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美國乾旱情況嚴重

  美國農業部於 2012 年 10 月 23 日公布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受乾旱影響之農民已達 2,700 萬人,農地面積達 100 萬英畝。目前有分布於 22 個州共 2,000 名生產者,得到該部自然資源保育署提供之經費補助,志願改善其農牧場操作實務模式,以改進農地牧場對抗乾旱及天災之保育能力。農牧場保育操作實務包括耕作方式、肥料使用管理及放牧方式。

  目前美國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及德州等 14 個州之部分地區仍屬嚴重乾旱地區,農民遭受作物及牧草生產之損失,並面臨缺水情況。另伊利諾州、印地安納州及密西根州等州則仍屬非常嚴重乾旱之地區,當地農民除遭受作物及牧草生產之損失外,並面臨廣泛之缺水及限水。

  乾旱各州中,內布拉斯加州則是面臨 80 年來最嚴重之乾旱,全州約 78% 面積處於嚴重乾旱,預計乾旱將可能持續至 2013 年年初。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之冬季氣候預測顯示, 2012 年冬季在中西部農業生產帶之各州氣溫將較往年溫暖且乾燥。

  美國在 2012 年度農業用地經歷乾旱或嚴重乾旱高達全國面積 2/3 以上,由於乾旱涵蓋範圍廣大,問題不易解決。中西部各州必須在 2013 年春季作物種植前,有高於正常值之雨量,方能解決土壤乾燥嚴重失水問題。

2. 俄羅斯農業部對實施糧食出口禁運表示反對

  俄羅斯農業部長費奧多羅夫表示該部對實施糧食出口禁運表示反對。

  俄羅斯糧食出口禁運的有效期為 2010 年 8 月 15 日至 2011 年 7 月 1 日;在這段期間,約 1/3 的農作物收成因異常乾旱受損。

  2012 年 7 月費奧多羅夫曾表示不會實施糧食禁運,但 9 月份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別洛烏索夫則表示,一旦俄羅斯國內糧價上漲,可能對糧食出口實施限制。但在 2012 年 9 月末,俄羅斯農業部副部長舍斯塔科夫表示不同意別洛烏索夫的這一立場。他認為,沒有理由對出口糧食進行限制。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也證實,政府沒有打算實施禁運。

  俄羅斯農業部部長費奧多羅夫 2012 年 10 月 20 日表示,農業部堅決反對實施任何的出口限制。原則上存在這樣的禁運制度,但極少被採用,只有在國家出現災難性危機的情況下才會被用到。而俄羅斯並沒有發生這種危機的任何徵兆。他指出,農業部打算通過文明的方式控制和調控糧價。

  截至 2012 年 10 月 19 日, 2012 年俄羅斯共收穫糧食和豆類作物 7,180 萬噸;由於氣候條件惡劣, 2012 年俄羅斯糧食的收穫較 2011 年的 9,420 萬噸低,但高於氣候異常乾旱 2010 年的 6,220 萬噸。

3. 對抗糧食危機 金正恩推動農業改革

  糧食危機長期困擾北韓,營養不良除了影響健康,更威脅人民生命,北韓在金正恩的統治下已推動新的農業改革,希望增加糧產,政府一方面提高收購價格,同時讓農民保留部分糧產,供其自由買賣。 一個與平壤及北京當局關係緊密的消息來源指出,北韓為增加供給、平抑飆漲的糧食價格並緩和營養不良等問題,計畫允許農民保有更多自己栽種的作物,藉此提振農作產量。此一由金正恩推動的農業自由化措施,將推翻 2005 年實施的取締私人生產路線。外界對此頗多議論,認為由年少金正恩統治下赤貧的北韓,正亟思改革力圖振興經濟。 開放農民銷售部分農產品消息來源表示,如此農民將有生產更多糧食的誘因,約可讓農民將 30% 至 50% 的收穫量保留至市場販售。目前絕大多數的農產品,是以規定的價格賣給政府。儘管消息來源可靠,但北韓作為全球最封閉的國家之一,這項消息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聯合國估計北韓 1/3 人口營養不良,該國經濟至今未從 1990 年代遭遇的毀滅性飢荒中站起來。大多數的觀察家指出,北韓需要 5 百萬公噸的穀物及馬鈴薯才能餵飽民眾,但自 1990 年代初期以來,每年收穫量只有 350 萬至 470 萬公噸。南韓的專家相信,北韓亟需肥料增加農作產量,但因耕種技巧不佳,土壤地力退化。 4. 多管齊下 法國食物浪費要減半

