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04年度農業生產目標

文 / 企劃處 郭愷珶

壹、前言

  因應國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之持續推動,並考量國際經貿自由化之趨勢,本會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農業年度生產目標作業要點」擬定 104 度農業生產目標,以達到穩定農業產銷及價格,提升農民收益等政策目標。農業年度生產目標之訂定係參考國內農業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產地生產與市場需求狀況、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益,以及近年進出口數量與國內生產實績,並衡酌未來全球農產品生產、貿易等國際經貿環境之變化趨勢。

  生產目標旨在「穩定農產價格,提昇農民所得」,著重「價值」提升而非僅「數量」達成,故與生產預測有所不同,且現今為開放經濟時代,產品之消費需求面與供給面(如進口等因素)等市場動態瞬息多變及氣候變遷之影響,實際結果常難以與目標相同,但生產目標仍為產業發展及政府施政的重要指引。

農業生產目標旨在「穩定農產價格,提昇農民所得」

農業生產目標旨在「穩定農產價格,提昇農民所得」

貳、104年度農業生產目標總說明

  茲將農、林、漁、牧各產業之 104 年度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說明如后:

一、農作物類

  農作物類因應國外農產品進口之競爭,推動國內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土地利用型的稻米生產規劃以維持供需穩定目標,而雜糧作物則考量國際量供應不穩定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藉由「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增產進口替代作物。

  國內水果以內需為主,並以外銷來協助國內價格之穩定,輔導具特色及優勢之熱帶果樹(如番石榴、芒果等)拓展海外市場,引導產業升級。花卉以外銷為主,針對蝴蝶蘭、文心蘭等品項提高外銷競爭力。蔬菜種類繁多且易受天候影響,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同時強化外銷。

針對各類主要作物之生產概況及生產目標說明如后(詳表 1):

(一)糧食

  稻米現有庫存已足以彈性因應國際糧食危機,在穩定國內糧食供需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標下,訂定 104 年國內稻米生產目標為 130 萬公噸,較 103 年產量減少 2.88%。另訂定 104 年稻米生產目標面積約 26 萬公頃,較 103 年減少 4.36%,為達計畫目標,將推廣種植高品質水稻品種,並配合推動再生稻、落粒栽培水稻不可申報繳交公糧及稻作單期化,輔導轉作種植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地區特產等轉(契)作作物增加收益,或種植景觀作物營造地區花海景觀,或種植綠肥作物涵養地力,以調減稻作種植面積及產量;產值約 376 億 7,400 萬元,較 103 年減少 3.54%。

  國內小麥生產成本偏高, 102 年起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廣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措施,結合農業改良場及喜願行,於臺灣地區發展契作小麥,倡導友善環境栽培,並由聯華公司設立生產線協助製造麵粉(新高山品牌),供應里仁等有機店,消費者就地取材共識下,種植面積逐漸擴大,104 年小麥生產目標面積 2,300 公頃,較 103 年增加 4.55%。

(二)雜糧

  為提升我國糧食自給率及考量飼料產業發展需求,97 年起飼料玉米、牧草及青刈玉米等陸續納入契作獎勵項目。為提高農地利用效率及整體國產糧食自給率,102 年全面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調整每年休耕給付次數為 1 次,硬質玉米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為 16,000 公頃,較 103 年增加 45.45%,青刈玉米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為 9,000 公頃,目標產量約 405,000 公噸,如以乾物量 20% 計且以青貯方式處理(含損失)約 81,000 公噸之乾草供應量。

  國產甘藷主要供國內鮮食及加工用,以農工契作透過產銷一元化集團產區,集團機械化栽培,以降低生產成本,並輔導農民團體開發多樣化甘藷加工產品,拓展多元銷售通路,訂定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12,000 公頃,目標產量 276,000 公噸,皆較 103 年增加 9.09%。落花生為關稅配額管理之敏感性作物,國內種植面積不宜擴增,惟近期因食安問題,花生油需求增加,104 年度生產面積目標維持 21,000 公頃,產量為 58,570 公噸,皆較 103 年增加 7.69%。

