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註 1 :已退休專員

1. 日本修訂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

  日本於 2015 年 6 月 26 日完成「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的修訂,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日本「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制定的主要背景: 1950 年代日本工商業發展速度較農業快、農業勞動力大量移轉到工商業、農村人口大量移居到都市、農民的所得低於非農民所得等現象愈來愈明顯,日本政府為了提升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經營合理化以及提升農民的地位,於 1951 年制定「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以符實情之需。

(二)日本農業委員會的組織架構及其運作:「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分成總則、農業委員會、都道府縣農業會議、全國農業會議所、罰則等五章 93 條文,其組織架構及其運作的要點如下:

  1. 組織架構:市町村(第二層級行政地區)農業委員會,都道府縣(註:日本的第一層級的行政區為一都的東京都、一道的北海道、二府的大阪府及京都府、以及 43 個縣,日本習慣以都道府縣代表第一層級的行政區)層級的農業會議(註:此處所稱之『會議』,類似我國俗稱的『專案小組』)及全國農業會議所等三個層級。其中都道府層級的行政區,以每一個行行政區設立一個農業會議為限,而市町村層級的行政區,以該地區實際上之需要,可以設立兩個以上的農業委員會;但市町村內如果沒有供做農地使用的土地,則不得設置農業委員會。
  2. 各層級組織之任務
    (1) 農業委員會依日本的農地法、促進強化農業經營基礎法、特定農山漁村地域促進農林業活性化之基礎整建法、為使農山漁村活性化積極辦理促進定居及地域交流相關法律、土地改良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其主要任務為(a) 確保農地以供做農業利用;(b) 促進農地利用之集積,以及提高農地利用效率化相關事宜;(c) 農業經營法人化以及其他農業經營合理化相關事宜;(d) 農業生產農業經營及農民生活相關之調查與研究;(e) 提供農業及農民相關之資訊等。
    (2) 都道府縣層級的農業會議,應冠上當地的地方名稱(例如東京都農業會議等),辦理(a) 公布農業及農民相關的意見,以及回應都道府縣層級的行政單位的諮詢;(b) 提供農業及農民相關的資訊;(c) 進行農業及農民相關的調查與研究,並且將其結果予以公告;(d)舉辦農業委員會委員所需的研習相關之事宜;(e) 對於都道府縣境內所屬的農業委員會提供指導及給予必要的協助。
    (3) 日本全國農業會議所之主要任務為:(a)公布農業及農民相關的意見,以及回應農林水產省等相關部會與行政單位的諮詢;(b)提供農業及農民相關的資訊;(c) 進行農業及農民相關的調查與研究,並且應將其結果予以公告;(d) 對於都道府縣的農業會議,提供指導及給予必要之協助;(e) 為了實現政策所託付之政策目的,積極推展必要的相關業務。
  3. 組成方式
    (1) 每一個市町村的農業委員會人數為 21 人,委員產生方式有三:其一是依農林水產省所訂定的「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施行細則」等相關法規規定,由農業協同組合、農業共濟組合(註:日本所稱『共濟』的實質內涵,與我國俗稱的『保險』概念類似;亦即,日本的農業共濟組合,相當於我國俗稱的『農業保險』)以及土地改良區等三個單位,分別推荐該相關單位的理事或組合員中之一人,為農業委員會委員。其二是由市町村層級的議會推薦且具有辦理農業委員會業務經驗或具有農業背景的學者專家(其推薦人數以不超過 4 人為限)。其三是年齡在 20 歲以上;且符合下述資格之一者,經由選舉的方式產生。(a) 在都府縣地區經營 0.1 公頃以上(北海道地區則為 0.3 公頃)農地的耕作者;(b)符合(a)所述之資格者的配偶或直系血親;(c) 符合農業生產法人規定的負責人員、股東或員工。
    (2)都道府縣層級農業會議由下述成員組成:(a) 都道府縣境內的市町村層級的農業委員會會長;但如果市町村境內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農業委員會,應由該些農業委員彼此間協調其中之一名會長為都道府層級的農業委員會議會議員;(b) 都道府縣層級的農業協同組合的理事長或由其指定其中之一名理事為會議員;(c) 都道府縣層級的農業共濟組合以及符合日本農業災害補償法規定的特定組合中之一名理事為會議員;(d)依「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施行細則」等相關法規規定,農業協同組合及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經由協議的方式並且取得當事人之同意,得指派數人為會議員;(e)以改良與促進農業發展為目的,並且符合「農業委員會等相關法律施行細則」等法規規定之農民團體,得由該團體之理事長或由理事長指派一人為都道府縣層級會議員;(f) 具有農業專業的學者專家数人,經由農業會議會長之同意,在法定人數的範團內,予以聘任為會議員。
    (3) 日本全國農業會議所的會議員,包括:(a)都道府縣農業會議的代表;(b)日本全國農協組合中央會,以及屬於日本全國性的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註:此二者的主要區別,與我國的全國農會或具有全國性農業類合作社類似);(c)以改良農業為目的且符合相關法規規定的團體;(d) 由日本全國農業會議所指定具有與農業相關之學者專家;(e) 與農業有密切關連的產業且符合相關規定者。|
    (4) 市町村層級的農業委員會、都道府縣層級的農業會議以及日本全國農業全議所等三個層級的組織中,只有農業委員會規定每一個農業委員會的代表人數為 21 人,其餘二個層級則視實情之需,未曾強制規定代表人數。此外值得關注的是(a) 此三個層級的組織中,每一個層級代表的任期均為三年,如果有遺缺情節發生時,則其之遞補人員的任期,以前一任所剩之任期為限;(b) 每一個層級組織及運作方式等相關事宜,由每一層級代表所組成的農業委員會自行訂定相關規範,並且經由每一層級的民意機關審議通過後,開始實施;(c) 每一個層級的代表均屬兼職,其報酬除執行各項業務所需之經費等相關預算,由各層級政府自行編列預算外,農林水產省得視實情之需,給予心要的經費支援。

