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安全農業推手-水產品衛生安全優質把關

漁業署 吳孝芸

壹 .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於 1983 年即定義食品安全與衛生為:「食物在生產、加工、貯存、分配和製造過程中,確保食物安全可靠、有益健康,且適合人類食用的種種必要條件和措施」。依照全世界學者、專家、政府及國際組織對於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和論述,政府、業界及民間是維護食品安全的三大支柱,應共同負擔維護食品安全之責任。

  眾所皆知,水產食品是人類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主要的來源之一,且是一優質蛋白適合人類消化及吸收,隨著社經結構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漸進提高,消費者對水產品的衛生、安全、品質及鮮度要求日漸嚴格。又 水產品因水分含量比一般畜產品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如何 維持品質及生產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的水產品,是業界與政府努共同的責任與使命 。

貳 . 水產品衛生安全監督與輔導

  為確保消費者食用水產品安全,及因應歐盟、日本等世界各國陸續實施可追蹤及產銷履歷制度, 為做好產業 監督與輔導角色,漁業署歷年來已輔導產業強化產銷各階段,落實衛生安全自主管理工作及通過符合國際及國內 HACCP (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 ISO 、 CAS 、 TAP 等登錄管理措施及認驗證制度,以及 宣導業者須負擔的產品責任等相關工作。

  為落實水產品源頭管理工作,督導縣(市)政府漁政單位,執行漁政、衛生安全及產銷管理等相關計畫及工作,並輔導漁會等漁民(業)團體配合政策,辦理相關安全管理工作。另自 97 年起導入風險管理機制辦理水產品上市前監測工作,並與農委會防檢局專業分工,輔導養殖業者正確用藥及疾病診療,推動成果包括:

一 . 加強水產品貨源追蹤及源頭管制

  委託各縣(市)政府配合執行水產品上市前採樣監測工作(圖 1 ),辦理養殖水產品上市前檢測(包括養殖魚塭及批發魚市場魚貨),以管理及監控初級水產品源頭。檢測項目包括水產動物用藥、重金屬及農藥等 64 項,每年採檢數量約 3,000 件,合格率在 95% 以上。

  另透由跨部會三會署合作機制, 與 地方政府 協調 追蹤不合格產品貨源 ,不合格養殖戶均列為移動管制戶及優先採樣名單,並與防檢單位合作辦理用藥講習及輔導工作,並俟檢驗合格方可上市銷售。在與防檢局及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業使市售水產品遭檢出不合格數由 100 年 24 件降至 102 年 6 件 。

二 . 因應產業需求,修正水產動物用藥法規

  考量養殖水產動物種類繁多,為符合水產動物藥品實際需求並與國際接軌,於 100 年修正「動物用藥品使用準則」第 3 條附件一「水產動物用藥品使用規範」指定之對象水產動物,改以水產動物目別方式明列指定對象水產動物,分為鰻形目、鮭形目、鼠鱔目、鯉形目、鯰目、鱸形目、鱘形目、十足目、龜鱉目、無尾目等 10 目,並配合修正 15 種水產動物藥品品目使用規範。

三 . 因應 311 日本核災,加強漁獲輻射檢測量能

  100 年 3 月 11 日日本發生強烈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輻射污染等複合性災害,為消弭民眾對水產品輻射汙染的疑慮,當時協調水試所兩度派遣「水試一號」試驗船赴我秋刀魚場採樣,確認漁場無輻射污染,並持續針對我沿近海捕撈洄游性魚類,及每年 6 ~ 11 月於西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國之秋刀魚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樣本範圍已涵括我國重要漁場魚種(圖 2 ),迄 102 年底檢測 604 件,結果均符合規定。

四 . 強化水產配合飼料品質監測

  為有效穩定水產飼料之營養成分,防範摻雜,以確保飼料品質衛生、安全,辦理水產配合飼料製造和輸入登記證核發,經檢驗成分合乎國家標準( CNS )者始核發登記證准予製造或輸入;另搭配水產飼料品質監測計畫,抽檢水產飼料, 102 年度抽檢計 380 件,除藥物殘留遭檢出外(合格率 98.76% ),其餘三聚氰胺、瘦肉精及重金屬等均未檢出。

五 . 輔導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

  102 年輔導南瀛養殖生產協會轄下 12 位會員及 2 家加工廠進行臺灣鯛產業鏈整合,辦理全球「高門檻且最新」養殖水產品驗證- ASC ( 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 )驗證, 102 年全球有 24 個養殖漁場通過 ASC 驗證,臺灣就囊括了 12 個,藉由取得 ASC 驗證,有效提升國際行銷競爭力(圖 3 )。

六 . 擴大安全認證水產品市占率

  96 年農委會頒布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即擴大推動 CAS 臺灣優良水產品、產銷履歷水產品及有機水產品等驗證標章制度, 102 年輔導 42 家廠商 383 項產品獲 CAS 臺灣優良水產品驗證; 7 家加工廠 98 項產品通過有機驗證水產品; 580 戶養殖戶通過產銷履歷水產品驗證,驗證面積 2,940 公頃,年產量達 14,400 公噸。

參 . 結語

  展望未來,全球水產品需求有二大趨勢,一為重視與生態環境維持和諧之水產養殖生產技術;二為食用安全,未來本署為加強水產品衛生安全管理,策略作為包括:

一 . 強化水產品追蹤追溯機制,確認產地到餐桌相關產銷履歷資料的正確性,替消費者進行安全把關工作。

二 . 增加監督能量,讓消費者對於國內水產品買的安心、吃得放心,營造更安全安心的水產品消費環境。

三 . 積極輔導業者自主管理的的動能,共同肩負起維護水產品品質、衛生安全的責任,提供消費者優質水產品。

四 . 強化消費者教育宣導,認識認證機制及標章,購買品質、安全及衛生確認的水產品。

唯有政府、業者及消費者三方共同攜手投入,引導提高水產品的品質、衛生安全 , 始能生產品質衛生安全之水產品,讓消費者食的安心、食的健康 。

圖1 水產品上市前監測之魚市場採樣

圖 1 水產品上市前監測之魚市場採樣

圖 2 採樣送輻射檢測之水產樣品圖 2 採樣送輻射檢測之水產樣品

圖 2 採樣送輻射檢測之水產樣品

圖 3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產品

圖 3 ASC 驗證活力生態鯛產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5-21: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