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降低農業「氮」足跡:新政策工具的必要性?

農糧署 洪忠修 譯

一 . 前言

  農業產業可謂自然環境中最大規模的氮化合物場域,同時具有兩面刃的效果,或可助長、或可損害生態系統平衡的正反兩極功能。但現今由於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者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造成人為氮化合物數量的劇烈增長結果,不僅破壞了自然界氮素系統應有的平衡,亦造成人類對於自然環境不友善的問題。因此,倘若可藉由一系列完整性的政策工具規劃,將得以有效解決氮素管理與環境保育之間多元課題。

二 . 氮素概述

  就農業生產而言,氮素是項相當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尤其是在非良好的灌溉區域,使用氮素甚至是農民賴以作為控制增加產出的生產模式。因此,對生產者而言,氮素自然成為一項成本相較便宜的生產要素投入。更甚者,就生產者的經濟利益而言,生產者甚至願意多花費一些額外的成本投入,用以確保農作物得以攝取必需的養分以增加產出。然而,正因為農民追求大量產出,未予合理使用氮素肥料,以致過度投入氮肥生產之後,不僅使得氮素嚴重殘留於土壤當中,並可能因而滲入污染地下水資源,或因而擴散於大氣層中自由流動。以美國為例,農業是氮素使用單一且最大的部門。因此,近年來全美氮化合物的排放污染來源,毫無疑問地正是來自於農業部門,其中大約有 73% 氮氧化物、 84% 尿素,以及 54% 硝酸鹽排放量皆來自農業部門。由於如此大量的人為氮素排放,嚴重地改變並破壞地球的自然平衡。這乃是因為氮素可以輕易地以各種形態存在,且易與空氣、土壤和水資源結合,形成硝酸鹽、一氧化氮,以及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隨著自然環境中氮素結構的改變,同時產生正反二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或可因適量運用,對農業生產有正面的利益,且有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但另一方面或可因過度使用,以致有損害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和諧,例如臭氧層破洞損害農林產業生長、酸雨形成水資源生態系統的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生存與延續的危害,甚至造成全球氣候異常變遷等嚴重影響。

三 . 實施良好氮素管理

  如前所述,超量使用氮素將使得空氣與水資源面臨破壞的風險。因此,基於迎合農作物生長的合理必要需求,以及維護環境保育之需,改進氮肥使用與管理乃形成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之一。至於實施良好的氮肥使用管理,可包括三項具體的指標:(一)正確施用氮肥使用比率:適合農作物需要的數量;(二)正確施肥時機:符合時令施肥而非盲目投入;(三)正確施肥方法:使得氮素有效滲入土壤當中供植物吸收,而非隨意施撒在土壤表層之上。然而,這些要求與改變對某些農民而言,意謂著生產成本的結構變化、面臨某種程度的管理風險,以及傳統行為態度的改變,是需要觀念的溝通。

四 . 氮素使用與農作物結構

  美國農地種植農作物結構而言,約有 69% 、 1 億 6,700 萬英畝的田地種植主要農園藝作物,包括大麥、玉米、棉花、燕麥、花生、高粱、大豆,以及小麥等作物,需大量使用具會計成本的氮素肥料投入。以最大宗的玉米作物為例,約占全美 45% 農作物種植面積,耗費全年 870 萬公噸氮素肥料中的 65% 。

  根據美國農業部調查資料顯示, 2006 年在推展實施良好氮素管理的農場中,約有 68% 農作物的氮素施用數量符合使用比率標準、 60% 符合正確的施用標準時機、 63% 符合正確的施用標準方法。但僅約 35% 的農作物生產面積,同時符合實施良好氮素管理所訂的三項管理指標,尚有 65% 的田地仍不符合上述指標要求而待改進。由於玉米作物同時供作糧食與生質能源的雙重需求,又是耗費最大量氮素肥料,若予以有效控制,勢必對環境保育產生立即與顯著效益。

五 . 影響氮肥管理決策的政策工具

  為有效減少農田的氮肥數量投入,改善田地肥料與養分管理形成美國政府的長期首要目標。因此,為了鼓勵農民願意配合採取一系列減少氮素投入的措施,包括田地養分管理規劃與肥料使用管理技術等作法,美國農業部具體提供農民購置合理化施肥所需的資材設備貸款協助,以及相關的田間管理技術知識等服務。一般而言,近年來美國農民,似乎也逐漸體認藉由減少過度氮肥投入,以及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將可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肥料使用的成本。

