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已退休專員 )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德法流行都市農村化

德國與法國的老百姓為了能夠實現紓緩生活壓力、自己動手生產生鮮蔬果、尋找生活樂趣等的願景,將昔日以自動自發的方式,在德法各地興起的「市民農園」活動,擴增為「都市農業化」,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德國及法國的老百姓以自動自發的方式發起「都市鄉村化」活動的主要背景是:

1. 21 世紀初,居住在德國及法國都市近郊的老百姓,開始流行將因建造住宅或工廠而遭受破壞的都市近郊土壤及各種廢棄物澈底清理,並且從其他地區運回優質的土壤,供做興建假日農場的場地,以期能重溫 17 世紀時「牆邊桃園」式的美夢。(註: 17 世紀法國路易 14 世國王執政時的法國老百姓,發現以石頭堆建而成的石牆邊的桃園裡桃子生長狀況較佳;因此,在當時尚未瞭解其原因的狀況下,老百姓將其暱稱為「牆邊桃園」。)

2. 目前歐盟與美國正積極進行 FTA (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對於處於相對弱勢的 CAP (歐盟共同農業政策)而言,有必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期一方面能達到減輕歐盟財政負擔;另一方面達到確保歐盟境內的農產品量質能安全且安定供給,居民擁有舒適的生活空間等政策願景。

(二)目前德國及法國的「都市鄉村化」主要發展趨勢為:

1. 例如法國有些人口數在十萬人以上的都市市長等行政機關首長,針對地方發展之需要,邀請包括居民代表在內的單位及人士共同訂定包括農業、環保、交通、住宅,居民彼此間可以歡樂共處的社區綜合性發展規劃,以期渠等所推展的政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2. 德國關心社區發展的單位及人士,成立以非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法人,主動協助行政機關或市郊居民規劃、經營具有特色的「牆邊桃園」,以期能實現「都市鄉村化」的願景。

2. 日本農民發現竹子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劑

日本宮城縣仙台市松島地區的農友利用粉碎的竹子供做土壤改良劑,意外發現其效果頗佳,可望成為有機性的土壤改良劑,為竹子開創新的用途,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宮城縣仙台市松島地區是日本著名風景區,因受到 311 地震引發複合性災害影響,不但風景區的觀光客人數驟減,且當地所盛產的農林漁牧產品產銷亦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其中松島町所盛產的竹子因需求減少、農業勞動力減少等因素影響,陷入求售無門的困境。因此之故,當地的農友戶石先生廣邀當地友人成立非正式登記設立的「松島竹子研究會」,希望能為松島町所盛產的竹子尋找到新的商機。另一方面,同市的南三陸町亦因 311 地震引發海嘯及海水倒灌等災害,進而致使該町的農業用地受到相當嚴重的鹽害,進而對於復耕相關事宜帶來頗多的困擾。

(二)在上述的情況下,松島町的戶石先生突發奇想,把其所擁有的竹子委託加工廠粉碎成粉狀後,送給南三陸町的及川先生,及川先生將粉狀的竹子,與其所持有但遭受鹽害為害的旱田土壤予以混合,供做種植菊花用的圃場土壤。而後在菊花生長的過程中出現明顯差異,土壤中含有竹子粉的菊花生長及收穫情況均優於不含竹子粉所種植的菊花。事後經分析得知,由於竹子有許多的纖維質,對於土壤的保溼性帶來極佳的正面成效,而且竹子是天然的有機物質,在粉碎後很容易被分解成有機肥料,且不會對環保帶來負面的負擔。換言之,把竹子磨成粉狀供做土壤改良劑,不但可以減輕竹子生產過剩的壓力,更可為竹子的用途帶來頗具發展潛力的新商機。

3. 歐洲興起屋頂綠化活動

近幾年來歐洲各國的都市興起「屋頂綠化」活動,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興起屋頂綠化的主要背景