(三)修法之要點

  1. 為了因應自 2015 年度起為期長達到 10 年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實際需求,將農業委員會委員之資格認定,在舊法時以需要經過市町層級的民意機關審議通過為要件;在修法後之農業委員會委員,改由市町村層級地方行政首長以選派的方式辦理,並且明定新產生的農業委員中,應有半數以上的委員是屬於「認定農業者」(註:日本所稱之『認定農業者』與我國俗稱之『農業專業人員』類似,惟日本的認定農業者的身份認定,需要經過日本相關法規規定的審核)。
  2. 修訂後的農業委員會業務,以積極推展農地利用之最適化為重點;因此之故,於農業委員會裡新設「農地利用最適化推進委員」,以辦理培育及支援農業負責人員相關事宜為工作重點。
  3. 為使農業委員會、農業會議及日本全國農業會議所等單位所辦理的各項業務能夠順利進行溝通,並且能迅速公告各項資訊,宜採充分利用網路等新科技的方式進行協調。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 2015 年度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主導下,都道府縣層級的農業會議等單位,將會採取配合都道府縣層級行政單位所設「農地中間管理機構」的運作方式,積極推展農業人員辦理農地集積、集約化以及確保農地等相關事宜,以期能達到預期性的政策目的。

2. 中日韓的農業部長發表共同宣言

  2015 年 9 月 12 日及 13 日中日韓的農業部長在日本東京舉辦部長級會議,並且在會後發表共同宣言,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2012 年中日韓曾經舉辦第一次的農業部長會議,並且在當時曾決定每年由三國輪流召開此會議,以期能達到促進彼此間了解與交流,然因渠等在政治立場等方面有許多異議,致使原有的構想陷入停擺的狀況。由於日本為了積極解決福島核災所引發的日本農產品外銷中韓相關事宜;因此,主動邀約此次的中日韓農業部長會議。

(二)此次的中日韓農業部長會議,日本雖未能如願取得中韓緩和購買核災農產品相關事宜,但在農業方面,由其所發表的共同宣言得知,已有許多的共識,其要點如下:

