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優秀農業人員系列報導 劉秀洲 將一件事做好

文‧圖 / 農糧署

  當處於一個追求高產量、追求最大利潤的快速年代,雜交以改良基因的農畜產品,成為農、林、漁、牧業等農民與商人追求的目標,但不斷雜交帶來的短期利益,卻也讓產業忽略了育種的重要性。

  幸好有一群人幾十年來默默地當個無聲的幕後英雄,致力於臺灣原原種鴨的培育與保存,才得以讓臺灣原生鴨品種基因得以保持純化。原原種,是指育種專家育成的遺傳性狀穩定的品種或親本的最初一批種鴨,其純度 100%。它是繁育推廣良種的基礎種鴨,套句現代電影流行的術語,原原種就等於吸血鬼的「始祖」!而帶領整個團隊做系統性選育優良種鴨,並落實改善民間種鴨性能的靈魂人物就是劉秀洲!

與畜牧的不解之緣

  在新竹二重埔寶山水庫附近出生的劉秀洲,世代務農,身為么子的他從小就對生物深感興趣,考大學時唸的就是畜牧系(今動物科學技術學系),之後又考上國立臺灣大學畜牧研究所碩士班、動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一路在畜牧上打轉,惹得父親說:「養鴨、養雞、養豬,這也要唸大學、唸到博士?」對於劉秀洲在畜牧的執著,父親一路搖搖頭,劉秀洲卻甘之如飴,不斷地在這條路上精進。

  劉秀洲與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的緣份是很深的!成立於民國 57 年的宜蘭分所,是臺灣開始做有系統鴨隻育種的政府機關,78 年時劉秀洲就讀大學時就是在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實習,83 年退伍後參加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放榜後分發至宜蘭分所,兩年後劉秀洲唸著家鄉有著年邁雙親,遂請調新竹分所研究乳牛,期間還曾被牛撞斷腿,懷著受傷的陰影,88 年又請調回宜蘭分所,同事們還開玩笑地說:「在宜蘭分所,起碼不會摔斷腿了吧!」兩進一出後,劉秀洲這一待在宜蘭分所研究鴨子領域,就是將近 20 個年頭過去。

不斷不斷重複的記錄

  因為工作分配,劉秀洲分配的是種鴨的育種,雖然獲選 103 年優秀農業人員,一路走來,劉秀洲說:「育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期內很難呈現成果!」育種追求的不外乎:長得快、吃得少、生得多!而研究方法就是先用秤的看長得多快,再算生多少蛋,最後再秤飼料看吃掉多少的量,說穿了這就看一連串種鴨的表現,是收集一連串累積的精確數字後,再依據表現配種,再看下一代的表現,不斷地重覆、不斷地讓原原種鴨進化,上演的就是一齣又一齣的遺傳價值選拔戰!

  這幾年在他手上已育成的優良種鴨有三種:褐色菜鴨畜試一號、白色番鴨畜試一號、褐色菜鴨畜試三號。於 94 年獲農業委員會品種(系)命名登記審查通過的褐色菜鴨畜試一號,年產蛋數可達 320 枚以上,比一般鴨產量多了 20 多枚;由 73 年後從法國引進的白色番鴨(薑母鴨品種)所育種出的白色番鴨畜試一號,12 週齡體重公母分別為 4.6 及 2.7 公斤,比同種白色番鴨體重多了 1 公斤多,大大提高飼料效率;褐色菜鴨畜試三號讓蛋殼維持均一的青色,能延長皮蛋產製週數 8 週,讓每隻母鴨可增加 10 元收益。

  除了接續前人努力獲得的成果外,從劉秀洲開始選育中的優良種鴨也有所突破。第一個是長受精天數土番鴨親代選育,土番鴨是臺灣主要品種,屬間雜交種,故無生殖能力,需透過人工授精方能孕育下一代,新品系改鴨只需 6 天要人工授精一次,大大減少人工授精的成本支出與對珍貴種鴨的驚擾,平均授精一次可以收得 5.9 顆受精蛋、平均最長受精天數為 7.4 天、孵化 5.2 隻雛鴨,可降低 50% 的人工授精費用,預計 104 年完成新品系登記並推廣民間。第二個是吃更少的產蛋鴨新品系:新品系每隻鴨每天目前可減少 5.3g 飼料採食量,每隻產蛋母鴨 10 個月可節省 1.6kg 飼料支出,預計 105 年完成新品系登記並技術推廣民間。

臺灣自有「鴨」品系

  受限於市場規模及產業現況,一般鴨場皆視育種為畏途。為了提升技術層級及擴展國際市場,育種工作卻為不得不然的必備條件。育種工作除了資金的挹注,性能檢定、紀錄等資料收集所需人力的投入,是另一項進入的障礙。該如何降低民間投入育種所需的成本,是引導民間鴨場跨入育種行列的首要目標。

  為完備種鴨業者進行種鴨外銷所需之性能資料,結合大學、業者研提產學合作計畫「民間蛋種鴨性能檢定及應用家族選拔進行自有品系建立」,輔導民間種鴨場建立純品系性能資料、雜交商業品系生產性能資料,以因應種鴨外銷所需的相關文件,並提升民間種鴨場育種技術,以協助業者積極拓展種鴨外銷市場。

臺下二十年功

  怎樣熬過這十幾年的時程,獲得今日的成果?劉秀洲笑笑說:「耐心與毅力是突破的關鍵!得持之以恆才能得到成果。」相較於許多工作而言,育種沒有華麗舞臺與外表,只有紮實的功夫,而且沒辦法單打獨鬥,打的是團體戰。數十年如一日的忠實收集精確的數據,將一件事重覆地做對就是專家!

  而說到育種最難忘的記憶,就是有一年配種時,一名同事顧著採上排公鴨的精液,卻沒注意下排的公鴨正對著他的「重要部位」虎視耽耽,鴨嘴一咬痛得他哇哇大叫,還好沒傷及要害,同事之後順利生下小孩,也讓大夥鬆了一口氣,原來在這裡雖不會重演摔斷腿惡夢,卻仍得小心注意被鴨嘴襲擊!現場工作團隊的努力與付出,是劉秀洲感動的泉源。

讓臺灣鴨躍上國際

  如今,育種這件事不單單是劉秀洲的職業與工作,也不單單是得到優秀農業人員的榮耀,更是對宜蘭分所育種團隊努力的肯定,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育種,是為了替臺灣築起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民間在鴨隻育種的腳步,明顯落後國際大場,因為育種是一條漫長、短期沒有成效、卻又得砸錢的工作,所以民間對於育種業務的投入較少,相對的臺灣種鴨的進步幅度就會受限。這 20 幾年來宜蘭分所不斷地培育出優良的臺灣原原種,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讓國際反過來跟臺灣要品種,讓臺灣成為種鴨輸出國。」

註:本文及圖片轉載自 103 年優秀農業人員專輯。

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主任劉秀洲系統性選育優良種鴨

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主任劉秀洲系統性選育優良種鴨

選育符合產業需求的鴨隻品系,往往需 10 年以上的試驗研究時間

選育符合產業需求的鴨隻品系,往往需 10 年以上的試驗研究時間

輔導民間種鴨場場建立家族選拔

輔導民間種鴨場場建立家族選拔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2-16: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