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1]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德、法、英三國積極辦理鳥獸為害相關事宜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個國家,一方面處於維護生態平衡之需而積極推展野生動物保育相關事宜,另一方面則因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遭受到嚴重迫害及繁殖過剩等因素影響,進而產生野生鳥獸為害頗深,不得不採取防患措施的困擾。換言之,如何妥適處理鳥獸害相關事宜已成當前許多國家不容忽視的政事。因此,簡介德、法、英三國辦理鳥獸害相關事宜之概況如下,供相關人士卓參。

(一)德國:以擁有黑森林享譽全球的德國,訂有保護野生動物相關法規,是許多野生動物棲息的天堂。但因德國有愈來愈多的老百姓選擇居住在都市(城鄉居住人口兩極化),以及各種野生動物在食物來源充裕,且自然繁殖快速增加等因素影響,迫使德國當局在解決野生動物相關問題時陷入兩難的困境;因此,不得不以「維護生態平衡、確保森林資源」的立場,處理鳥獸害相關事宜,其中值得關注的是:

1. 由於德國有許多森林的所有權屬於自然人或私法人所擁有,但為了維持森林的生態平衡及管理,依德國法規規定,擁有森林所有權者以及各地方政府擁有該森林的狩獵權。因此,大多數私有森林的所有權者以出租狩獵權的方式,達到取得實質上的金錢收入,以及得以經由狩獵者的狩獵活動達到符合確保森林的生態平衡等政策及法規的要求。

2. 德國相關法規規定,持有私有林地所有權者,於一定的期間內應向該地區所屬的地方政府提出其所持有的森林管理計畫;其中應載明計畫的起訖日期(一般情況下,以 3 年為 1 期)、預估森林內各種野生動物的種類及數量、野生動物對農作物及森林等可能產生的危害情況、預估計畫期間內打算獵殺的野生動物的種類及數量、打算如何進行森林管理等相關事宜。如果未能達到計畫目標,則依規定必須繳交罰款。因此,持有私有林地所有權者,大多數採取與校內設有林業相關科系的大學簽訂合作契約,一方面讓林業相關科系的學生在學時能有可以獲得工資的實務性實習機會;另方面使得私有森林地持有者減輕森林管理所具有的負擔。

3. 德國法規規定,想到森林狩獵者需要先取得獵人的證照資格,並且繳交狩獵所需支付的各項費用後,才能在准許狩獵的季節進行狩獵。目前已知獵人所捕獲的野生動物,經食用安檢通過後,得予以上市販售外,更因野生動物的料理常常成為德國各地方特色餐廳的鎮店之寶,進而成為德國推展鄉村觀光產業的重要支柱。

4. 自 1970 年代起,德國擁有獵人證照的人數呈現快速成長趨勢,至 2010 年底止已有 35 萬人取得狩獵證照。且值得一提的是,此些持有證照者,除了以狩獵為職業者外,大多數的獵人屬於所得較高的富裕層人士,充分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中上階層人士選擇以具有挑戰性的狩獵活動,供做兼具強身之效的戶外活動。

5. 目前德國每年狩獵所捕獲的野生動物中,以野豬的數量最多,平均每年可獵殺 40-60 萬隻。但值得關注的是,迄至 2013 年 8 月止,德國所獵殺的野豬中,約有 1-2% 的野豬肉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呈現超標現象,必須予以銷毀;而所銷毀的野生動物,可依德國的核能法等相關法規,予以補償。之所以產生野生動物所含放射性物質超標的問題癥結,係因與德國有 1,400 公里以上距離的烏克蘭於 1986 年發生車諾比核災所致。

(二)法國:法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及鳥獸害管理的相關要點如下:

