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食農教育系列報導 104年食米養成教育推廣成果

文/ 農糧署 廖婉均‧高庭芳

壹、前言

  為提升國產米食消費,促進地產地消,農糧署以「認識在地糧食、促進地產地消」為主軸,推動「食米養成教育推廣計畫」,整合政府、社區等各界資源,輔導學校及相關民間團體,共同營造食米教育養成環境,將水田三生理念、米食營養及特色米食文化等內容融入各教材領域,運用教育課程使學童認識在地糧食、米食營養均衡及食品安全等食育知識,進而改變學童飲食習慣,以紮根米食教育,提振國產米食消費。

貳、104 年食米養成教育推廣成果

一、體驗多元米食文化,推動學童教育紮根

  農糧署考量各地農業資源差異,採分眾宣導方式推動食米教育,串聯農會、學校、社區、休閒農場等在地資源,整合食米教育網絡,藉由跨區教學資源共享,以擴大宣導效益。

(一)推動「食米學園」計畫: 104 年輔導 51 所學校辦理食米學園教育推廣課程,共計至少 7,300 位學童參與,結合各校當地資源及特色作物,將「食」、「米」理念融入課綱,以親子共學、體驗學習或校際交流等活動,落實紮根工作。課程內容分為下列三大形式:

  1. 食米教育體驗:
    (1) 農事體驗:辦理學童種稻體驗課程,搭配認識在地糧食生態等解說,使學生學習觀察並參與稻作生長過程, 了解在地糧食的文化價值 ,另視地區特性納入施肥、收割、碾製加工、米製加工品製程等生產課程,並邀請學生家長、社區等共同參與,延伸宣導廣度。
    (2) 米食料理體驗:以在地糧食及農特產為原料,體驗實作米食或創意料理,並結合家政班、媽媽教室或社區團體等資源,讓學童由生活體驗,認識米食種類及營養。
    (3) 其他體驗活動:辦理與在地糧食、食米教育結合之創意課程,並提供學童親身參與、實作,如學校園遊會中安排礱穀、精米或米食 DIY 體驗等活動。
  2. 食米教育宣導:
    (1) 將食農理念 融入學科教學,如 利用數學課計算食物哩程、美術課製作稻田繪本、午餐時間辦理米食營養宣導,潛移默化深耕 在地糧食的相關知識。
    (2) 辦理糧食營養與健康相關之親子活動,如營養午餐菜單票選、私房米食料理分享等,透過親子交流,培養家庭正確飲食觀念。
  3. 食米教育參訪與交流:
    (1) 藉由參與本計畫不同縣市、區域之執行單位共同辦理戶外教學、異地觀摩參訪、遠距教學等資源共享課程,促進各區學校食米教學經驗分享與交流。
    (2) 結合鄰近區域之農業資源,辦理戶外教學參訪,建立學生關懷鄉土、認識在地農業之情懷。

(二)營造「食米社區」計畫: 104 年輔導 5 處社區結合在地農業資源,透過「體驗」或「親子共學」方式,辦理至少 20 場食米教育講座及營隊活動,吸引都會親子家庭共同參與,強化米食教育效益,實施主題包括:

  1. 營隊活動或農場實習:結合農業生產、教育及農事體驗,串連農場 - 學校 - 社區,辦理寒(暑)假營隊活動或農場實習,鼓勵都會區親子家庭參與。
  2. 親子食農教育暨米食文化體驗:規劃稻米一生、米食料理教學、認識米食營養、在地糧食等講座或體驗課程,以親子互動方式增進對米食文化的了解。

二、建構優質教學資源,普及食米教育宣導

  為培養優質米食推廣教育人才, 104 年辦理食米種籽師資培訓初階課程 4 場次及進階班 2 場次,培訓 250 名種籽師資,藉由強化參訓學員食米相關知識、教案編寫及帶領學童技巧,培育具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之種籽師資群,並建立講師資料庫,提供農業推廣單位作為舉辦社區或學校演講、農事指導等活動之師資參考。

  為建構食米教育教學資源,本署另請農業、食品及食米教學師資群,共同編撰食米教育手冊,以供各界推廣運用。

三、舉辦「食米教育成果展」,提供相關單位觀摩學習

  104 年度辦理「創意繪本競賽」及「學習影片(或微電影)競賽」活動,並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辦理「食農食米教育成果展」,表揚繪本、學習影片暨食米教育達人選拔獲獎者,現場展示得獎繪本電子書,搭配食米體驗、稻草編織教學、食米社區成果展示及闖關活動,展現米食教育向下紮根之成果。

參、結語

  食品安全議題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支持在地農產,享用新鮮在地食材,是國人維護自身飲食權益最直接與簡單的方式,另受到經貿自由化影響,進口農產衝擊國內市場,為確保我國稻米產業永續發展,除了由政府推動各項促進國產稻米產銷措施外,更需仰賴國人對國產稻米之認同與支持,因此未來本署仍持續透過食米教育推廣,利用學校教學、社區及親子共同參與等方式,推動食育深耕及在地消費觀念,俾使學童由做中學,學中做,培養珍愛土地觀念,落實生活實踐,建立家庭健康飲食觀念新思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4-20: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