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地產地消鮮享在地漁產品推動概況

漁業署 林緣珠

  食品與生活密不可分,漁產品是國人重要的營養來源,更視為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臺灣四面環海,海洋不僅為糧食供應,周邊產業更維繫漁村經濟;漁業年平均產量約 120 萬餘公噸,漁業生產者約 13 萬餘戶,從業人數達 34 萬人,按漁業別分遠洋、沿近海及養殖漁業,遠洋漁業主要以國外為運作基地,直接在基地售魚,少部分運至國內銷售,沿近海漁業提供內需市場,養殖漁業除供應內需市場並可外銷;整體漁產品外銷全球市場超過 90 個國家,以鮪魚、鯖魚、秋刀魚、石斑魚、吳郭魚為出口大宗,總體創造產值約 1,000 億元 ,具有社會安定、糧食供應及遊憩觀光 ... 等價值與功能。

  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對飲食健康越來越講究,消費型態由早期溫飽轉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訴求安心的食材、安全的飲食,也關心著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議題,而「地產地消」就是消費及販售在地生產的食材,或是到產地消費的行為,簡單的說就是「愛用國貨」,鄰近國家日本有「身土不二」飲食運動,係指食用生活圈土地所 生產, 以及 食用 應節食物 ,有益身體 ,而韓國有「農都不二」行動,表示農村與都市分不開,彼此互存與需要,拉近城鄉差距,以各式口號與行動表達對國產品的支持,臺灣近年也提倡「地產地消」,茲將近年推動內容由生產者、消費者及通路建構面說明如下:

一 . 輔導生產優質產品

(一)輔導籌組漁業產銷班提高經濟規模

  自 98 年起,推動理念相同的在地漁戶組織產銷班,以漁民為主軸透過班員會議討論,建立由下而上、適地適作模式,整合產銷資源,提高經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目前漁業部分已達 242 班,涵蓋養殖類及特定漁業類,未來增加休閒漁業及漁業權類產銷班,多面向發展。

(二)安全安心的漁產品生產制度

  TAP (產銷履歷)係指 農產品自生產到加工,公開且可追溯之完整紀錄,讓消費者瞭解產銷過程的所有資訊,確保消費者所購買的農產品是安全安心及可信賴 ,目前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養殖戶計有 579 戶,品項有臺灣鯛、石斑魚、文蛤等 15 種,另 推動 CAS 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以國產漁產品為主要原料、衛生安全符合要求、品質規格符合標準、包裝標示符合規定等 4 項特點,建立優良國產農產品良好形象,目前 CAS 水產品 包含超低溫冷凍水產品、冷凍、冷藏、乾製及罐製水產品 5 大類,已輔導超過 39 家廠商 340 項以上產品,可供消費者選購。

(三)產地標示區隔市售產品

  產品有標示產地標章者,表示其來自特定的區域環境,生產或加工製程符合所訂相關規範,具有一定品質與產品特性,除可提升產品形象外並區隔市售產品,國內目前已有基隆、新北市、高雄、屏東及澎湖等 5 處縣(市)政府申請漁產品 產地證明標章註冊。

二 . 耕耘通路拓展消費

(一)應用現代化賣場通路擴大推廣

  早期水產品多在傳統零售市場販售,因應消費者需求增加及多元化,連鎖超市逐漸轉型社區化並設置生鮮部門,販售生鮮及即煮即食加工品,爰強化與零售通路合作並媒合開發新品上架販售,提高國產品能見度,消費者除可更便利取得國產食材外,選擇種類也更多。例如媒合國產養殖青斑及龍膽石斑之加工廠與全聯超市合作,開發符合家庭食用小包裝商品,將餐廳高檔食材家庭化,藉助廣布賣點舖貨,促進國產石斑在市場流通;輔導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在松青超市、有機園地等通路銷售,發揮地產地消最佳營銷模式。

