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內外市場併進之漁業結構調整

漁業署 盧坤宏

壹、前言

  在全球化時代,經貿自由化與區域經貿整合為全球各國推動經濟永續成長的共同方向,而我國屬海島型經濟型態,經濟發展有賴國際貿易之拓展,為避免經濟邊緣化,我國於民國 9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後並與各國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區域貿易協定(RTA),如早期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國簽署 FTA,及近年來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與紐西蘭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與新加坡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

  依 102 年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我國漁業年產量約 127 萬公噸,而水產品年出口量約 68.3 萬公噸,占年產量之 53%,年進口量約 46.6 萬公噸,約占年產量之 37%,顯示我國漁業雖以出口為主,亦自其他國家大量進口國內缺少的鮭鱒、蝦類、比目魚等水產品,故貿易自由化將對我國漁業影響相當大,未來如何輔導輔導產業因應接踵而來的機會與挑戰將是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

貳、輔導產業提升競爭力,因應貿易自由化衝擊

  水產品特性為種類繁多且相互間之替代性高,並具有保鮮不易、運銷流程長、生產不穩定而易造成產銷失衡等特性,且除遠洋漁業外,其他漁業經營業者多屬小農經營,面對貿易自由化趨勢極需辦理產業結構調整及因應措施,農委會經評估其對農業總體及個別產業之影響,擬定因應策略。

  而漁業署業考量漁業產業特性,擬訂相關因應措施,概述如下:

一、推動農業加值,拓展國際市場

(一)發展低耗能高產值特色觀賞水族產業

  觀賞水族產業具高附加價值、高技術性及高關聯產業性等三高特性,且為低水土資源依賴性產業,極適合於臺灣發展,農委會為輔導產業於 98 年將觀賞魚產業納入六大新興產業「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之一,積極辦理產業輔導工作。

  另「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已於 102 年 8 月正式啟動,包含「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及「教育創新」等 5 項示範創新重點,而觀賞水產業已列為農業加值政策推動重點,未來將配合示範區政策推動,以屏東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發展區域,並以「境內關外」及「前店後廠」營運方式加強輔導觀賞水族產業發展,使其永續發展。

(二)建構以市場為導向之產業價值鏈,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水產加工業

  各國因應貿易自由化,對進口水產品品質與衛生管理要求愈趨嚴峻,爰需協助業者取得國內外認驗證標章,如輔導臺灣鯛養殖業者取得高門檻且最新的「ASC-ISRTA」(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Responsible Tilapia Aquaculture)國際認證標章,未來將持續輔導產業提升整體水準,建立臺灣優良水產品品牌形象,強化臺灣水產品競爭力。

  另為提升我優質國產水產品國際能見度,持續輔導產業參與國際展售會,如於今(103)年 10 月組團參加「第九屆海峽(福州)漁業博覽會」,以多元產品型態深根大陸既有市場及開拓內陸通路,未來將持續協助相關團體組團參加美國波士頓、歐洲及亞洲等具國際性之專業水產品展覽,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

(三)強化外銷型水產種苗及產業,養殖場登錄及溯源管理

  持續輔導水產種苗及重點養殖產業,持續進行產業調查輔導工作,建立養殖場衛生生產流程及改善環境,並由政府依外銷市場國要求協助辦理外銷場(廠)辦理登錄,積極協助業者養殖技術、經營能力之提升,並建立查核輔導與自主監測機制,以強化產業競爭力。

(四)強化海洋水產品及漁船符合對方國衛生管理規定

  因應國人飲食衛生意識抬頭及鞏固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提升海洋水產品衛生品質刻不容緩,未來將以歐盟及俄羅斯等針對漁產品及漁船之高標準衛生規定,持續辦理船長衛生教育訓練班,及輔導漁船改善作業流程及環境衛生,並建立漁獲物衛生抽驗制度,以提升產品價值,避免產業遭受衝擊影響。

(五)建構海洋漁獲運銷設施及衛生安全機制

  漁獲之衛生安全是消費者及國際間越來越重視的議題,而魚市場的衛生管理程序是海洋漁獲運銷不可或缺的一環,農委會以專案預算逐年更新魚市場設施,以提升漁產品交易環境衛生安全,近年除已完成重要魚市場如屏東東港、蘇澳南方澳第三、彰化埔心及宜蘭大溪等魚市場改建外,今年與高雄市政府共同籌資新臺幣 1.6 億元完成梓官魚市場重建,並首創將水產品衛生安全管理作業準則-HACCP 精神導入市場交易管理程序,並已於 7 月 12 日落成啟用,不僅作業人員具有全新作業觀念,同時提升魚市場交易環境衛生水準至加工廠等級,期與國際接軌,引領其他魚市場學習。

二、促進地產地消,建立市場區隔

(一)推動地產地消,加強國產食材販售

  國人普遍存在「食魚有益健康」觀念,但實際對漁產品之消費量卻不如其他海島國家,而國產魚相較進口產品具有新鮮及品質安全優勢,可加強推動將國產漁產與全民食品安全、節能減碳議題結合,提升全民地產地消消費意願,穩定漁業生產、活絡漁村,以維護漁民收益,減少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衝擊。

  漁業署為配合推動「地產地消」策略,今年 3 月輔導國內連鎖超市及賣場推動「地產地消」,加強國產食材販售,主推國產龍膽石斑及虱目魚肚、牡蠣及文蛤等產銷履歷優質漁產品。

(二)辦理養殖水產品用藥輔導及監測,提升水產品品質與衛生安全

  輔導養殖場建立魚類健康管理系統,正確用藥,並持續辦理未上市水產品檢測,保障水產品安全,提供消費者優質國產水產品。

三、加速結構調整,發揮產業與資源綜效

  推動契約性生產,建構效率化產銷體系,透過養殖漁業集中區域之業者成立產銷班,經由產銷組織推廣,以安全優質、產量穩定之水產品主動爭取內外銷商機,提升「產銷班/認驗證」產品價值,成為水產品加值升級之示範單位,吸引業者效法,推動產業加值。

參、結語

  貿易自由化已是必然趨勢,未來政府將持續輔導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加強與產業溝通,期盼政府民間攜手合作,共同持續創造臺灣漁業競爭優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12-18: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