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05年度農業生產目標

文 / 企劃處 郭愷珶

壹、前言

  因應國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之持續推動,並考量國際經貿自由化之趨勢,本會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農業年度生產目標作業要點」擬定 105 度農業生產目標,以達到穩定農業產銷及價格,提升農民收益等政策目標。農業年度生產目標之訂定係參考國內農業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產地生產與市場需求狀況、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益,以及近年進出口數量與國內生產實績,並衡酌未來全球農產品生產、貿易等國際經貿環境之變化趨勢。

  生產目標旨在「穩定農產價格,提昇農民所得」,著重「價值」提升而非僅「數量」達成,故與生產預測有所不同,且現今為開放經濟時代,產品之消費需求面與供給面(如進口等因素)等市場動態瞬息多變及氣候變遷之影響,實際結果常難以與目標相同,但生產目標仍為產業發展及政府施政的重要指引。

貳、105 年度農業生產目標及說明

  105 年度農、林、漁、畜各產業之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說明如后:

一、農作物類:

  104 年受颱風及豪雨所造成之影響,部分農作物生長狀況不如預期,影響各類農作物之全年供給狀況,預期 105 年恢復正常年產量。土地利用型的稻米生產規劃以維持供需穩定為目標,而雜糧為進口替代作物,考量國際供應不穩定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藉由「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增產。

  國內水果以內需為主,並以外銷來協助國內價格之穩定,輔導具特色及優勢之熱帶果樹(如番荔枝、芒果、鳳梨、番石榴等)拓展海外市場,引導產業升級。花卉以外銷為主,針對蝴蝶蘭、文心蘭等品項提高外銷競爭力。蔬菜種類繁多且易受天候影響,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為主,同時強化外銷。

  針對各類主要作物之生產概況及生產目標說明如后(詳表 1 ):

(一)糧食

  稻米因 104 年桃竹苗及嘉南地區缺水停灌約 20,120 公頃, 104 年估計種植實績為 250,666 公頃,估計產量為 130.6 萬公噸,稻米現有庫存充足,考量國際糧食危機、缺水停灌風險、政府積極推動休耕農地活化及增加米穀粉消費量、加強稻米出口貿易等各項因素,以及持續實施再生稻及落粒栽培水稻不得繳交公糧政策並加強輔導轉(契)作等因素,訂定 105 年稻米生產目標為 26 萬公頃,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3.72% 。

  國內小麥生產成本偏高, 102 年開始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廣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措施,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及契作廠商極力倡導友善栽培理念, 105 年小麥生產目標面積 2,500 公頃。

(二)雜糧

  考量國際糧食供應不穩定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本會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衡酌近年實際生產情形、國際市場價格及各項獎勵政策調整導致轉作作物相互轉移等因素,訂定 105 年國內雜糧作物總種植面積目標 56,500 公頃,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6.45% 。其中硬質玉米 105 年生產目標面積為 12,000 公頃、目標產量 72,000 公噸,青刈玉米 105 年生產目標面積為 9,000 公頃、目標產量 405,000 公噸。

  落花生為關稅配額管理之敏感性作物,不宜擴增種植面積,惟近期因食安問題,花生油需求增加,105 年生產面積目標為 21,500 公頃,產量為 62,350 公噸,皆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4.88% 。大豆為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種植進口替代主要作物品項,輔導採大面積集團化栽培並導入農企業經營模式、採股東入股及營利分享等概念,訂定 105 年目標面積為 3,000 公頃,提供國產非基改大豆約 6,000 公噸,皆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44.30% 。

(三)特用作物

  積極輔導茶產業結構調整,透過相關計畫輔導發展特色茶產製,並持續配合活化農地政策推動休耕地種植茶、輔導設立「農商合作集團生產區」,積極拓展內外銷市場及發展各地區之特色茶品,105 年生產目標面積 12,100 公頃,目標產量 14,400 公噸。

  國產胡麻油新鮮且具特殊香氣受國人喜愛,103 年開始將胡麻列入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推動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品項,且因國內食安問題頻傳,國產胡麻需求量增加, 105 年生產目標面積 2,400 公頃,目標產量約 2,04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分別增加 9.09% 、35.10% 。