  1. 在糧食安全保障方面:由於中日韓等均屬糧食之進口國;因此,在糧食安全保障方面,需採取加強合作以及建構糧食互相支援相關的協定。
  2. 動植物疾病防疫檢疫方面:由於中日韓具有互為鄰國的關連性,且常飽受禽流感、口蹄疫等動植物疾病的困擾;因此,需以加強資訊互惠、提供防疫方法等方式,達到降低彼此受害的危機。
  3. 在自然災害及氣候變遷方面:希望能加強自然災害發生時彼此間之互助,以及共同研擬氣候變遷,在農業相關事宜方面的因應對策。
  4. 生質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宜從防止地球暖化的觀點,共同努力推展生質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之相關事宜。
  5. 加強農業科技的合作:為了持續提升中日韓農業科技發展的水準,並且對於東亞地區農業的發展能給予必要的支援,宜強化研究人員的彼此間交流,以及促進共同研究相關事宜。
  6. 積極辦理促進農業六級產業化相關事宜:中日韓等的農業體制均屬小農體制,因此,宜從積極促進彼此間辦理農業六級產業化交流,環境整建等方面著手,以期能達到提升農業與農村活性化的願景。
  7. 中日韓 FTA 談判中之農業相關事宜:由於中日韓在 FTA 談判的過程中,農業方面有待克服的難題頗多;因此需要彼此間採取加強農業相關事宜溝通等方式,使農業談判的阻力降至最低,進而達到簽定 FTA 的願望。

3. 日本將當歸的莖葉予以商品化

  長期以來,當歸只有根部被拿來供做漢方藥材使用,是一件令人惋惜的浪費。因此之故,在日本的「減少事業廢棄物」、「提升日本農民生產漢方藥材的意願」等政策的誘導下,本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努力,目前已將昔日視為事業廢棄物的當歸莖葉,開發出多項新商品,其績效頗受讚賞,其相關資訊的要點如下:

(一)由位居東京千代田區的「漢方產業化推進研究會」所公布的「如果能將當歸等漢方藥材的莖葉等未曾妥善利用的農作物事業廢棄物,轉換成農民收入的來源的話,日本產漢方藥材的產量可望大幅度增加。」等研究結果得知:

  1. 委託位居奈良縣的中華料理店,將當歸的嫩葉供做天婦羅原料使用,在醫食同源的傳統觀念,以及當歸葉含有有效的漢方藥材的成分、油炸後的當歸嫩葉的口感頗佳等因素影響下,使此道新開發的料理頗受好評。
  2. 將當歸葉以類似製作煎茶的方法製成當歸茶,或將當歸莖葉的漢方成分提煉後,供做沐浴用系列產品、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飲料等的添加物使用,亦獲得大多試用者的讚譽。

(二)日本農林水產省為了促進漢方藥材等藥用作物產業的發展,除了在 2015 度起為期長達 10 年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中,強調醫(療)福(祉)食(品)農(業)合作的重要性外,近年來,對於建構藥用作物為地方特產方面,以連年增加編列預算的方式,予以大力支援。因此,預估未來的漢藥用藥材產業,可望成為日本農業產業中之重要的一環。

4. 中國大陸調查國內非法種植基改作物

  中國大陸農業部已在其網站發布消息,將就涉嫌非法種植基改( GMO )作物進行一項全國性的調查。此次調查係因一家官方財經報紙在 2015 年 9 月的第二週報導基改黃豆已在該國的重要油料種子生產地區被發現而展開。

  中國是世界基改大豆的頭號買家,儘管它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進行基改作物研究,但北京並沒有更進一步在國內種植基改作物。然而,中國商業雜誌( China Business Journal )在 2015 年 9 月的第二週報導,一些在中國大陸東北黑龍江省的農民為尋求更高的產量,非法種植基改大豆。報導指出,在離綏化市一個不遠的地方,據稱正在種植基改作物,但沒有透露任何進一步的細節。當地的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已在其網站表示,它也將調查基改作物是否正在該省種植。黑龍江,以生產中國大陸全國約 1/3 、富含蛋白質、非基改、用於製作包括豆腐和醬油等產品的大豆而聞名。中國大陸一年出口大約 20 萬噸大豆,主要是韓國,日本和美國。

  反對基改作物者一直指責中國大陸農業部對基改作物的試驗監管不力,他們指出,基改種子已經賣給農民來種植。一位前央視主播崔永元表示, 2014 年,基改水稻大約在 20 個中國省份種植。

  中國大陸農業部因大眾關注而在 2015 年稍早修訂了法條,以加強對生物技術產品的監控,將非法基改產品排除在食物供應鏈之外。中國大陸國家糧油資訊中心在 2015 年 8 月份表示,港口當局對銷售給食品公司的非法廉價基改品種進行打擊,特別是在全國最大的進口大豆配送中心的北部省份山東。

