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從「看見臺灣」看見臺灣漁業的未來

漁業署 鍾國南

  一望無際的養殖池、成千上萬越過海堤的抽水管線、下陷的濱海地帶、消波塊綿延堆積的海岸、還有切割天然海岸的漁港和九孔池……「看見臺灣」用真誠的眼光與真實的畫面,真的讓我們「看見」了我們也許從未正視過的臺灣,但我們是否也在其中看見了臺灣漁業的未來呢?

社會需要理性的討論

  傳統上,許多人都認為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是相互衝突的兩個端點,而我們始終在兩個端點之間游移徬徨,既想要生活品質過的好一些,又希望保有美麗的山川與海洋。「看見臺灣」雖然藉著怵目驚心的畫面描繪出大地之母的傷痕,卻沒有沉浸在悲情的陰鬱之中,也沒有用憤怒的指控來激化對立,而是用美麗與醜陋的對比,喚醒這個土地上所有人民的良知。

  相較於現下社會上高昂的批判,以及網民們公審的定罪方式,齊柏林的畫面卻是真實而理性,吳念真的口白讓人感受到的是誠懇地自省,這恐怕才是「看見臺灣」最可貴的地方。的確,公民社會需要的不只是警世的鐸聲和急於奉獻的滿腔熱血,要找出面對難題的解答,還需要理性的討論和積極的行動。

政府必須有所行動

  環境問題難以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環境及自然資源具有公共財的性質,無法靠個人或少數人去造成改變,也沒有辦法透過市場機制來化解,要靠政府和全民一起來面對。為了逐步解決影片中沿海地區地層下陷的問題,漁業署從三個方面來解決問題,一是在雲林、高雄及屏東等縣市養殖漁業生產區內興設海水供水設施,提供養殖場優質的海水;在彰化、雲林及臺南示範推廣循環水養殖設施,減少養殖業對地下水的依賴;最後是養殖區內進排水路的改善,讓養殖戶能夠獲得穩定的海水供應。

  另外,針對海岸水泥化的問題,行政院 2007 年發布「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短期內讓自然海岸線零損失,並且擬具長期發展策略,嚴格審議所有的海岸開發案。該發展方案對於漁港建設的規定就是不再新建或擴建漁港,進一步還要對於無漁船設籍之漁港辦理公告廢止,而對於現有漁港功能的維護,則應該在保護漁船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之前提下,兼顧符合生態工程或柔性工法的原則,並加強漁港及鄰近設施污染防治。

喚醒環境意識推動產業永續

  「看見臺灣」並沒有用激越的語調高舉環保的大旗,卻用平實的旁白與真實的影像述說著我們在發展與環境間的兩難,但更可貴的,是用幾個實例點出人們在取捨之後找到的新方向。循著這影片的脈絡,我們終將體認到維護環境就是產業永續的鑰匙,保育的最終課程是讓人們學會如何讓後代生存下去。

  一定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終於學會保護生養我們的大地之母,那決不會是生產活動落日熄燈,而是我們在獲得與回饋的取捨之間,找到與大自然長久和諧的相處之道。

漁業推廣328期

本文轉載自《漁業推廣 328 期》

2007 年之後,臺灣已經沒有新設的漁港

2007 年之後,臺灣已經沒有新設的漁港

沿岸的漁船需要消波塊的屏障

沿岸的漁船需要消波塊的屏障

海水供水系統讓養殖業逐漸脫離對地下水的依賴

海水供水系統讓養殖業逐漸脫離對地下水的依賴

海岸的開發也帶來大自然的反撲

海岸的開發也帶來大自然的反撲

臺灣的養殖漁業也反映了產業發展與環境品質之間的兩難

臺灣的養殖漁業也反映了產業發展與環境品質之間的兩難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6-1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