  大豆為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品項,103 年將輔導採大面積集團化栽培,提升栽培管理及產銷效率,以現有契作主體及加工業者合作模式擴大辦理,並由臺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協助媒合,開發潛在需求業者加入契作,104 年度目標面積為 1,800 公頃,提供國產非基改大豆約 3,600 公噸,皆較 103 年增加 49.63%。

(三)特用作物

  近年政府積極輔導調整產業結構,並透過相關計畫輔導茶園復耕或新植,加上部分茶類如東方美人茶、紅茶等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惟因農村勞力及茶園老化等影響,中低海拔茶區面積趨減,致 103 年整體種植面積減少。 104 年茶生產目標面積 12,000 公頃,較 103 年增加 0.84% ,將配合活化農地政策推動休耕地種植茶、輔導設立「農商合作集團生產區」等措施,強化茶園精緻化管理,加強鼓勵茶園更新與新增,積極拓展內外銷市場。

  國產胡麻油新鮮且具特殊香氣受國人喜愛, 103 年起將胡麻列入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品項,且因國內食安問題頻傳,國產胡麻需求量增加,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2,000 公頃,產量約 1,200 公噸,皆較 103 年增加 16.28% 。

(四)水果

  為調整果樹產業結構,本會農糧署進行產業整合,輔導具行銷通路之業者或農民團體與農民契作,推動集團產區,建立由產到銷的完整供應鏈,以穩定國產水果量質。並透過建立臺灣水果品質基準、輔導建置區域型現代化集貨包裝場、建立優質水果集團產區、推動水果安全健康管理模式等措施,提升國產水果供貨品質形象、穩定產銷,提升臺灣果品之國際競爭力。

  番荔枝、芒果、鳳梨及番石榴等主要外銷潛力果品,由於外銷市場以有效開拓,外銷量穩定成長,番荔枝 104 年度產量目標 56,000 公噸、外銷量目標 9,000 公噸,較 103 年分別增加 3.70% 、12.50%;芒果 104 年度產量目標 175,350 公噸、外銷量目標 6,5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1.95%、4.84%;鳳梨 104 年度產量目標 433,411 公噸、外銷量目標 9,000 公噸,較 103 年分別增加 1.23% 、11.11%;番石榴因 103 年單位面積增加,104 年產量恢復正常年,104 年度產量目標 192,960 公噸、外銷量目標 5,000 公噸,較 103 年分別減少 4.00% 及增加 4.17%。

  其他外銷潛力果品中,香蕉、楊桃、紅龍果及葡萄等列為增產項目;香蕉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13,200 公頃、外銷量目標 7,0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0.38%、18.64%;楊桃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1,200 公頃、外銷量目標 2,6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20.00% 、10.64%。國產紅龍果品質佳,隨著國人重視養生需求擴增,其市場價值高,農民種植意願高並已外銷,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2,000 公頃,產量目標 48,75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21.73% 、32.07%。葡萄利用產期調節配合冷藏技術,已可周年生產,除輔導設置優質供果園,興設防雨設施以因應氣候變遷,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3,000 公頃,產量目標 98,0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2.74%、11.36%。

  荔枝、椪柑、龍眼、梨、梅則列為產量目標調減之果品;荔枝因 103 年單位面積產量增加,預期 104 年產量恢復正常年,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11,200 公頃、產量目標 84,000 公噸;椪柑因毒素病及植株老化問題,收穫面積逐漸減少,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6,000 公頃,產量目標 136,000 公噸;龍眼種植面積已趨飽和,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11,500 公頃,產量目標 93,890 公噸;梅則持續鼓勵縮減不具競爭力粗放竿採梅園,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4,000 公頃,產量減少 7.05%,並持續輔導轉型精緻手採梅園提高品質及穩定竿採梅產銷並發展高附加價值梅產品。

  其他果品如蓮霧、柑橘類等果品因國內產銷趨近平衡,生產目標面積持平,持續發展栽培管理技術以改善品質,並逐步拓展外銷,以擴大市場需求,增進農民收益。

(五)花卉

  花卉為我國重要外銷農產品之一,由於花卉消費受全球及國內經濟影響,104 年度僅主力產品之蝴蝶蘭及文心蘭等因應外銷需求略有增產,而火鶴花因日幣貶值導致農民外銷意願低、玫瑰因國內需求減少等因素調減面積,其他花卉維持平穩。

