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地產地消開創臺灣土雞產業新展望

畜牧處 陳志維

壹 . 前言

  近年來,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國積極加速自由化與國際化進程,透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FTA )或經濟夥伴協議( EPA ),加強區域經濟整合,降低投資障礙,開創自由經濟市場吸引投資,帶動整體國家實質經濟發展。

  臺灣農業因應全球經貿自由化等挑戰,應延伸農業價值鏈,整體戰略思維設定從「生產型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爰推動「農業加值」外銷,以創新思維加上跨域整合,擴大加值空間行銷國際,促進「地產地消」,提升農業經營,推廣在地特色產品加值綜效。

  「地產地消」的由來係源自 1990 年代日本兵庫縣「日本農業協會( 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簡稱農協)」所推出的一套農業振興方案。「地產地消」直譯係指當地所生產的農產品,就直接供給該地區消費之意;倘以廣義解釋,甚至可擴大至全國為範圍。「地產地消」具有教育、文化、節能、減碳等各面向的意義,漸漸突破原來舊有農產品產銷限縮,改變成重視「鮮享在地」、「特色」、「新鮮」及「優質」,開拓多元消費途徑的行銷模式。

  為強化促進「地產地消」,建立市場區隔,及推動國產優質家禽產品廣為消費者喜愛及食用,輔導產業強化我禽品安全生產,推動產地標示及「冷藏」與「解凍」肉品標示,推廣國產新鮮優勢家禽產品(如國產雞肉、雞蛋、鴨肉、鴨蛋及鵝肉等禽品),與冷凍進口產品形成市場區隔。持續加強消費者溝通,推動食農教育,自學童時期開始,結合學校營養午餐、團膳等,養成對國產優質禽品之消費習慣。又結合農村文化、在地特色,開創農業精品伴手禮,配合國內觀光旅遊人數突破 900 萬人次,朝向農村文化旅遊發展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農業及六級化產業,創造家禽產業永續發展。

貳 . 產業現況

  我國白肉雞產業垂直統合經營程度高,已有 9 成以上由電宰業者契約飼養及屠宰供應,自養雞場抓雞,經屠宰、分切及加工後,透過禽肉行銷業者或自行銷售模式直接到銷售通路端,整體產銷流程較為單純。

  至於有色肉雞即是泛指土雞,臺灣土雞為國內家禽產業之特色,品種多元,主流品種可分為紅羽土雞、黑羽土雞、烏骨雞、珍珠雞、鬥雞及閹雞等,其中以紅羽土雞及黑羽土雞為大宗,約占 80% 以上;目前土雞飼養戶數約 3,000 多戶,每年生產近 1 億隻土雞供國內消費者食用。

  依據附表資料顯示,近 10 年來,白肉雞產業穩定成長,然土雞產業雖產值有增加,惟受到經濟景氣、國人消費習慣及人口結構改變、外食人口增加、進口冷凍雞肉與白肉雞產量逐年增加等綜合因素影響,國內土雞產量逐漸遞減,產業結構已面臨重大挑戰,加上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成功推動,目前處於關鍵轉型期,必須研擬對策進行調整作為因應。

參 . 推動策略

一 . 加速結構調整,發揮產業與資源綜效

(一)開發科研能量以強化優質健康家禽種原生產效能及供應,提升飼養技術,強化生物安全措施,建構適地性及導入新式生產系統,型塑專業分工、現代化及企業化有色雞飼養體系。

(二)輔導大宗土雞(紅羽及黑羽)飼養戶落實統進統出及批次飼養模式之比例達 9 成以上,並推動契約生產模式及規格化產銷體系之建置,提升其比例由近 80% 至 90% ,以增加養雞場經營效益。

二 . 促進地產地消,建立市場區隔

(一)建立無毒、符合動藥殘留標準之優質禽品安全生產模式,輔導產銷各層次建立自主品管能力及可追溯體系。

(二)逐步發展地產地消特色化中小型禽肉供應鏈型態(產、製、銷一條龍之經營模式)以建立地區特色精緻禽品,提升產業價值。

(三)運用觀光旅遊、美食探蒐、文化溯源及文創意念之結合,強化異業結盟效應,強化臺灣家禽產品之行銷廣度及話題性,運用資通訊優勢,引動消費能量,並迎合伴手禮趨勢,輔導加工業者規格化生產,提供分切小包裝產品,符合消費需求。

肆 . 國產土雞地產地消之標竿典範

一 . 效率規格化大宗土雞典範-立瑞畜產有限公司

  立瑞畜產有限公司於 2004 年在雲林縣土庫鎮正式成立,為臺灣的大宗土雞專家之一,係一完整統合經營的有色雞業者。

  該公司總經理薛清亮先生是養雞界的達人,從孩提時期跟著父親踏入這個行業已經超過 30 個年頭,延續父親那一代堅持的精神,自靦腆的笑容中,對於自身曾體驗過養雞的大風大浪,展露無比堅毅恆心,侃侃而談所有雞隻大小事,表現出辨才無礙、滔滔不絕的那一份自信,使人充分瞭解他在這個領域的投入與用心,所謂「達人」不正是如此,透過經年累月的鍛鍊疊積,融會貫通本身專業,更心領神會臻於至上到業界之真髓。

  立瑞公司係農委會輔導大宗土雞(紅羽及黑羽)推動契約生產模式及規格化產銷體系之建置的最佳模範代表之一;公司本身為契養主,領導一大群契作戶專業從事有色雞飼養作業,落實系統性統進統出及土雞批次飼養模式。

