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七、規劃國內農業勞動力不足之因應對策

(一)進行作業環境改善與產業調整,降低人力需求

  1. 推動自動化及機械化之省工栽培技術,以節省人力。 
  2. 推動產業調整及經營環境改善,建立產業價值鏈,提升產值,吸引青年投入農業。 
  3. 辦理農業專業訓練,每年培訓農業人才 4,500 餘人次,並推動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培育科技農企業人才。

(二)試辦農業勞力調度及學生農業打工,紓解季節性人力需求

  1. 試辦季節性農業人力調度
      輔導 12 個縣市 48 家鄉鎮農會召募農村婦女、新住民或原住民 649 人等組成農事服務團,進行農事技能訓練後,媒合 611 人協助 304 位農民、農企業、產銷班或農會等單位 僱 用在地人力,累計 2 萬 7,913 工作天,以協助紓解季節性人力需求。 
  2. 推動學生農場見習及試辦農業打工
      提供臺大、中興、嘉大、屏科大、宜大、明道等 6 校 80 名學生於 35 家農場進行暑期農業經營見習;另試辦學生暑期農業打工,除薪資外,另提供學生每月 3,200 元獎勵金、意外保險及傷害醫療保險等, 2014 年 194 位學生於 40 家農場進行農業打工,協助農事工作。

(三)建立農產業徵才平臺,協助產業徵才

  於農民學院網建立農業聯合徵才平臺,並與 1111 人力銀行合作,協助產業徵才,登錄 659 筆職缺,求才人數 3,639 人,成功媒合人數 1,483 人。

(四)評估引進外勞之實際需求及利弊

  1. 選定重點農糧產業 、 畜牧業 及 屠宰業進行勞動力供需調查。 
  2. 研議選擇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特定行業,以限業、限量與限點方式進行重點產業引進農業外勞之實際需求及利弊評估。 
  3. 針對全年性缺工及迫切性需求之產業,在國內採行各項因應措施後勞動力仍有不足者,以補充式概念,且不以降低成本為考量,及不影響現有農村人力主要收入來源為原則,引進農業外勞。 
  4. 考量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較小,針對季節性缺工產業,研議由農會或產業團體等非營利組織( NPO )辦理外籍農業工外展農業服務,以協助解決農糧產業季節性、無固定雇主的需工特殊問題。 
  5. 向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報告「國內重點農產業勞動力短缺之現況及因應措施」及「屠宰業全面僱用外籍勞工」。 
  6. 辦理 7 場座談會,加強與外界溝通,廣泛聽取外界對農業外勞意見。 
  7. 與勞動部建立合作平臺,召開協調會報,以加強跨部會溝通;於勞動部台灣就業通設置農業徵才專區,並透過勞動部全國 359 個就業服務中心協助農產業人才召募。
  • 回上一頁
  • 104-06-02: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