1. 法國的鳥獸為害以野豬及各種野生的鹿群對於農作物所造成的損害位居首位;因此為了確保農民能夠安心從事農業的生產活動。自 1970 年開始實施以狩獵者所繳交的費用供做鳥獸害的補償金。其補償的計算方式是,例如玉米的市場價格為每公噸新臺幣 2 萬元,如果有 2 公頃合計達 10 公噸的玉米受損金額合計為新臺幣 20 萬元的情況下,扣除預估無法販售以及自然損耗等合計為 5% 的話,則其補償金額合計為新臺幣 19 萬元。亦即,此新臺幣 19 萬元的補償金額,應由狩獵者所繳交的規費予以支付。值得關注的是,狩獵者所繳交的費用,常因狩獵場所提供的服務內容、狩獵場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及數量等之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2. 法國具有狩獵及料理野生動物的傳統習俗,所以在巴黎附近的藍去斯市的批發市場內設有野生動物食材的專賣店,每年約可賣出 8.8 萬公噸的野生動物食材。值得關注的是由於 2006 歐盟在修訂食品安全法時,針對野生動物販售相關事宜有明確的規範,且法國向來非常重視食用肉類相關事宜,所以在野生動物販售的食品安檢方面,係採每隻野生動物逐步安檢的方式進行,而其出貨時應符合生產履歷制度的規範。亦因此之故,法國野生動物相關的食材在國際享有相當高的評價。

3. 由於( 1 )近年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逐漸抬頭,且有人拍攝野生動物被狩獵的殘忍畫面的情況下,經營狩獵場的業主為了能夠增加狩獵場內之各種野生動物的數量,常有偷偷餵食的歪風,因而引起公憤。( 2 )法國人口結構老化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以致於有經驗的職業層級獵人因年老而逐漸退出狩獵活動,進而使法國狩獵相關事宜陷入低潮,迫使鳥獸為害農作物的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 3 )防止鳥獸為害農作物的方法,除了狩獵外尚有許多方法值得嘗試(例如設置誘補鳥獸的柵欄、生產農作物的圃場外圍架設通電的圍欄等均屬值得嘗試的方法),且具有所需支付的成本可能較收取獵人所提供的補償金低,以及較符合保護動物的理念等因素影響,致使法國開始出現改革防治鳥獸害相關的聲浪。

(三)英國:目前對於鳥獸害防治的主要概念為:

1. 大多數的英國人潛在意識是希望站在保護野生動物的立場,同時兼顧降低鳥獸為害農作物的情況下,進行鳥獸害防治相關事宜。因此英國全國共有 27 所大學設有專門針對野生動物保護及管理相關的專修班。此種專修班的學習時間為 1 年或 2 年,以 15 至 24 歲高中(職)畢業生為主要招生對象,每班的學生最多以 30 人為限,採理論與實務經驗並重的方式進行培育;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如何使用各種獵槍等狩獵用器具、森林中之食物鏈互動關係、如何駕駛及維修專門供做森林使用的交通工具、意外事故突發時的求生方法、如何以誘補等方法進行野生動物的管理等課程。由於此種專修班畢業的學生在職場上的表現相當優秀,所以頗受雇主的喜愛。

2. 英國在傳統上沒有料理野生鹿肉的習慣,且自 2001 年英國發生口蹄疫事件起,野生鹿肉無法外銷的情況下,長期以來經營鹿肉外銷的廠商,開始與英國國內的觀光飯店及餐飲業者進行合作,積極研發並且推展鹿肉相關食品及料理方法,希望能為英國的鹿肉食材開創新的商機;然因英國具有保護動物習性者較多,所以在英國喜歡品嚐鹿肉料理者,以觀光客居多。

3. 在英國,野生鹿是屬於數量較多、體型較大且活動範圍較廣的野生動物,因鹿是草食性動物,喜歡吃牧草及嫩葉,所以對於農作物及林木帶來相當大的破壞力。且在英國對於野生動物的態度,主張「以管理的方式,代替獵殺」的情況下,英國在 1996 年修訂野生動物管理相關的法規,鼓勵土地所有者、狩獵者、自然生態相關單位、當地居民等成立管理野生動物相關團體,針對每年區域內野生鹿等野生動物的數量、生息範圍、對於農作物及森林為害的實況、每年擬獵殺的野生動物的數量等進行協商,以期能達到減少鳥獸為害農作物及確保生態平衡等政策目的。

