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1]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日本積極向我國促銷農產品

  2013 年 9 月下旬臺中市的裕毛屋超商,與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地區的農協進行貿易協商,預定 2014 年元月起自日本大量進口日本產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迄至 2013 年 10 月止,以超商型態經營的裕毛屋,在臺中設有三個營業據點,且其所販售的商品中,約有 70% 為日本貨。處於近幾年來,我國常發生食品相關的不祥事件,以及國人對於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日本系列產品頗具好感,且裕毛屋常以舉辦各種促銷活動的方式吸引中部地區消費者等情況下,致使該公司業績表現亮麗,為該公司擴增日本系列產品添增營運信心。

(二) 2013 年 7 月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地區的農協相關業者組團到臺中的裕毛屋進行實地參訪該公司的營運狀況,以及針對中部地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購買日本產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需求意願等進行詳實的調查;且親訪中部地區餐飲界及蔬果界對於購買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等的需求動向進行有效的溝通後,利用 2013 年 9 月下旬裕毛屋負責人員及重要幹部赴日考察的機會,集合橫濱地區的農產品及食品相關業者,與裕毛屋進行詳實面對面協商後,決定自 2014 年元月起,日本方面以「裕原會社」為「裕毛屋公司」貿易的對口窗口,積極對臺中地區辦理促銷神奈川縣農產品及加工品相關事宜。

(三)由其他相關資訊得知,日本方面在「 2020 年農產品及食品輸出金額達一兆日元」等相關政策的支援下,採取不定時的方式,或針對某些產品的促銷實需,派員到裕毛屋等廠商的營業場所進行如何料理日本農產或食材等示範性教學及現場促銷活動;也打算以有獎徵答,或購買金額折換赴日旅遊等獎勵措施,吸引消費者增購日本產的農產品外,更積極尋找我方願意合作的廠商進行貿易協商,以期能達到擴增日本農產品及食品外銷到我國的政策目的。

2. 日本著手研發將水中雜草供做有機肥的新科技

  位居日本滋賀縣的琵琶湖面積達 670 平方公里,是京都、滋賀等近畿地區民生用水等之重要水源地,因近幾年來飽受湖水優養化,進而產生雜草叢生等環保問題,使滋賀縣當局遭受到相當大的困擾,不得不積極找尋解決的良策。因此之故,自 2013 年度起,與立命館大學進行合作,以期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願景,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2013 年立命館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久保幹教授蒐集並且分析琵琶湖裡所生長的各種雜草得知,湖裡有許多外來種雜草的繁殖能力優於原生類雜草,但其所具有的成分,有許多適合用來研發成有機肥料。因此,由立命館大學與滋賀縣守山市相關單位簽訂合作計畫,由該市提供實驗用場所,利用內閣總理府的「特定地域再生計畫的補助款」,將以有機肥料化的雜草,自 2013 年 10 月起用來生產有機蔬菜,並以一般化學肥料、一般有機肥料、雜草有機化肥料、添加其他有機肥料之雜草有機化肥料等不同的肥料施肥方式進行實驗。實驗的過程中,除了隨時觀察蔬菜生長的狀況外,於日後蔬菜採收後,針對不同肥料所生產的蔬菜的口感、安全性成分等實況進行分析比較,以期能供做雜草有機肥化是否值得推廣之依據。

(二)由於此實驗非採取傳統燒毀方式處理雜草,除了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等環保問題外,更具有改善湖水水質、清除外來種的雜草破壞生態、建構地域循環型農業等目的。因此,實驗相關的結果,頗受滋賀縣相關人士關切外,亦吸引日本各地方擁有湖、塘等水域的相關人士的注目。

3. 日本增加消費稅對農業及民生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於 2013 年 10 月 1 日正式宣布,自 2014 年 4 月 1 日起日本的消費稅由現行的 5% ,提升到 8% ,對於各行各業均將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其中對於農業及糧食方面的主要影響如下:

(一)在農業方面,由於受到消費稅增加的影響,致使農業生產所需的肥料、農藥、飼料、農用機械、能源等生產資材的成本亦隨之增加;但因所增加的成本轉嫁不易,進而迫使農業的生產陷入困境。此外,更值得重視的是,農業雇用的人事成本亦將因消費稅增加而產生漸增趨勢,對於農業經營體而言,在同時面臨工資上漲、日元貶值致使農產品販售值下跌才能對抗進口貨等多重壓力下,可能不得不考慮停止農業經營相關事宜,進而使日本整體的農業發展陷入衰弱的困境。

(二)在糧食供需方面

( 1 )因受到消費稅增加的影響,可能引發通貨膨漲等疑慮,進而促使大多數的日本老百姓的消費行為,開始朝降低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購買量值、減少外食次數或消費金額等方向發展。

( 2 )因受到日圓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及日圓大幅度貶值等連動性因素影響,致使以日圓為計價基準,且屬日本必需進口的各種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成本呈增加趨勢;尤其是在消費稅增加的相乘效果的壓力下,將現消費市場萎縮現象,進而引發失業人口增加等難題。

