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老家鄉換新裝-都蘭永安萬安農村社區雇工購料自主營造新風貌

水保局臺東分局 鄭泰山 . 林國財 . 黃秀惠

  在臺東,許多社區透過「農村再生」的培根課程,慢慢認識彼此,漸漸找到對社區共同的話題,最後集結成為社區進步的動力。大家開始想著,要為社區做點事,能為社區做些什麼?秉持著這樣的心,從培根的實作課程中,逐漸改變了社區風貌,煥然一新的社區建築,將老房舍換新裝,重新創造社區嶄新樣貌,也注入一股新的氣息。

  如果問,「農村再生」對臺東農村社區居民帶來什麼效益?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都蘭社區的總幹事拉外就說,經過培根課程之後,大家開始找到目標和方向,而且是一致性希望社區動起來的力量,從合力參與之中,共同創造社區生命力,是非常難得的過程。

  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積極推動「農村再生計畫」最主要的目的即在整合社區人力及資源,打造農村社區特色,也表現出居民合力創造社區發展的成果。這樣的理念,從實作課程當中由社區以雇工購料的方式,營造景觀並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展現令人耳目一新的在地特色景觀。

  「雇工購料」有兩個重要的工作項目,其一是「雇工」,讓空間真正使用者在一連串的規劃程序操作之後,促進社區良好的人際互動,讓在地專業人才可以充分發揮,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另一個工作叫「購料」,也許說「尋料」更為貼切,善用在地材料,透過大家一起討論設計、組織工班、找材料、採購材料的過程,與美學建構過程結合,既環保又能營造出社區的特色。因此雇工購料即是協助社區進行空間再利用,以創造社區特色並增進在地人力就業機會,同時透過共同討論、執行,凝聚社區共識,讓社區的居民參與美化與進步的過程,達到自主營造的目標。這些理念和想法,確實改變了社區,更令人感動。

  臺東地區近幾年完成的實作課程,包括社區綠美化、社區意象、改善休閒聚會場所、興建步道、維護老舊建築等,經由小型的施工方式,以社區人力做出獨特且符合社區需求的設施。其中都蘭社區把美學融入「部落屋」,將傳統原住民生活建築顯得更有味道;萬安社區則把荒廢的老房子,合力整建成為小學堂,提供社區居民學習聚集之處;永安社區為了推展當地代表性的玉龍泉步道,於是在實作課程,用廢棄的輪胎與木材,建造景觀步道,成為社區遊憩的新景點。

都蘭社區

  都蘭社區有阿美族部落的人文背景,他們在都蘭山腰以石頭堆疊出片片梯田,種植水稻、芋頭等作物營生。日治時期,由於新東糖廠在此設廠,種植甘蔗和在糖廠做雇工,就成為當時居民謀生方式。可是隨著臺灣糖業的衰微,民國 80 年代糖廠停產,蔗田因此消失,山間許多水稻田也休耕,而糖廠也不再雇工,許多居民頓失生計,年輕人也遠赴外地發展。

  為了提振社區活力,並將社區傳統產業、文化予以再生活化,都蘭社區發展協會參與水保局的農村再生計畫,並且藉由培根課程,讓社區居民一起上課、共同討論,凝聚社區共識。

老人暨青少年聚會所步道

  這股力量透過雇工購料實作課程展現出來,在 98 年的課程討論中,居民將生活上的需求說出來。大家決定先由便利性的設施開始做起,將「老人暨青少年聚會所」的步道加以整修,提供更便利安全的步道。接著,無障礙步道的想法獲得認同之後,大家也決議用「石磚」鋪設,而在石磚當中加上阿美族圖騰及都蘭原住民發音字樣,來彰顯在地特色。

  擬訂計畫後,開始集結社區的人力,因為實作課程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社區人力動起來,也正好讓都蘭社區內許多閒置的青年人力,能發揮所長,不僅有工作機會,也真正將專長用在社區的需求上。

  在建築過程中,大家希望找回社區過去的記憶,不論是圖騰的顏色,或是排列的方式,因為都有共同的生活軌跡,因此總是能很有默契的完成每一項工作,看到步道完工,每個人臉上都有著滿足的笑容,為社區盡心盡力的成就感,實在無法言喻。

  平整的步道上彩色圖案,顯出原住民開朗的歡樂,無障礙步道寬度足夠車輛行駛,即使行動不便的長者,都能以車輛代步,大家都能方便的進出聚會所,也有更多社區老年人,喜歡聚集在這裡。

