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進口梨穗供應鏈模式與產業未來展望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張雅玲

壹、前言

  梨〔Pyrus pyrifolia (Burm. f)Nakai 〕為溫帶薔薇科(Rosaceae)多年生落葉果樹,在臺灣高接梨生產技術係於 66 年由臺中農民張榕生先生開發,將溫帶梨梨穗嫁接橫山梨枝條上,開啟在低海拔地區生產高品質溫帶梨技術。由於國產梨穗供應量有限,75 年政府開放自日本福島、鳥取及新瀉等地區進口,主要進口新興梨及豐水梨等品種之梨穗。

  100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發生強震,福島核電廠因而遭受損毀導致核輻射外洩,連帶影響對臺輸出梨穗之供應。有鑑於臺灣農民對梨穗之需求及日本供穗量不足, 101 年起農政單位開放進口中國大陸山東梨穗,打破多年由日本進口之模式。本文介紹進口梨穗現行申請程序及檢疫規範,並探討梨產業所面臨之挑戰及未來因應對策與展望。

貳、梨穗進口作業

  為確保梨穗來源無虞,避免引進危害本土作物之病蟲害,由申請輸入梨穗者(以下簡稱申請者)負責進口事宜,並依據「梨接穗進口申請審查作業程序」及「梨穗進口檢疫作業辦法」等法規,按照程序申請,經相關單位同意後才得以放行,申請者再將國內各產地訂購所需的梨穗數量送交至農民手中,遂形成一條供應鏈。

一、梨穗進口申請審查作業程序

(一)日本梨穗

  目前梨穗進口國家以日本及中國大陸兩個地區為主,其中由日本進口梨穗相關程序已行之有年。申請者必須是高接梨產地之農民團體,於每年 4 月 30 日前檢附供穗園名單清冊、採穗地區各品種別合理供穗量表、梨病害共同防治保證書、承諾保證書、梨穗進口計畫書及前一年度辦理情形報告書等相關文件,送至農糧署受理申請程序。若為當年新申請之農民團體,應另檢附組織簡介、經營現況及所屬會(社)員高接梨生產面積、年產量與行銷等概況。

  農糧署收到進口者送交之文件後,於同年 5 月 31 日前邀集防檢局及有關專家學者會同審查申請案,經審查通過後,由防檢局依據「梨穗進口檢疫作業辦法」進行相關檢疫作業。申請案經同意後之實際進口數量,以防檢局檢疫合格者為限,且不得逾越原申請進口數量;以 102 年申請日本梨穗進口為例,核定輸入數量 153,448 公斤,實際輸入數量 114,292 公斤,達成率 74.48% 。

(二)中國大陸梨穗

  中國大陸進口梨穗之作業程序與日本進口梨穗之作業程序有所差異,中國大陸進口梨穗為專案進口,申請者就所需進口數量先向經濟部申辦專案進口,經核准同意後,申請者檢齊專案進口中國大陸梨穗計畫書、供穗園列植圖、大陸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病毒檢測報告,及供穗單位之防治曆、承諾保證書等資料送至農糧署,由農糧署召開專案進口審查會議,經逐項審查通過後,由防檢局進行相關檢疫作業及辦理進口。

  專案進口之數量以經濟部同意核准數量為準;惟實際准許進口之品種及數量,仍應以防檢局依據「中國大陸產梨接穗輸入檢疫條件」檢疫合格者為限。以 102 年申請中國大陸梨穗進口為例,核定輸入數量 22,300 公斤,實際輸入 11,890 公斤,達成率 53.32%。

二、梨穗進口檢疫

  「梨穗進口檢疫作業辦法」是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第二十一條之一規定訂定,申請者及供穗國家須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者為限,每年檢附供穗園名單清冊、梨穗進口計畫書及前一年度辦理情形報告書等資料提出申請。若申請自未經核定之國家輸入梨穗,應檢附該國供穗梨樹及防疫檢疫資料,向植物檢疫機關提出申請,並經核定後始得辦理輸入。

  對於供穗梨園之病蟲害要求必須為梨衰弱病、梨火傷病及梨類火傷病之非疫區;供穗國家若屬梨脈黃化病或梨黃化葉斑病等病害之發生地區,須以經植物檢疫機關核定之檢測方式檢測,並繳交該項檢測結果報告;另確定供穗母樹均未罹染西方花薊馬、梨樹潰瘍病、梨樹腐爛病及其他危險性疫病害蟲,供穗梨園應在輸出國防疫檢疫機關指導下進行病蟲共同防治。