2. 俄羅斯西伯利亞( Primorskiy )成為韓國企業糧食生產基地

韓國企業為提前因應國際糧食價格暴漲,自從 2009 年起推動在國外生產糧食之「國外農業開發事業」,至今漸獲成效。韓國一家上市公司「 EASYBIO 」旗下之首爾飼料公司於 2013 年 11 月起自俄羅斯西伯利亞濱海邊區( Primorskiy )進口 1 萬 5,000 噸之飼料用玉米。

首爾飼料公司在濱海邊區設立經營 2 家投資法人及 4 家農企業法人,確保 1 萬 5,000 公頃規模之土地,專門栽培玉米、小麥等韓國自給率較低之糧食。首爾飼料公司等韓國企業透過「國外農業開發事業」進口至韓國之糧食量逐年增加, 2010 年僅 424 噸之進口量, 2011 年增加至 796 噸, 2012 年增加至 1 萬 539 噸。

俄羅斯濱海邊區( Primorskiy )為該國遠東地區之中心,可連接歐洲、俄羅斯、南北韓之策略要地,而且總面積之 85% 為尚未開墾之森林與濕地。濱海州政府自 2008 年起至 2012 年推動農業現代化開發專案,而首爾飼料公司等韓國企業配合濱海州政府之農業開發政策,自 2008 年起進軍濱海邊區,推行農業機械化。首爾飼料公司之濱海地區代表表示,過去 5 年間已投入 400 億韓元經營 4 家當地農場(農企業法人)。

首爾飼料公司在 2012 年生產包括 4,686 噸玉米之穀類 1 萬 1,952 噸及粗飼料 3,260 噸,而 2013 年玉米生產量將增加至 1 萬 8,000 噸,預計收割穀類 2 萬 1,540 噸及粗飼料 2 萬 1,140 噸。該公司表示,若每公頃產量提升至 8 噸,能將成本降低至 160 美元以下,確保價格優勢。該公司已在今年將每公頃產量由 5 噸提升至 7 噸。

事實上,韓國企業早已看好濱海邊區,自 1990 年代初期紛紛進軍濱海邊區,但大部分企業無法適應當地而選擇撤回,留駐之部分農業相關企業成功進軍濱海邊區,開始發揮初步成效。負責首爾飼料公司濱海邊區農場事業之趙承煥先生表示,濱海邊區為可連接歐洲、俄羅斯、南北韓之策略要地,值得去挑戰。

3. ADB 指出,太平洋地區將因氣候變遷面臨嚴重經損 亞洲開發銀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 2013 年 11 月 26 日表示,太平洋地區將因氣候變遷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而那些造成這些問題的國家介入並提供協助,則是至關重要的事。

ADB 當天在雪梨發布的「太平洋氣候變遷經濟學」(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cific )報告指出,在 2100 年之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損失,將在年度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2.9% 到 15.2% 之間。

這份報告評估了氣候變遷對農業、漁業、觀光業、珊瑚礁和人類健康的影響, ADB 太平洋局局長姚先斌並對這些可怕的後果提出警告。姚先斌指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國家若能協助太平洋友邦和鄰國對抗氣候變遷,以保護他們的國家對抗天災、農作物損失和強迫遷移,將是很重要的事。這項報告顯示,一旦未能充分處理,氣候變遷可能破壞這個地區的開發成就。雖然姚先斌並未說明他提到的是哪些國家,但美國、中國大陸、印度、澳洲和歐洲聯盟是全球最主要的污染排放國之一。

