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地產地消食材、嚐鮮、體驗趣

輔導處 蘇夢蘭.倪葆真

  知識的傳授如果只透過口述,記憶效果很有限,若親自參與體驗,則更能瞭解箇中道理且記憶深刻。在糧食安全及地產地消觀念逐漸被倡導的今日,農村旅遊是極符合節能減碳且能夠提供體驗學習與教育的活動。

  這項綠色產業,不僅豐富觀光產業深度,也讓消費者從實際的休憩體驗活動中,瞭解農業的自然、農家的文化與土地的價值,讓知識的傳遞更為迅速且不再生硬,甚至促進城鄉交流活性化,同時活絡農漁村經濟,縮短城鄉距離。

壹 . 吃當季、買在地,跟著食材去旅行

一 . 樂活最正點

  越來越多人奉行著樂活( LOHAS )的生活哲學,而「樂活」最簡單的實踐方式,就是「吃當季、買在地」,透過支持「地產地消」,購買「對時」的產地作物,才是真的「對食」。

  在都市化與商業化高度發展下,農產品和消費者間唯一的連結只剩下「價格」。消費者不知道農民種植作物的過程與價值,農民也不瞭解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產地到餐桌」的飲食態樣被逐步推廣,但消費者可能僅止於「重視食材」的生產過程,而不是真正「認識食材」的生產過程,於是,「食材旅行」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二 . 找食材,休閒趣

  所謂「食材旅行」,就是讓消費者直接到食材產地,從認識食材、農事體驗、料理烹調到伴手製作,瞭解土地與農村的人文風情,不但能讓旅人用心體會食材背後的點滴故事與達人的戮力,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和農民、農村以及土地產生更深厚的連結。

  例如,花東地區清淨的環境孕育出許多無毒有機的食材。農委會在 101 年度推出為期四個月的「農遊花東 ‧ 尋寶好食光」系列活動,該活動便是以「食材旅行」為主題的農遊闖關活動,除了精選花東 10 個農遊重鎮必吃特色創意便當 15 款,加上休閒農場、田媽媽料理班及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等,總計規劃出 80 個尋飽點,希望民眾暢遊花東,尋訪最當季、最在地的好滋味,同時藉由實際從事農事體驗,認識食材與利用食材。

  另外,彰化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許多農園紛紛轉型成為觀光果園,如員林的楊桃園、大村及溪湖的葡萄園、芬園的龍眼、荔枝園等,讓遊客到當地採摘果實與認識農產品,符合現代人的休閒旅遊需求。而來到彰化不可錯過的,還有優質的漁鮮美食,如珍珠蚵、文蛤與烏魚子。農委會也在 102 年度農業旅遊商品發展計畫項下,輔導相關單位開發彰化農村食材之旅,走訪一趟彰化,最新鮮的蔬果採摘、最饒富趣味的牽罟活動或潮間帶或王功漁火,結束後品嚐最鮮美的在地特產,不論是炭焙龍眼乾、荔枝乾、土雞、蚵仔煎、蚵嗲等,無不令人吮指,成為旅遊返鄉後可以回味再三的記憶。

三 . 逛市集,和農友溝通

  食材旅行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和農民溝通,無論去到休閒農場、農民市集或農會經營的農特產展售中心,皆可藉由互動、品嚐、採買,瞭解農業也瞭解農民的理念,絕對有助於消費者認識食材與食材的價值,也對農民因掌握消費需求而審視栽培理念,進而改良栽培方式等,對於農產品的品質確保、安全維護,都有實際助益。

貳 . 尋訪在地特產,臺灣農村嚐鮮趣

一 . 嚐美食,品風情

  為行銷農產品地產地消的觀念,農委會特別在 102 年度籌辦「鮮享在地-嚐鮮大使」選拔活動,選出 2 名素人嚐鮮大使,以一個月的時間駕駛嚐鮮車前往農家與田媽媽班,實地體驗採摘在地食材與品嚐道地風味美食,並把在旅途中感受到的暖暖人情味和嚐鮮經驗,利用社群網站和民眾分享,短短一個月,獲得 1 萬人次以上按讚。

農委會甄選出的 2 名嚐鮮大使,不但愛旅遊,也愛美食,都沒有農作經驗,在利用 1 個月走訪鄉間的期間內,他(她)去親近土地、品嚐旬食,儼然一趟美食深度之旅。

二 . 年輕素人宣導地產地消

  這趟美食深度之旅是以「鮮享在地」為活動設計宗旨,兩位大使邊吃邊玩尋找臺灣各地最道地、最當令的食材,全程從宜蘭出發到高雄,駐足 10 個縣市、走訪 13 個休閒農業區、超過 40 多家田媽媽班與休閒農場,體驗到的食材估計將近有百種,例如到苗栗公館採芋頭、手作芋頭糕;到雲林口湖捕撈烏魚、學漁夫殺烏魚取卵、曬烏魚子並品嚐烏魚料理;到臺南官田穿青蛙裝下田採菱角,親手做菱角染,再到田媽媽餐廳吃菱角粽。

