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產品安全管理與宣導教育-推動在地消費-農夫市集

農糧署 李昌鴻 . 林鈴娜

壹 . 前言

  政府為邁向「黃金十年」及達到「活力經濟」的國家願景,已規劃「樂活農業」為施政主軸,建構糧食安全機制,並以「鮮享在地」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提高國產農產品銷售。期能協助國內面臨嚴峻競爭的小農,穩定農民收益,活絡農村經濟。未來作法上,除持續協助進行產業結構轉型,開拓國際外銷市場外,也將針對國內市場,積極拓展地產地消方案,期能提高糧食自給率,並確保國人飲食健康及安全,鼓勵食用在地食物、消費在地農產品。希望可讓國人與土地作更深的連結,並藉由減少食物運送里程,進一步達成節能減碳之目的。推動地產地消推動方案中,農夫市集為一可行方案, 本文擬蒐集國內外農夫市集發展情形,並試擬未來政策推動方向及作法。

貳 . 國內外農夫市集概述

  「農夫市集」是一種「以小農為主,於固定時間在固定地點舉行,由農民親自販售農產品的行銷經營組織」,其特色為產品新鮮自然、少量多樣化、在地生產、消費者可和農民直接對話、減少中間商介入等(董, 2008 )[1] 。就全球的發展來看,農夫市集之產生,美國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進而也影響了其他國家市集的發展,另歐美國家農夫市集也已經相當普遍,部分市集更成為大都市的活動盛事、觀光景點或是著名的文化節據點。日本也輔導設立自產自銷的農夫市集,試圖以農民自身力量解決農產品銷售、農家收入不足的困境;訴求「地產地消」及「新鮮、安全、安心、環保」為核心競爭力的經營型態,以對抗紐澳、美加、歐盟及其他農業生產成本低廉國家。

  國內部分,農夫市集的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及成長,經營面有盛有衰,營業時間有每週、每兩週、每個月等方式;主辦單位則以政府機構、大學、當地團體為多,各地已成立市集如臺北希望廣場、宜蘭大宅院友善小農市集、臺北 248 農學市集、新竹竹蜻蜓綠市集、竹南有機農夫市集、臺中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MIT 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臺中合樸農學市集、嘉大有機農產品市集、高雄微風市集、屏東縣有機農夫市集、臺東鐵道有機農夫市集等已逾 28 處。農委會於農民學院網站( http://academy.coa.gov.tw/index.php ),設有農夫市集導覽及活動訊息以供民眾查詢。

各國發展特色和切入點也有所不同, 概略歸納說明如次:

(一)顧客來源

  美國、英國及臺灣主要以當地居民為主,而日本除販售給當地居民外,搭配「道之驛」等設置,亦有外來的遊客,除了照顧當地農民與居民外,亦希望透過農夫市集的推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營運主體

  各國都以地方政府或地方組織為主要推動者,相較之下,臺灣當地民眾或農民自發組織的農夫市集高於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日本,由此可知,國人已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透過農夫市集的推行,集結更多對食品安全重視的消費者。

(三)辦理頻率

  臺灣和日本的農夫市集營業次數較頻繁,因為組織或政府希望透過較頻繁的市集來改變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不但鼓勵更多的農民採用自然農法來照顧土地,讓整體環境能永續發展,生產與消費的距離也會更貼近,甚至可以逐漸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生活模式。

(四)辦理地點

  各國選擇的地點多以城市(鎮)中心或邊緣為主,亦有部分是利用鄉村路邊等公共空間、學校前場地等地點,大多選擇人口較密集的地方為前提。

(五)產品區隔

  歐美國家因地形限制,市集所販售的商品種類常不設限,反觀臺灣因交通便利、原有農產品的產銷管道完整、有機農產品接受度提高,為與一般賣場進行區隔,許多訴求自產自銷有機農產品的農夫市集成長迅速,蔚為一股風潮。其他的市集亦常訴求產地直供、自然農法、安全等進行產品區隔,並做為市集特色。

(六)服務需求及提供

  各國消費者仍以價格與品質為主要考量,但若能強化食品安全、衛生、對環境友善、低碳及環保等訴求,營造具在地特色、強調對供應單位及產品的把關作法及社會教育性質均有助市集營運。

  市集除了提供新鮮、安全的食品外,販售過程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是另一種社交群體活動的展現,部分市集亦定期辦理講座,提供食材、營養、有機等觀念交流。

參. 描繪臺灣未來的農夫市集

  政府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目的,旨在改善國人飲食結構,減少對進口產品需求,將「鮮享在地」觀念導入國人膳食習慣,強調國產新鮮、安全、具營養健康機能等優勢,配合食材、飲食、調理等教育推廣,鼓勵國人多消費國產農產品,並配合新興通路,媒合供應單位及物流建立長期合作體系,提供消費者多元選購機會,期能縮短食物里程、維護國人食的安全及健康,並兼顧照顧農民生計及產業發展。未來將輔導設立有機等農夫市集地產地消據點,提供地區生產新鮮、安全、安心農產品,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溝通的橋樑,拓展農產品行銷通路。

  有機農夫市集因 有機 產品 需經驗證程序 , 已實施「輔導設置有機農夫市集補助原則」,截至去( 100 )年為止,已輔導成立有機農夫市集計 10 處;未來將持續輔導。另為使有機農產品生產者以外的農民亦可以參加農夫市集, 農糧署 正研訂「輔導設置農夫市集補助原則」及推動計畫,希望結合 產官學在地資源的結合、提供「安全、安心、衛生」的行銷通路、創造一個農夫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服務、建立教育、信任的互動機制、和強化市集自治管理能力及加強教育訓練等。

  作法上為保持農夫市集特有的特色及活力,希望推動自治管理機制,在品質及安全把關上,希望由市集自組營運管理委員會研提具體措施加以管理,評選構想書由政府提供經費補助,請當地縣市政府協助用地問題,促進營運順利。

肆 . 結語

  直接向農夫買,並非是全新的供應通路,自古以來就有所謂的「趕集」,希望臺灣未來的農夫市集,可以透過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提供一個體現在地化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消費者透過直接向生產者購買的過程,確認農產品安全、建立信任感管道。讓農民可藉由農夫市集直接將自產的農產品賣給消費者,賺取比經由一般市場機制為佳的利潤,消費者亦可透過親自選購在地農產品來確保食物的安全,降低對工業食品的依賴, 且經由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接觸,強化社群人際關係,創造雙贏。

註 [1] 董時叡( 2008 )「農產品行銷與農夫市集」,興大農業 67 : 25-28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5-15:1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