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優秀農業人員系列報導 莊浚釗 親手打造肥沃的土壤

文 / 農糧署

  腳下的土地,孕育了萬物,是為大地之母。濕潤的土壤,是生命的最初。在你我眼中,土壤可能不具任何意義,但對莊浚釗而言,土壤既複雜又有趣,親切卻充滿個性,讓他一腳踏進後,自此深陷其中 20 多年,無法自拔而樂此不疲。

  在過去的年代,莊浚釗的高中教育以丙組為優先志願,這一組將來進入大學院校不是醫藥系就是動植物類學系,而他考進動植物類,從此就栽入土壤的世界裡。莊浚釗笑著說:「學醫藥的醫人,而自己醫的是植物。」能讓植物從小苗開始,慢慢地成長茁壯,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幸虧自己醫的是植物,壓力比起醫生少多了,而能專心研究土壤、改良土壤,替土壤做健檢,他不後悔選擇這條路。

協助農民瞭解自己的土地

  莊浚釗所服務的單位-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土壤保育研究室,其服務項目之一:土壤分析與肥力診斷,是直接協助農民耕作的重點,也是他很重視的一環。莊浚釗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從小助理開始做起,慢慢累積了實務經歷,也為了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更進一步,其間他回到學校進修研讀博士,在實務與學術理論相互印證下,莊浚釗對工作游刃有餘,在農改場任職 20 多年,十分喜歡現在的工作,說道除了可以發揮所長,也能實際幫助到農民。

  莊浚釗以豐富的研究資歷,協助研發建置「土壤肥力與作物營養診斷服務資訊系統」,便利農民透過網路查詢送檢樣品分析結果及施肥推薦。莊浚釗大力推薦這項服務,他說土壤分析不收費,可讓農民對於自己的土地有進一步的瞭解,直接嘉惠於農民身上。此外,透過這項系統可有效控管與保存資料,並提升對農民的服務品質與績效,分析流程由 1 個月縮短至 2 週完成。目前,每年分析土壤、植體、堆肥及灌溉水樣品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顯示出農民認可對土壤分析的益處。為了讓農民能正確採取土壤樣本,莊浚釗協助製作「農田土壤、灌溉水及植體分析樣本採樣技術」特刊,讓農民有所依據,能採取正確土壤樣本,也能讓土壤保育研究室在分析土壤數據上獲得正確資訊,莊浚釗笑說:「這也是土壤的健康檢查,建議農民一年至少一次。」千萬別放棄了這項權益。

永續耕作推展有機栽培

  在農改場工作,土壤保育研究中推廣「有機」是莊浚釗十分重要的課題,可以說近年的工作大都跟「有機」相關。想起最初推展有機栽培的困境,莊浚釗表示萬事起頭難,有機栽培也是如此。由於當時國內沒有施行有機栽培成功範例,推展上諸多阻礙,除有機栽培無法立即見到成效,上一代農民施行已久的慣行農耕法無法一時之間改變觀念,還有成本上的提高、產能的減少等等,進展緩慢。還好近年環保意識與重視食安抬頭,加上第二代農民子弟返鄉務農,有機耕作越來越成熟,加快了有機耕作的腳步。

  他先輔導農民使用有機質肥料,教導微生物肥料施用技術,全面停止化學肥料的施用並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施行有機農耕法粗估短期約兩年, 3 至 4 年則可達到減少病蟲害,產量穩定的成果。在不少的講座與社區大學課堂中,他以「有機資材管理」、「有機質肥料製作」開始教導學生入門,課堂上以國台語引導學生進入有機世界,有時他也提供一些防蟲害的小撇步,簡單以日常生活使用的素材就能達到效果,加上簡單清楚的解說,讓他的課程學生滿座,像是擔任桃園縣新楊平社區大學有機農民市集講師,還因熱心推動班務招生績效卓著榮獲「特殊貢獻獎」!

  目前莊浚釗輔導北部地區作物有機栽培面積逾 500 公頃,更擔任臺北市有機農業推廣工作技術顧問,至今已輔導有機良田逾 20 公頃。他說輔導至今有 50 多位有機小農戶,參與供應新北市及桃園縣政府中小學有機營養午餐食材,能讓有機栽培有了通路,成為良好的有機示範成效。為了能大力推廣有機栽培,莊浚釗積極配合農會及相關單位辦理有機栽培專區專業訓練,每年逾 20 場次,課程內容包括國內有機農業相關規範及生產技術等專業課程。尤其為了能讓農民理論與實務結合並加深印象,他除了帶領學生到農場參觀實習外,還安排學生到農民市集擺攤,將有機成果及農產品推展給消費者,讓學生學習銷售經驗。

將農產廢材變耕作助益

  莊浚釗不無驕傲地提到他的研究成果,為了能讓「作物合理化施肥」落實,他研發水稻及蔬菜有機栽培專用有機質肥料配方量產技術,這項技術參與 2013 年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頗獲好評,同時產品已於民國 101 年及 102 年技術轉移廠商,進行量產工作,未來農民能以平實的價格購買到有機栽培專用有機質肥料。

  說到這項技術,莊浚釗是利用臺灣北區所產之綠竹,以及大豆粕、雞糞、穀殼等農畜產廢棄物作為有機肥主要素材,經堆積發酵腐熟而成,依據水稻與葉菜類養分吸收量及生長量,調配出有機栽培專用有機質肥料配方。莊浚釗觀察到國內農畜產廢棄物有近 90% 未善加利用,不少任意丟棄或排放到河川中,此項研究不僅可減少農畜產廢棄物的處理數量,降低污染問題,也能增加有利於有機耕作時施肥施作。經過數年研究與實驗,莊浚釗研究團隊先推出水稻配方,接續葉菜類配方,將技術移轉有機栽培專用配方田區試驗,其間他常往來於實驗室與示範農園中,最後能看到豐碩的成果,十分欣慰。

土壤保育是植物之本

  工作 20 多年,莊浚釗越覺土壤保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合理化施肥」政策的施行刻不容緩,為此,莊浚釗負責彙整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推動「作物合理化施肥」計畫各項工作,從實驗行動,辦理成果經驗發表會、講習會及觀摩會不下數百場,能帶來一分影響力,他從不放棄。莊浚釗建議農友在作物栽培前應先了解栽培田區的肥力狀況、酸鹼度、有機質含量等,可採取土壤送檢,合理的適量、適時施肥,可有效率的管理作物健康生長,並減低肥料支出與勞力負擔。莊浚釗也以實際行動證明合理施肥量之產量,未必低於農民一般慣行施肥法,他以水稻為例,稻作收穫扣除肥料成本,期初收益 4 年平均結果甚至較對照區高出 600 至 3,200 元。

  莊浚釗以豐富的作物栽培、土壤肥力及植物營養、土壤微生物等豐富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再以行動實踐理論,對於農業研究、有機栽培實務推廣上,展現良好的成效,不僅對農民助益良多,更是為土地永續利用盡一分心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9-15: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