因為遊程的設計與安排,讓兩個年輕人更懂得珍惜糧食,珍愛農業,也透過各種管道宣傳多位農業達人、鄉間風情、在地食材,讓正確的飲食教育和地產地消的重要性被推廣出去。

三 . 在地消費,愛地球,也愛您自己

  在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下,食材的來源也愈趨多元,每年近百萬公噸的農漁產品進口到臺灣,被國人隱形消費著。透過產地標示的措施,消費者可以辨識進口品與國產品。

  也許國產的蔬果或肉品價格比較貴,但一定值得被選擇,因為在地生產的,用最短的食物哩程送到消費者手中,是最節能減碳,也是最健康的消費方式,這樣的消費型態,不但是愛地球,也是愛您自己的行為。

參 . 推動在地消費,全民一起來

一 . 做中學,在地消費向下札根

  近年來外食風潮備受各界的矚目,很多青少年忽略了家鄉在地的特色食材,透過全國各級農會,以四健青少年會員為對象,推動一系列的農業食材教育活動,如以在地農產品為主題,讓學童親手栽植到烹調,認識在地農產品的特色,並親身體驗農夫耕作之辛勞,更懂得要珍惜在地寶貴的食材;同時推出青少年健康飲食作業研習,設計從產地到餐桌一整系列的課程,包括每日飲食指南、良好飲食習慣、食物里程、吃當地當令的食物、糧食安全、對食物心存感恩等,透過課程推動地產地消的理念、探討全球糧食危機、認識食物和食品的差異、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等,讓會員們重新思考「吃」的議題,另,透過慢食文化、均衡飲食、運用在地食材做創意料理等,闡揚宴饗之樂趣,並喚回消費者對「生態美食」的認知,推動高品質美食生產,保存具技藝性的製造方法,以及即將消失的在地各種葷、素食材的栽種與料理,並辦理品味教育,傳承傳統烹飪及習俗,提高飲食文化標準,推動當地原產、生長富營養之食物的低哩程消費。

二 . 多樣學習,體驗在地農業生命力

  面臨世界糧食供需不穩定與食安問題,結合中華民國農會、各級政府以各地農業特色產業為主題,辦理農業體驗活動,以做中學方式培養國人對在地特色食材、環境、生態、鄉土之認識與興趣,讓更多民眾走入農村,體驗農業,親近土地、珍惜環境。活動主軸為:

(一)安全安心農業生產教育學習 — 介紹在地特色農產品之生產過程,透過農業實作體驗,讓民眾學習農作物生產過程,並教導民眾如何吃的安心又健康。

(二)地產地消在地農業─讓消費者深入瞭解在地食材的特性及優點,地產地消的觀念,並教導消費者各項綠色飲食之觀念及其對自身健康與在地農民的益處。

  102 年所辦理的農業體驗營分為 1 日、 2 日、 3 日的活動,對象則包括成人、青少年及親子,活動設計多元性,位於北臺灣有內湖有機饗宴、食在安心健康之旅、來去新竹住一晚、風城茶花親子營、山城飄「奶」香等;中臺灣有東勢角尋農紀、農村懷舊樂活體驗、姑且麻吉之遊等;南臺灣有花兒香青菜甜親子體驗、菱鄉農業體驗等;東臺灣則有有機花蓮‧樂活年年體驗營、樂活養生親子遊-有機生活體驗等計 52 梯次活動,透過農業體驗營,讓居住都市的成人及青少年走入農村,品嚐在地好食材,體驗自然之美並能親子同樂共同享受親手栽植與採收的樂趣。

  102 年相關活動計有 1 , 657 人參與,其中 98.7% 的參加者同意往後要優先選購臺灣在地的食材; 97.5% 的參加者則表示「經由訓練活動,感受農村生活,更瞭解在地農業色」;另有 97.1% 的參加者表示「透過本次活動,瞭解食材的生長環境」,對於推動地產地消確有實質之效益。

肆 . 結語

  最新一期旅遊雜誌以「產業觀光」為主題,闡述輕學習、深感動的觀光趨勢。序文寫到,把產業當觀光景點,是近幾年來臺灣產業轉型中發現的潛力商機,包含觀光工廠、農業旅遊及地方特色產業等;結合產業的觀光除了無購物壓力,可以透過實際的手作、體驗,甚至結合在地特色美食,讓人意猶未盡。

  愈來愈多人開始捨棄物質「數量」的滿足,轉而追求生活「質感」的提升,全球興起一片綠色消費風潮,崇尚自然、健康環保的樂活生活,成為新時尚。據統計, 102 年前往農村體驗旅遊之人數為 2 千萬人次,與 100 年及 101 年相較,成長率約為 42.9% 及 8.1% 。期待更多的遊客擁抱臺灣農業,體驗休閒無限,並將在地消費的理念傳遞出去。

到花東來一趟食材旅行,有體驗樂趣也是環境教育

到花東來一趟食材旅行,有體驗樂趣也是環境教育

素人前往農村嚐鮮,倡導在地消費觀念

素人前往農村嚐鮮,倡導在地消費觀念

培育各地農會四健青少年認識農業與食材,是推廣地產地消的方法之一

培育各地農會四健青少年認識農業與食材,是推廣地產地消的方法之一

農業好伴手,旅遊帶著走,既有特色,又低食物哩程

農業好伴手,旅遊帶著走,既有特色,又低食物哩程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4-16: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