  專業的土雞飼養需自精心的選種開始,因為有優良品種的土雞親代才能有優質健康的小雞,有優質品種的小雞,雞隻本身就不容易生病,也長得更健壯。又乾淨、寬闊及無臭味是每個契養戶畜牧場的基本條件,清淨的環境讓土雞不容易生病,包括駐場獸醫師定期幫土雞健康檢查,隨時掌握土雞生長狀態,並即時預防各種疾病,加上餵飼有認證檢驗之飼料,土雞自然長的優、長的好。

  為求得有色雞在銷售上能有所突破,立瑞公司更著手規劃電宰場的設立,先於 2011 年取得執照,於 2013 年完工,並於同年 3 月取得屠宰場登記證。

  該公司除建立符合國家規定的屠宰生產線,並規劃了 240 平方公尺的空間進行土雞分切作業,以衛生、安全、新鮮、方便、客製化等全方位的服務來推廣臺灣土雞;總括來說,立瑞公司從有色雞育種、飼料、上市、電宰各階段層層管控替消費者嚴格把關,歷經多年升級技術改善,持續投資屠宰加工設備,提供專業安全、品質衛生之各類禽肉產品,回歸到最初,用不變的真心,提供廣大消費者最有保障的生、熟食臺灣土雞料理。

二 . 從農場到餐桌即食特色土雞模範-淞品畜產有限公司

  為使消費者能夠買到最新鮮、安全及肉質 Q 彈多汁的國產土雞,並透明化從牧場到餐桌的生產履歷,農委會持續加強國內土雞之產銷輔導工作,除了常見的傳統市場、大型賣場及超市等通路,可讓消費者購買生鮮土雞之外,也有新型態臺灣土雞消費的新選擇,目前該會所輔導全臺第一家產、製、銷一條龍經營標竿之「淞品土雞」專賣店,係以計畫性生產採契養生產、合格屠宰、分切加工、運輸販售、品牌獨樹一格等等條件,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消費者最新鮮、安全又好吃的國產土雞。

  65 年次「淞品畜產」公司的老闆高浚泓先生,十幾年前從臺北市萬華三水市場 1 坪小攤起家,賣熟食土雞 5 年,後來為了管控肉雞品質,一度親自養雞,卻遇颱風、水災險丟了性命,所飼養的雞隻全被大水衝走。然「淞品畜產」公司為 2013 年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實施以來,首家由傳統市場成功轉型,做到產、製、銷一條龍的菜市場土雞業者,亦是成功輔導之重要案例。該公司因銷售端為了獲得更好之食材原料的掌控,因此往回建立自有的土雞飼養畜牧場,並與中南部養雞戶建構及擴大契養生產規模,同時新建中小型屠宰場與加工分切工廠,終以成功轉型為產、製、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在其流程之中,更有產銷履歷、合法屠宰場、獸醫師把關及合格工廠登記等多項保證,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從成雞、屠宰、加工到銷售,限時物流直送到其通路端,提供消費者最新鮮、安全又好吃的國產土雞,此類成功轉型之標竿店家,樹立良好品質的優秀典範,可推廣給更多家禽業者效仿學習。

  「淞品畜產」身為臺灣優質畜禽產品加工廠,以生產品質優良的禽品為宗旨,除了設置現代化的生產機械設備及生產技術外,亦相當注重食品衛生安全,從淞品放山雞之飼養、原料採購、屠宰、加工到消費者攝取之整個過程中,確保食品之安全性、完整性、健全性,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

伍 . 結語

  透過農業產業價值鏈延伸與整合,輔導產業以農業加值方式朝精緻化及特色化發展,係目前因應全球經貿自由化下家禽產業升級之重要措施,促進「地產地消」更是不可或缺的輔導方案;農委會未來將更積極輔導我國家禽肉雞產業朝向多樣化標竿典範發展,整合各樣式國內土雞產銷鏈,以效率規格化大宗土雞典範──「立瑞畜產有限公司」,輔導消費大宗、家庭用及業務用之有色肉雞以規格化生產及分切加工的比例提升;另外,以從農場到餐桌即食特色土雞模範──「淞品畜產有限公司」,強化特色化小型供應鏈型態(產、製、銷一條龍之經營模式)建立區域特色品牌工作,搭配積極垂直整合並建構完整契養經營模式,提升整體競爭力,共創臺灣土雞產業的永續發展。

立瑞畜產有限公司大樓外觀

立瑞畜產有限公司大樓外觀

土雞產、製、銷一條龍記者會現場

土雞產、製、銷一條龍記者會現場

淞品畜產有限公司屠宰場設施 淞品畜產有限公司屠宰場設施

淞品畜產有限公司屠宰場設施

附表 2002 年至 2012 年白肉雞及有色肉雞產量與產值

項目

白肉雞

有色肉雞

年度

產量(億隻)

產值(億元)

產量(億隻)

產值(億元)

2002

1.88

124

1.64

150

2003

1.90

113

1.57

134

2004

2.07

126

1.46

168

2005

1.69

131

1.43

205

2006

1.82

116

1.39

184

2007

1.77

130

1.35

194

2008

1.79

142

1.23

232

2009

1.90

152

1.21

213

2010

1.92

156

1.24

207

2011

2.01

177

1.31

238

2012

1.87

161

1.19

210

2013

1.84

164

1.03

203

資料來源:農委會「農業統計年報」, 2013 年為預估值。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4-16: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