4. 國際乳業聯盟在日本橫濱舉辦會員大會

  國際乳業關盟(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IDF )以「牛乳的再認識-大地之母所賜之禮物」為題,於 2013 年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1 日在日本橫濱舉辦會員國大會,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由於 IDF 轄下設有酪農、製造技術、經濟市場、食品規格、理化分析、微生物及衛生、添加物及污染物質、營養與健康等組織,因此在今年的會員國年會,特別安排世界的酪農與政策的動向、歐美不同背景下之酪農地區之牛乳乳製品市場及酪農乳業的發展與未來展望、再度發現酪農所承擔的重責大任及其所具有的價值、製造加工技術及商品開發之應用、兒童營養與牛乳-兒童喝牛乳的科學依據、世界學童乳品政策之介紹與展望、營養以外的效果-由學校再度發現乳品及酪農存在的價值、腸的健康及乳製品對腸內細菌的影響、有關乳品與健康的未來方向、蛋白質對高齡者營養的重要性及牛乳製品所扮演的角色、酪農的未來挑戰、排抴物及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酪農如何抑制或減少可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等專題演講,以期能使全球乳業相關人士能充分瞭解當前世界乳業的發展動向及未來的展望。

(二)由 FAO 等相關單位的資料得知:

( 1 ) 2011 年全球生乳總產量為 74,900 萬公噸,比 2010 年的 73,043 萬公增加 2.5% ,其中乳牛所生產生乳量為 62,100 萬公噸,約占乳總產量的 87% ,其次分別為水牛生乳產量為 13% 、山羊生乳為 2.4% 、乳羊生乳為 1.3% 、駱駝生乳為 0.47% 。

( 2 )就地區別而言,水牛生乳產量的 90% 以上集中在印度及巴基斯坦,山羊乳以亞洲及非洲為主產地,乳羊乳以歐洲及亞洲為主產地,駱駝乳以非洲為主產地。

( 3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全球氣候異常的常態化,致使各地方生產生乳所需的各種家畜之飼料供給常出現供需失衡的現象,乳牛等家畜容易罹患的各種疾病時有所聞等因素影響,未來全球生乳產量是否能夠持續成長,將成為沉重的挑戰。

(三) 2011 年全世界每人每年生乳消費為 107.3 公斤,其中亞洲占總消費量的 39% 、歐洲為 28% 、北美洲為 13% 、其他地區為 20% 。值得關注的焦點是:

( 1 ) 2011 年全球乳製品的貿易量高達 5,820 萬公噸(註:為歷史上的新高紀錄),較 2010 年的 5,291 萬公噸,增加 10% ;其增加的主因是,近年來亞洲及非洲有許多的新興國家呈現人口及國民所得逐年增加趨勢,但其國內對於列屬較高價位的乳製品需求量大於生產量的現象愈來愈明顯的情況下,成為全球乳製品貿易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動力。

( 2 ) FAO 等單位預估未來 10 年全球乳製品的消費量,將較 2011 年的消費量增加 30% 以上,但以現今全球各地方發展乳業的自然條件及人為的努力等觀點來看,似乎呈現全球乳製品每年需求的增加量大於每年供給量的走勢,進而促使未來可能出現乳製品的單位貿易價格逐年上升的現象。

5. 長江生態崩壞專家提出警告

  中國大陸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報告,警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專家說,這無疑是給長江發出「病危通知書」。這份「 2013 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警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金沙江幹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專家指出,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上述報告無疑給這條中國的大動脈發出了「病危通知書」,為長江生態保護再次拉響了紅色警報。

  報告指出,有「水中西施」美譽的長江鰣魚, 1968 年至 1977 年,年平均產量為 49.2 萬公斤。然而從 1984 年開始,產量急遽下降, 1986 年僅為 1.2 萬公斤。

  當地漁民告訴大陸媒體,現在基本上捕撈不到鰣魚了。

  此外,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魚苗出生量也急遽下降,由上世紀 50 年代的 300 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 1 億尾。

  金沙江流域歷史監測到魚類有 143 種,但因棲息地遭破壞和流失,研究人員 2013 年 6 月科學考察 3 次魚類資源採樣僅僅發現 17 種魚類樣本。這顯示,整個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面臨重重威脅。原因之一為長江布滿了已建、興建中和規劃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級水力發電廠,把長江上游變成了一層層「梯田」。這造成了所謂的長江「動脈硬化」。

  專家建議,要破除「動脈硬化」,要加強流域開發總體規劃研究,適度開發;在保護區域須禁止和限制開發活動,並儘早實施相關生態補償的措施。

6. UN 指出每年約 1/3 生產糧食遭丟棄

  聯合國( UN )把 2013 年 10 月 16 日訂為世界糧食日,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指出,目前全球有約 1/3 生產糧食被丟棄, 1 年約達 13 億公噸,聯合國警告勿丟棄食物,同時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FAO 專家范亞特狄克( Robert van Otterdijk )表示,只要拿丟棄食物的 1/4 ,我們便可餵食 8 億 4,200 萬飢餓的人。