5. 印尼派出數千人打火,但對抗危險「霾」害並無進展

  印尼災害管理機構 2015 年 9 月 29 日表示,印尼已派出近 21,000 人員來撲滅北部島嶼的森林大火,但如大斗篷般、在污染讀數區域中顯示「非常不健康」的煙霧仍籠罩著鄰國新加坡的大部分區域。

  這種焚燒森林以獲取農地的火耕農業方式已把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印尼北部籠罩在令人窒息的「霾」霧中達數週之久,如同每年一般,它增加污染程度,也擾亂了航班。印尼為制止這種季節性以火清除土地上植物俾進行農耕行為所做的努力,再度徒勞無功。災難管理機構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超過 13 萬 5,000 名印尼人罹患呼吸系統疾病。

  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的 Riau 省代理省長 Arsyadjuliandi Rachman 表示,綜觀當前形勢,有必要因為霾害將緊急狀態另延長 14 天的時期。其重點仍然聚焦在監控人民的健康。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學校在 2015 年 9 月 29 日為被勒令關閉的第 2 天,當天新加坡通勤乘客都如同過去兩個星期的大部分時間一樣,戴著口罩。

  縱使印尼奮力遏制因長時間乾燥季節所加劇的火災,但是因為拒絕來自新加坡擬提供的幫助,印尼一直面臨著批評。包括副總統 Jusuf Kalla 在內的印尼官員,曾多次表示,他們有足夠的資源來處理危機。 Kalla 亦補充說,鄰國應該感謝印尼熱帶雨林在霧霾季節之外所提供的潔淨的空氣。但 Kalla 則在 2015 年 9 月最後一週淡化了他先前的評論,並表示印尼對外國援助採取開放態度。總統 Joko Widodo 在訪問中 Kalimantan 時呼籲採取緊急行動,包括建設渠道來灌溉火災難以撲滅的炎熱的泥炭地區。

6. 為建立更綠色的經濟 不丹在 2020 年前要完成農業有機化

  一位 55 歲、名為 Phub Zam 的農民 2015 年 9 月 28 日在她的田裡忙得不可開交,季風降雨襲擊了她在不丹的帕羅山谷的農場,她急著在作物被損壞之前,收穫青花椰菜。 Phub Zam 表示,她所有的蔬菜中,青花椰菜是最受歡迎的,每公斤售價為 90 盧比(約合 1.4 美元)。

  比起從鄰國印度進口的青花椰菜, Zam 的產品價格高上 15 至 30 美分。 Zam 得到更高的價格在於她種植農產品不使用化肥,因而使得產品更健康,更美味,需求更大。 Zam 說,她施用在自家製作的有機肥料,進口蔬菜的味道不那麼好。

  Zam 幾十年來以農業營生,在 4 年進入有機農業,現在她在 1.3 英畝的農場種植 21 種作物,其中包括穀物、水果和蔬菜,她把它們以及自製堆肥銷售到酒店、當地小販和苗圃業主。她說現在每個月賺 4 萬盧比(約合 600 美元),是她以前收入的 3 倍。

  Zam 的成功來自不丹打造一個蓬勃發展的「綠色」經濟,以支持可持續農業的計畫。 2011 年,不丹政府推出了國家有機計畫,其目的是使該國農業到 2020 年前成為 100 %的有機。

  藉由教育農民良好有機農作規範以及如何通過種植有機農產品、提供資金支持,以賺取更多的錢,不丹希望通過減少浪費,降低國家對進口食品的依賴,並確保其碳排放量不高於它的森林每年可吸收的量。

  不丹的低碳排放和大量使用水力發電,已受到環保人士的稱許,這個國家希望通過對環境友善農業也能賺錢的展示,讓綠色經濟更進一步。

7. 沙漠蔓延將造成上兆美元損失與人民遷徙

  一個聯合國支持的研究在 2015 年 9 月 15 日發表研究成果,非洲部分地區沙漠蔓延的土地劣化,一年將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上兆美元的損失,並可能驅使千萬人背井離鄉。

  根據彙編世界各地 30 個研究小組成果的「土地劣化的經濟學」( The Economics of Land Degradation, ELD )報告,全世界大約 52 %的農田已經受損。據估計,全世界土地劣化每年造成 6 兆 3,000 億至 10 兆 6,000 億美元的損失,其中包括生產食品、木材、藥材、淡水、營養物質的循環或溫室氣體的吸收。