1980 年代歐洲住在都市裡的居民發現「屋頂綠化」可以達到降低室內溫度、提供居民從事戶外活動,進而達到舒緩生活壓力的好處,因此開始流行「屋頂綠化」活動。

(二)目前歐洲的「屋頂綠化」的主要發展趨勢

1. 歐洲各地的屋頂綠化活動,由最初都市居民以自動自發的方式,希望在夏天能建構降低室內溫度的單純想法,逐漸發展成部分國家或都市以立法的方式,鼓勵都市居民進行「屋頂綠化」(註:鼓勵的方法多樣化,包括將屋頂綠化設施列屬附屬房屋不動產之部分,定期舉辦屋頂綠化的各種競賽,對實施屋頂綠化者給予稅賦減免等),以期能達到緩和都市溫室效應、增加有機農產品或優質農產品的產量、紓緩都市居民的生活壓力等政策目的。

2. 「屋頂綠化」的活動逐漸發展成:( 1 )各都市出現專門從事「屋頂綠化」相關的各種行業(例如:設計、施工、教學等)。( 2 )由只希望能降低室內溫度的單純構想,蛻變成以「空中玻璃花園」等方式達到室內具有冬暖夏涼功效的舒適生活空間。( 3 )「屋頂綠化」所種植的植物,逐漸發展成各式各樣園藝作物的生長場所,進而達到都市居民具有「休閒式農友」的夢想。

4. 在柏林體驗 城市農業

2013 年 7 月 25 日 在 德國柏林東部黑勒斯多夫區舉辦的 「 城市農業 」 主題日活動,讓一般民眾得以親身體驗德國 「 城市農業 」 最新的發展成果。

城市農業主要是指在城市及其周邊種植農作物,其特點是個性化,需要面積小,瓜果蔬菜等農產品直接產自城市周邊,避免了長途運輸,同時能夠綠化城市、保護環境。開展 「 城市農業 」 可利用城市裡臨時空地、可移動設施以及居民陽台、樓頂。

在 「 城市農業 」 主題日活動中,主辦單位重點介紹了 「 陽光綠洲 」 和 「 高效城市農業 」 兩個項目。 「 陽光綠洲 」 項目佔地約 4,000 平方米,原先是一塊廢棄的工廠廠區。當地 「 城市農業 」 倡導組織與這塊荒地的主人商定租用土地 2 年,並獲得歐盟、德國聯邦政府、州政府資金扶持和當地企業家捐資。經過改造後,這裡劃分成多個功能區,農業區建有多個裝滿泥土的大木箱,裡面生長著茂盛的瓜果蔬菜。兒童遊藝區設有沙坑、滑梯等設施。休閒區則準備了可供居民聊天聚會的桌椅長凳。

「 陽光綠洲 」 項目負責人蓋爾達.明尼希說:「城市農業能促進城鄉之間文化交流,讓孩子們從小認識農業、親近農業。」居民積極參與,在農業區自主種植瓜果蔬菜,大家共同養護,共同分享收穫成果,使這塊原本被投資者廢棄的沙石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 高效城市農業 」 項目的負責人克利斯帝安.艾希特納赫特介紹了用集裝箱改建的箱中養魚、箱頂種菜新技術。這種循環用水、節水省地的城市農業項目得到了德國萊布尼茨研究所的技術支持。

城市農業作為農業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城市邁向工業化進程中逐漸興起,在德國已有數十年歷史。

主辦方介紹說,城市農業不同於在發展中國家還只是保持著一家一戶種植養殖的初始形態,它強調科學管理與種養,並具有社會功能,所追求的目標不僅包括創收和食品自給,還包括環境保護、環保教育和市民休閒。其特點是專業性、靈活性和個性化,而一般意義的現代農業則專注於標準化、規模化和機械化。

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起,隨著城市居民對 「 新鮮食品 」 的需求提高,德國的城市管理者們逐漸認識到,適當管理的城市農業可以對食品安全作出貢獻,還可能提供就業、改善環境、創造性地利用城市空置空間,使城市及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聯合國預測,下一個 25 年幾乎所有的人口增長都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裡。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至 2030 年, 60% 的世界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伴隨著城市的增長,城市貧困人口也在增長。失業、饑餓、缺乏營養將更為常見。

在一座大城市裡,城市貧民的大多數現金收入將用於食物和生存,不需要購買的任何食物對他們而言都將是一種補貼。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種植至少一部份自給的食物,以改進食譜、補貼收入。目前,德國的 「 城市農業 」 發展方興未艾,僅首都柏林,已建成的城市農業園就有 5 個,興建中和規劃興建的有 94 個。