(二)輔導國軍副食供應漁會發展團膳市場

  為改善國軍官兵伙食並提供安全衛生食材,於 80 年 4 月 1 日由本會輔導農漁民團體供應蔬果、漁產等,漁產部分由中華民國全國漁會(原為臺灣省漁會),輔導由嘉義、梓官、淡水、澎湖及頭城等區漁會辦理共同運銷供應,目前有 9 家區漁會供應全臺 26 處國軍副供站,供應品項達 50 餘項,其中以國產秋刀魚、文蛤等為大宗。另梓官區漁會供應全國 6 處監獄,以吳郭魚、烏魚、鱸魚、秋刀魚為大宗。

三 . 結合年節、文化及競賽引領消費風潮

(一)年節推薦用魚及烏魚子競賽創新行銷

  推廣時令豐產漁產,配合應節食材創造話題,農曆春節及中元節是民生用魚需求高峰,象徵年年有餘的魚料理,更是圍爐年夜飯必備年菜,除推廣多元的時令豐產漁獲,並力推國產養殖金鯧(又名黃臘鰺)及燕魚(又稱富貴魚)替代傳統海洋漁撈白鯧、黃花,帶動年菜、餐廳業者、美食節目等採用推廣,已形成風潮,同時輔導產業團體販售國產應景魚禮盒,各區段價格皆具,滿足不同料理需求,大大提高應用廣度。另推廣國產養殖烏魚,籌辦烏魚子評鑑及以國產為主原料之水產精品選拔,創造良性競爭環境,促進提升產品品質,搶攻伴手禮市場,提供消費者安心食材;於臺灣美食展籌設「臺灣石斑館」,結合國內餐廳及飯店推廣,形塑國產石斑魚時尚經典形象。

(二)推廣飲食教育

  針對不同使用族群,辦理消費者與主廚國產魚食講座、料理競賽,課程涵蓋生產製程、營養價值及料理開發示範,增進國人對國產食材認識,並透過國產食材巡迴講座,促進餐飲業者研發及國產食材多元應用。

(三)結合文化活動體驗消費

  輔導地方政府或產業團體,辦理漁業產業文化活動,以「魚」名為活動主題,結合文化、觀光、休閒等地方產業行銷,並結合社區團體共同參與,融入地方特產及漁村文化,除對當地民眾傳達與傳承在地文化意涵,整合行銷地理風情及漁村體驗活動的推動,深化國人區域印象及留地消費,真實感受在地飲食文化,改善漁村生活,活絡產業及環境。如屏東縣黑鮪魚文化季、臺東縣成功旗魚季、宜蘭縣南方澳鯖魚祭、金門縣石蚵小麥文化季等。

  我國已於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 各國更強化推動區域貿易組織,臺灣 面臨高度經貿自由化及國際化之挑戰,因應全球化市場之競爭及消費行為變遷,國內漁產品可從產、製、儲、銷各階段進行人才培育及組織強化、產品品質提升、更多元又有效率之通路及資訊科技之應用等每個環節連結,以降低產銷成本,提升臺灣漁產品產業價值鏈。由於漁產品具有容易腐敗、變質、缺乏耐久保鮮不易等特性,需用特殊的設備保存和運輸以保持鮮度,在國人喜性消費「現撈」生鮮魚貨,且重視食品衛生安全議題下,國產魚具有生產地鄰近消費地、嚴謹認驗證制度、便捷的交通系統及便利的購物管道等優勢,得以善用在地優勢,推廣消費者愛用國貨,鄰近國家推動「地產地消」的做法可借鏡,此外,市場最終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要獲得消費者認同支持,則需瞭解其需求及掌握市場動態,開發生產符合需求與期待的產品,「地產地消」不僅是新鮮、安全、健康展現,也可藉由消費的行為活絡漁村經濟,縮短食物哩程碳足跡及友愛環境減少負荷,並有助提高糧食自給率,以提高臺灣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國產龍膽石斑進駐連鎖超市通路

國產龍膽石斑進駐連鎖超市通路

強化消費者溝通,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推廣

強化消費者溝通,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推廣

鮮享在地,國產漁產品行銷

鮮享在地,國產漁產品行銷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4-16: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