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註 1 :已退休專員

1. 日本公布 2015 年農林普查結果

  日本農林水產省每隔五年依例舉辦一次「農林業普查」,其中 2015 年之此項普查業已完成,且在同年 11 月 27 日公布調查結果,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就農業就業人口相關事宜而言,(1) 2015 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數為 209 萬人,比 2010 年的 260.6 萬人減少 51.6 萬人,減少率為 24.7 %,為近 30 年來普查的第二大減幅;且只為 1985 年 540 萬人的 38.7 %;形成此趨勢的原因頗多,其中以日本人口老化,致使年長者加速離開農業行列的現象,最受注目。(2) 2015 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平均年齡為 66.3 歲,比 2010 年的 65.8 歲以及 2005 年的 63.2 歲,均呈現升高的傾向;值得關注的是, 70 歲以上的年長者的人數約 63 萬人,比 2010 年的 81 萬人減少 30 %,為近 5 年來日本農業人口呈現快速減少的要因。此外, 2015 年 40 歲以下的年青年齡層農業就業人口數,亦較 2010 年減少 20 %,為日本農業就業人口平均年齡逐漸升高的主因;進而使積極鼓勵青年人返鄉務農的農業政策,成為農林水產省的重要施政方向。

(二) 2015 年日本每一個農業經營單位的農地平均面積達 2.5 公頃,比 2010 年的 2.2 公頃增加 0.3 公頃;值得注目的是, 2015 年耕地面積在 5 公頃以上的農業經營單位,佔日本全體農業經營單位的 58 %,比 2010 年的 52 %,增加 6 %。形成此趨勢的主要原因是:(1) 由於年長的農業就業人員逐漸退出農業經營行列;為防止其所持有的農地淪為棄耕地,農林水產省積極辦理防止農地棄耕相關政策,以及強化農村與山村等偏遠地區的公共設施、建構以集落共同經營農業的組織架構;都道府縣層級的地方政府積極建構「農地中間管理機構」等多項政策措施,鼓勵農業經營者以借貸農地等方式,擴大農業經營面積。(2) 由於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愈來愈受消費者的重視,以及日本當局積極推展農業與觀光、醫療、社會福祉、教育等不同領域的合作;在「和食」取得聯合國人類無形文化遺產認證資格、日本將在 2020 年舉辦奧運將帶動許多國外旅客到日本觀光熱潮等時勢的助興下,為日本農業經營開創促進農業發展的意願。

(三)日本此次的農林業普查結果中,值得一提的還有:(1) 長期以來日本女性參與農業產銷相關事宜的比例頗高,且能充分顯示女性在農業經營方面所具有的傑出表現;因此之故,安倍首相所領導的執政團隊為了更進一步突顯女性在農業方面所具有的才華,採取積極修訂農業協同組合法等農民組織相關法規的方式,明定農民組織中,女性幹部應有的保障名額,以符實情之需。(2) 為了維持並且強化農村及山村等偏遠地域的集落機能,除了加強集落所需的道路等公共設施之整建外,鼓勵各集落的農地維持與管理、農業產銷等相關事宜,採取共同作業或成立農業法人等方式進行農業產銷體制的改革,進而成為日本農業經營單位的農地利用面積能夠增加、農業產銷效率能夠提升的要因。(3) 就 2011 年 3 月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前後之比較而言,受害最嚴重的岩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等三地區的農業耕作面積、農業經營單位、農業就業人口等相關事宜,迄至 2015 年 2 月 1 日調查基準日止,較上一次( 2010 年 2 月 1 日為基準日)呈現大幅度縮減的現象,充分顯示震災後的災區農業復興與復舊,尚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

2. 南韓自 2016 1 月開始施行農業災害保險法

  南韓於 2015 年 1 月完成「農漁業者的災害保險及災害預防相關法律」(南韓將此法,簡稱為『農業災害保險法』)的立法程序,並且決定自 2016 年 1 月開始施行此新政策,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立法緣由: 2007 年南韓在野的民主勞動黨認為:長期以來南韓從事農林漁牧業者遭逢重大傷害,甚至於失去工作能力的案例時有所聞。但因渠等屬於沒有企業支援的無雇主勞工,以及南韓執政者未能採取妥適的因應對策,致使南韓從事農林漁牧業人員被譏為南韓的二等國民,為南韓執政者的重大失職要因。因此之故,南韓民主黨以比照南韓政府照顧企業勞工的方式,積極研擬農業勞動災害補償及保險相關的法案,並且由該黨的國會議員向南韓國會提出訂定此類新法的要求;爾後於 2009 年獲得南韓執政黨的認同,共同研訂此法案,於 2015 年 1 月正式完成此新法的立法程序。

