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彭玄桂的故事─從飼料管理到飼料工業及產銷的演變

崔慈悌

  民國51年彭玄桂到農林廳畜牧科待了19年,任職飼料股長期間推動臺灣最早的飼料管理法規─臺灣省飼料管理規則,在經濟部當過飼料科長、農委會專門委員、技監,並於再任的參事任內退休,彭玄桂公職生涯40多年與臺灣飼料管理及產銷供應史形影相隨。

  民國50年代早期,一般的農家多數都有養2、3頭豬。彭玄桂說,當時家裡收穫的農產副產物,人不能吃的才拿來餵豬,像是甘藷黃葉、甘藷藤,煮後餵豬,豬隻營養並不均衡,即使平安養大也要1年多才能賣,還不能生病,也因此養豬賣到的錢被認為是「土地公財」,辛苦且不穩定。

  當時的甘藷採收有季節性,大部分為裡作,輪作時必須全部採收,豬吃不完的就做成青貯料,慢慢給豬吃,成為臺灣早期的豬飼料。

  豬飼料最重要的基本要求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若要健康還要加一些維他命,鈣、磷及胺基酸等,講究的再加一些促進生長的東西。臺灣在日據時代就有用豆餅來補充蛋白質,光復初期,進口黃豆主要在提煉食用油,後來對豬肉的需求增加,農復會於是從1960年代開始推動綜合養豬計畫,政府也積極扶持飼料工業的發展。

  彭玄桂說,當時已注意到,豬的營養需求以離胺酸最重要,黃豆就含豐富的離胺酸。「最初豆餅只是提煉黃豆原油的副產物,之後發現拿豆餅餵豬,不到1年就可以賣了,讓臺灣的養豬事業一下子跳起來。後來進口黃豆就不單是為了油,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豆餅或豆粉,飼料廠也陸續成立」。

  臺灣早期的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原料是豆餅,先把黃豆蒸熟,倒入鐵模框裡,再用油壓機硬是將油擠壓出來。彭玄桂說,無論是黃豆還是地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蒸煮過,才能去除或減少其中的抗胰蛋白酶,避免豬隻吃下會瀉肚子。

  後來發展成豆粉(大豆粕),這是飼料史中很重要的一頁,「有了豆粉,飼料才得以大量生產」。不過市面上也出現不少假的豆粉飼料,為進行規範,彭玄桂於是協助起草「飼料管理法」,並在62年公布,讓原本只是行政命令的飼料管理規則正式立法並訂有罰責。

  民國50~60年代,臺灣以混合飼料為主,配合飼料也已經出現,彭玄桂指出,配合飼料是根據配方製成的飼料,營養成分已相當平衡,混合飼料則偏重在把農家所缺乏之精料預混在一起出售。

  當時的飼料廠多屬中小型,飼料由農民買回去加上當地自有的青貯料等東西,像在臺南、屏東的養豬農戶,就有一些甘薯藤、地瓜葉、香蕉梗,與北部養豬農戶所產的農作副產物不同,所需飼養的配方也不同。

  隨著養豬規模擴大並逐漸趨向專業,彭玄桂指出,60年代起商業性的配合飼料已廣泛出現,國外名牌混合機也進來了,飼料廠就從最初少量製配開始,進展到地區性、小鄉鎮裡的小型飼料工廠,再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型、大型工廠,飼料業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

  臺灣飼料廠的混合設備一開始是以直立式螺旋混合機為主,再來是橫臥式緞帶狀混合機,彭玄桂說,前者在臺灣除有幾臺雙螺旋外,幾乎全是單螺旋的結構,後者則是效率較高。

  直立式混合機主要是自己配飼料自己用,即使需要半小時也無所謂,等到需要飼料時再從下側之卸料口把攪拌好的料放出來。「早期的飼料廠就用這種機器,後來的自配料也用這種,混合機還可以兼貯存桶」。

  不過直立式混合機不易均勻,攪拌時間也較長,所以後來的機器就演變為橫臥式、有的還加蓋二樓板,便於投入飼料添加物。

  這種橫臥式混合機,攪拌速度很快,可以在4、5分鐘就讓變異係數低於5(變異係數愈低愈均勻),而且一批次可以混合4到6公噸,從原料倒下去到做好排出來,不超過6分鐘。

  只是這種大型飼料機器很貴,每更動一部分就得花錢,「有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規定,又不願花錢,就只能知難而退,所以當時一些小廠就由1千多家慢慢淘汰,剩下能生產合格產品的廠商,飼料業也逐漸走上大型化」。

  從60~80年代幾乎都是大型飼料廠的天下,但80年代以後,飼料廠的狀況又再度反轉,有中小型飼料工廠模樣自配自用的養豬場陸續出現,現在的養豬飼料75%自配,只有25%向飼料廠購買。

  彭玄桂說,因為當時農委會和養豬科學研究所(現在的動物科技研究所)一些專家們,認為應指導養豬戶降低成本,於是爭取經費,教導養豬戶自配飼料,這個工作訓練的很成功,奠定臺灣養豬自配的基礎。

  但後來的發展卻是始料未及,大型的飼料廠因顧及信譽,在原料和配方的採購,藥物的殘留等方面都非常謹慎,銷售的飼料不容易出問題,自配料興起後,自配戶不斷增加,有的還冒險代工,加上飼料的原料來源開放進口,買到的原料品質參差不齊,相關單位又無法一一抽驗,導致藥品殘留等問題又再度浮現。

  「5、60年代有不少飼料原料供應商,會製售假飼料騙人,後來大廠興起,品管好,不容易被騙了,現在卻又反過來讓藥物之添加成了頭痛的問題。」臺灣飼料業走過數十年,飼料管理又將是新的年代所要面臨的問題。

《養豬產業60年記事實錄》

註:本文摘錄自《養豬產業60年記事實錄》

彭玄桂簡歷

1938 年生,省立農專畜牧獸醫科畢業,德、英、美、日研習,兼具獸醫師及畜牧技師資格,曾任前臺灣省政府農林廳飼料股股長 (9 年 ) ,經濟部農業局飼料科科長 (3 年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飼料藥品科簡任技正,余玉賢主委機要秘書、專門委員、科長、秘書室主任、參事、技監、參事等 (19 年 ) ,並曾兼任中華民國飼料檢驗學會理事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師。

彭玄桂先生(崔慈悌 攝)

彭玄桂先生(崔慈悌 攝)

大豆擠壓成的豆餅(彭玄桂 提供)

大豆擠壓成的豆餅(彭玄桂 提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2-17: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