5. 俄農業部:俄已收穫 2,140 萬噸糧食 預估全年仍將是 9,500 萬噸

俄羅斯農業部副部長伊利亞 . 舍斯塔科夫 2013 年 7 月 15 日表示, 7 月 12 日前俄羅斯從 15% 的播種面積上已收穫 2,140 萬噸糧食,農業部預測 2013 年的收成仍然是 9,500 萬噸。

今年收穫時間較 2012 年提早,目前已經比去年多收割 200 萬公頃。目前每公頃收成率為 31.8% , 2012 年同期的這個數字為 25% 。總體上目前的收成比去年同期高 950 萬噸,其中小麥 790 萬噸,比去年多 770 萬噸。

伊利亞 . 舍斯塔科夫指出,目前預測的年產量 9,500 萬噸依然有效。他說,與前些年相比,今年的糧食乾燥後無法利用的廢棄物份量不大。他同時補充說,農業部將再評估乾旱損失後修正預測。

6. 日將談 TPP 安倍勝選添助力

第 18 回合 TPP 談判 2013 年 7 月 15 日在馬來西亞舉行,日本於 23 日正式加入談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軍的執政聯盟在這次參議院選舉中大勝,有助於安倍排除 TPP 談判中面臨的農業開放壓力。

「跨太平洋夥伴協議」( TPP )第 18 回合談判至 25 日結束,受限於美國通知國會的 90 天諮商期,日本於 23 日才能正式坐上 TPP 談判桌,成為第 12 個加入 TPP 談判成員國。日本面對第 1 次加入 TPP 談判,派出 21 個談判人員,包含農業經濟等 6 個部會官員參加,另外亦帶領農業、商業與能源部門的利益相關團體出席會議。

雖然安倍政府同意所有部門都願意放在 TPP 談判桌上,但談判總是有給有拿,在首次加入諮商中,執政自民黨國會議員會到馬來西亞談判現場宣示日本國會決議立場,希望日本農業、林業、漁產品部門,包括米、小麥、牛肉、乳製品、糖等極具敏感性產品關稅,必須要有足夠國內保護或是乾脆排除在 TPP 談判桌上。

本回合多數談判小組在技術性議題已有顯著進展,但仍有許多議題需要進一步處理,成員國另同意一份關於農、工產品及成衣之後續談判計畫。

美國貿易代表 Froman 大使表示,本年度以前完成 TPP 談判的目標是一項挑戰,但仍有可能達成。 TPP 下(第 19 )回合談判較預定計畫提前,將於本年 8 月 22 至 30 日在汶萊舉行。

7. 全球稻米存量達 12 年高點

世界稻米存量即將增加到 12 年高點,主要因為稻米產量的增加達到有史以來高點,加以全世界農業產出的成長,也使全球糧食進口費用減少達 1 兆 1,000 億美元。

據美國農業部估計,在 2013 年至 2014 年,稻米產量將增加 1.9% ,達到 4 億 7,920 萬公噸,超過需求 280 萬公噸。存量將連續第 7 年增加,成長 2.7% ,達到 1 億 860 萬公噸。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估計,全球的稻米、玉米、黃豆和小麥總產量將達到有史以來高點,因為美國和歐洲的農田將從去年的乾旱復原。小麥、玉米和黃豆已遁入熊市,聯合國追蹤的全球糧食價格連續第 2 個月下跌。全世界半數人口的主食稻米的存量現在相當於將近 3 年的交易量。

日內瓦從事稻米交易近 30 年的聯盟商品公司( Alliance Commodities SA )總裁席斯( Mamadou Ciss )說:「存量如此大,我不認為有人可以說出價格谷底在何處,各地收成都相當不錯,全球當然是供給過剩。」

8. 「食」在難安:糧價飆升 英民眾食安意識也提升

英國最大連鎖超商公司特易購( Tesco )執行長克拉克( Philip Clarke ) 2013 年 7 月 21 日表示,英國民眾長期以來習慣的低價食品將無法維持下去。他說,長遠來看,食物價格會上漲,人們購買食物的花費所占收入比例也會增加。

造成食物價格上漲的首要原因,是全球人口和糧食需求增加。根據世界銀行 2013 年 7 月份糧價報告,全球糧價雖然連 3 季下跌,目前價格比去年 8 月的最高峰低 12% ,但仍保持在歷史高峰。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在 6 月份預測,由於中國和印度中產階級人口增加,接下來 10 年,全球食物價格可能上漲 40% 之多。

