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臺灣西瓜產業發展現況

農糧署 吳國政.方怡丹

壹 . 前言

  西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產非洲大陸赤道附近,生長適溫為 25-30℃ ,屬耐熱作物。 18 世紀由中國大陸沿海一帶引進至臺灣種植,民國 45 年由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進行品種改良,之後民間業者亦致力於西瓜育種,陸續育成許多優良品種供推廣種植。

  西瓜果實含水量達 90% 以上,屬夏季常見之消暑果品,除作成飲品外,另白色果皮部位可入菜、醃漬或製成各式加工產品西瓜具有許多功效,富含多種維生素、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等保健成分。

  臺灣 地處亞熱帶 及 熱帶 ,氣候及環境適合西瓜生產 。主要產區為花蓮、臺南、雲林、屏東、彰化等地。依栽培時期分成裡作、一期與二期作,主要產期集中在第一期作( 4-7 月)。由於近年飲食習慣及市場消費之轉變,加以氣候因素致病蟲害防治費用提高,栽培成本增加,近 10 年國內西瓜種植面積由 91 年之 19,757 公頃減少至 100 年 11,715 公頃。面對當前產業轉變與未來發展,西瓜產業需要調整栽培經營方向及思考產業轉型,方能力求永續經營。

貳 . 臺灣西瓜生產現況

  西瓜在臺灣全年均可生產, 100 年種植面積為 11,715 公頃(近 10 年種植面積如 表 1 ),以花蓮縣 2,404 公頃為最大產區。第一期作種植面積約占總生產面積 62% ;第二期作約 25% ,因易遭遇夏季颱風豪雨等天災侵害,導致種植面積及單位產量皆不如第一期作;裡作因秋、冬季低溫因素,僅分布雲林以南地區約 1,500 公頃。近 10 年臺灣西瓜每公頃平均產量約 20 公噸,平均年產量 26 萬公噸( 表 2 ),以一期作最高,二期作次之。國內西瓜年產值 25 億元,占農產品生產總值 1,718 億元之 1.46% ,為蔬菜總產值 556 億元之 4.5% 。

參 . 進出口貿易現況

  近 5 年鮮食西瓜(含鮮無子西瓜與其他鮮西瓜)進口量約 4,000 公噸,占國內總產量 1% ,主要進口國為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等地。其他品項如種植用西瓜種子(包括瓜子瓜)及其他方式調製或保藏之西瓜子,包括混合者等,平均進口量約 70 公噸,以中國大陸、泰國、緬甸、越南等國為主。

  近 5 年 鮮食西瓜因生產及貯運成本問題僅有零星出口,每年平均出口量約 60 公噸,以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為大宗,出口值僅 1 百餘萬元,然西瓜種子品項( 種植用西瓜種子、包括瓜子瓜種子 )每年平均出口量 30.8 公噸,貿易額約 1 億餘元,出口至日本、印度、印尼、中國大陸、伊朗等 10 餘國。

肆 . 國內市場概況

  國產西瓜以自行運售或交付販運商銷售為主,果菜批發市場西瓜交易行情為買賣雙方議價時之重要參考依據。國內批發市場西瓜交易量集中在 4 至 8 月,占全年交易量 75% 。近 5 年( 96-100 年)批發市場平均交易量為 87,725 公噸,占總產量之 4 成,批發市場之西瓜交易品項計有無子西瓜、大西瓜、中型西瓜(鳳光、英妙)及小西瓜(黑美人、黃肉、紅肉、秀鈴)等,其中以大西瓜交易量 47,144 公噸最高,占總交易量 50% ,其次是黃肉種 22,688 公噸( 26% ),再次之是中型西瓜 7,841 公噸( 8% ),其餘品種交易量皆不到 4% ;進口西瓜交易量 876 公噸,僅占總交易量 1% 。

  一般大西瓜多為裸果進入果菜批發市場議價交易,而小西瓜(含黃肉及紅肉等品種)則裝箱採共同運銷拍賣居多。

伍 . 產業輔導措施與執行情形

一 . 輔導行銷

  西瓜盛產期易因集中上市,發生短期價格下跌情況,為強化行銷,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民國 94 年起輔導主產地縣市政府(臺南市及雲林縣)辦理臺灣西瓜節活動。藉由舉辦西瓜品質評鑑及相關產業節目(如西瓜果雕、餐飲等),有利帶動宣傳與行銷。本( 2012 )年臺灣西瓜節於 5 月 4 至 5 日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盛大舉辦,吸引大批農民、民眾及餐飲業者、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師生逾 3,500 人次參與,現場反應熱烈,同時新聞媒體與電視節目製作專題報導,引起廣泛討論,成功帶動西瓜產業發展。此外,藉由新品種展示、舉辦產業研討會等產業活動,加強產官學交流,使農民獲得新資訊與新技術,進而提升西瓜品質與市場競爭力。