太平洋地區涵蓋了部分地球上最小的國家,而全球暖化的隱憂、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正與日俱增。部分環狀珊瑚島嶼只略高於海平面 1 公尺而已。根據這項報告,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將感受到最嚴重的經濟損失,到了 2100 年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損失恐將高達 GDP 的 15.2% 。東帝汶的 GDP 也可能下降 10% ,接下來分別是萬那杜( Vanuatu )的 6.2% 、索羅門群島的 4.7% 、斐濟的 4.0% 、薩摩亞( Samoa )的 3.8% 。

4. 大陸農業部長呼籲取消戶籍限制

中國大陸農業部長韓長賦最近在人民論壇雜誌發表題為「實現中國夢基礎在『三農』」媒體發表文章,呼籲逐步取消戶籍限制,暢通農民工進入城市的管道。

韓長賦認為,中國大陸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凸出問題中,工農城鄉關係的不平衡是目前最大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性矛盾。他說,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深入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等方針,讓農民分享現代化成果;而推動農村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有序地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農民工問題是大陸數十年來城鄉分治長期累積的問題,並在實施改革開放後的社會轉型期的集中顯現。

韓長賦表示,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一個很大的任務,就是實現農民的轉移和城鎮化,這樣既可讓外出農民獲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又能使留下的農民有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的空間。他指出,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要真正打開城門,以包容的胸懷和積極的態度接納農民工,讓農民工逐步有序轉為城市居民。

文章中強調,既要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子女上學等現實問題,又要著眼長遠,推進城鄉聯動改革,逐步取消戶籍制度所賦予的城鄉居民身分差別,暢通農民工成長、上升通道,讓具備條件的農民工在就業地逐步安家落戶,在工作上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心理融入社會。

5.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暫緩將日本種鰻魚列入「瀕臨絕種物種」

由世界各國政府及專家組成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 2013 年 11 月 5 日以相關資訊仍未充分,決定暫時不將與日本料理淵源極深之日本種鰻魚指定為「瀕臨絕種物種」,因此該物種不納入 2013 年 11 月修改之瀕臨絕種物種名錄, IUCN 每年夏秋兩次修改管制清單,預計明年 6 月再檢討是否納入。

鰻魚雖暫時避免在國際貿易受到禁止,惟將持續被討論,主要消費國的日本受到影響甚大。日本種鰻魚在 2013 年 7 月 IUCN 作業小組中,首度被呼籲列入「瀕臨絕種物種」檢討對象,專家也進行包含日本種鰻魚在內之 19 種鰻魚之生態調查,並進行討論將該等魚類指定為「瀕臨絕種物種」並成為漁獲及國際貿易規範對象是否合理。

日本種鰻魚因捕獲量增加及環境惡化,造成棲息數量大減, 2012 年日本國內供給量(含進口品)約 3 萬 7,000 公噸,已滑落至顛峰期 2000 年之 4 分之 1 以下,日本環境省已在 2013 年 2 月指定為該國之「瀕臨絕種物種」。

6. 日本的「和食」將列屬世界文化遺產

2012 年 3 月日本以「和食」為名,向位居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機構(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申請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議案,可望在 2013 年底獲得通過,其相關訊息要點如下:

(一) UNESCO 所通過的世界文化遺產,可分成有型及無型兩大類,前者以中國大陸的長城及埃及的金字塔等為代表,後者則以與某地區或某民族的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可以影響或對人類文化的傳承有所貢獻為審查基準。由於「和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之飲食習慣的代表,所以日本以無形的文化遺產方式申請,如果獲得聯合國的承認,即象徵日本取得以「和食」為名的無限期專利性榮耀。

(二)日本以「和食」的名義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理由為:( 1 )「和食」使用多樣化的新鮮食材及相當遵重食材所具有的色、香、味等特徵。( 2 )「和食」非常重視營養均衡,所以對於確保健康的飲食生活等方面有所助益。( 3 )「和食」的菜色及其料理方法,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更替,充分與自然美景的動態合而為一。( 4 )「和食」與過年等節慶的習俗有密切的關連,可以充分凸顯日本老百姓的獨特習性。