另一項針對全球 4 種主要作物(玉米、稻米、小麥、大豆)生產量的研究指出,若要餵飽世界 2050 年的人口預估數量,農業生產力至少要提升 60% ,最多可能要提升逾 1 倍。然而現今生產力每年只增加 0.9% 到 1.6% , 2050 年將累計增加 38% 到 67% ;也就是說, 2050 年農業生產力的最大成長量,僅能剛好應付最低人口預估數。

這項研究甚至未考慮到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例如氣候變遷。世界銀行在 6 月警告,氣候變遷最快可能在 2030 年造成許多地區大規模缺糧。

另一個造成食物價格上漲原因,則是民眾對食物生產、銷售流程的意識提升,願意花費更多收入購買食物。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英國民眾若知道購買食物的盈餘將直接給予農夫而非超商,會願意花更多錢購買食品。也有 80% 的英國消費者認為,購買在地產品是支持本國農業的方式。

面對這樣的趨勢,英國作家瓊斯( Tobias Jones )撰文表示,人們對廉價食物的依賴是必須破除的毒癮,人們在討論糧食價格和產銷供應的議題時,時常怪罪大型食品供應商,但事實上,消費者和生產者也必須承擔責任,「我們都得吃東西,因此我們都要為國家的農業負責。」

最主要的問題,是人們太過依賴廉價食物,忽略了這些便宜商品背後的隱藏代價,例如農藥污染了土地和水、蜜蜂數量減少造成生態危機、原木林遭砍伐用以種植作物、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遭剝削等。

他引用美國小說家貝瑞( Wendell Berry )所說的「農業是文化,同時也是經濟」,強調太多人遺忘了在貨幣誕生之前,耕種是人類生存之道,以物易物則讓彼此深度連結。英語中「文化」( culture )一詞,字源就是「耕種土壤」而來。現代人忽略了農業的文化價值,將之視為工業並追求效率和機械化,追究原因,絕非只有大型連鎖企業該怪罪,而是人們的懶散和視而不見,構築出廉價食物的共犯結構。

9. 狐狸口服疫苗 染後動物殺無赦 法國成功應對狂犬病

法國在狂犬病闊別 50 年後,曾在東北部邊界的摩澤爾省( Moselle )出現。但是,法國在實施給狐狸投放口服疫苗後,消滅狂犬病計畫尤其成功。此外,法國對感染狂犬病的動物,一律採取「殺無赦」。

法國於 1968 年 3 月出現闊別許久的狂犬病,並在 1989 年達到最高峰,在 2001 年 4 月 30 日最後 5 個省份正式宣布脫離狂犬病疫區。法國認為,成功的關鍵有兩個,一是伴隨疫苗的投放,有嚴謹的科學和技術評估;二是農業部和其合作夥伴對於最新狀況的快速反應和採取措施。此外,法國農業部對感染狂犬病的動物採取「殺無赦」。依法律規定,「在動物被確認感染狂犬病後,市長在知會省長後,可以決定立即撲殺所有感染狂犬病的動物。」

法國農業部指出,動物是否感染狂犬病,應由農業部所屬機構或認可的實驗室確診。當動物出現疑似症狀時,必須立即告知獸醫或地方政府的獸醫服務部門,讓他們觀察並評估感染的風險。此外,所有咬傷或抓傷人的動物,都必須經獸醫監看 15 天,並做風險評估,且要進行 3 次檢查,包括 24 小時之內、 7 天和 15 天(野生動物為 1 個月)。若飼主拒絕,警方可介入。

為了防止狂犬病傳播,法國完全滅毒,如有必要,允許農業部強制接種疫苗,並在公共場所實施動物相關行為規範。

10. 義新世代農夫 善用科技重環保

在景氣低迷中,義大利吹起一股田園風,越來越多年輕人決定投身農業,他們結合現代科技,更加關注環保議題,為農業發展帶來一股新氣象。

工業革命帶來現代化的生活模式,農業成了落後的同義詞。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像是另一場技術革命,返回農村的義大利年輕人試圖在傳統中融入新科技,創造農業的第二春。

