國產農產品產銷失衡情況,以維護農民與消費者之權益。

八、 強化全國動植物疫情監測網

  為掌握國內動植物疫情發生之動態,建構完善之全國動植物疫情監測系統,農委會結合各級動植物防疫主管機關、大學院校及試驗研究等單位組成全國性疫情監測網,加強疫情監測、迅速通報及正確診斷,期能迅速掌控疫情,減少損失,確保我國農畜業生產安全。

  動植物疫情監測網及管制系統之重點工作包括:1.聯合各單位共同架構「台灣地區動物防疫資訊網」及「植物疫情監測通報系統」,規劃疫情通報流程,透過網路系統即時傳輸疫情及防疫相關資訊;2.透過疫情監測網對各種重要動植物疫病蟲害進行主動性監測,以進一步瞭解並預測疫情發生模式與動態;3.由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野鳥學會及中興大學獸醫系等單位進行監測,避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牛瘟、狂犬病、牛海綿狀腦病等入侵。

九、 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

  為減輕天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農委會於災害發生後,立即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宣布災區,辦理現金救助、補助或低利貸款等措施,並輔導復耕、復建,協助農民迅速恢復生產。為減輕農民負擔,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辦理之低利貸款,以自然人為貸款對象部分,其利率自八十九年十一月一日起,由原年息四.五%,調降為年息三%。

  八十九年八月碧利斯颱風侵襲,造成農業重大損害,農委會除公告救助地區,辦理現金救助或低利貸款,並採一面受理申請,一面進行勘查,以爭取救助時效,達成 總統「從速、從優、從寬補救災害,協助災民渡過難關」之指示,於二十日內完成現金救助發放工作,核發救助金農戶數二七、七六三戶,發放救助金六億七千多萬元;紓困貸款貸放四三四戶,共計二億三百多餘萬元。另於十一月公告象神颱風救助地區,核發救助農戶數二四、六三0戶,發放救助金二億八千多萬元,紓困貸款貸放一四二戶,金額為五千多萬元。

十、 設置軍艦魚礁與電桿魚礁

  為建構人工漁場及魚族棲生環境,並發揮資源回收再利用之效益,農委會於八十九年推動「礁型多元化,資源再利用」之設置人工魚礁計畫,將兩艘由海軍撥贈屆齡除役之軍艦,建構完成大型軍艦礁人工漁場,讓軍艦在屆齡退休後,再為培育漁業資源做出具體貢獻;並與台電公司合作,利用報廢電桿製成人工魚礁,將陸續於沿近海域設置人工魚礁區及保護礁區。

  萬安艦、凌雲艦兩艘除役軍艦製成之人工魚礁,已分別於十一月十九日、十二月十六日投放於宜蘭縣石城人工魚礁區及澎湖縣七美人工魚礁區。所形成之人工漁場,可營造出良好之新漁場及魚族棲生環境,就像是建造一座海洋綜合大樓,提供魚兒舒適安全且又能繁衍後代的家園。同時,軍艦礁漁場更可成為海底觀光、船釣、潛水等遊憩景點,兼具有海洋生態再造及發展海洋觀光遊憩的潛力,對漁業之永續發展及提升海上遊憩活動之品質,深具意義。

  農委會與台電公司合作推動的「海底城造鎮計畫」於十二月一日在台北縣淡水人工魚礁區揭開序幕,由台電公司提供報廢之電桿製成人工魚礁,將陸續投放於台電公司發電廠附近海域,包括桃園縣永安、台中縣五甲、彰化縣王功及花蓮縣鹽寮等處人工魚礁區,以及沿海縣市九處人工魚礁區及保護礁區,預計投放電桿人工魚礁及保護礁四、000座,除希望能培育台灣沿近海漁業資源,並促進電廠和諧經營與漁業永續發展共存共榮外,也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應,喚起相關單位與企業體共同參與海洋生態保育工作,為海洋永續發展而努力。

十一、 建構中央山脈保育廊道

  自一九九二年地球高峰會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已成為各國施政的重點。台灣面積雖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但森林密布,雨量豐沛,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估計全島的生物約有十五萬種,占全球總數的一.五%,其中三0%是台灣特有種。台灣中央山脈之自然環境大致仍保存相當完整,基於水土及動植物資源是台灣自然環境穩定之根源,農委會特別將公元二000年訂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年」,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規劃設置「中央山脈保育廊道」。

