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發展與未來
翁震炘 一、前言依據台灣農業年報87年底調查,台灣地區在養養豬頭數達6,538,596頭,雞135,477,000隻,牛165,399頭,如以成畜禽每頭每日平均排糞量,大豬1.9公斤,成雞0.13公斤,牛20公斤,再以成畜禽體重60%估算在養畜禽平均體重,則每年所排泄之禽畜糞固型物約達7,302,187公噸,為主要畜牧廢棄物來源。另,台灣主要農產廢棄物年產量,稻殼(粗糠)370,700公噸,甘蔗渣1,520,000公噸,廢棄菇類木屑119,250公噸,計約2,009,950公噸,總計主要農畜產廢棄物年產量為9,312,137公噸,若以35%回收製成堆肥,則每年可生產堆肥3,259,247公噸。如農地每公頃施用8公噸堆肥,則可供407,405公頃農地使用,約佔台灣現有耕地面積858,756公頃之47%;此外,農民因過度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硬化、有機質含量愈形低下,而施用未經醱酵腐熟生雞糞、豬糞、牛糞等作為有機質肥料者,不僅造成蚊蠅滋生、疫病傳播,影響農村環境衛生,並造成防疫上的困擾。因此,如將這些農畜廢棄物妥善回收處理利用,堆肥化製成有機質肥料回歸農地使用,不僅可回收資源、減少防疫及解決環保問題,亦可改良地力。
二、台灣地區禽畜糞處理之概況與問題(一)養豬業 養豬場對於豬糞尿處理,除部份小養豬戶因養豬數量不多,或有魚池及大面積農田,採農漁牧綜合經營,大部份大養豬場為符合環保標準,均設置豬糞尿處理設施,而各種處理方法,不外經過「固液分離」、「厭氣處理」與「好氣處理」3道程序。固液分離主要係將豬糞中固形物分離,降低廢水中之有機物,處理方式包括人工撿糞、刮糞式畜舍、豬糞分離床、固液分離機等;厭氣處理,即缺氧處理,豬糞尿廢水中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酸敗腐化消耗氧氣,因缺氧形成厭氣狀態,厭氣菌種取得優勢大量繁殖,有機物被分解形成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硫化氫(H2S)、氨氣(NH3)、水(H2O)等,處理設施包括厭氣塘、厭氣槽、厭氣塔等;好氣處理,即供氧處理,將大量空氣打入豬糞尿廢水中,水中溶氧充足,好氣菌種大量繁殖,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因微生物在有氧狀態下進行氧化分解效率高,有機物分解速度快,處理方式包括水車式供氧、曝氣機供氧、生物旋轉盤供氧等。豬糞經大量水沖洗再固液分離,分離後所剩之糞渣,大部分為未消化之飼料顆粒,如玉米粒、麥皮、豆渣皮等粗纖維,氮、磷、鉀等肥料成分相對較低,含水率75~85 %,必須先調整水分才進行堆肥化處理。近年來養豬場飼養頭數擴增,場地面積及廢水處理設備容量不足,加上部分農民投機心態,為省電不開機,或不願處理,豬糞四處排放,造成公共衛生問題。
(二)養牛業 台灣養牛主要以乳牛為主,一般以清水沖洗牛床,牛糞以鏟裝機集中後出售,過去政府推廣牛糞尿處理,除將沖洗乳房及畜舍之廢水以廢水處理設備處理外,牛糞尿因含草料多,流動性差,並不利於廢水處理,因此推廣採用粗糠、蔗渣、木屑等當墊料吸附牛糞尿,而後由農家以堆肥舍堆積進行厭氣醱酵,再利用鏟裝機翻堆一段時間,自然醱酵後回歸自有牧草地及鄰近農田使用。牛糞與墊料混合,質地疏鬆孔隙大,通氣性較佳,如堆積高度適當,充分翻堆使充分醱酵分解後再使用,牛糞中大部份寄生蟲卵、蠅卵、病原菌皆可殺滅,惟近年來養牛場飼養頭數擴增,場地面積不足,農民無暇處理,牛糞四處堆放,亦造成公共衛生問題。
(三)養雞業 養雞場分為肉雞場與蛋雞場,肉雞場採統進統出,雞舍一般以粗糠(稻殼)當為墊料,雞隻出售後,雞糞與粗糠一起清出,因大部份為粗糠,雞糞比例少,碳氮比相對較高,粗糠表層含蠟質不易吸水,一般含粗糠肉雞糞含水率30~40 %,不易進行堆肥醱酵處理;蛋雞場之雞舍,分為傳統式雞舍、高床式雞舍及密閉式雞舍,傳統式雞舍即平面籠式之飼養,雞糞掉至地板一定量後用人工予以清除,因雞糞裸露,腐敗後產生惡臭招引蒼蠅,環境衛生極差;高床式雞舍為雙層之雞舍,上層為籠式自動化飼養,雞糞自雞籠掉至下層之地板,一定量後利用鏟裝機清除雞糞,唯雞糞同樣堆積腐敗產生惡臭,蒼蠅滋生,環境衛生仍差;密閉式雞舍為完全密封之雞舍,以風扇換氣,雞舍內空氣經由水濂而降溫,蒼蠅無法進入,雞糞掉至雞籠下方之輸送帶,並以過濾之空氣強制送風乾燥,雞糞經輸送帶集中後,運送至雞舍外堆肥處理,因雞舍密閉及過濾通風,故無蒼蠅,且雞糞經通風乾造呈半乾燥狀態不腐敗,故不吸引蒼蠅滋生。 