(二)主要的立法內容:(1) 南韓的農業災害保險法的保費,是由南韓的農村振興廳研析南韓多年來南韓農林漁牧業人員的所得、工作時數、醫療費用支出、實際上的生活費用等項目,並與非農林漁牧業人員進行比較,保險方式為由中央補貼、南韓的農協等農民組織為承辦單位,要求所有南韓從事農林漁牧的業者進行投保。(2) 針對南韓的農林漁牧人員因從事農作業而產生農藥中毒、扭傷等傷害、疾病等狀況時,給予必要的醫療費用、看護支出等補貼,以及因傷殘而無法繼續工作時給予必要的生活補貼、發生死亡案件時給予喪葬補貼。

3. 法國積極向世界各國推展土壤封存碳化物運動

  2015 年 11 月 30 日法國當局利用在巴黎召開聯合國氣候變遷相關會議的機會,向參加該會議的各國代表努力推展全球性的「土壤碳封存運動」,獲得許多與會的國家熱烈反映,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由於(1) 迄至 2015 年 10 月底止,世界各地的氣溫屢創當地高溫紀錄其要因與世界各地的空氣中之碳化物含量逐漸增加,有密切的關連性。(2) 聯合國鑑於世界各地方的土壤,由於長期以來受到使用過多的化學肥料、農藥以及超限利用等因素影響,致使土壤出現劣質化的現象相當嚴重(註:聯合國於 1987 年至 1990 年曾舉辦全球性土壤劣質化調查,得知全球包括可供做農地利用的草原、森林等合計的面積約為 87 億 3500 萬公頃,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 60 %;令人遺憾的是,可供做農地利用的面積中,約有 20 %( 19 億 6600 萬公頃)的可耕地面積中之土壤已出現劣質化的現象。),進而成為與世界各地氣候異常常態化、土石流等災害發生率愈來愈高、農作物生產不穩等現象有密切的主要原因。(3) 法國土壤界的學者專家推估,地球上所有土壤裡約封存了 1.5 兆公噸的碳化物;此數量是全球空氣中所有含二氧化碳的二倍、陸地上所有植物類生質能源的三倍。因此之故,如果世界各地能將土壤封存碳化物的含量達到土壤量的「千分四」,則具有防止土壤沙漠化與地球暖化、減緩地球的溫室效應、降低空氣中之污染源等多方面的正面效益,此一見解獲得許多國家代表的認同,進而使法國努力推展的「全球性土壤碳封存運動」,成為受世人注目且樂意配合推展的全球性運動。

(二)由於「全球性土壤碳封存運動」,屬於目前剛發起的全球性運動,在世界各國國情及自然條件等方面有許多差異性的情況下,各國將採取不同的因應措施,以符實情之需。因此之故,與此國際性運動相關的未來發展動向,值得國人多加關注。

4. 印度推出新的作物損害保險計畫

  印度農業部長 2015 年 12 月 23 日表示,印度將在 2016 年年初推出一個新的農作物保險計畫,並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技術來評估作物遭受的損害,這可能是總理 Narendra Modi 的第一個重大舉措,以解決農村困難。

  非季節性降雨和連續兩年的乾旱對以農業維持超過 2/3 的印度的 12 億 5 千萬人生計的影響,是 Modi 在 2015 年 11 月在主要是農村的 Bihar 邦的選舉受歡迎程度降低的主因,而造成了羞辱性的失敗。

  一些負債累累的農民在 2015 年自殺。 2015 年 12 月 23 日,農業和農民福利部長 Radha Mohan Singh 說,在清理作物損失支出的延誤是「摧毀農民家庭的最大原因」。他在推出兩項移動應用程序,以檢查農產品價格和農業保險的詳細資訊後表示,他完全相信,在新開始的一年,將會把一個新的保險計畫當禮物送給農民。新的保險政策將確保補償儘可能及早支付,現行的支付系統一直延遲,摧毀了許多的家庭。