  蘭花類為我國花卉重點品項,尤以蝴蝶蘭及文心蘭為主力產品,其產業規模及關鍵技術已具基礎,產業輔導重點於提高品質、加強新品種引種示範與貿易商合作,依市場需求調整供應品種等,並配合花卉研究團隊提升栽培與採後貯運技術,以維持穩定外銷供貨品質,確保競爭力。 103 年國內蘭花(含文心蘭及蝴蝶蘭)種植面積目標 978 公頃,年產值逾 60 億元,蝴蝶蘭 104 年度生產目標面積 250 公頃、產量目標 65,660 千盆、外銷量目標 11,65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4.17%、5.20%、0.52%;文心蘭 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300 公頃、產量目標 6,738 千打、外銷量目標 1,55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2.39%、8.52%、4.03%。

(六)蔬菜

  結球萵苣、毛豆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產品,103 年輔導重點著重推動集團契作以穩定外銷。其中結球萵苣因外銷契作面積增加略有增產,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700 公頃、產量目標 20,400 公噸、外銷量目標 11,5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 7.69%、7.94%、4.55%;毛豆因日本市場訂單增加,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8,900 公頃、產量目標 78,507 公噸、外銷量 35,148 公噸,分別較 103 年增加1.22%、1.22%、5.00%。

  甘藍、結球白菜及花椰菜(不含青花菜)等大宗蔬菜,業已訂定大宗蔬菜種植登記及供苗量預警制度,請各縣市政府配合控管合理種植面積,宣導農民減少種植,加強宣導產銷調節,以維產銷平衡。青花菜 104 年將增加契作輔導面積,藉以提高外銷數量。另輔導加工廠以青花菜做原料辦理冷凍加工調整至夏季出貨,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1,450 公頃,產量目標 28,000 公噸,面積較 103 年增加 50 公頃(3.57%),產量持平。

  其他重要蔬菜如胡蘿蔔因國內價格下跌導致農民種植意願下降,104 年調降種植面積目標為 2,400 公頃、產量目標 108,0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減少 7.69%、9.70%;洋蔥預期進口量增加而減產,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1,000 公頃、產量目標 45,0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減少 16.18%、29.31%;大蒜 103 年因氣候適宜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致發生產銷失衡,104 年種植面積目標 4,800 公頃、產量目標 48,000 公噸,分別較 103 年減少 7.32%、17.78%,其他蔬菜則維持平穩生產。

表1 農作物類104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訂定大宗蔬菜種植登記及供苗量預警制度,以維產銷平衡

二、林產類

  臺灣林業發展趨勢,以促進生產轉型,延伸生產事業的價值鏈,將林業由造林伐木生產之初級產業,提升至精品化之二級加工產業,或林業深度旅遊等三級產業,提高附加價值。

針對各類林產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2):

  臺灣地理環境特殊,伐木生產受限,自民國 79 年行政院公布「臺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全面禁伐天然林,並限制每年伐木數量不超過 20 萬立方公尺為原則。近 10 年國內木材年需求量約 650 萬立方公尺,99% 以上仰賴進口,為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104 年度國產木材目標產量為 37,800 立方公尺,較 103 年度增加約 5%。

  自 100 年起竹材生產量逐年遞減,係與進口(較低價)竹材數量互成消長,國內竹材需求量並未減少。為提升國產竹材產量,於 103 年推動國產精緻竹材六級化產業發展計畫,整合產業鏈結,發揮在地生產優勢,104 年度竹材目標產量為 166.6 萬支,較 103 年度增加約 4.98%。

表2 林產類104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三、漁產類

  遠洋漁業因漁獲量預期持平,104 年度生產目標較 103 年減少 1.0%;沿近海漁業因漁船數量變動不大,104 年度生產目標較 103 年增加 1.33%;養殖漁業因 103 年無風災影響,且 102 年受災損之文蛤與牡蠣產量已漸回復,而吳郭魚與鰻魚放養數量又增加,104 年度生產目標較 103 年增加 3.00%。

 針對各類漁業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3 ):