  每年檢疫機關派員會同輸出國之人員,至供穗梨園進行實地檢疫查核;輸出前輸出國核發標示梨穗之產地、品種、數量及供穗梨園編號之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經產地檢疫查證符合後,輸出國政府植物檢疫機關簽發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並經檢疫合格者即予放行。

  另自中國大陸輸入梨穗,除依植物防疫檢疫法及相關檢疫規定辦理外,還須依照「中國大陸產梨接穗輸入檢疫條件」辦理,該檢疫條件目前僅適用於山東省產之梨穗。檢疫條件之規定項目包含供穗梨園設置條件、夏季產地查證、採穗時期產地檢疫、梨穗選別與包裝之條件、輸出檢疫程序、輸入檢疫之措施及其它注意事項。

參、產業面臨之挑戰

  臺灣高接梨之梨穗進口數量雖由農民提出再經申請者辦理進口程序,但最終可進口數量之操控權為出口國,期間具有許多不可掌握之因素,導致申請數量和最終實際進口數量有所落差。除此之外,我國梨產業面臨多重挑戰,再再突顯梨生產之不確定性及高風險。

一、栽培之成本日益高漲

  現行高接梨之栽培需要的人力及物力投入相當多,因此負擔的成本亦高,其中包含梨穗、嫁接作業所需之消耗品(石蠟、膠布等物品)、病蟲害防治藥劑、套袋包材及作業雇工等費用,粗估每分地約需 6 至 7 萬元的成本;隨著物價上揚、雇工不易等因素之影響下,未來高接梨栽培成本勢必增加。

二、勞動人口老化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103 年 1 月至 3 月「人力資源統計月報」中「農業就業人口之性別與年齡分配」統計資料,目前從事農業之人口數為 54.8 萬人,年齡分布以 45 歲以上的族群占 75.3% ,顯示農業從業人口以中高年齡層為主,青年加入農業意願低,易造成人力銜接的斷層,是以鼓勵青年農民投入農業生產行列為當務之急。

三、氣候變異

  氣候條件為影響果樹生長重要條件之一,早期氣候穩定,農民可依據經驗法則,進行栽培管理及採收作業;但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溫度劇烈變動、降雨不穩定,短時間內的氣候變化大,使全球農業生產區皆無法避免受到影響。高接梨生產除了臺灣氣候造成影響外,梨穗在國外生長的栽培氣候條件亦會影響果實發育表現,農民需彈性調整栽培方法才能有所應因。

四、加入國際貿易後

  現今國際貿易合作日漸頻繁,我國農政單位已陸續完成與紐西蘭簽定「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與新加坡簽定「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未來為打入國際市場,臺灣將持續參與相關區域經濟整合,勢必將簽定更多合作協定,如 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及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並依據協定內容進行關稅減讓,其中農業往往是關稅減讓的重點產業。目前高接梨屬於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關稅配額與特別防衛條款的 21 項作物之一,由於我國產業結構規模小,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未來加入TPP 及 RCEP 後,面臨取消關稅之保護措施,且無法限制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國家產品之進口, 將無可避免受到價格上的衝擊及競爭。

肆、未來展望及因應策略

  早年農業生產被認為是辛苦但收入不高的行業,隨著多數產業外移或被高度自動化設備取代,市場對於人力需求及條件產生變化,相較之下從事農業工作者的自主性較高,收益雖然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但在管理及產銷方式得當之下,自然有可觀的獲利,投入農業生產之利基逐漸產生,梨產業亦是如此。

一、合理之栽培管理

  臺灣高接梨栽培技術佳,透過田間管理方法之改良,雖可提高產量及品質,卻使得生產成本及行銷風險大為提升。建議應視品種特性做適當調整,每棵生育正常之母樹上,以嫁接 120 個溫帶梨穗為適,每個梨穗保留 2 至 3 顆果實;若保留過多的果實容易造成養分的競爭,其生產數量雖然較多但重量小,果實分級上屬於較低等級且價格偏低,可銷售數量雖較多,但整體收益不見得隨之提高,反而會增加採收及貯藏的成本。因此未來需轉變生產觀念,著重於生產高品質的果實,而非追求高產量的果實數。