  據了解,印度總理 Modi 將調整 2016 年預算優先順序,把重點放在保險計畫等社會措施,而暫停他上任 19 個月以來優先考慮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政府將降低現行農民所自行負擔最高可達 40 %的保費比例,而這個高保費分擔比例,是為何印度 2 億 6 千 3 百萬農民中僅有 1/10 選擇農作物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Singh 補充表示,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可以分擔剩餘的保費支出,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技術將被用在加速處理索賠付款,以減少人為干擾。

在像美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衛星或無人機被廣泛用於評估農作物保險政策,但印度仍依賴較原始的方法,工作人員從載有土地紀錄的辦公室周遊村落視察損害。此外,印度的理賠水準往往是由使用更高質量的種子、化肥和裝備的富裕的農民所受到的損害程度來決定,這意味著更容易受到變幻莫測天氣影響的貧困的農民從保險獲得的益處很少。

5. 研究顯示,在美國主要作物區,野生蜜蜂族群減少

  根據第一個繪製全國地圖,並確定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地點,成為許多作物關鍵授粉者的野蜂,在這些美國的主要農業區數量下滑。

  2015 年 12 月 21 日,研究人員列出了 139 個特別令人擔憂的郡縣,這些地區的農田依賴的傳粉者的作物越來越多,但野生蜂的數量一直在減少。這些郡縣包括加州的農業地區,如中央谷地、西北太平洋地區、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區、德州西部和南密西西比河流域。這些地方種植如杏仁、南瓜、藍莓、西瓜、桃子以及蘋果等高度依賴授粉者的作物。

  佛蒙特大學岡德生態經濟學州研究所主任 Taylor Ricketts 表示,科學家所列出的這 139 個郡縣占了美國依賴授粉作物種植面積的 39 %,未來很可能將面臨授粉不充分的情形。他進一步指出,野生蜂數量下降可能會增加農民成本,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有可能造成作物生產不穩定。

  該研究估計, 2008 年至 2013 年間,野生蜜蜂自然棲息地因為玉米用於生物燃料而被轉換開闢為農田的趨勢,在美國大陸的面積減少了 23 %。其他如農藥和疾病,亦被列為大約 4,000 種美國種野生蜂品種數量下跌的其他因素。

  Ricketts 說,野生蜜蜂幫助我們許多最富有營養的作物授粉,支持自然生態系統,以及每年貢獻美國經濟超過 30 億美元。岡德研究所該項研究的主持人 Nsu Koh 研究員亦表示,野生蜂數量的下降讓授粉作物更依賴商業蜂群,但蜜蜂數量也正在下降。

  負責美國農業部門資助作物綜合授粉計畫的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昆蟲學家 Rufus Isaacs 指出,研究結果強調有必要制定策略,以維持農田授粉族群,而提供可以支持野生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的棲息地保護計畫,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這項研究係遵循美國總統歐巴馬 2014 年建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俾研究授粉損失的備忘錄要求,該小組在 2014 年 5 月呼籲保護這些授粉者廣大的棲息地區。

6. 世界貿易組織支持在杜哈意見分歧的農業改革

  世界貿易組織( WTO )在 2015 年 12 月 19 日就農業出口補貼、糧食援助等議題達成協議,使得過去一直在貿易改革路線上分歧的富裕和貧窮國家能在肯亞首都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畫上句點。

  WTO 會員體表示,奈洛比的協議已經就僵持多年的全球貿易談判的方向劃清了界限。美國貿易代表 Michael Froman 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奈洛比的工作標誌著世界貿易組織一個轉捩點,這次談判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演進上,開始的一個新的階段,並且顯示了當多邊貿易體制來共同解決的一個問題時,有那些事是可能的。

  設在日內瓦、邀請賴比瑞亞和阿富汗成為其第 163 和第 164 位成員、自 2001 年在杜哈會議上即醞釀著一個推倒貿易壁壘、雄心萬丈計畫的的世界貿易組織一直在努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未能就貿易改革達成一個全球套案。

  為期 4 天的奈洛比會議,最後再以主要的貿易大國不停歇的 24 小時談判作為延長,終於同意了一個包括逐步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限制農業出口信貸的一個套案。歐盟官員表示,無論是一直堅持在任何進一步談判前要先完成現有的杜哈回合談判的印度,以及希望從杜哈繼續向前行的美國,都不得不讓步,這個妥協意味著更多的議題都可以放到談判議程。