(四)水果

  105 年各類具外銷潛力果品中,鳳梨、番荔枝、芒果、番石榴等列為生產面積調增項目;芒果、番荔枝、鳳梨由於外銷市場已有效開拓,外銷量穩定成長,鳳梨 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10,600 公頃、產量目標 450,000 公噸、外銷量目標 26,000 公噸;芒果 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17,000 公頃、產量目標 184,450 公噸、外銷量目標 11,000 公噸;番荔枝 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5,800 公頃、產量目標 56,000 公噸、外銷量目標 10,000 公噸;番石榴可全年供果,具外銷潛力,輔導供果園提升品質, 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為 7,200 公頃,目標產量為 190,280 公噸。

  香蕉 104 年受蘇迪勒及杜鵑颱風影響,無收穫面積約 2,200 公頃,105 年收穫面積目標 13,100 公頃、產量目標 294,750 公噸,分別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8.02% 、 31.46% 。國產紅龍果經改良後果品甜度高、果粒大、產量高、耐貯藏,營養價值高,尤其是紅肉種果肉富含特殊的甜菜苷色素,抗氧化能力佳,為臺灣其他鮮食水果所少有的生機成份,國人重視養生需求量擴增, 105 年種植目標增加為 2,300 公頃,產量目標 54,000 公噸,分別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7.95% 、 17.39% 。

  楊桃、梨則列為產量目標調減之果品;楊桃栽培技術日漸提升,果品品質優良,加以果實外觀奇特,耐冷藏及貯放期長的特性,惟因部分產區人力老化棄種或改種其它作物,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為 930 公頃,目標產量為 11,250 公噸。國產梨內銷市場趨飽和,為平衡市場供需,加強推動合理化栽培管理,提升果品品質,以拓展大型直銷量販店,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5,550 公頃,產量目標 130,000 公噸。

  其他果品如木瓜、椪柑、柳橙、檸檬、葡萄柚、李、龍眼等果品因國內產銷趨近平衡,生產面積調整幅度不大,持續發展栽培管理技術以改善品質,並逐步拓展外銷,以擴大市場需求,增進農民收益。

(五)花卉

  花卉為我國重要外銷農產品之一,105 年花卉目標種植面積 2,740 公頃,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0.25% 。蘭花類為我國花卉重點品項,尤以蝴蝶蘭及文心蘭為主力產品,其產業規模及關鍵技術已具基礎,產業輔導重點於提高品質、加強新品種引種示範與貿易商合作,依市場需求調整供應品種等。

  105 年國內蘭花(含文心蘭及蝴蝶蘭)種植面積目標 975 公頃,年產值逾 64 億元,為各類農產品之冠。主力產品蝴蝶蘭 105 年產量目標 7,000 萬盆、外銷量目標 12,2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分別增加 6.61 、1.67% ;文心蘭產量目標 650 萬打、外銷量目標 1,550 公噸,產量目標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09% ,外銷目標持平;玫瑰則調減面積,其他花卉維持平穩。

(六)蔬菜

  就具有國際競爭力之結球萵苣、胡蘿蔔、毛豆等產品訂定目標種植面積分別增加 14.29% 、 4.17% 、 1.15% 。其中結球萵苣因外銷契作面積增加而增產,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800 公頃、產量目標 24 ,000 公噸、外銷量目標 12,000 公噸;胡蘿蔔因國內價格上漲導致農民種植意願增加,105 年調增種植面積目標為 2,500 公頃、產量目標 112,500 公噸;毛豆因日本訂單略增, 105 年種植面積目標 8,800 公頃、產量目標 77,625 公噸、外銷量 35,851 公噸。

  其他重要蔬菜因 104 年受颱風影響使單位產量減少,預期單位產量恢復正常年,105 年產量目標皆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洋蔥為避免集中生產導致產銷失序,宣導分散產區,目標面積調減 4.51% ;大蒜因 103 年發生產銷失衡,取消轉契作補助,104 年估計實績為 4,148 公頃,105 年以合理栽培面積 4,650 公頃為目標,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2.10% 。

表 1  農作物類 105 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二、林產類

  臺灣林業發展趨勢,以促進生產轉型,延伸生產事業的價值鏈,將林業由造林伐木生產之初級產業,提升至精品化之二級加工產業,或林業深度旅遊等三級產業,提高附加價值。

針對各類林產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2 ):

  為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營造永續木材生產之優質健康森林,已積極開發對環境友善之採運作業技術,並透過有系統作業計畫,生產人工林疏伐木,以少量但穩定的方式,逐步供應我國木質建材、紙漿、菇蕈等相關產業發展所需,105 年度國產木材目標產量為 41,580 立方公尺,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約 10% 。