  農委會於八十九年分別公告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棲蘭、丹大、關山、觀音海岸、觀霧、雪山坑溪、瑞岩溪、鹿林山、浸水營、茶茶牙賴山、雙鬼湖、台東利嘉及海岸山脈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將中央山脈的森林、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串聯起來,形成連綿不絕的保育廊道,總計增加自然生態保護面積三十萬六千公頃,使我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全島之一九.二%,遠高於全球平均之三%,不但是我國自然生態保育工作的具體成果,也是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重大里程碑。

十二、 輔導超限利用檳榔園實施造林

  農委會自八十一年度起全面清查山坡地超限利用情形,俾依水土保持法及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規定通知土地經營使用人限期完成造林。至八十八年度止,已全部清查完竣,屬林地及加強保育地之三六五、九0七公頃中,超限利用之面積共三二、0四二公頃,約占八.八%,其中超限利用種植檳榔者有一一、一二三公頃,超限利用種植檳榔面積較多之縣市依次為南投縣、嘉義縣及花蓮縣。

  農委會已於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公告「山坡地超限利用種植檳榔土地輔導實施造林計畫」,輔導山坡地超限利用土地限期改正實施造林,種植檳榔以外之其他農、漁、牧超限利用行為人,亦得申請依本計畫實施造林,否則依法查處。本計畫明訂民國九十四年底前必須砍除超限利用之檳榔並全面完成造林,九十至九十四年間,檳榔與林木並存,以漸進方式砍除檳榔;砍除檳榔後經檢查合格者,由政府核發造林輔導金,俾在兼顧林農生計下,確保環境保育之成效。

十三、 規劃小三通農業因應措施

  為配合金門、馬祖地區實施小三通計畫,農委會已成立「推動小三通評估規劃小組」,評估小三通對金馬地區及台灣本島農漁業之影響,並研擬因應措施,對農產貿易、動植物防疫檢疫、漁船管理與休閒漁業進行細部規劃。

  在農產貿易方面,農委會同意已開放間接進口之農產品(約四百八十餘項)由大陸輸往金馬地區;對於金馬地區建議擴大開放項目,經農委會檢討,將審查意見分為三類,包括︰1.A類同意開放,均為非敏感項目;2.B類須限量進口,為有若干敏感性但非屬入會後之關稅配額(TRQ)之項目,將由農委會邀請相關單位討論限量進口事宜,或請金馬地區提出當地對個別產品之需求數量與進口管理方式,再由農委會逐項加以審核;3.C類不同意開放,均為現行管制進口且為我入會後之關稅配額(TRQ)項目。

  在動植物防疫檢疫方面,農委會已在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規劃設置檢疫站,對大陸地區輸入金門、馬祖之動植物及其產品,依現行國際規範及我國動植物檢疫法規之規定執行檢疫,且運往或攜帶至台灣地區之動植物及其產品亦必須由檢疫站實施檢查。金門檢疫站與馬祖檢疫站均已於十二月十六日成立,並開始運作。

  在漁船管理與休閒漁業方面,業已補助金門縣政府及連江縣政府辦理「漁船及船員動態管理」計畫,購置「漁船及船員管理資訊系統」所需電腦及連線設備,建立金馬地區漁船動態資料;並將開放金馬地區漁船赴大陸地區修繕及轉營從事金馬兩岸間水產品運送之建議條文函送陸委會納入「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中。此外,將於九十年度編列經費辦理金馬地區休閒漁業公共設施建設。

十四、推動國際農業合作

  豐富的小農發展經驗與進步的農業技術,是我國拓展外交,爭取國際認同的最佳憑藉。農委會推動國際農業合作,主要工作包括國際農技協助、雙邊農業合作,以及加強與國際機構聯繫合作等,八十九年重要成果如下:

  (一)中越農漁業合作

  我國與越南自八十八年五月簽署「中越農漁業合作協定」以來,雙方已進行多項農漁業合作交流計畫,包括邀請越南高層農漁業官員一0九名,來華參加農業發展策略研討班;我方水產種苗協會撥贈一百萬尾蝦苗供越南漁民試養,以拓展我水產種苗市場;另辦理蔬果種原蒐集、柑橘健康種苗繁殖苗圃等多項合作計畫,成效皆極為良好。

