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應用生產醫學有效提升豬隻生產效率

畜牧處 葉昇炎

一 . 現況

  「生產醫學」是因應全球經濟動物企業化飼養的管理方式,近年來,農委會日益重視將生產醫學推廣至國內的畜牧產業。由於畜主從飼養經濟動物所獲取效益減少,主要多與其場內動物健康管理及生產管理措施有關,而傳統獸醫係專注於動物疾病管理,缺乏與生產管理間相互結合的應用。生產醫學的主要目標為降低畜主因飼養管理的錯誤或疏失所產生的損失,次要目標則為降低生產過程的損失,以最合理的生產成本達到最佳的產量。而其原則是,必須改變畜主的慣性,由實際行為的改變,以導正管理方式。

  2006 年美國獸醫專家 Morrison 博士於來臺訪問時,提及我國養豬產業榮景僅餘 10 年左右,且未來國際趨勢是走向全球貿易自由化,若無積極改變並提升國內養豬生產效率,將無法與國外高效能的養豬生產系統競爭。由於國內的豬場普遍缺乏有效的記錄系統,增加相關專家到場輔導的困難度,而為簡化豬農的記錄工作,故協助導入目視管理記錄系統。而國內產業也正面臨第二代相繼接棒的交接時刻,其養成教育及經驗傳承亦相對的重要。因此,為提升我國養豬產業未來的競爭力,農委會遂補助前財團法人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以下簡稱動科所,為農業科技研究院的前身),邀集學者專家組成「生產醫學推動委員會」,擬訂執行要點與建立示範場,積極推動畜牧場管理轉型方案,主要措施包括邀請國內外專家輔導團隊赴養豬場實地進行輔導、建置教育網站及辦理訓練班等。

二 . 重要輔導措施

(一)導入「目視管理白板」的管理模式

  「目視管理」(圖 1 )是「利用肉眼觀察進行管理的科學」,其特點是讓豬場的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使所有員工都能看見全場豬隻的生產資料,確實掌握豬隻從配種到出售長達 1 年的生產流程及運行狀況,並鼓勵員工從養殖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集思解決問題之方式,為激發團隊士氣及自主管理非常直接且有效的工具。

(二)建置「生產醫學教育網站」、推廣「養豬新知與現代化生產流程」

  由於 我國畜牧產業的飼養成本高於歐美等先進養豬大國,近年來受到飼料穀物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且多數養豬場無法有效克服,究其原因為業者的養殖技術及管理知能沒有與時俱進,且無即時及整體性飼養及管理相關技術可供參閱與諮詢,農委會遂於 2012 年委請動科所建置「生產醫學教育網站( http://pmtw.atit.org.tw ,圖 2 ) 」,將生物安全計畫、生產系統建立、批次生產、統進統出、疾病防控及動物生產與健康管理等資訊,鉅細靡遺的置入網站,以供養畜農民及各界隨時能應用,查詢所需的知識與職能,期能有效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生產效益。

(三)專業人才輔導培訓

  規劃「 養豬專業 獸醫師及豬場經理人訓練模組」,於 2010 年已完成有系統的訓練課程模組化,積極提升現場知識、職能、管理能力、動物福祉及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應用於豬隻保健衛生管理,充分掌控生產流程的管制重點。近 3 年辦理培訓累計 25 班,共計 3,229 人。另為培育與繼續教育畜牧獸醫相關領域人員及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尤其是第二代養豬人家相繼接棒,將面臨技術傳承及豬場的經營管理等問題,特編譯豬隻信號及圖譜 7 本(圖 3 ),期使專業知識與研究經驗得以傳承,進而達到人才培育與農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四)成立生產醫學的輔導團隊

  為擴大生產醫學的輔導效應,動科所已成立團隊,以服務國內豬農及農企業。目前成員有 12 名,主要是獸醫師及畜牧技師組成,服務範圍遍及全臺, 2013 年所服務豬場的次數超過 300 場次。未來,預估服務的豬場將倍數的成長,服務的項目亦包括類似美國煙斗石系統( Pipestone system )的豬場經營託管的管理服務。

三 . 輔導實際成效

  歷經 5 年多的努力,示範場的生產成效已陸續地展現優異的效果,包括:

(一)受輔導豬場導入生產醫學系統毋須額外投資新的設備及人力,只需接受教育訓練及心態調整,因此豬農的接受度極高。系統導入後除可提高工作效率外,工作排程管理亦大幅簡化,每日工作可事先排訂而不會浪費時間。管理階層則可調動多餘人力支援工作繁重的單位,使工作量可平均的分配,並降低人力的閒置。員工也可利用工作量較低的時間,安排休假。此系統的導入,相關工作可事先計畫,並可兼顧家庭生活,不再是全年無休的工作型態,大幅提高年輕人投入養豬產業的意願。

(二)已建置完成一及三週批次的生產模式,通常母豬頭數在 800 頭以下的豬場,皆可操作三週一批的模式,大幅簡化工作流程,並可建置固定且易操作的標準作業程序。

(三)以接受輔導的中部某示範豬場為例,在 2012 年接受生產醫學專家團隊的輔導後,其產能在 2013 年呈現顯著的成長,豬隻生產增加近 8,000 頭,其中有 4,064 頭,因為飼養空間不足,故以架子豬的形式出售。其仔豬自分娩到上市的育成率,由輔導前的 65 ﹪大幅成長到 84 ﹪。如將其離乳仔豬移至架子豬場(即異地式生產系統),則育成率可提增至 90 ﹪以上,生產效率可媲美先進養豬國家。惟該場 2013 年的飼料量僅較 2012 年增加 144 公噸,另因當養豬場的生產效率提高後,亦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如飼料、飼料添加物及動物疫苗等產業的成長,影響不容小覷。

(四)目前已成功地將此系統推廣至飼養母豬規模 100 ~ 5,000 頭的豬場,如以國內民生消費所需豬隻 900 萬頭計算,導入此系統後,國內僅需 50 萬頭母豬( 2013 年 5 月調查報告顯示在養頭數有 60.4 萬頭母豬)即可供應所需的肉豬頭數,大幅度降低國內母豬的在養頭數,每年可節省逾 17 萬頭母豬的飼料費達新臺幣 24 億元,有效提升競爭力,並可使養豬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及碳足跡的排放量相對降低,且可帶動相關產業的橫向整合及形成穩定的產業鏈。

四 . 結論

  由於生產醫學的服務成效已逐漸成形,且可適用在國內大小規模的豬場及各種不同的生產系統,豬場執行後所呈現的是豬場生產效率的提升及豬場的管理變得容易,並可在出售前 10 個月預估該場出豬的頭數,讓豬場有透明化及可預期的產量。該資料也可用以預估 10 個月後的出豬頭數,供農委會及各界運作產銷調節的參考。

圖1 目視管理白板

圖 1 目視管理白板

圖 2 生產 醫學教育網站-主要服務項目

圖 2 生產 醫學教育網站-主要服務項目

圖 3 生產醫學教育網站 - 參考書籍

圖 3 生產醫學教育網站 - 參考書籍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2-17: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