(三)日本的「和食」取得世界文化遺產資格後,( 1 )就日本國內而言,將喚起日本國民重視並且珍惜「和食」的優點,對於現今日本積極推展以稻米為主食的食育政策將帶來正面的助力,進而使日本國民的飲食與健康管理相關事宜,能呈現較理想的境界。( 2 )對於目前日本積極推展的「 2020 年日本農產品及食品輸出金額達一兆日圓」、「和食」所具有的魅力帶來相乘的績效。( 3 )就長期的發展而言,因為「和食」取得長期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專利的有利情況下,對於未來日本在促進農產品輸出及招攬觀光等方面,將呈現事半功倍的潛力。

7. 日本產學研究團隊開發劃時代之新燃料裝置轉動引擎不須添加劑,且可同時減少 CO 2 、 NOx 及 PM

一般混合水與燃油製造乳狀液體燃料時,須混入昂貴添加劑。但日本水產大學(山口縣下關市)前田和幸教授等產學共同研究團隊,應用奈米科技研發不需使用添加劑,燃油(汽油及柴油)加水即可驅動引擎的新系統,可降低燃料費,同時減少 PM (懸浮粒子物質)等大氣污染物質,及 CO 2 排出量,屬有利環境保護之劃時代技術。

該技術係日本水產大學及丸福水產(北九州市)、 JRCS (下關市)與 LOHAS (福岡市)等共同研發之成果,新系統開發水與燃料之水燃料混合裝置,結構採行 10 億分之 1 之奈米級微粒子供給引擎。研究團隊以「水混合 30% 燃料可減低二氧化碳( CO 2 排放量),減少燃料費 5% 、氮氧化物( NOx ) 35% 及 PM 60% 等大氣汙染物質」主題,於 2013 年 9 月 2 日至 3 日在靜岡市舉行之第 83 屆海洋工程學術演講會發表。

新系統不僅減輕燃油達到經濟效果,亦是對 PM 2.5 問題及地球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之有用技術,特別是船舶航行領域,對 2016 年開始實施之 IMO (國際海事組織)之第 3 次管制成為因應技術之一引起注目;該第 3 次管制對船舶航行在大氣污染物排出管制海域( FCA ),適用 2000 年以後建造之船舶,須比第 1 次管制值減少 80% 。前田教授以船舶計測法相關研究獲得國際正面評價。

8. 日本農林水產省水產廳促請各都道府縣地方政府進行漁撈管制,保護稚魚資源

日本水產廳為因應鰻線捕獲量已減少至高峰期 1/40 以及保護日本種鰻線稚魚,對都道府縣發出行政指導,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起強化漁獲管制。

日本水產廳以該廳長官名義函知各都道府縣知事,要求設定鰻線捕獲量上限及已設定上限者再削減,另促請縮短漁期,防止盜捕,並賦予相關業者定期報告捕獲量及販售對象之義務;未來也將包含對產卵降河之親魚採取禁漁,並考慮強化資源保護機制。

日本鰻線捕撈之規則訂定屬都道府縣職責,水產廳之行政指導不具法律強制力,惟部分地方政府基於近年捕撈狀況不佳及為執行水產廳方針,也符合漁業團體對鰻線資源保護之訴求;其中靜岡縣將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至 2014 年 4 月底漁期設定 15 日休漁日,本漁期漁獲額度可能比前期削減;鹿兒島縣則規定業者向縣政府報告捕獲鰻線販售對象及數量之義務。在鰻魚養殖及流通業者方面,雖有要求鰻線穩定供給之聲音,但仍有地方政府對強化捕撈管制採慎重態度,全國步調不一

致顯示政策方向尚未明確;由於受到連續 4 年鰻線捕撈不佳影響, 2006 年養殖業者平均購買鰻線價格為 26 萬日圓 / 公斤,至 2013 年已高漲至 250 萬日圓 / 公斤。

 

註 [1] 已退休專員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2-12-19: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