  為增進兩國實質合作關係,農委會陳主任委員希煌於今(八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五日率團赴越參加第十八屆亞太商工總會年會,並以「亞太地區糧食安全」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與二十二個國家代表討論亞太地區糧食安全問題。期間除參訪越南農漁業建設外,並舉行雙邊工作小組會議,洽商九十年度合作計畫。另亦安排拜會越南副總理、農業部長、水產部長等高級官員,渠等對雙方簽署農漁業合作協定一年來之成果表示高度肯定,除鼓勵我農企業赴越南投資,並期盼在既有基礎上加強農業合作交流。

  (二)中泰農業合作

  農委會陳主任委員於今年十一月九日至十四日應泰國畢沙迪親王及該國清邁大學邱提校長之邀請赴泰國訪問。陳主委於十日出席「以農企業管理加強亞太地區農業發展與農產貿易」國際研討會,並以「亞太地區農業與農企業發展與合作|台灣觀點」為題發表演講。陳主委此行並拜會畢沙迪親王及視察我駐泰農技團在泰北地區執行之「泰王山地計畫」成果,該計畫輔導當地農民以高經濟價值農作物取代種植罌粟煉製鴉片,成效卓著。

  (三)國際漁業合作

  農委會積極推動對外漁業合作,多年來已與二十八個國家達成漁業合作協議,合作漁船達七百餘艘。八十九年除加強蒐集國際漁業資訊外,並隨時依業者需求擬訂合作計畫,擴大推動國際漁業合作,加強建立與各沿海國之漁業合作關係。

  (四)與先進國家之農業科技合作

  為加強與先進國家及國際機構之農業科技合作交流,以引進關鍵技術,提升我農業科技水準,八十九年繼續推動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及相關國際機構之科技合作計畫,進行人員互訪、合作研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技術訓練班,已獲致相當成果,共辦理「第十八屆中德社經協會雙方聯合理事會暨我國與歐盟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發展現況與相關政策及法規研討會」、「第一屆世界水禽會議」、「豬瘟、口蹄疫防疫展望會」、「WTO新回合農業談判國際研討會」、「中加農業科技合作研討會」等十二項大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會,對提升我國科技水準與國際地位極有助益。

  (五)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推動國際農業合作

  亞太經合會(APEC)係我國目前參加之重要國際組織之一,農委會亦積極參與或主辦APEC農業相關論壇之活動,八十九年重要工作包括參與「部門別提前自由化(EVSL)」倡議中有關農漁部門之非關稅及經濟技術合作工作之討論,以掌握該議題之進展,維護我方權益;亦積極參與我國所倡議之「APEC農業技術合作專家小組(ATCEG)」各項活動,以及有關「APEC農業生物技術報告」草案之討論,並派員出席「第四次APEC農業生物技術研討會」等四項農業技術合作研討會;更於十月底在台中主辦「第三次APEC動植物種原保存與利用研討會」。

  在國際保育活動方面,農委會派員參加華盛頓公約第十一屆締約國大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五屆締約國大會,與國際人士交換保育經驗,除蒐集保育訊息供施政參考,並介紹我國推動保育之成績。此外,今年我國舉辦「邁向二十一世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國際研討會」等二十餘場保育或野生動物相關國際研討會,邀請多位國際組織重要人員及三十國以上的專家來華。同時,提供經費贊助八個國際保育計畫,包括「協助執行華盛頓公約及相關國內法令計畫」、「查德及肯亞反盜獵計畫」、「巴西雨林重要鳥類棲息地計畫」等。

  此外,農委會亦積極參與亞洲生產力組織(ΑP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ΑΑRDO)、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ΑΡΑΑRⅠ)等國際農業組織各項活動,並加強與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及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等在華國際農業機構之合作。

貳、90年農業施政重點工作

  新的一年是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也是台灣農業重新出發的起點。農業部門不但必須克服當前的問題,也要為新世紀的農業發展奠立基礎。民國九十年,本會已規劃十二項施政重點工作,希望能為台灣農業開創出美好的願景。

一、推動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揮規模經濟效益與技術效率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經貿環境中,台灣農業必須透過農民組織的力量,加強整合產銷單位,提高產銷效率,才能強化競爭優勢,突破困境、開創新機。農委會已於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輔導成立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九十年將加速推動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為台灣農業注入新活力。

  推動策略聯盟的關鍵在於組織間的持續溝通,透過農業知識資訊體系建構、整合性規劃行銷、商品、文化及服務策略、機構及組織體質再造等四項策略,使聯盟成員能夠貢獻核心資源,建構彼此間的親密夥伴關係,以朝向共同的願景,改造農業產銷體系,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使農業策略聯盟成為因應加入WTO,農業的安全防護網、經濟軟堤防。九十年重點工作包括:1.確立執行的架構;2.釐清相關機構與組織的角色;3.協助研擬相關規章及遊戲規則;4.加強宣導;5.培育農業策略聯盟專才;6.建構整合的農業資訊情報網站。