  如果可將浪費的食物量減半,全世界糧食生產在 2050 年僅需提高 32% ,就可供應全世界人口,而非目前預估的 60% 。丟棄糧食成本報告協調人艾溫斯指出,用來生產遭丟棄糧食的農業地區面積大小,相當於加拿大加上印度。

  另外, FAO 表示,注重食用糧食種類同等重要,並警告營養不良和飲食嚴重不均衡對社會造成高成本,像是健保費用飛高或是喪失生產力等。

  FAO 報告指出,全世界 5 歲以下兒童,每 4 人就有 1 人發育遲緩。這個比例表示約有 1 億 6,500 萬名兒童營養不良,他們永遠也達不到體能和智識全面發展。

7. 氣候變遷亞銀砍東亞 GDP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 2013 年 10 月 17 日所發表的「東亞氣候變遷對經濟的影響」(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sia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將使東亞發生更多水災和乾旱,如果不採取措施解決的話, 2100 年前年度國內生產毛額( GDP )恐減少 5.3% 。中國大陸、日本、蒙古和南韓溫度攀高,將造成沿海地區更多水災和熱帶風暴,北方農業區域更容易發生旱災。

  這份報告凸顯,如果繼續放任 2010 年占全球碳排放量 30% 的東亞,氣候變遷恐造成的風險。大陸全力追求經濟成長的政策下,使大陸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甚至使城市籠罩在超過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標準近 40 倍的煙霧中。

  亞銀在報告中表示,東亞必須改變經濟成長模型,朝低碳排放量和更有效率使用資源的方向走。大陸降低溫室氣體的措施,應該要大幅改善當地空氣品質,也要減少對城市人口健康的傷害。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預估指出 2090 年區域平均溫度,將比 1961 至 1990 年平均溫度高攝氏 3.8 到 5.2 度。

  自 1970 年來與氣候相關的天災已讓大陸支出 2,590 億美元、日本 640 億美元、南韓 150 億美元、蒙古 20 億美元。亞銀在報告中表示,這段期間這些數據占 GDP 不到 0.2% 的比重。

8. UN :全球有超過 8 億人長期飢餓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 IFAD )和世界糧食計畫署( WFP ) 2013 年 10 月 1 日共同發表的《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報告指出,在 2011 ~ 2013 年期間,大約 8.42 億人,即世界 1/8 的人口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少於 2010 ~ 2012 年的 8.68 億人。絕大多數飢餓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仍是食物不足發生率最高的區域,涉及約 1/4 的非洲人口。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糧農組織統計司司長真納理指出,在實現消除飢餓的努力方面,區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東南亞和東亞地區、拉丁美洲以及高加索地區可望實現減少飢餓的目標,而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進展緩慢。

  真納理指出,經濟增長是減少飢餓的關鍵因素。但這還不夠,要實現千禧年發展目標中有關消除飢餓的目標,還需要有特定的政策和社會專案。報告亦強調,經濟成長不一定保證能夠為所有人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收入,除非政策能夠明確將貧困人口作為目標群體,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報告指出,在貧困國家,消除飢餓和貧困的唯一途徑,是實現持續且嘉惠大眾的經濟成長。

  儘管已經有 22 個國家在 2012 年年底實現了將飢餓人數減半的目標,但如果不加大力度,要在 2015 年使全球均能達到此目標的願景,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報告呼籲農業和糧食系統以及公共衛生和教育領域,採取注重營養的干預行動,尤其是針對婦女。

9. 越南胡椒出口大幅成長

  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統計顯示, 2013 年前 9 個月越南胡椒出口量為 11 萬 2,000 噸,金額高達 7 億 4,300 萬美元,與 2012 年同期相較,分別成長 20% 和 16.5% 。

  越南通訊社新聞網站 2013 年 10 月 2 日報導,雖然 2013 年前 8 個月胡椒價格有所下降,但是自 9 月起,世界各國進口胡椒需求大幅增加,加上胡椒價格上升,因此越南胡椒出口量與金額都大幅成長。

  報導指出,越南目前是世界胡椒最大出口國,平均占全球出口量逾 50% ,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印度。美國和德國是越南最大胡椒出口市場,占越南胡椒出口總額的 32% 。

  胡椒被視為越南具有較高出口價值的農作物之一,有助於改善農民生活水準,尤其是全越胡椒產量最多的西原地區( Tay Nguyen )。近年來全國各地胡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以西原地區為例,胡椒種植面積自 2005 年的 1 萬公頃增加到 2013 年的 2 萬 5000 公頃。

越南胡椒協會提出到 2020 年生產量達到 15 萬噸的目標,但是專家認為,國內銷售量很低,只占 3.1% ,以致大多數的胡椒必須外銷,而全球胡椒需求量平均每年為 20 萬噸,恐導致價格走跌。

 

註 [1] 已退休專員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11-21: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