二、生產模式改變

  根據 101 年農業指標統計,全臺高接梨栽培面積約 5,889 公頃 ,相較於 99 年 7,055 公頃及 100 年 6,587 公頃的栽培面積,顯示高接梨栽培面積逐年縮小,小農經營型態下,缺乏規模效益。為改善小農的生產困境,政府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土地擁有者可將土地長期出租予農業經營者,促進農業勞動結構年輕化,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政府並輔導改善設備(施),提高農業競爭力。

  當梨園生產面積擴大,所投資的成本在分攤後反而較低,除去嫁接及採收等需要較多人力的項目,其它如病蟲害防治工作上可採大面積的共同防治,防治效果較小面積防治佳;在土壤肥料管理或水分管理上,可利用機械設備,以減少人力負擔。另外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資金方面政府亦有提供貸款,凡符合規定之身分別、條件及產業規模者,可向農業金融局貸款所需資金。

三、多樣化產品

  臺灣高接梨技術開發及梨穗進口迄今多年,生產品種仍以豐水梨及新興梨為大宗,並使用多層紙袋進行果實套袋,以生產可供應高單價禮盒市場的「黃皮梨」;然隨著消費習慣及型態改變,國人喜好具有獨特性及多樣化之產品,傳統梨已逐漸失去吸引力。自 101 年起由中國大陸進口多種品種梨穗,如秋黃梨、華山梨及黃金梨等,農民可嘗試種植不同品種的梨,並減少套袋層數以生產品質更佳的「綠皮梨」,除了分散生產風險及成本之外,更替消費市場注入一股新活力。

  由於進口梨穗品質受到產地國的氣候及母樹栽培管理之影響,導致嫁接後之成活率不穩定,且進口數量無法滿足梨農所需,有鑑於此,94 年起農政單位推動「建構國產梨穗優質供穗體系」,積極輔導國內高海拔果園生產品質優良的國產梨穗,並增加供穗園及供應量。根據農委會相關資料顯示,經多年的梨穗生產技術導入及進行相關試驗,103 年增設國產優質梨穗供穗園面積達 79 公頃、供穗量約 50 公噸,且國產梨穗產出之果實可媲美進口產品,購買梨穗之價格亦較日本梨穗低,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

四、多角經營之行銷通路

  以往農民多著重在梨的栽培管理,將生產視為第一優先,行銷通路多為傳統市場及行口批發為主;若銷售方式需將產品假手他人,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相對在運銷過程中,必須被中間商抽取部分的利潤,因此農民若要增加獲利,學習行銷是必要的一課。現今網路購物之市場崛起,網站經營成為另一個需開闢的市場,利用該平台可快速的將產地訊息傳達給消費者,並配合物流業者配送及銀行金流服務,串起一條完整的新型態產業鏈。

伍、結語

  高接梨生產在果實採收前皆無時無刻在考驗著生產者,傳統注重生產之管理模式逐漸轉向以消費市場為導向。因應國際經貿高度自由化,農產品面臨市場開放,降低進口關稅、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成為必然的事實;臺灣農作物生產成本高,當面對外來產品在價格上的衝擊時,唯有生產安全優質之農產品,才能增加消費者對國產品的信賴及選擇。此外,本場為瞭解新引進梨穗品種於國內嫁接生育情形及果實所具備的風味特性,目前已著手進行試驗調查,相關研究資料經統計彙整後,將適時提供政府及農民參考利用。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示意圖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示意圖 ( 資料來源:農委會,網址 http://www.coa.gov.tw/ws.php?id=19097)

不同梨穗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情況 ( 1 )華山梨( 2 )豐水梨( 3 )秋黃梨( 4 )黃金梨  不同梨穗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情況 ( 1 )華山梨( 2 )豐水梨( 3 )秋黃梨( 4 )黃金梨

(1)                  (2)

不同梨穗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情況 ( 1 )華山梨( 2 )豐水梨( 3 )秋黃梨( 4 )黃金梨   不同梨穗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情況 ( 1 )華山梨( 2 )豐水梨( 3 )秋黃梨( 4 )黃金梨

(3)                  (4)

不同梨穗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情況 (1) 華山梨(2) 豐水梨(3) 秋黃梨(4) 黃金梨

適當的梨園栽培管理有助於提升果實品質

適當的梨園栽培管理有助於提升果實品質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11-21: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