二、因應加入WTO,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回頁首

  我國加入WTO以後,必須履行入會談判承諾,調降農漁畜產品之進口關稅,消除目前所採管制進口、限地區進口及削減境內補貼等保護措施。未來農產品進口量將會增加,部分不具競爭力的產品將因而減產,產業結構亟需進行調整。為因應加入WTO,農委會將依據所擬因應對策研提具體計畫,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加強宣導並進行與農民之雙向溝通,務必使入會衝擊降至最低。九十年各產業因應加入WTO之工作重點如下:

  (一)稻米產業:

  朝向供需平衡及提升競爭力的方向發展,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穩定農民所得及維護產業的永續發展。在生產調整方面,將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辦理規劃性休耕及稻田輪休;在提升國產米競爭力方面,除加強辦理良質米品種更新與推廣外,並落實稻米分級制度及改進運銷通路;同時,也將輔導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

  (二)水果產業:

  繼續推動粗放果園廢園造林或轉作,輔導成立產業策略聯盟,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產銷成本;同時,指導生產優良的國產品牌水果,提升果品品質,並協助開拓國外市場。

  (三)其他農作物:

  國產落花生、紅豆由於生產成本高,將以供應內銷市場為主,落花生朝向鮮(煮)食用及具本土口味之帶殼花生加工產品及傳統式炒花生為主,紅豆則朝向色澤鮮紅,適合加工大粒型紅豆之生產;茶葉部分,將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並生產高級茶拓銷國際市場;蔬菜部分將輔導裡作期間休耕、轉作綠肥,以紓緩生產過剩之壓力。另外,亦將積極輔導產業轉型,及強化國產品牌形象,以有效與大陸產品區隔。

  (四)漁業:

  入會後以養殖漁業及沿近海漁業所受衝擊較大,未來將發展兼顧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的養殖漁業,沿近海漁業則以促進海域多元化利用為目標。在養殖漁業部分將繼續推動發展海水養殖、休閒養殖漁業、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制度,並輔導不適魚塭及違規魚塭轉出;在沿近海漁業部分,將繼續推動漁船收購、沿岸海域漁業多元化利用規劃,並加強漁業管理,以有效保護沿近海漁場環境。

  (五)畜牧業:

  將調整整體畜牧產業結構,積極輔導策略性產業。在種源供應方面,除持續加強豬種改良外,將拓展國際種豬市場,及建立優良種禽供應體系;在生產系統方面,將強化統合經營制度,整合種畜禽場、飼料場、屠宰加工業、運銷商及餐飲業等產、製、銷體系,全面提升產銷效率;在畜產認證方面,除推動畜牧場標準作業規範外,並持續建立優良品牌與認證制度,確保國產品衛生安全;在產銷調節方面,將強化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運作績效與資訊力,安定市場供需與價格。

三、研發農業科技,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正處於高度競爭的地球村中,科技實力是國家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而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不僅是支持國家現代化與增進人類福祉的原動力,更是強化產業競爭力的基石。為因應加入WTO,農委會將選擇較具發展潛力之農產品項目,加強生物技術、傳統農業科技、自動化及電子化科技之研發與應用,期能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促進資源合理運用。

  (一)開發優良品種及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

  運用傳統農業科技及生物技術選育適應國內風土氣候、高品質、具特殊性狀及本土風味的農作物新品種;針對具市場競爭力的球根花卉開發種球量產繁殖技術;研發石斑魚等高價值國際性養殖種類育種及生產技術,促使台灣成為亞太水產種苗中心;選育本土化、特色化與高品質畜禽品種,改進家畜禽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畜禽產業競爭力;改進網具設施技術,研究提高抗浪能力,防止生物附著,以發展本土性箱網養殖事業。

  (二)發展農產品品質安全檢測技術,建立消費者信心

  改進重要園產品採收後處理技術,減少採收後損失,維護園產品品質;改進水產品保鮮技術,提高產品價值;研發飼料及畜禽產品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的檢驗技術;探討動物用藥品安全性、殘留性及品質,減少禽畜產品藥物殘留;加強農藥安全品質、農藥在農產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技術及農藥毒理等試驗研究,以提升農藥品質並降低農藥使用風險。