(一)遠洋漁業

  103 年遠洋漁業生產量因漁獲量預期持平生產,104 年度目標產量設定較 103 年減少 1.0%; 103 年鮪延繩釣漁業各洋區普遍漁獲狀況尚可,因日本魚價與日幣匯率不利銷售等因素,另區域性漁業組織對部分魚種有配額限制,104 年漁獲量目標 190,000 公噸,與 103 年持平; 103 年魷魚釣獲狀況良好,104 年漁獲量目標 200,0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0.15%。

(二)近海及沿岸漁業

  近海漁業因作業漁船數量變動不大,104 年度目標產量 139,93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1.47%;扒網漁業 103 年生產量微幅上升,104 年漁獲量目標 75,0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2.46%。另沿岸漁業作業漁船數量變動不大,104 年度目標產量 27,0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0.62%。

(三)養殖漁業

  103 年雖無重大天然災害,海鱺及牡蠣養殖情況平順,惟其他海面養殖魚類產量因箱網只數減少而略減,104 年海面養殖目標產量 32,300 公噸,較 103 年微減 0.34%,其中海鱺目標產量持平,牡蠣目標微增 0.72%。內陸養殖吳郭魚和鰻魚放養量成長,104 年度目標產量 325,0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3.34%,其中吳郭魚類目標增加 4.65% ,鰻鱺屬目標增加 500%。

  103 年養殖石斑類青斑養殖業者轉養珍珠龍膽者有增加趨勢,由於青斑之單位產能較高,且龍膽石斑養殖期間需 2 年以上,104 年度目標產量 26,000 公噸,較 103 年度減少 1.26%。觀賞魚具有低耗水量、高單位面積產量值,且具世界性消費市場等特性,為重點輔導產業,國內外市場均有發展潛力, 104 年觀賞魚類目標產量 5,500 萬尾,較 103 年增加 10.00%。其他養殖產品,鯔(烏魚)目標產量增加 3.70% 、文蛤增加 2.13% 、蜆增加 0.15%;泰國蝦目標產量微減 0.05%、白蝦減少 2.26 %。

表3 漁產類104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四、畜產類

  國內屢次發生食安事件,影響國人消費信心,除維持國內畜禽產銷穩定及自給率外,賡續辦理強化追溯及安全管理、發揮在地生鮮優勢、調整產業制度與規模及輔導建立畜禽產品品牌與強化國際行銷等措施。

各類畜產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4):

(一)家畜類

  豬隻 103 年度豬源供應受到豬流行性下痢(PED)疫情影響,可供應屠宰較原 850 萬頭的目標減少 51 萬頭,由於豬肉為國人主要食用的肉品,且劣質油品事件導致豬脂肪需求增加,雖母豬繁殖性能及肉豬生長亦受疫情影響,然價格及農民收益良好。強化產業自主管理,並協助輔導農民落實防疫措施,以避免因疫病造成的損失及產銷問題,104 年度目標屠宰 835 萬頭,較 103 年增加 3.22%。

  國產牛肉因國人消費習慣改變,自 101 年起逐步導入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期能有效與進口牛肉進行市場區隔,104 年度目標屠宰 20,160 頭,較 103 年增加 0.3%。建立國產生鮮牛肉分切規格及標準作業,持續推動國產牛肉產銷履歷驗證。賡續辦理推廣行銷國產牛肉及產銷現代化等工作,以區隔國內外產品市場。

  國產羊肉自給率約 9%,103 年氣候較暖且育成率佳,國產羊肉供需平穩且有成長趨勢,104 年度目標屠宰 82,000 頭,較 103 年增加 5.8%。推廣國產羊肉及區隔進口產品,輔導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積極推動國產羊肉專賣店認證制度,以及加強於消費淡季辦理推廣促銷活動與推動料理包等加工產品,以提高消費量,並穩定國產羊肉之價格及產值。

  近年來因鮮乳茶飲或咖啡飲品的企業通路激增引動國人對鮮乳需求持續提高,乳廠為鼓勵增產,目前已放寬與酪農契約乳量的限制,104 年度牛乳總生產目標為 365,0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1.1%。賡續輔導各乳品廠確依「乳品工廠收購酪農原料生乳驗收及計價要點」辦理原料生乳之收購,強化國產鮮乳標章,推廣國產乳品並開發多元化乳品,以提升國人乳品之消費量。

