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漫遊吉安圳-結合單車的再生之旅

馬振評 [1]

  花蓮縣吉安鄉之所以成為東部重要的蔬菜產區,主要係因吉安圳引入奇萊山的肥水,灌溉與滋養吉安鄉這片大地(黃馨, 2012 )。吉安圳興建於日據大正 2 年( 1913 年),原引木瓜溪為水源,後經不斷修改、擴建,現今利用初英發電廠的尾水及山澗小溪為水源,來灌溉這 2,540 公頃的大地(張良印, 2013 )。初英發電廠的肥水經吉安圳先流經干城村、南華村、福興村等村落,水頭的這些村落地靈人傑,居民對社區有共識,干城村的干城社區發展協會、南華村的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及福興村的福興社區發展協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先後完成農村再生四階段課程,及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審查,一同打造魅力的吉安農村。

  吉安的水圳有歷史,更有美麗的阡陌景緻,前經農委會、公所歷任鄉長、民意代表、農田水利會的努力,先後於吉安圳旁興建「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及「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後再經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協助,興建「五十甲步道」及「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以串聯既有道路及自行車步道,接下來請跟著筆者的腳步,一同騎著單車來欣賞吉安大圳沿途的美麗風光。

吉安水圳生態步道

  干城村位於吉安鄉的最東邊,出壽豐鄉的鯉魚潭沿台九丙省道往北騎單車約 20 分鐘可以到達,到達吉安鄉後,會先看到初英發電廠,該廠內有一個秘密景點,是筆者在一次會勘時,水利會同仁所告知的,該廠上方出水口上有一個日人所提「優渥」的字跡,終年提供優渥的供水至吉安圳,另電廠前方有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為干城社區所設的「初音公園」。續走台九丙省道就是縣定古蹟「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及吉安路六段兩旁樟樹綠意盎然的「綠色隧道」。電廠左轉就是山下路及吉安圳,騎約 358 公尺,可見「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入口停車場,入口處旁有一日據時代建置之跌水井及拓印自出水口的「不尽」石刻,跌水井可見先人為讓水圳「優渥」及「不尽」的智慧,看完跌水井往水圳旁的步道騎去,需跨越紅色鐵橋,紅色鐵橋搭配水岸綠葉格外醒目,野薑花的花香就像芬多精一樣使人精神一振。騎約 420 公尺,可見搭在水圳水門上的涼亭及造型水車,右轉為「五十甲步道」,直走則為「初英線自行車步道」。

初英線自行車步道

  沿著吉安圳興建的「初英線自行車步道」為南華村及干城村的交界,沿途綠蔭蔽日,又可聽潺潺水聲,騎自行車一點都不累,騎約 800 公尺則與「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交會,過干城一街,沿水圳的綠籬為狀元紅,秋冬之際,紅色果實襯托綠葉格外顯眼。再騎 800 公尺,一樣綠蔭蔽日,會發現左側為落羽松林,初春時,林相格外翠綠,因地主蓄水,偶爾可見水鴨悠遊其中,格外有趣。右側為「初英親水生態公園」,田園造景,小橋流水,有涼亭、水車、草地、運動設施、生態池、肉桂林及泡腳溝,為南華村及自行車騎士重要的休憩場域。

親山線自行車步道

  過初英親水生態公園,「親山線自行車步道」不再是專屬的自行車道,與既有道路共構的自行車道還是沿著吉安圳,有造型的仿木、仿竹欄杆與農村的阡陌景緻搭配的剛剛好,至福興村後,可見一個像摩天輪的水車,那是水利會與民間合作興建的水力發電廠,至福興路,右轉有一個忘愁亭,左轉有福興的再生公園及楓林步道都是福興村重要的旅遊景點,在此要感謝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計畫,因經費的投入,讓各景點能夠增色不少。

  為讓水圳便於修護,水圳常興建於水利用地的左側或右側,時至今日,前人的先見之明,讓吉安鄉干城、南華及福興等村能夠利用政府農村再生計畫等資源,興闢結合水圳的自行車道及相關農村再生設施,在此除了要佩服先人的智慧外,還要感謝政府投入資源,以協助地方之發展。

參考文獻

黃馨( 2012 )。魅力吉安樂活之鄉 吉安鄉深度導覽旅遊解說手冊, 136 頁。

張良印( 2013 )。回顧花蓮農田水利會沿革及吉安水圳等歷史介紹。 2013 生態工程教育解說志工交流研討會, 13-24 。

干城福興南華村旅遊路線圖

干城福興南華村旅遊路線圖

南華村初英親水公園(左)與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右) 南華村初英親水公園(左)與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右)

南華村初英親水公園(左)與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右)

 

註 [1]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12-18:1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