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臺灣面對全球化帶來新的挑戰,電子商務國際化、綠色環保風、新興經濟體崛起、資源效率再提升及跨領域科技整合等國際趨勢,農業部門必需有創新思維,建構新農業價值鏈。

  本會以「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為施政核心,輔以「黃金十年 — 樂活農業」施政主軸,積極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六級化休閒產業、調整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制度、強化市售食米及飼料用油脂管理,同時活化休耕地,發揮農業多功能價值。 2014 年農業生產總值達 5,189 億元,較 2013 年成長 7.5 %,農產品出口值 52.8 億美元,兩岸農產品貿易更首次轉為順差 3,424 萬美元。 2014 年相關重要施政成果如下: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強化科研成果商品化

  為落實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成果運用與商品化產業化發展,於 2014 年 1 月 1 日成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期達成「打造農業科技產業成為臺灣創新產業,帶動農企業與農民合作開創全民農業」之農業科技施政目標。此外, 2014 年本會智財權獲證 33 件,農業科研成果技轉收入首次突破億元,較 2013 年成長 20 %。

調整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制度,落實照顧農民福祉

  為改善過去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農保) 6 個月者即可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老農津貼),及長期旅居國外者分享農業福利資源之不合理現象,本會於 2014 年 7 月 16 日修正公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調整申領老農津貼之農保年資,由原 6 個月提高為 15 年,但修法前已領取津貼的老年農民,權益完全不受影響。預計 15 年可節省約 460 億元,將規劃用於協助農民產銷設施設備、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及輔導青年農民從事農業經營等工作。

強化市售食米及飼料用油脂管理,確保國人食的安心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本會訂定「市售食米抽檢及公布作業流程」以加強抽檢市售食米,並修正「糧食管理法」,將違規混米罰鍰上限由原 20 萬元提高至 1,500 萬元,以遏止不法行為;另因應以非食用油脂流供食用的黑心油品事件,本會推動飼料用油脂進口分流與強化源頭管理、造冊列管國內工廠、監控油脂流向及修正「飼料管理法」,以防範不肖業者非法流用。

積極推動國際農業合作及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國際接軌

  2014 年首次締造與 3 個國家簽署農業合作文件,包括「臺緬農業合作備忘錄」、「臺匈農業合作瞭解備忘錄」及「臺法農業合作協議」,提升實質關係,並有助開拓新市場;第 3 屆糧食安全部長會議,我國倡議「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糧食損失」計畫,各國出席代表均表讚許,並獲列入「 APEC 糧食安全北京宣言」。

因應仔豬流行性下痢疫情,啟動產銷調節,維護農民收益及消費者權益

  2014 年初仔豬流行性下痢( PED )疫情達到高峰,疫情至 4 月趨緩,但 PED 疫情導致國內豬隻供應頭數較 2013 年減少 75.7 萬頭(減幅達 8.7 %),使國內豬源供應產生缺口。本會成立豬價穩定小組,辦理調度供需、消費調節與替代、專案進口及增加調整休市日等措施穩定豬價,以確保民生豬肉消費無虞,並兼顧農民收益。

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活化休耕地,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

  本會持續鼓勵休耕農地復耕種植進口替代、具外銷潛力及地區特產等作物, 2014 年 2 個期作休耕面積由 2011 年之 20 萬公頃降為 10 萬公頃( -50 %),轉契作面積提高為 12.5 萬公頃,亦較 2011 年增加 5.3 萬公頃 (+73 % ) 。透過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創造農業及周邊產業發展等整體產值效益達 184 億元,將消極的休耕給付轉為積極的農業生產效益。

建立責任制漁業制度,石斑魚產值提前達倍增

  臺灣石斑魚養殖因掌握繁養殖技術及鄰近主要消費市場等優勢, 2014 年石斑魚產值可達 84.5 億元,提前達成產值倍增( 76 億元)之目標;另為強化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魷釣漁船)的國際競爭力,藉由開放魷釣漁船、簡化漁獲物返臺及銷售流程等措施, 2014 年總捕獲量首度突破 20 萬公噸,再次超越日本,蟬連全球第一。

  我國面臨農業人口高齡化,農業人力將逐年減少,如何吸引青年農民投入農業生產、落實照顧老年農民、營造高競爭力與所得穩定的優質從農環境,及提供消費者安心安全的各式農產品,是本會最大的挑戰。未來本會將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界合作,共同創造及擴大農業價值鏈,以面對未來各項挑戰,並更積極推動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的產業政策,藉由推動國際合作及參與國際組織,掌握區域及全球農業發展脈動及市場需求,將臺灣農業科技與農產品行銷世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任委員陳保基簽名 謹識
2015 年 3 月

  • 回上一頁
  • 104-06-02: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