  國產羊乳自給率約達 75%,本會持續輔導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自主辦理 GGM 羊乳標章認證制度,認證業者收購生羊乳量占國內生乳總產量之 75 %以上,預期羊乳廠使用生羊乳量將持續成長,羊乳生產目標 16,800 公噸,較 103 年增加 2.4%。加強認證廠商及乳羊戶之乳源查核及認證羊乳產品品質與藥物殘留檢測,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二)家禽類

  白肉雞推動冷凍冷藏肉區隔之分流管理措施,提高國產雞肉之市場占有率及糧食自給率,103 年因應豬價上漲致替代豬肉效應產生,穩定白肉雞增產趨勢,惟衡酌國際飼料穀物震盪起伏等相關因素及產業自主統合經營與推動總量管理和計畫生產之情況下,104 年度目標產量 2 億隻,以達供需平衡及穩定價格目標。

  土雞在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推行後,為減少疫病發生對產業的衝擊及穩定產銷,將強化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政策推動,就區域型特色雞種輔導其突顯地區特質, 104 年土雞目標產量 1.1 億隻,較 103 年增加 1.85%。

  國內鴨肉的銷售通路以國內市場為主,少量出口,104 年肉鴨目標產量為 3,250 萬隻,較 103 年減少 1.51%。持續建立國內外肉鴨產銷資料庫,並進行研判分析與適時發布預警,提供業者據以調整產銷,並協助養鴨業導入新式生產系統,加強禽場生物安全自主管理,以確保禽品衛生安全,促進產業永續經營。

  為穩定雞蛋供需及價格,本會推動雞蛋產業總量管制, 103 年雞蛋產銷整體趨穩定,可達 103 年度供需平衡之目標,雞蛋價格無異常漲跌情形,104 年度目標產量 67 億枚,較 103 年減少 1.2%,強化蛋雞場生物安全及雞蛋產銷現代化,持續推動雞蛋運輸使用一次性裝載容器(包材),加強運輸作業示範模式推動。另鴨蛋無進口產品之壓力,持續開發加工技術及設備,提升加工蛋品質及附加價值,增進生產效率,並擴大鴨蛋外銷實績,104 年鴨蛋目標產量為 4.6 億枚,較 103 年增加 5.75%。

表4 畜產類104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推動冷凍冷藏肉區隔之分流管理措施,提高國產雞肉之市場占有率及糧食自給率

參、綜合分析及結語

  依 104 年度農業生產目標估算農業部門整體產值變動率,如以固定年(100 年)價格加權計算總產值,104 年總產值較 103 年變動率為 0.96%,其中農、林、漁、牧各產業變動率分別為 0.10% 、2.20% 、0.76% 及 2.31%。農作物類主要增產項目為雜糧、花卉;林產類增產項目為木材、竹;漁產類主要增產項目為內陸養殖、近海漁業;畜產類主要增產項目為肉羊、鴨蛋、白肉雞及豬。若以各年名目價格(當年價格)估算,104 年度總產值較 103 年減少 0.49%,主因為農作物類、漁產類及畜產類價格 104 年預期將較 103 年微幅降低,其中農、林、漁、牧各產業變動率分別為 -0.44% 、2.20% 、-0.84% 及 -0.36%,農糧產業以雜糧、花卉產值增幅較多;林產業以木材、竹產值增幅較多;漁業以內陸養殖產值增幅較多;至於畜產業以肉羊、鴨蛋、白肉雞等產值增幅較多。另 104 年度農林漁牧各產業占農業總產值之比例分別為 45.08% 、0.04% 、21.50% 及 33.38%,相較於 103 年農作物類所占比例提高,漁產類則降低。

  因應國際農產貿易自由化及區域經濟整合之趨勢,發揮臺灣農業的科技優勢與地理條件,期我國農產品能以優質、安全的特色提升競爭力,穩定國內市場占有率,並擴大外銷市場。未來對於不具市場競爭力之農產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措施,而產銷穩定且具市場競爭力之國產農產品則輔導擴大經營規模,並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發展可與國外競爭產品區隔之獨有特色,期能拓展我優質農產品之國內外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收益,進而吸引年輕人才投入農業。同時,配合已簽訂之兩岸合作協議與自由貿易協議所帶來之新商機,以及農業加值政策之推動,針對具競爭力之產業創造商機與價值。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1-21: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