  日內瓦國際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Richard Baldwin 在推特表示,貿易專家對談判達成協議表示欣慰,因為之前一直僵持的杜哈發展議程( DDA )被持懷疑態度者戲謔為杜哈又死了嗎( DDA = Doha Dead Again? )。

曾在此次峰會開幕時形容世貿組織的談判功能已經壞了的肯亞外交部長 Amina Mohamed 表示,她相信奈洛比這一周的會談實際上強化了這個組織。對她而言,奈洛比將會因為從被劃分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那個時代的鴻溝中跳脫,而讓人永留記憶。

  本次會議是第 1 次在非洲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稍早因達成取消 201 項資訊科技產品的進口關稅協議而受到稱許,這個成就標誌著 19 年來第 1 次重大的全球關稅削減計畫。此外更多的國家簽署了貿易便利化協定,從而簡化了產品在國家之間留通的管道。

7. 新加坡查獲大量非法象牙、穿山甲鱗片運送

  新加坡當局已扣留半噸象牙,這是在過去 10 年這個城市國家所查獲的大宗違法象牙案件之一。

  新加坡海關、農業和獸醫機構於 2015 年 12 月 17 日,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 2015 年 12 月 12 日從飛往寮國的空運查獲象牙重達 505 公斤(約 1,100 鎊),另外還有 324 公斤穿山甲鱗片。

  當局表示,放置象牙與穿山甲鱗片的箱子被標示為來自奈及利亞的合成假髮,並補充說,這批貨物的估計價值為新加坡幣 130 萬元,約相當於 92 萬美元。象牙和看起來像食蟻獸的哺乳類瀕危動物穿山甲的貿易,受到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的限制,但在亞洲部分地區,由於珍視它的所謂的藥用價值,對這些動物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

  這一次在新加坡所查獲的數量是自 2002 年以來的第 5 大,次於 2015 年稍早扣押的放在海運貨櫃、標示為來自肯亞茶葉的 3.7 噸非法象牙。

包含在華盛頓公約內的瀕危物種野生動物產品的非法貿易,在新加坡將會受到長達兩年的監禁懲罰或高達加坡幣 500,000 元罰款。

8. 北極末日種子庫 2016 年將獲得兩批新的存放

  兩批新的作物種子貨物將在 2016 年存放在建造於北極山腰,以保障全球(種子)供應的「世界末日庫」。這個在 2008 年開始營運、位於挪威和北極之間的 Svalbard archipelago 的地窖,旨在保護如豆類、稻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種子,對抗核子戰爭或疾病等最嚴重的災難。

  目前它已經擁有來自世界各國超過 86 萬個樣品。即使電源發生故障時,存儲庫仍將保持凍結,並封存至少 200 年。

  總部在波昂、並負責管理 Svalbard 全球種子庫的作物信託基金( Crop Trust )組織的發言人 Cierra Martin 表示,該種子庫是備份中的備份( back-up of the back-up )。她說, 2016 年規劃了兩筆存放,分別是在 2016 年 3 月及 5 月,但存放的細節尚不清楚。

  為了保護種子,地窖鮮少開啟。敘利亞內戰促使種子在 2015 年 9 月從地窖中進行第一次的提取,係因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在( ICARDA )的請求。 ICARDA 因為戰爭衝突, 2012 年將總部從敘利亞的 Aleppo 遷至貝魯特。 Martin 表示, ICARDA 不得不把在敘利亞的收藏轉移到摩洛哥和黎巴嫩,種子庫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己的庫藏。

  這裡面許多種子,其中包括適合於乾旱地區、具有耐乾旱特點的小麥、大麥和牧草等樣品,這可能有助於培育從澳大利亞到非洲乾旱地區抵禦氣候變遷的農作物。

9. 抗病豬育成,受益於基因剪輯技術

  英國一家動物遺傳學公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通過基因編輯的熱門新技術,培育了世界上第一批能抵抗一種常見病毒的豬隻。

  提供豬和牛的精液給世界各地的農民的 Genus 公司,在 2015 年 12 月 8 日表示,它已與美國密蘇里大學合作培養出可抵抗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候群病毒(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 PRRSV )的豬隻。這種也被稱為藍耳病的疾病,當動物的免疫系統受它影響時,可能會致命,每年造成農民數億美元的損失。