  (三)加強農業自動化與電子化研究,提高產製儲銷效率

  針對目前較具應用潛力之農漁牧生產作業,加強辦理資訊化、電腦化及標準化作業,建立自動化與電子商務結合應用技術;配合農漁牧產業策略聯盟,開發遠端視訊及網路拍賣自動化技術,並進行農產品資訊、物流、供應及需求等所需電子商務技術之研究與應用,以建立電子化農業;研發農產品高鮮度與高效率配送技術,以減輕農漁民作業辛勞,並確保農產品品質。

  (四)發展高經濟價值之基因轉殖動植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針對耐熱性、抗病蟲害、特殊花色、抗逆境、強化營養成分、採後保鮮等進行十字花科蔬菜、蘭花及其他花卉、果樹等基因選殖及轉殖,開發高經濟價值轉基因作物;應用基因轉殖技術,改善禽畜之生產性狀,諸如乳牛之產乳量、豬隻之背脂厚度及其日增重與飼料利用效率,增強家畜之抗病力、耐熱性及繁殖能力、減少其糞便之排泄量及含磷量等;利用細胞培養、基因工程技術,開發高抗病力、生長快速、肉質佳之魚、蝦、貝類,改良觀賞魚的顏色及體型。同時加強研究基因轉殖動植物及水產生物對生態環境之可能影響及生物安全評估技術。

四、 發展食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食品工業為農業的下游產業,發展食品加工可將農業的文化知識、科技知識注入農產品,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將農業由一級產業,提升為二級、三級產業,增加農民收益。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飲食文化,中華美食聞名全球,如能有效研發、創新,將能建立我國食品加工的特色,開創出廣大的消費市場。因此,發展食品加工已列為農委會九十年重點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一)發展中華美食文化特色,開發中式食品及傳統藥膳食品:

  中式食品及傳統藥膳食品為未來加入WTO後,具競爭力的產品,未來將運用現代化食品科技,融合我國傳統美食文化,利用國產農產品做原料,開發多樣化家庭取代餐等傳統中式食品、即食食品、團膳食品,以及食用菇菌類、薏仁、山藥及卵磷脂等保健食品,並將中式食品、藥膳食品等予以方便化、市場化,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二)發展農村水果釀酒產業:

  菸酒管理法即將實施,為因應開放民間釀酒,擬依照開放時程,發展農村水果釀酒產業,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九十年預定配合休閒農業發展,輔導六至九處觀光酒莊,並邀請專家規劃釀酒流程,建立本土化釀酒技術,設置現代化釀酒設備,以帶動休閒觀光商圈,擴展農產品直銷通路,增加農家收益。

  (三)加強推動優良食品認證制度:

  CAS優良食品標誌推動至今已邁入第十二年,目前獲得認證的產品達十一大類,二千八百餘項產品,年產值超過三百三十億元。九十年將擴大辦理優良食品認證工作,加強技術應用與改進,研發高品質團膳食品,並輔導通過CAS認證,以提升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的品質與衛生水準,符合現代消費注重高品質、衛生安全及健康的飲食需求。

  (四)利用國產農水畜原料開發新食品,提升附加價值:

  在農產方面,將輔導合作社場或產銷班規模化生產,於產地進行蔬果初級加工後,將半成品供應食品業進一步調製加工,使其成為食品工廠之衛星工廠;並配合休閒農業的發展,輔導農民及農民團體從事小型食品加工,利用芒果、梅子、牛蒡、甘藷、芋頭及黑豆等地區性農產品,改進農產品品質、衛生安全及包裝,發展為地方特產,創造農村經濟活力。在畜產方面,將輔導設立液蛋場及禽肉加工出口廠,促進雞蛋產銷現代化,以及將雞胸肉加工後外銷。在水產方面,將加強加工技術推廣、設施改進及新產品示範推廣,並輔導建立漁產品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規範,強化品質安全檢測及海宴精緻魚產品證明標章認證。

五、規劃國家森林步道系統,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活動

  我國年平均國民所得已達一萬四千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六位,已躋身先進國家之林。而國人在滿足食、衣、住、行基本需求之後,政府如何積極規劃休閒遊憩環境,以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正是國家進步之指標。配合建構「綠色矽島」保育永續家園之目標,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時代已然來臨,傳統森林遊樂之經營,亦將走出森林遊樂區點狀發展的迷思,而以建設全島「國家森林步道系統」為主軸,在兼顧保育、休閒、健康及社區參與之原則下,全面推展國家森林生態旅遊。