部落沙發親切迎賓

  都蘭社區第 2 次實作課程時,有居民看到遊客「駐足停歇」的需求。經過大家討論後,社區居民提出興建部落沙發的想法,把社區當作一個大家庭,客人來到家裡,總要在沙發上坐下來聊一聊,從這樣的想法出發的「都蘭部落沙發」,希望建築一個社區的開放空間,就像是回到家裡客廳的沙發,能輕鬆的坐下來,認識都蘭的人文與美麗。

  99 年都蘭社區提出「部落沙發」雇工購料計畫,在村子一處空地上,取材自當地的漂流木搭建起桌椅、涼亭,自然樸實的創作方式,展現原住民的木工藝術,這些都是社區的壯丁們,用傳統的施作方式,運用木頭自然的線條,合力為社區建造的休憩場所。

達麓岸部落屋美學重現

  都蘭社區的達麓岸部落屋是 100 年度的實作課程,居民將涼亭覆蓋茅草屋頂,以阿美族傳統工法重現原始的生活樣貌,同時規劃夜間燈光的美學設計,強調傳統建築與現代美學結合的極致表現,進而傳達部落屋的意義,用木頭、茅草屋特性,做最好的傳承。

  達麓岸部落屋面積寬廣, 3 座茅草屋內,都有漂流木的桌椅,可以提供用餐服務,只要向社區預定,就能在部落屋內享受阿美族風味餐,另外還有簡報會議室,為一多功能的社區部落屋。

永安社區 多功能玉龍泉生態步道

  永安社區位在花東縱谷山腳下,社區擁有「高台景觀」,及茶園特產,結合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的人文特質,在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之下將永安發展出多元化旅遊行程,來到永安可以感受客家米食文化,也有外省籍榮民居住的農場,當然原住民的聚落,也是永安社區豐富元素之一。

  為了推展多元化休閒旅遊行程,也從培根課程之中,啟發居民對於過去生活的想法。在實作課程的討論中,居民發現荒廢的玉龍泉,相當具有永安村早期生活的寫照。玉龍泉早期是永安村飲用泉水之處,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項社區珍貴資產,應該要善加保存,同時希望開發成為遊憩景點,讓更多人來感受永安人的生活。於是社區居民努力重整之下,玉龍泉步道整建成為社區發展工作的核心部分之一。

  在實作課程之中,居民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家鄉的生命力,將原本泥濘難行的小徑,實行近自然工法,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的考量之下,由社區居民利用廢輪胎及木材等特色建材規劃施工,建築出安全方便行走的步道。經過整修後,玉龍泉已成為一條具有生態復育及教育功能的生態廊道,形成一處優質的生態復育教學園區,同時兼具生態體驗的功能。

萬安社區 兒童的快樂小學堂

  萬安社區以悠遊慢活的訴求,將原本的農耕社區,發揮務農特色,發展出多項有趣的旅遊行程,充分結合社區特色與文化,融合在體驗生活之中,因此,來到萬安的遊客都能享受整片稻田的四季風情,還有濃郁的鄉間人情。

  經過農村再生計畫的培根課程討論之後,在多樣化農村景象的社區內,其實急需要社區居民的休閒空間,因此,多方討論尋覓之後,發現在萬安國小前的老舊廢棄房舍,是一個最適合的地點,而屋主一聽說是要為社區所用,當然二話不說奉獻出自家老宅,提供給社區使用。

  有了房舍之後,大家思考著居民休憩的重點,最後決議以孩子為出發點,因為在逐漸沒落的社區內,親子教育顯得相當重要,所以,「萬安小學堂」也在大家的贊同聲中決定了。

  在萬安國小前的「萬安社區小學堂」,讓社區內的兒童有個良好學習的環境,經由雇工購料計畫,居民提供閒置的老房子,無償讓社區使用,由社區投入人力整修之後,呈現古老私塾的風範,強化社區學習環境。

  去年,萬安國小前的老舊房子由居民無償提供社區使用,讓這個學習計畫有了開端,通過雇工購料計畫之後,即整修成為孩子課後學習的教室,會定期辦理相關課程,以及開放讓孩子來讀書,希望萬安國小孩子們有更多元的學習,拓展更寬廣視野。

都蘭社區老人暨少年聚會所以雇工購料方式,整建無障礙步道    都蘭社區老人暨少年聚會所以雇工購料方式,整建無障礙步道

都蘭社區老人暨少年聚會所以雇工購料方式,整建無障礙步道

都蘭社區部落沙發以雇工購料方式,呈現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美學


都蘭社區部落沙發以雇工購料方式,呈現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美學

永安社區玉龍泉步道整修完成後,方便行走,進而活化步道的旅遊人數


永安社區玉龍泉步道整修完成後,方便行走,進而活化步道的旅遊人數

萬安社區小學堂提供社區兒童一處學習的地方


萬安社區小學堂提供社區兒童一處學習的地方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12-19: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