  通過使用精確的基因剪輯技術,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團隊得以培育出不具病毒傳播媒介蛋白質之種豬。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物技術雜誌上。

  早期研究顯示,新的抗 PRRS 病毒的豬,當暴露在病毒時,不會生病,並持續正常的增加體重。這些抗豬的發展,是基因剪輯力量的進一步證明, Genus 公司首席科學主管 Jonathan Lightner 表示,這是養豬業一個潛在的遊戲改變者。

  剪輯生物體的基因擁有了用於治療疾病和改善農作物和動物物種巨大潛力。但是,當應用到人類時,它也可能被用來「胚胎改造」,促使批評者呼籲對人類胚胎的遺傳修飾應實施全球禁令。這個技術允許科學家利用生物「剪刀」來剪輯基因,類似文字處理程式,可以找尋和替換所選取的 DNA stretches 。即使它引發的倫理和安全問題遭遇激烈的爭論,卻已經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實地演練。

  2015 年 12 月初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人類基因剪輯的國際峰會上敦促對人類基因組剪輯應謹慎行事,但表示在人類胚胎上的剪輯基因若用於研究目的應是可允許的。

  Lightner 表示, Genus 公司有關基因剪輯豬的工作還處於入門階段,在未來充分開發和技術商業化之前,還有幾個關鍵性的挑戰。

  Liberum 的分析師索菲 Jourdier 表示,商業化可能還要 5 年或更長的時間,但這個新的抗病豬線會增加 Genus 公司的長期成長前景,給予 PRRSV 的經濟重要性。

  根據 Genus 公司所引用的 2011 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 PRRS 病毒會影響數以百萬計的豬隻,並在美國的養豬業造成年 7 億美元、在歐洲造成 15 億歐元的損失。

10. 中國大陸在改革之際,誓言維護糧食安全

  中國大陸在 2015 年 12 月 25 日結束的年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在推進土地改革之際,將採取措施,以確保有足夠的糧食供應。

  由於中國大陸人口仍持續上升,大片農田因城市和工業的快速增長而被吞噬,北京已確定糧食安全將成為未來 10 年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聲明中指出,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改革的底線。中國大陸在近幾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減輕對集體擁有的土地之轉讓限制。政府將保護耕地,在主要生產地區確保糧食產出及糧食自給;亦將提供大規模農場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產品的庫存。中國大陸在 2015 年 8 月表示將推出一個先驅計畫,允許農民用自己的土地和財產作為貸款抵押,試圖支持資金匱乏的農業界。

  中國大陸一直對耕地堅持一條「紅線」,也就是由政府規定至少保留供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面積,以確保糧食安全。

11. 非洲國家計畫在 2030 年恢復 1 億公頃土地

  2030 年以前擬新推動 1 計畫使 1 億公頃土地回復農業生產力, 10 個非洲國家已承諾恢復 3100 萬公頃因砍伐除森林而退化的土地。 2015 年 12 月 6 日在巴黎啟動的 AFR100 方案,挹注了來自世界銀行的 10 億美元和德國額外的資金,以及在私部門的 5 億 4500 萬美元的投資。

  Rwanda 自然資源部長 Vincent Biruta 表示,恢復的景觀將帶來的繁榮、安全和機會;隨著森林景觀恢復,我們已經看到了農業產量上升,在我們的農村社區農民的生計多樣化,也提高了他們的福利。

  到目前為止,參加該計畫的國家有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肯亞、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尼日、盧安達,多哥和烏干國等國家。剛果共和國的森林經濟部長 Henry Djombo 在巴黎告知啟動此項倡議時表示 , 如果剛果河流域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土地將劣化,變成草原,最後沙漠將接管整個非洲。

  新的土地復耕方案為基於非洲國家對聯合國因應氣候變遷協議的承諾。到目前為止,由非洲國家政府所提交的 13 個氣候行動計畫包括「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變遷調適能力」、「保護現有森林和農業」。

  世界資源研究所( WRI )表示將在 2020 年啟動並實施的這些承諾,將減少非洲年碳排放量達 36 %,或全球碳排放量的 0.25 %。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 Andrew Steer 表示,這些國家在邁向恢復 1 億公頃土地的的目標,表現良好,此舉將有助於碳封存( sequester carbon ),並對低收入、農村社區帶來經濟利益。