  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係以森林健康永續、森林資源多元化利用以及生物多樣性保存為三大目標。在森林遊樂推展方面,強調突破以往在森林遊樂區集中經營提供旅遊服務之做法,而著重在以資源保育為前提,將整個國家森林妥善規劃提供民眾遊憩使用,以增加民眾多樣化之遊憩體驗,並改善山村社區經濟,鼓勵社區參與,以避免資源過度利用之危機。其發展方向如下:

  (一)以國家森林步道系統為骨幹,串聯全島旅遊及景觀據點。

  (二)依據資源條件及遊憩需求,發展不同強度之旅遊服務設施。

  (三)結合山村文化及地區農特產,規劃山林知性感性之旅。

  (四)發展各管理機關及民間團體之伙伴關係,使地區居民、山林環境與遊客均能獲利。

  農委會已完成全島國家森林步道系統之規劃,第一期自九十年開始為期四年,將完成步道八十三條,總長度一、二三四公里,成為山岳地區完整的生態旅遊網絡。今後森林遊樂業務,將配合森林步道系統之建設,著重推展生態旅遊,除可確保資源永續利用、深化遊客遊憩體驗之外,更讓當地居民經濟與生活,融入國家森林的生態旅遊活動中,以建立產業調和之良性互動關係,讓富饒的人文資源,豐富台灣這塊美麗之島。

六、推動畜產屠宰衛生檢查工作,確保國人食肉安全

  自八十七年六月畜牧法公布施行後,農委會已建立全國性屠宰衛生檢查執行架構,持續召訓獸醫師派駐各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八十九年底全面接辦屠宰衛生檢查業務之準備工作已大致就緒,九十年將繼續充實、擴增各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之獸醫師人力,派遣至全國各地檢查屠宰衛生之獸醫師累計可達二一五名,以加強為國人的食肉安全把關,預計全年可執行檢查豬隻七百萬頭、家禽一億隻以上。

  配合動物保護法逐步推動畜禽人道屠宰,建立屠宰場登記管理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屠宰業者便利之技術性協助,輔導完成換證之屠宰場依「屠宰場設置標準」之規定,於九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前完成改善屠宰相關設施,屆期未符合標準者,除停止派遣屠宰衛生檢查獸醫師執行檢查業務外,並將依畜牧法予以處罰及廢止其屠宰場登記證書。

  農委會對於違法屠宰行為之處理,係以輔導與取締並重為原則,除統合各縣市政府成立聯合查緝小組,嚴格執行取締違法屠宰行為,並加強宣導農委會公告之「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供消費者辨認,進而拒買並檢舉未經檢查之肉品,迫使其轉入合法屠宰場屠宰,全面杜絕違法屠宰行為。

七、發展農產運銷電子商務,促進運銷系統多元化

  推動農產運銷電子商務之目標在提升生產供應鏈、運銷交易組織及需求鏈之經營效率,強化農業產銷體系之營運體質,降低交易成本;更希望能藉由發展電子商務,加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與提升交易品質,形成現代化交易市場。九十年重要工作包括:

  (一)建置「農產運銷全球資訊網」︰建立國內外農產品行情報導系統、農產品價量資料庫、農產運銷電子化標準與編碼等相關資訊網,讓農民及農業產銷團體能迅速掌握農產品行情、產品規範與產銷訊息。

  (二)推動「農產運銷組織電子化」︰在農業產銷組織自動化之基礎上,針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農會超市體系等農產運銷組織推動電子化作業,加強產銷及交易訊息之傳遞效能,進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並透過電子化過程促進作業流程合理化。

  (三)促進「農產品交易電子商務化」︰輔導農民或農民團體透過網路行銷體系進行交易活動,整合需求鏈及供應鏈,促進農產品流通效率化與秩序化。

  (四)建構「農業產銷組織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輔導相關農業產銷班、合作社場及農漁會等組織,加強相關營運管理與現場管制資訊整合,建構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

  農產運銷電子商務屬於新興工作,宣導教育及人才養成格外重要,農委會九十年將辦理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與養成,並舉辦講習會、研討會等活動,以建構更成熟的農產運銷電子商務工作環境。