  法國國際農業食品展( Sial ) 2012 年 10 月 22 日在巴黎開幕,法國農業食品業權理部長加羅宣布,計畫從現在起到 2025 年將食品浪費量減半。

  加羅指出,每個法國人每年扔掉 20 到 30 公斤的食物,這包括壞掉的蔬菜、在餐館吃剩的麵包、商店沒賣出的食品等,相當於平均每個 4 口之家浪費 400 歐元的食品。

  加羅準備聯合商人、協會、工企業、食品批發集散地以及食堂,採取 5 項行動。他正與食品工業討論,希望能減少食品的量體,例如優格是以 1 個單位賣出,而不是以 4 個或 6 個為單位販售。至於超市,應錯開減價促銷活動,以免在減價促銷活動中購買的部分食品過期。加羅表示,無意修改消費時限機制,但要改善庫存管理,在消費時限到期之前,就將食品從展示櫃撤下。

  此外, 2013 年元月起將在中學和企業食堂進行 5 個試點行動,這涉及調整食物的比例,並與 22 個全國性市場簽署合約,便利協會回收未售出食品。 2013 年春季政府部門將對這些對抗浪費行動的結果進行總結, 6 月在全國推出一個反浪費協約。而 2012 年的食品展,大會就展現不浪費的一面,支援紅十字會和其 200 名義工,回收展商不帶走的展品。

5. 珊迪重創美東 科學家非事後諸葛

  超級風暴珊迪( Sandy ) 2012 年 10 月底重創美國東北,形成滿目瘡痍的景象。科學家勘查颶風珊迪帶來嚴重災情後提出「不應太驚訝」這個觀點。專家說,結合北極冰層消融、海平面上升、暖化及天氣模式改變這些有力因素,就可能創造出空前強度的風暴和暴潮。颶風珊迪強襲紐約後,氣候科學家歐本海默站在哈德遜河旁,看著研究成果在眼前真實上演。

  僅僅 8 個月前,這位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發表報告指出,紐約市過去百年發生 1 次的重大洪患,很快會變為每 3 到 20 年就會發生 1 次。歐本海默將海平面上升與颶風模式改變,歸咎於全球暖化。他當時就表示,紐約「現在非常容易遭受極端颶風引發的暴洪襲擊」。歐本海默與同僚在研究總結中提到,風暴會愈來愈強大。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將使風暴強度與規模同步增強,導致風暴威力加劇。此一造成美國東岸重創的珊迪暴風半徑約達 450 英里,比多數風暴大出許多。

  過去逾 10 年來,歐本海默與其他氣候科學家不斷警告紐約恐遭受大風暴及嚴重洪患侵襲。 2000 年一份關於全球暖化對美國造成何種影響的聯邦報告,也特別警告此一可能性。不過這些科學家同時表示,將珊迪與它帶來的破壞歸給氣候變遷有失公允。他們提出警告,尚無法將單一風暴斷然連結全球暖化,當中任何關聯都不會像環境活躍人士主張般地簡單明確。例如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氣候科學家魏佛就表示,珊迪成因似乎稍稍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但整體而言仍難以歸罪全球暖化。

  其他氣候科學家則表示,珊迪部分成因與它十足威力,似乎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首先是海平面上升。賓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曼恩指出,紐約附近的水位比 100 年前高出近 0.3 公尺。德州科技大學氣候科學家海霍說,大西洋的溫度也較百年前上升平均攝氏 0.8 度。海水暖化會使颶風威力更加強大。民間氣象組織 Weather Underground 氣象學主任馬斯特斯則說,珊迪威力懾人是因為它沿著加勒比海通往愛爾蘭較為溫暖的墨西哥灣流北移所致。

  氣象學家也注意到颶風季晚期甚至結束後,卻出現更多颶風。 2008 年一項研究指出,大西洋颶風季似乎提早來臨且延後結束,但並未發現這與全球暖化有明確連結。颶風季期間通常會有 11 個命名的大西洋風暴,過去 2 年命名颶風分別有 19 和 18 個。 2012 年還有 1 個月颶風季才結束,累計颶風已有 19 個。氣候科學家與颶風專家經過多年爭論後得出結論指出,隨著氣候暖化,颶風數量會減少;但成形的風暴威力將更加強大,挾帶雨勢更驚人。資料來源 : 中央社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11-16: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