二 . 管制台糖農地,維持合理出租種植西瓜規模

  台糖農地有利於大面積耕作,部分瓜農競相投標承租土地,民國 96 年以前 台糖農地種植西瓜占總種植面積約10-20%。民國 91 、 92 年西瓜過度種植,生產面積達到 19,757 公頃創歷史新高,致 5-6 月間產地價格嚴重低於生產成本。為穩定產銷與 考量地區性產業特色,自95年起透過跨部會聯繫會報,管制台糖農地出租種植敏感性作物面積,訂定出租種植西瓜管理措施,東部地區維持出租158公頃為上限,西部地區第一季1,000公頃,第二、三、四季面積分別為900、700及500公頃,以減少4至8月盛產壓力,並避免與一般農地競爭。自該項措施施行以來,台糖農地西部地區第一季至第四季種植西瓜面積分別維持在922、840、593、526公頃,東部地區為105、133、151、73公頃,使全臺西瓜栽培面積維持在12,000公頃左右,產地價格11.4元至15元/公斤,高於近年平均生產成本6.3元/公斤,確保瓜農穩定收益。

三 . 推動安全農業驗證

  健康、安全及養生訴求在近幾年成為主要消費趨勢, 為因應民眾對農產品的安全需求,積極推動有機、產銷履歷及吉園圃等相關驗(認)證與標章。至 101 年 7 月止,吉園圃西瓜產銷班計 19 班通過審查取得標章,產銷履歷驗證西瓜產銷班共 1 班,未來將持續推動安全農業以確保消費者「食」的健康。

四 . 利用品種及種植期分散產期

  近年來農業試驗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及民間業者,相繼育成新品種西瓜,使各產區可配合當地風土條件栽培特色品種,如澎湖地區栽種之嘉寶瓜;或種植早晚熟不同品種,錯開種植期以分散產期,減少集中上市之風險。 傳統消費市場以鮮食大西瓜為主,在多變潮流的今日,宜依家庭結構與消費習慣改變,增加中、小西瓜品種選育以符合消費者需求。

五 . 獎勵自主研發,加速科技運用

  臺灣西瓜種苗為目前具競爭力之產業,育種技術執世界之牛耳,育成的新品種屢獲國際大獎,種子出口為臺灣創造可觀外匯。為維持競爭能量,持續輔導研究單位及民間業者針對西瓜栽培模式、抗病蟲害育種及選種技術等研究計畫予以支持,如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西瓜抗蔓割病及抗果斑病育種等,另具科技研發能力之公司,均可依「公司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給予投資經費抵減稅額,增進民間業者研發及育種經費之投入,提升產業自主研究之量能。

陸 . 目前產業遭遇之問題

一 . 國內市場逐年萎縮

  近 20 年來零售服務業興起,各式各樣的罐裝飲品充斥市面,隨後興起的茶文化更帶動手搖茶飲料店的崛起。多元的飲料市場,大大壓縮了原本的果飲市場。而臺灣人口結構上也出現重大的轉變,平均家庭人口數從民國 80 年的 3.94 人降至 100 年的 2.88 人,小家庭取代傳統大家族,體積龐大的西瓜逐漸不受到消費者青睞,加以夏季水果選擇種類多,替代性高。在消費習慣及家庭結構改變下,近 10 年臺灣西瓜產值從 91 年的 45 億元減少至 100 年 28 億餘元,產量也從 43 萬公噸減為 24 萬公噸,市場漸趨萎縮。

二 . 產期集中

  臺灣西瓜北至宜蘭,南至屏東全年皆可種植。產區 多由南而北分期、分批種植,仍約有 6 成集中於第一期作,另西瓜育苗生長期間若遇天然災害,易致種植時程紊亂 ,各地產期過度集中,短期大量出貨造成價格滑落,影響農民收益。

三 . 極端氣候頻度增加,病蟲害防治不易

  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近年臺灣地區重大災害屢屢發生。經統計 94 至 100 年總農作物災害損失金額累計達 540 億元,尤以 97 年薔蜜風災、 98 年莫拉克風災、 99 年凡那比風災多侵襲中南部地區,更造成農產業嚴重損失,單次災害農作物損失均達 60 億元以上。累計西瓜產業在前揭年間災害損失約 19 億元,平均每年災害損失近 3 億元。