飼養蛋雞主為產蛋,飼料配方中含高比率肉骨粉、魚粉,故雞糞中氮(N)、磷(P)、鉀(K)、鈣(Ca)及鎂(Mg)含量相當高,而雞糞又常堆置一段時間後才清除,雞糞腐敗有機物氧化,相對含碳百分比低,一般含水率80~90%,質地密緻黏綢性高,必須調整物性才能堆肥化處理。目前僅少數幾家養雞場有堆肥化設施,大部份養雞場在雞糞處理上仍採日曬或風乾後即予出售,堆積腐敗產生惡臭蒼蠅滋生,而飼料中所含肉骨粉、魚粉易吸引蒼蠅滋生,環境衛生更差;生雞糞經日曬風乾後,未完熟處理直接施放至農田,遇雨腐敗產生惡臭,更導致蒼蠅滿天飛舞,所造成公共衛生防疫問題,為目前急於尋求改善之重點。
三、 輔導禽畜糞堆肥化處理之發展(一)輔導個別畜牧場設置堆肥舍
(二)輔導量產商品化堆肥
(三)堆肥處理場所之輔導與管理 鑑於禽畜糞堆肥處理及堆肥場所設置,成為畜牧業者之必要,為妥善處理禽畜糞排泄物,避免造成環境污染,並促進禽畜糞堆肥之利用,農委會於81年4月訂頒「禽畜糞堆肥場設置要點」,使禽畜糞堆肥場之設置及管理有所依循;農林廳復於83年7月訂頒「台灣省禽畜糞堆肥場設置審查作業要點」,將禽畜糞堆肥場之設場標準、各級政府審查作業及臭味污染防治設施等細節,做更明確之規範,使禽畜糞堆肥場之管理更上軌道,並輔導業者申辦肥料登記證,將產品品質納入肥料管理法規管理。 為督促業者注意環境衛生,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獎勵畜牧廢棄資源回收利用,並輔導業者加強品管,提昇產業形象,前農林廳經設計「畜牧廢棄資源再生利用」標章,並依商標法向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申請備查,於87年訂頒「畜牧廢棄資源再生利用專用標章核發使用要點」,並分別於87年及88年辦理專用標章核發使用評鑑,績優堆肥場除授權使用標章外,並予頒獎公開表揚,成績不佳者,由業者就評鑑改善意見提出輔導改善計畫,再於年度輔導計畫中分別予以協助改善,使各堆肥場善用既有設施,有效回收畜牧場禽畜糞廢棄物,並製成符合肥料登記品質標準之有機肥,供應農民使用,改變民眾對堆肥場產生惡臭及品質參差不齊之印象,重建產業形象。
(四)堆肥產量 截至89年6月止,全台大小型禽畜糞堆肥場、處理中心,商品化生產有機質肥料之禽畜糞堆肥場計52場,其中牧場或農民設置者22場,農民團體設置者16場,畜牧產銷班設置者14場,可回收禽畜糞約32萬公噸,其中回收1,247,773頭豬糞,佔總排糞量之19.1%。7,275,880隻雞糞,佔總排糞量之5.4%,13,630頭牛糞,佔總排糞量之8.2%,每年可生產有機質肥料成品約16萬公噸。
四、 結語本省水果、蔬菜、花卉種植面積合計411,837公頃,以農委會推薦每公頃農田每年使用8公噸堆肥之用量估算,每年需堆肥3,294,696公噸,因此,具有極大之市場潛力。 目前全台已設置之堆肥場、堆肥中心,每年所回收禽畜糞及農產廢棄物約32萬公噸;此外,民營有機質肥料工廠23家,回收部分禽畜糞廢棄物混合於肥料中,回收約12萬公噸,總計約44萬公噸,以全台禽畜糞固型物年產量及農產廢棄物量9,312,137公噸估算,回收數量仍有限,僅佔總量之 4.7%,大部分農民仍使用日曬或風乾後之生糞,造成蚊蠅滋生、疫病傳播,影響農村環境衛生,並造成防疫上的困擾,因此,仍需大力輔導設置堆肥中心及推廣使用完熟之禽畜糞堆肥。 本省畜牧場密集分布於南部平原稻作及雜糧作物區,而較常使用有機肥施肥之高經濟價值果樹,則分佈於中北部山坡地及東部地區,因此,禽畜糞堆肥需於中南部產地集中處理商品化後,再向北部需求區配銷運送,乃是最符合經濟之原則。以大型堆肥中心每處回收禽畜糞量1萬公噸規模量估算,台灣地區需再設置200~250處堆肥中心,始可有效回收處理所有之禽畜糞。 總之,農牧廢棄物製成有機質肥料,商品化行銷各地,已成解決問題之最佳模式,將堆肥回歸農地使用,不僅可改善環境污染,充分回收利用廢棄資源,更可藉由有機農業之推廣,發展精緻化、多樣化之農特產品,提供消費者高品質之蔬菜水果,並對污染之防治、防疫問題之減少、資源之再生利用、農村生活環境之改善及農業之永續發展,均極具意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