八、 建構農村新生活圈,營造農村新風貌

  為提升農漁民生活品質,均衡農漁村與都市之發展,縮短城鄉差距,農委會已公告「農村新風貌」計畫補助作業要點,做為九十年推動農村建設之依據。農村新風貌計畫分主體計畫與輔導計畫,主體計畫工作重點在於提供協助、資助地方民眾及專家團隊共同參與,結合生態景觀、產業發展與社區文化,發揮當地自然及地區特色,規劃建立現代化農村新生活圈;輔導計畫工作重點為輔導農村自立發展組織,並鼓勵農企業及農民團體參與農村建設計畫,同時,配合地方產業與鄉土文化特色,辦理農業產業文化活動。

  農委會將藉由推動該要點,協助引導民間自主性組織團體共同參與,建立由下而上之「社區總體營造」制度,結合生態、景觀、生活、產業發展與社區文化,以農村生活圈規劃模式,提供地方示範性技術支援與經費補助,建設兼有產業、人文、自然生態及地區特色之農村生活圈,呈現農村新風貌。

九、 設置海洋牧場,建構生態休閒走廊

  近年來台灣地區傳統漁業經營環境日趨惡化,漁業資源逐漸衰減,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亟需加強培育漁業資源,並輔導傳統漁業轉型為休閒漁業。農委會九十年將推動「培育海洋新牧場及生態休閒走廊」計畫,在澎湖設置台灣第一座示範性海洋牧場,朝資源管理型漁業發展;並開發雲林沿海休閒帶,成為台灣西岸濱海生態休閒旅遊示範點。希望能藉以繁榮漁村經濟,提高漁民收益,並輔導漁民改變目前的作業方式,使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農委會補助澎湖縣政府推動「培育海洋新牧場」計畫,其主要工作包括:?s作及投放各式人工魚礁、辦理魚貝介苗繁養殖、中間育成及放流、設置音響集魚、自動投餌及魚群探測等設施、推廣海上箱網養殖、發展優勢養殖魚種、建立海洋牧場管理機制及模式。

  在生態休閒走廊方面,除針對雲林沿海漁港、漁村、養殖生產區及其外傘頂州內灣淺海養殖等周邊地區,辦理相關產業活動調查規劃工作外,並推動漁村環境綠美化及相關生態解說、休閒遊憩公共設施之興建,以改善當地生態休閒旅遊環境並豐富遊程內容,達到發展沿海觀光休閒之目的。

十、 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及促進兩岸農業交流,開拓發展空間

  (一)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已於今(八十九)年三月展開,目前我國雖非WTO會員,係以觀察員身分參與新回合談判,惟明年入會後我國即可以正式會員身分參與談判及提案。基於新回合談判的結果對我未來農業發展將有極大的影響,為確保我農業永續發展與農民權益,農委會已持續掌握各項農業談判議題之資訊與各國立場,為參與新回合農業談判做好充分的準備。明年成為正式會員,將針對各項議題提出我國談判立場,並尋求與利益相同國家間之合作,以維護我國權益。

  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方面,明年之主辦國為大陸,農委會將配合我國家立場與大會規定參與相關活動,在全球知識經濟快速發展基礎下,預期數位落差及傳統產業將面臨極大挑戰,我國希望在食品體系議題中,與其他會員體共同研擬推動將農業部門之數位落差轉變為數位機會,促進區域農業部門發展及創造無限商機。

  此外,二00一年我國將主辦「第六屆亞洲水產會議」,以及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ΑΑRDO)等國際組織之研討、訓練活動;並與國際重要組織如國際種子檢查協會、國際崩坍資訊中心、國際畜疫會(OIE)、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南方黑鮪養護委員會、南太平洋委員會、世界保育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等組織保持密切聯繫,以瞭解國際間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育規範與發展趨勢,善盡國際社會一分子之責任。

  配合國際農業合作之推展及WTO、APEC等國際經貿組織之參與,農委會將加強培植國內從事國際農業合作及經貿諮商談判之人才,提升外語、國際法規及談判能力;同時,建立國際農業事務人才資料庫,以利運用;另爭取於重要地區或國家派駐農業人員,建立駐外農業網絡,以利涉外農業事務之推動。

  (二)促進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農業交流主要包括間接貿易與投資、人員互訪、種原與技術合作等。在間接農業投資方面,目前准許赴大陸投資項目共一九二項,九十年可望朝較開放方向調整,但對於台灣具有高度技術優勢,或開放投資後產品可能回銷台灣而影響我農業發展之項目仍不予開放。間接貿易方面,隨著兩岸加入WTO的進展,兩岸農產品貿易量亦將增加。在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之下,九十年大陸農業人士來台將持續成長,預計將超過一千人次。為推展兩岸農業交流,農委會將在九十年加強蒐集及分析大陸農業資訊,並推動農業種原與技術合作計畫。