「慢食」( Slow Food )運動發起人派帝尼( Carlo Petrini )說,在網路時代成長的年輕人是更有責任感的農夫和更有知識的消費者,這會改變當前農業和食品業的運作模式。他表示,食物關乎自我認同,與文化息息相關,可是現在的模式讓許多人對吃進嘴的東西一無所知。網路讓更多消費者可以直接向生產者購買,縮短了供應鏈。在虛擬世界之外,人們重新渴望實體的接觸,自己動手做或是返回大地。派帝尼說,但願這股田園潮不只創造了一批「城市農夫」,而是深切認識到食物很重要,與經濟和社會息息相關。

葛加尼( Gianni Gaggiani )從小就喜歡植物,他創辦了「栽種地球」網頁,推廣綠色產業,像是菜圃認養、室內盆栽和陽台菜園等。他說,年輕人比較關注環保,希望推動永續農業。他們善用科技,像是透過人造衛星估算配銷的路線,以感應器觀察植物、以電腦系統精確估算灌溉所需水源。

專研數位行銷的民族誌專家喬達諾( Alex Giordano )則表示,資訊時代的社會狂熱匆忙,許多人希望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期盼透過實體經濟找回工作的熱情,個人意願慢慢匯聚成趨勢,帶動了這波「返鄉潮」。

11. 參加米蘭世博會 日推農產美食

日本於 2013 年 7 月 18 日正式簽約參與 2015 年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希望在「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這個主題上大展長才,向全世界推廣日本農產品和美食文化。

這次簽約儀式是在義大利駐東京大使館內進行。日本代表期盼藉著這次寶貴的機會,讓各國參觀者親身體會日本農業和美食的悠久傳統,以及與時俱進的農業和食品技術,並分享飲食教育經驗,協助解決營養不良、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

面積超過 4,000 平方公尺的日本館將是最大展館之一,由可回收的木、竹環保建材組成,並採用 3D 、虛擬實境等最新科技,讓參觀者可以多重感受農業和美食文化。此外,日本也在米食、海洋和島嶼等主題區參與展出。

日本在首相安倍晉三的主導下,正積極與歐盟洽談自由貿易協定,也準備加入美國參與其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 TPP )。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將衝擊原本受到保護的日本農業,因此,日本政府期盼透過米蘭世博會,協助農業和食品業出口。

世博會總召集人沙拉( Giuseppe Sala )表示,日本和義大利一樣,懂得結合飲食、文化、歷史、傳統與創新。他說,許多日本人到義大利便是為了美食,希望有更多日本遊客前來參觀這次展覽,並順道到義大利各地旅遊。

參加簽約儀式的義大利外交部副部長達蘇( Marta Dassu )表示,透過這次的全球性展覽,日本和義大利的文化與經濟關係將會進一步深化。她指出,這次展覽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參與展出的日本可以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

12. 基改玉米 義禁止栽種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人民健康,義大利農業部、環保部和衛生部部長 2013 年 7 月 12 日共同簽署行政命令,禁止栽種基因改造玉米 Mon 810 。

農業部部長德吉蘿拉莫( Nunzia De Girolamo )表示,研究證明基改作物會破壞生物多樣性,而且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禁止基改作物有助於保護高品質的義大利農業。她也提醒,這項行政命令只是起步,接下來將遵循歐洲聯盟的規範,研擬完整的防基改保護條款。

環境部部長奧蘭多( Andrea Orlando )指出,農業是義大利經濟的基石,這項行政命令有助於保護傳統農產的多樣性,下一步是在歐盟推動各會員國有權自行決定是否核准基改作物。

農牧協會和農業聯合會都肯定政府回應多數民眾和生產者的需求。根據民調,有將近 8 成的義大利民眾反對基改作物。

生物科技發展協會則批評,這道禁令違反歐盟規定,況且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明基改作物有害環境和健康。

北義福留里威尼齊亞吉利亞( Friuli Venezia Giulia )農民菲德納多( Giorgio Fidenato )不顧地方政府禁令, 6 月中播種生技公司孟山都研發的 Mon 810 玉米種子。此舉引起農業、環保和消費者團體高度不滿,一起走上街頭抗議並發起連署,要求政府儘速介入。

在全球有超過 10 萬會員的慢食( Slow Food )組織也參與抗議,對政府終於做出反應表示欣慰,但也強調,種植基改作物會污染傳統作物,堅決反對兩者並存的折衷方案。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08-19: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