  然而,儘管農民已陸續接受改善田區養分管理,以及肥料使用管理系統的新式經營觀念,但卻也存在部分尚待克服的技術障礙。首先,資訊與教育訓練的獲取能力,由於接受新式經營管理觀念亟需充分的科技知識,但多數的農民並不具備這方面先進的知識水準,例如如何判釋田間中土壤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結構與測試能力等智能。其次,在控制合理化施肥的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如何正確判斷應該適時、適度予以氮肥數量的正常供給,明顯變成生產過程中農場經營的一項風險。例如在面臨極端惡劣的天候下,農作物所需施肥的關鍵時段與必要數量若無法順利控制時,恐形成妨礙農作物的正常養分攝取,導致產量降低與利益損失的惡果。

  職是之故,一項有效的政策工具,必須具備以最小的推動成本獲取最大的實施利益。以本項實施良好氮素管理的政策工具而言,目的在引導農民能夠花費最小的監測成本,透過靈活與機動性的調節能力,適時適地控制田間必要的施肥數量,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數量。

六 . 財政負擔課題

  對於環境保護政策的推動力量,傳統上美國都是仰賴財政政策支出與透過技術服務等方案,普遍都能夠獲得不錯的施政績效結果,例如環境品質誘因方案( EQIP )。然而,藉由財政補貼方式,要求農民自發性進行田區肥料使用的管理機制,所衍生的缺失除了無法確保溫室氣體獲得減量排放之外,同時亦無法降低財政補貼之支出金額。造成如此的缺失,主要係因農民的決策行為多半出自於個人的自利考量,而非基於環境品質公共利益的保護動機。

  估計全美約有 1 億 800 萬英畝的耕地需要進行氮肥改善管理工作。倘若以每英畝 1 年補貼 8.88 美元計算,全年所須經費約 9 億 5,900 萬美元,如此巨額支出經費將占 2009-10 年 EQIP 全年預算 11 億美元的絕大部份,勢必排擠到其他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之推動。

  除了公部門的預算經費外,部分經費則來自私人部門。在某些情況下,因為農民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使得環境品質獲得改善因而受益者,必須直接支付農民款項作為補償。因此,建構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功能的市場機制,提供外部經濟的市場交易職能,正足以鼓勵並誘導農民做好氮肥環境管理工作。

  除上述實質金額補貼外,尚有透過法令規章不同型態的機制引導農民。一般而言,遵守法令規章規範,可謂農民履行實施良好氮素管理的最低標準要求。但在透過法規途徑,冀以促進農民實踐良好氮肥管理時,須考慮兩項關鍵因子。其一,農作生產可謂擁有最大潛力,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部門,但究竟能夠具備何種程度的降低能力?可降低多少排放數量?其二,美國政府支付給這些農業生產者,實施良好氮素管理的金額是否夠豐厚,足以誘導其他農民起而效法與採行?此二項因子確實關係著良好氮肥管理政策的施行成效。

七 . 畜牧經營特殊問題

  本質上畜牧場畜禽動物的排泄物必然是固定產出,因此就訴求降低氮素而言是項特殊的問題。一般而言,在理想的情況之下,農民可將畜牧場裏畜禽動物的排泄物,當成肥料適度施撒在自有的農場田地之上。如此生生不息的循環過程,使得畜牧場畜禽動物飼養的生育過程,猶如形成飼料 - 飼養 - 排泄 - 肥料的永續迴圈。甚至倘有多餘的動物排泄物,更可作為商業生產肥料的替代品,直接出售於畜牧場周遭的農民使用。然而,使用畜牧場自行生產的動物糞便作為肥料,確實比使用一般商業生產的肥料具有風險性,例如其養分與含量等,因缺乏適當的測試而產生不確定性,恐無法提供農作物生產必要的養分。

八 . 結語

  為達成降低氮素對環境影響的任何政策,皆需考量一項重要的因素,即如何改變氮素的化學形態和分佈狀態,降低其對整個環境的影響,以避免產生顧此失彼,治一事、損一事的政策矛盾現象。例如前述若為提高氮肥的使用與吸收效率,可改變傳統施撒在土壤表面的作法,改以直接注入地面底下的施肥方式,以增加肥料使用效率。但此種施肥的模式,卻會導致有利於硝酸鹽溶解,對地下水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在規劃設計氮肥使用管理政策時,著實需要嚴謹通盤考量,以收政策施行之效。然而,無論如何,只有致力於自源頭減少氮素使用的數量,才足以確保氮化合物的有效減少,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本文譯自 M. Ribaudo, Reducing Agriculture’s Nitrogen Footprint Are New Policy Approaches Needed *

 

* 原刊載於美國農業部 Amber Waves 2011 年 9 月號,感謝美國在臺協會( AIT )協助取得農業部經濟研究署( ERS )同意轉載;譯稿疏漏處依原文文意,疏漏文責由譯者自負。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0-12-19: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