  竹材部分,為提升國產竹材產量,於 103 年起推動國產精緻竹材六級化產業發展計畫,整合產業鏈結,發揮在地生產優勢, 105 年度竹材目標產量為 230 萬支,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約 15% 。

表 2  林產類 105 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三、漁產類

  遠洋漁業因部份對外漁業合作項目暫時中止,以及鰹鮪圍網業者作業能量不足,105 年生產目標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3.98% ;沿近海漁業考量漁船數量變動不大以及定置漁具恢復生產等因素,105 年生產目標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2.29%;養殖漁業考量生產環境無大變動,105 年生產目標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近。

針對各類漁業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3 ):

(一)遠洋漁業

  104 年遠洋漁業生產量因部份沿海國家實施新漁業管理制度,導致單船拖網、流刺網及底延繩釣漁船對外漁業合作暫時中止,以及鰹鮪圍網業者作業動能不足、預期魷釣漁業減產等因素,105 年生產目標產量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3.98% 。

(二)近海及沿岸漁業

近海漁業因作業漁船數量變動不大及推動卸魚聲明,105 年生產目標產量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3%;考量沿岸漁業作業漁船數量變動不大,以及在104 年風災受損的定置漁具將恢復生產,105 年生產目標產量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7.74% ,其中定置網目標產量 9,0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25.78% 。

(三)養殖漁業

  104 年下半年因風災影響,嘉南沿海地區牡蠣養殖設施受損,預期 105 年尚未能完全復養,105 年海面養殖生產目標產量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3.07% ,其中牡蠣目標產量 24,0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4.00% 。內陸養殖漁業在 104 年生產狀況穩定,預期 105 年養殖環境無大變化,105 年生產目標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近。

  103 年鰻苗放養量達 12.5 公噸、104 年放養量估計約 2 噸,據往年趨勢觀察,鰻魚當年放養量影響未來 1 至 3 年的生產量,訂定 105 年生產目標產量 5,0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16.67%,但其價格預估預估為 600 元( 4 尾 / 公斤)則較 104 年增加。觀賞魚為重點輔導產業,國內外市場均有發展潛力,惟觀賞魚非屬民生必需品,易受全球經濟景氣影響,105 年生產目標產量為 5,000 萬尾,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9.09% 。

  其他養殖產品,吳郭魚、石斑類、蜆目標產量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同;鱸魚類目標產量增加 2.79% 、虱目魚減少 2.82% 、鯔(烏魚)增加 5.66% 、泰國蝦微減 0.20% 、白蝦增加 10.87% 、文蛤增加 3.45% 。

表 3  漁產類 105 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四、畜產類

  國內屢次發生食安事件,影響國人消費信心,除維持國內畜禽產銷穩定及自給率外,賡續辦理強化追溯及安全管理、發揮在地生鮮優勢、調整產業制度與規模及輔導建立畜禽產品品牌與強化國際行銷等措施。

各類畜產生產概況及目標概況說明如下(詳表 4 ):

(一)家畜類

  104 年因主要豬隻生產縣市政府暫停核准新設養豬場、環保法規加嚴及進口豬肉影響,可供應屠宰量較原 835 萬頭的目標減少 15 萬頭。由於豬肉為國人主要食用的肉品,104 年豬價及農民收益良好,爰 105 年產量應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當,目標屠宰量為 814 萬頭,較 104 年估計實績略減 0.73% 。

  國產牛肉因國人消費習慣改變,自 101 年起逐步導入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期能有效與進口牛肉進行市場區隔,105 年供應牛隻屠宰目標頭數 33,000 頭,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4.35% 。本會將建立國產生鮮牛肉分切規格及標準作業,持續推動國產牛肉產銷履歷。賡續辦理推廣行銷國產牛肉及產銷現代化等工作,以區隔國內外產品市場。

  國產羊肉自給率約 9% ,近年羊肉因供應頭數減少、市場需求略增及反映生產成本,羊肉價格維持高檔。105 年目標屠宰 79,000 頭,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3.95% 。本會將推廣國產羊肉及區隔進口產品,輔導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積極推動國產羊肉專賣店認證制度,以及加強於消費淡季辦理推廣促銷活動與推動料理包等加工產品,以提高消費量,並穩定國產羊肉之價格及產值。