  根據對 AFR100 的聲明,除了碳封存,森林和樹木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糧食安全、增加水的供應、減少荒漠化以及促進生物多樣性和幫助創造綠色就業機會。遭逢氣候變遷危害之際,隨著非洲人口到 2050 年預計將近增加一倍,對已經稀缺的土地和水資源需求亦將增加。

  復耕土地的努力包括植樹、阻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健康,這將帶來廣泛的益處。 AFR100 指出,土地復耕已然發生,例如在尼日,農民已在橫跨 5 百萬公頃的農田增加樹木的數量、改善 250 萬人的糧食安全。該計畫旨在幫助國家和社區分享知識和資源,以實現更大比例的復墾。

12. 英國呼籲緊急削減牲畜使用抗生素

  根據英國政府委託的一項檢視指出,農業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對全球公共健康造成了致命的威脅,應大幅降低到國際上商定的目標。由前高盛( Goldman Sachs )首席經濟學家 Jim O'Neill 所領導進行的這項檢視顯示,同意並實施農業減少抗生素使用的全球目標並不容易,但是對動物和人而言,要讓旨在對抗細菌感染、挽救生命的藥品有效,農業減少抗生素使用卻是至關重。

  O'Neill 以該檢視中的丹麥例子說明應可以進行一個快捷、顯著的改變。丹麥的牲畜平均一年每公斤所使用抗生素不到 50 毫克,這對減少抗生素使用,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丹麥已經證明,使用相對低程度的抗生素,一樣能讓非常有效率之養殖業持續發展。

  O'Neill 在倫敦提出了他的評論,他發現「令人吃驚的」是在許多國家,大部分抗生素是用在動物,而不是人類。他以美國為例,醫學上使用的重要抗生素 70 %以上是用在動物上,只有 30 %用於人類。他說,這樣的情形為每個人造成了抗藥性的大風險,是時候讓政策制定者採取行動了。

  使用任何抗生素促進了所謂的超級細菌的發展和傳播 - 多重耐藥菌感染,可以規避原來設計專殺死他們的藥品。

  O'Neill 是在 2014 年應英國首相要求,對抗生素問題進行全面檢視,並提出對抗建議。在 O'Neill 最初的報告中,如果抗生素未得到控制,他估計抗生素和微生物的抗藥性在 2050 年之前,一年可能造成額外的 1,000 萬人死亡,損失費用高達 100 兆美元。

  在中國發現能使細菌抵抗所有已知的抗生素一名為 MCR-1 基因後,關於超級病菌威脅的國際警示日增。在 2015 年 12 月 6 日發表的研究指出, MCR-1 也已在丹麥的細菌樣本中被發現,顯示它已經在世界各地蔓延。

  對此,傳染病專家,同時也是威康信託基金會健康慈善機構的主任 Jeremy Farrar 表示,亟需採取緊急行動。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家畜動物的健康,以及我們如何照顧他們,跟我們自己的健康,以及我們每天所依賴的藥物的效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需要國際上各個政府、政策制定者和農業產業協調行動,並為減少和更好地利用動物抗生素設定具體的目標。

13. 科學家表示,全球土壤流失對糧食生產威脅增加

  科學家在巴黎氣候變遷談判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過去的 40 年,世界 1/3 的耕地已經因土壤侵蝕和污染而喪失,保留表土用於供給不斷增加的人口至關重要。

  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生物學家在 2015 年 12 月 5 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在正常的農業條件下,需要大約 500 年才能產生 2.5 厘米( 1 英吋)表土,然而因糧食需求上升導致土壤流失速度加快。

  為 2050 年將達到 90 多億的世界人口生產足夠的糧食,保留有價值的表土至關重要。該校生物學教授 Duncan Camero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土壤正在迅速丟失,但要幾千年才能補的回來,這代表它成為農業的最大的全球性的威脅之一。他建議農民從事「保護性農業」,讓作物輪作更加頻繁,土壤恢復有機質和把更少的能量花在氮肥上。目前,集約農業通過大量使用工業程序生產的化肥,來維持作物產量,這種方式用掉了全球 5% 的天然氣和全世界每年能源供應的 2% 。

  2015 年 12 月 2 日,法國官員發起了一項提高土壤碳含量計畫,打算從大氣中採取二氧化碳,並計畫在法國首都舉行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提出該方案。這項由法國主導的計畫,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的支持,目的是每年增加土壤碳儲量的 0.4 %,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同時,也提高土壤肥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1-18: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