  西瓜生育階段若遇低溫,或是忽熱忽雨,對生長及果實品質皆不利。近年臺灣夏季常有連日高溫乾旱,或偶發強降雨等不穩定氣候,造成瓜果類病蟲害發生頻率增加,農民需投入更多防治費用,並兼顧安全用藥與防治效果,才能維持果實品質及食用安全,在收益未增加的情形下,致農民生產意願降低。

四 . 外銷市場萎縮,國內成本增加

  國內西瓜栽培成本高及不耐貯運,加以國外新興西瓜生產國家如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等,生產成本較國內低廉,致臺灣外銷西瓜產業萎縮。另西瓜體積大,搬運不易,在勞力與運輸成本逐漸增加,但收益有限之情形下,栽培規模持續縮減。

柒 . 未來展望

一 . 開發新興商品、引導產業轉型

  西瓜產業宜建立鮮食以外之目標市場 ,可朝餐飲、果雕,甚至不再侷限於原先品種之外觀形狀,如方形、不規則、甚至造型西瓜等,以多樣化創意商品切入國內外高價市場。目前觀賞用方型西瓜及充滿趣味之造型西瓜等產品已有成熟之技術基礎,可量化產出,上市後國內外均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另開發多元化商品,如美白產品及面膜等,採異業結盟方式,與超商合作推出系列產品或與醫美產業合作,將西瓜從鮮食市場轉型為美容或醫學產業,均為未來可以思考轉型之方向。

二 . 加強西瓜品牌化

  傳統西瓜銷售多以產地名稱行銷,易發生魚目混珠、假冒產地等情事,為建立市場區隔,部分產地農民團體已著手推出自有品牌西瓜,如花蓮縣「玉里大西瓜」、壽豐鄉「果豔西瓜」等,並透過廣宣行銷或品嚐會等活動,以各產地之風土條件及栽培特色累積品牌知名度。另每年透過西瓜節舉辦之西瓜評鑑競賽,除提升農民栽培技術,利於行銷國產高品質西瓜,更藉由得獎名次,獲得最有力之品牌宣傳,提升消費者認同與購買意願,活絡交易。近年來高品質西瓜已逐漸拓展進入新加坡及加拿大等國際市場,優質品牌之建立有助於提升價值及建立市場區隔,未來亦是臺灣西瓜應加值之發展重點。

三 . 尋求突破外銷市場

  臺灣西瓜品質優良,卻因成本與貯運問題外銷不易,未來宜由品種選育、提升貯運技術,並利用多樣化西瓜產品如鮮食、觀賞等行銷,提高臺灣西瓜在國際市場之能見度,透過重要國際展示於各國主要城市之重點商展辦理展示及促銷活動等,拓展不同市場之供應。

捌 . 結語

  臺灣西瓜產業在政府與民間長久以來的努力下,無論栽培或育種技術皆聞名於世,惟近年來市場與消費結構改變等因素,致產業規模萎縮。然塑化劑風波造成民眾對於化學添加與加工飲品失去信心,亦重新帶動消費者對天然果汁的青睞。在這波追求自然及健康的趨勢下,臺灣西瓜產業除維持目前鮮食市場外,可藉由品牌的建立,提升產品價值;不同型態西瓜產品的開發,甚至與醫美生技、零售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結盟,提升西瓜本身價值以增加其產業之競爭力,方能力求穩定產銷及永續經營之願景。

臺灣西瓜品種研發多樣化,屢獲國際比賽肯定。

臺灣西瓜品種研發多樣化,屢獲國際比賽肯定。

透過西瓜創意產品(如造型西瓜),賦予創新價值。

透過西瓜創意產品(如造型西瓜),賦予創新價值。

農委會陳主任委員(左 5 )蒞臨 101 年臺灣西瓜節活動,品嚐當季西瓜。

農委會陳主任委員(左 5 )蒞臨 101 年臺灣西瓜節活動,品嚐當季西瓜。

表 1 近 10 年( 91-100 )臺灣各縣市西瓜栽培面積統計表

                           單位:公噸

表 1 近 10 年( 91-100 )臺灣各縣市西瓜栽培面積統計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

表 2 近 10 年( 91-100 )臺灣西瓜產量統計表

                         單位:公噸

表 2 近 10 年( 91-100 )臺灣西瓜產量統計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8-17: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