  近年來因鮮乳茶飲或咖啡飲品的企業通路激增,國人對鮮乳需求持續提高,105 年度牛乳總生產目標為 367,0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0.69% 。本會將賡續輔導各乳品廠確依「乳品工廠收購酪農原料生乳驗收及計價要點」辦理原料生乳之收購,穩定廠農產銷制度。

  國產羊乳自給率約達 75 ﹪,本會持續輔導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自主辦理 GGM 羊乳標章認證制度,認證業者收購生羊乳量占國內生乳總產量之 75 ﹪以上,預期羊乳廠使用生羊乳量將持續成長,羊乳生產目標 16,300 公噸,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1.88% 。

(二)家禽類

  104 年白肉雞面臨禽流感及進口雞肉低價競爭等威脅,105 年目標產量 1.875 億隻,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1.32% 。將加強國產與進口雞肉分流管理,強化冷凍冷藏雞肉區隔,並辦理國產生鮮優質雞肉宣導推廣活動,以提高國產雞肉之市場占有率及糧食自給率。

  為減少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對產業之衝擊及維持產銷穩定,土雞 105 年目標產量 1.09 億隻,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0.93% 。將強化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政策推動,就區域型特色雞種輔導其突顯地區特質,整合產銷班等產業團體建立區域性品牌及供應鏈,穩固發展在地特色土雞產業。

  考量國內鴨肉的銷售通路以國內市場為主,少量出口,105 年肉鴨目標產量為 2,880 萬隻,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4.00% 。推動非開放式禽舍飼養,加強禽場生物安全自主管理,確實做好防疫工作杜絕禽流感侵襲,以確保產業穩定發展及禽品衛生安全,促進產業永續經營。

  為穩定雞蛋供需及價格,本會推動雞蛋產業總量管制,105 年目標產量 68 億枚,較 104 年估計實績減少 1.11% 。輔導蛋農參與產銷履歷驗證,導入統進統出生產模式,並檢討規劃推動雞蛋運輸裝載容器(包材)與運銷模式改進示範模式。

  另鴨蛋無進口產品之壓力,105 年鴨蛋目標產量為 4.6 億枚,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同。本會將開發加工技術及設備,提升加工蛋品質及附加價值,增進生產效率,並擴大鴨蛋外銷實績。

表 4  畜產類 105 年生產目標及其變動情形 PDF 

參、綜合分析及結語

  依 105 年度農業生產目標估算農業部門整體產值變動率,如以固定年( 100 年)價格加權計算總產值,105 年農業總產值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0.50% ,其中農、林、漁、畜各產業變動率分別為 2.48% 、 3.35% 、 -1.58% 及 -0.64% 。預計 105 年農業總生產量目標與 104 年估計實績相近,其中農作物類由於 104 年受颱風影響使部分農產品單位產量減少,預期 105 年單位產量恢復正常,故皆為增產,主要增產項目為水果、蔬菜、花卉;林產類增產項目為木材、竹;漁產類主要增產項目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減產項目為遠洋漁業、海面養殖;畜產類主要增產項目為肉羊、羊乳,減產項目為肉牛、肉鴨。

  以各年名目價格(當年價格)加權計算總產值, 105 年農業總產值較 104 年估計實績增加 0.95% ,其中農、林、漁、畜各產業變動率分別為 2.49% 、 6.09% 、 0.08% 及 -0.89% ,產值增加項目農作物類主要為水果、雜糧、特用作物;林產業為木材、竹;漁業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畜產業為肉羊、羊乳及土雞等。另 105 年度農林漁畜各產業占農業總產值之比例分別為 45.77% 、 0.05% 、 21.11% 及 33.08% ,相較於 104 年估計實績,農作物類所占比例提高,漁產類、畜產類則降低。

  因應國際農產貿易自由化及區域經濟整合之趨勢,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也日趨複雜,我國應發揮臺灣農業的科技優勢與地理條件,期國產農產品能以優質、安全的特色提升競爭力,穩定國內市場占有率,並擴大外銷市場。未來對於不具市場競爭力之農產品,將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措施,而產銷穩定、具有市場競爭力之國產農產品則輔導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可與國外競爭產品區隔之獨有特色,期能拓展我優質農產品之國內外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收益,營造青年投入農業友善之環境。並配合已簽訂之兩岸合作協議與自由貿易協議所帶來的新商機,以及農產品國內外電子商務市場之開拓,針對具競爭力之產業,輔導擴大經營規模,穩定供應市場需求,以創造新的價值。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1-18: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