十一、 拓展外銷市場,開發國產農產品新商機

  為協助我農產食品廠商、業者及相關團體拓展國外市場,農委會每年均依據農產業發展現況、未來發展潛力、目標市場之外銷機會及拓展市場等因素,選擇促銷之重點產品項目,委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規劃、組團參加國際性農產品展覽,同時亦配合個別產業特性與需求,協助相關公會、團體辦理國外市場之拓展工作,藉以提升我農產品之國際形象及知名度,增進我農產品之外銷機會。

  我國加入WTO之後,必須採取積極性的因應措施,應透過WTO所提供全球性公平的市場機會,將我國具有競爭力之農產品行銷世界各地。九十年農委會仍將委請外貿協會組團赴台灣農產品主要外銷市場如日本東京、美國紐約等地參展,並與香港當地超市合作舉辦台灣美食節超市促銷活動,重點拓銷產品有蔬果、水產、茶葉、果汁、調理食品及休閒食品等產品,將我國產農產品推介給全球各地的消費者,以促進商機。

十二、 繼續推動災後產業重建,加速恢復農業生機

  (一)發展水果釀酒產業,營造農村酒莊文化

  為繼續推動中部地區災後重建,協助農作產業儘速復甦,以加速農業重現生機,未來農作產業重建及技術輔導的重點,除賡續推動「農作產業技術服務團」及「花卉及水果產業重建」計畫,以再造水果王國,建立花卉新都外,鑑於中部地區為國內水果重鎮,將輔導農民組織開創地區性水果釀酒產業。農委會經邀集台中縣、南投縣政府研商,已擬定農村釀酒事業發展計畫,將利用該地區原有葡萄、柑桔、梨、梅、楊桃、百香果、紅甘蔗等水果資源,發展農村酒莊綜合水果釀造計畫,以促進農業產業復甦與產業發展。

  (二)辦理關懷森林生態之旅

  為振興受九二一大地震所重創的產業,及鼓勵大眾重返中部地區享受好山、好水、好風景,農委會將推動「關懷森林生態之旅」,針對九二一受創地區及各大森林旅遊景點,規劃九條旅遊路線及設立十處農產品展售服務中心,配合促銷及套裝旅遊活動,振興受創地區觀光產業,預計將帶進五十萬人潮,以協助產業早日恢復生機。

  「關懷森林生態之旅」系列旅遊,以關懷禮券方式銷售,每張關懷禮券值二千元,包含旅行社服務費、住宿費、餐費、車資、保險等費用;另為使本旅遊活動更具活潑、自主性,亦規劃二人自由行之關懷禮券,提供個人旅遊者住宿及兌換農產品服務。

  「關懷森林生態之旅」計畫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支持,不僅農業團體熱心參與,更有餐廳、旅館、旅行社及遊覽車業界代表熱烈回應,已有二十餘家業者簽約加入。參與業界包括農會、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大學實驗林、森林遊樂區、餐廳、旅館、旅行社及遊覽車等,以異業聯盟共同為中部受創地區盡一份心力。

  為讓一般社會大眾能方便取得旅遊資訊及購買關懷禮券,農委會正積極協調更多業者加入合作行列。正式推出日期預定為九十年元月中旬,屆時希望熱愛鄉土景觀、關懷森林生態之民眾,能多多利用關懷禮券前往中部地區旅遊,並購買當地生產之農產品,幫助受創地區居民早日重建家園。

參、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而知識經濟並非侷限於資訊科技或高科技產業,包括農業等傳統產業,皆能透過知識的創新與運用,不斷向前推動發展成為「知識產業」。在即將加入WTO及全球化之情勢下,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小農經營缺乏規模效率、調適困難、商品化農產品價格偏低及農業決策難以精準掌握等問題。農業部門必須掌握知識經濟的特性,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走出傳統的「數量經濟」,朝向「知識經濟」發展,透過農業知識的市場化、商品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農業競爭力,才能確保農業永續發展。

  20世紀的農業發展帶動了工、商業的起飛,一百年來的科技進步,成就了高度經濟發展,但也產生了人文進展的落差和環境劣化的隱憂。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為農業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如何掌握新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提出適當的新策略,讓台灣農業在未來的世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正是政府推動農業施政的主要目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