  報告指出,世界上有 1/3 的土地易遭受土地劣化 ; 而非洲 1/3 的土地則是受到荒漠化威脅。這種土地劣化,包括熱帶森林砍伐、污染和過度放牧,也可能導致跨越邊境的遷徙,並最終造成區域衝突。

  該報告列舉了一個 2012 年聯合國的發現,即在 10 年之內,因為荒漠化,將使多達 5,000 萬人可能會被迫尋求新的家園和生計。歐盟環境專員 Karmenu Vella 在有關此報告的一項聲明中亦表示,土地劣化加劇也是可以導致遷移的因素之一,而氣候變遷更加深了土地劣化。

  促成 ELD 報告的聯合國大學水、環境和衛生學院主任 Zafar Adeel 表示,對於難民逃離敘利亞至歐洲這個例子,很難說出遷徙具體原因。但我們現在有多種考量因素,包括社會、衝突等。 2015 年 5 月,在名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紀錄期刊的一項研究強調乾旱、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和敘利亞的衝突之間有關聯。領導敘利亞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的 Colin Kelley 表示,因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造成了在觀測記錄中最嚴重的多年的乾旱。他說,這次嚴重旱災開啟了一連串的事端,例如農業崩潰,農戶向敘利亞西部城市大規模遷移,最終造成衝突。

  這項研究指出,估計因土地劣化所造成上兆美元的損失,大部分皆非傳統國內生產毛額( GDP )所可度量,譬如昆蟲「自由」授粉或森林對水的淨化。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Robert Costanza 表示,我們需要採取更廣泛的方法來管理這個星球。

8. 秘魯表示將打擊與棕櫚油相關的亞馬遜森林砍伐

  秘魯環境部長 Manuel Pulgar-Vidal 2015 年 9 月 27 日表示, 2015 年 10 月將針對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發布規定,將同意棕櫚油的種植置於聯邦法令之下,而非由地方當局決定。主要是因為農業需求造成秘魯大面積土地被除去天然植被, Manuel Pulgar-Vidal 指出,加強對棕櫚油的規範是很重要的。他預計法令將在兩週內公布。

  由於對廣泛應用於食品、化妝品的經濟作物棕櫚油的需求,助長了印尼和馬來西亞對森林的砍伐。而對秘魯等南美洲國家而言,棕櫚油油種植則相對比較新。

  Pulgar-Vidal 在聯合國大會的附屬會議表示,部分問題在於土地使用手續,在某些情況下太容易了,而地方政府的管理並沒有強大到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Pulgar-Vidal 表示,自從 2008 年中央政府把土地使用決策委託地區當局,包括提供棕櫚油優惠的權利後,他們發現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決策。新規定的構想有更清晰的土地使用規則,使棕櫚油種植僅限於森林已經被砍伐的地區。

  森林覆蓋了地球表面的 30 %,估計居住著大約 3 億 5,000 億原住民,他們的文化和生計有賴於森林。全球森林扮演著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關鍵角色;砍伐森林將使全球暖化加劇。在過去 10 年,平均每年總共有 1,300 萬公頃的森林被清除;熱帶森林特尤其是重災區。

  Pulgar-Vidal said 表示,在秘魯毀林的最大驅動力是候鳥農業( migratory agriculture ),主要是從安第斯山脈到亞馬遜窮人的遷移;非法採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新法令將影響一切與土地利用相關的事項,希望能在兩個星期內生效。

9. 如果禽流感再次侵襲 美國可能利用「熱」來撲殺家禽

  尋求控制致命禽流感的美國農業官員已經批准撲殺被感染家禽的一個方法,即將關有感染家禽的穀倉密封緊閉、開啟熱源和切斷通風系統,此舉已遭動物權利保護組織譴責為殘忍的選項。

  美國農業部( USDA )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在 24 小時內,禽群被檢測出感染,而且沒有其他的撲殺方法時,會考慮使用該方法來殺死感染之家禽。該機構希望能在一天之內撲殺感染禽群,以防止病毒擴散。從 2014 年 12 月至 2015 年 6 月該國最嚴重的動物疫病疫情爆發紀錄中,將近 5,000 萬隻雞和火雞死亡或被撲殺。

  美國慈善協會說,把禽舍通風系統關閉,基本上就是將鳥烘烤至死。該協會首席獸醫官 Michael Blackwell 表示,我們不應該用特別悲慘和延長的安樂死方式對鳥類加重傷害。 USDA 表示,為根除病毒,此方法為「必要之替代方案」。

  根據 USDA ,撲殺感染家禽的第一選擇是將他們用泡沫或放在充滿二氧化碳的空間中窒息,此法廣泛應用於 2015 年春天。從上次感染迄今,兩個多月過去了。但是,官員們正在準備因應 2015 年秋季一個潛在的捲土重來,因為可以攜帶病毒的野鴨將準備遷移。

  農業部負責獸醫業務的副助理局長 T.J. Myers 表示,在用熱撲殺的過程中,鳥類大約需要 30 到 40 分鐘後會因被稱為「通風關閉」的熱緊繃( heat stress )而死亡,但該機構從未使用過此方法。他進一步說明,他們當然希望我們不必用到這一招,或是任何減少族群的方法。

  美國政府正在努力改善農民對其撲殺和處置感染雞群速度太慢的抱怨,此外,農業部已經允許 Harrisvaccines 成為第一家生產疫苗對抗禽流感的公司。 USDA 計畫建立疫苗儲備,俾供再次爆發疫情時所需。 USDA 並沒有給任何一家公司向市場推出疫苗許可, Harrisvaccines 發言人 Joel Harris 說,美國政府現在真的是唯一的買家。

10. 糧農組織報告指出 25 年來世界失去了相當南非面積大小的森林

  一份在 2015 年 9 月 7 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公布的報告指出,在過去的 25 年裡,世界失去了相當南非面積大小的森林,儘管消失的速度已經顯著放緩,但下降比例仍超過 3 %。

  由於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加上對糧食和土地的需求增加,正在驅動去森林化,儘管 FAO 指出全球森林面積變化率自 1990 年以來已經放緩超過 50 %。

  FAO 表示,最大的森林面積的損失發生在熱帶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和非洲,雖然這些地區的損失在過去 5 年中已實質下降。它說,森林損失率下降,一方面係一些國家減少森林的轉化率,另一方面則是有些國家增加森林面積。各國對自己的森林資源,比以往任何時候具備更多的知識,因此全球森林變化也有一個更好的成果。全世界在 2015 年的森林面積略低於 40 億公頃, 1990 年則為 41 億公頃。

  當樹木吸收二氧化碳時,森林對氣候變遷提供保護。砍伐森林已被指為加劇水土流失山崩及洪水。 2015 年 5 月,林業研究組織國際聯盟即估計有 12 億人依賴森林為生,其中包括大約 6,000 萬幾乎完全依賴於森林的原住民。

  FAO 表示,重大的挑戰依然存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規並不總是與有效的激勵機制或執法相輔相乘。

11. 2050 年前 空氣污染可能每年殺死 660 萬人

  科學家們在 2015 年 9 月 16 日提出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改善空氣品質,被臭氧和微小顆粒等污染物質污染的空氣,可能在 2050 年造成每年約 660 萬人過早死亡。

  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他們發現,室外空氣污染已經在全球一年殺死了約 330 萬人,這些死亡大多數是在亞洲,當地來自取暖和做飯的住宅能源的排放,是主要的因素。研究人員警告說,除非採取清理措施,在未來 35 年內,這人數有可能增加一倍。

  領導這項研究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的 Jos Lelieveld 表示,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某些郡縣,空氣污染實際上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許多國家這是一個大議題。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最常從心臟疾病、中風或被叫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肺部疾病呈現;它也與肺癌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死亡有關。

  以全球為範圍來計算室外空氣污染對健康和死亡率的影響,頗為不易,部分是因為空氣品質並不是在每一個區域中都被監控觀測,且顆粒的毒性取決於它們的來源。因此,對於本次研究, Lelieveld 的團隊結合來自所謂的微細顆粒物、過早死亡等全球大氣化學模型、人口數據和衛生統計的科學研究來估算不同類型的室外空氣污染造成的相對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印度和中國,來自取暖和做飯的排放,具有最大的死亡人數,而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許多來自交通和發電的排放則至關重要。在美國東部、歐洲、俄羅斯和東亞,農業排放是進入體肺部,引起疾病、殘疾和死亡的微細顆粒物最大來源。在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大氣科學家 Oliver Wild 表示,這項研究是把「真正需要的空氣品質控制帶回家」,特別是在亞洲的人口密集地區。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10-19: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