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確保糧食安全 加強農產品安全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

  鑑於全球氣候變遷及糧食供應不穩定,為維護國內糧食安全,本會自2013年起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田區每年僅得辦理1個期作休耕種植綠肥作物,另1期作鼓勵種植進口替代、具外銷潛力、有機或地區性特產作物。2015年兩個期作申報休耕面積降為11.90萬公頃(含停灌休耕2.70萬公頃),較2011年20萬公頃減少8.10萬公頃約減少41%;申報轉(契)作面積提高為12.70萬公頃,較2011年7.20萬公頃增加5.50萬公頃約增加77%,有效提高國產糧食供應。為因應未來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將持續滾動檢討相關措施,加強輔導種植土地利用型之進口替代性作物,推動地產地消,強化產銷鏈結,並輔導規模化經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競爭力。

建構糧食安全機制

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農業創新

  為因應氣候變遷並強化糧食安全,自2012年起本會農業試驗所規劃以4年為期程之「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農業創新研究」計畫,以「建構因應氣候變遷之糧食安全應變機制與策略」、「提升因應氣候變遷之作物抗逆境能力及利用暨國際合作」、「建立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生產環境調適、防(抗)災能力及有效能源利用」為主軸,整合跨機關與各領域之研發量能與資源,從政策、技術、生產、環境及產業等面向導入,目前已累積豐碩成果,分別於2015年10月12日及11月10日舉辦成果發表會,透過口頭報告、海報與實物展示等方式,分享與交流研究成果,期能引領科技創新,攜手合作以降低氣候變遷對國內農產業之衝擊,維護農業環境生態永續經營,確保糧食安全。

積極參與APEC行動計畫

  我國於2012年「APEC第2屆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倡議推動之「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多年期計畫,為APEC通過之第1個農業多年期計畫。該計畫透過舉辦研討會、建置糧損評估方法及降低糧損工具箱網站等方式,增進APEC各經濟體公私部門在降低糧損最佳範例之經驗分享。自2013年推動以來,已分別在臺北(2013年)、中國大陸北京(2014年)、菲律賓怡朗(2015年)舉辦以穀類、蔬果及漁畜為主題之降低糧損研討會。

  我國於2015年7月16-17日在臺舉辦「APEC漁畜糧損評估方法論專家諮詢會議」,配合糧食安全週系列會議,於9月27日在菲律賓怡朗舉辦「APEC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漁畜供應鏈之糧食損失研討會」,並持續充實降低糧損工具箱網站資訊,促進APEC會員經驗分享交流。年度部長會議對於我國推動該計畫深為讚許,特列入2015年聯合部長宣言第127段,肯定本計畫對區域糧食安全之重要及貢獻。另我國代表於10月3日在菲律賓舉行之「糧食安全暨藍色經濟高階政策對話會議(HLPD—FSBE)」會中報告APEC「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多年期計畫執行成果;本計畫對開發中國家之小型漁業、漁民降低糧食損失極有助益,樹立公私部門之合作典範亦獲列入HLPD—FSBE行動計畫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調整公糧管理制度

  為強化公糧管理以提升公糧倉儲環境及確保品質,2015年持續推動公糧低溫自動化倉儲作業,積極輔導業者提供低溫筒倉儲放公糧,年度經收公糧儲放筒倉比例已由2012年之5.40%提高至2015年23.40%,達8.50萬公噸。

  為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降低我國未來加入TPP及RCEP對稻米產業之衝擊,2015年輔導1家農會新建穀物乾燥中心,2家擴增及更新乾燥機,並設置1組濕穀集運設備及3組調製機械週邊設備,補助1家農會建置低溫暫存筒2,000公噸,擴增處理濕穀能量,並提供儲放公糧。另為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及調製機械設備能於2016年一期稻作使用,2015年並辦理追加計畫輔導28家農會設置乾燥及低溫暫存筒等設備。

  2015年持續輔導農會更新設置5組礱穀機及其他公糧經收、保管、加工所需設備,並修繕公糧倉庫132棟及倉庫周邊設施,改善公糧倉儲加工環境,確保公糧安全。

鼓勵地產地消

推廣優質米食及米穀粉多元應用

  為提升國產稻米消費量,增加國人米食消費選擇多樣化,積極辦理米食及米穀粉行銷推廣,2015年舉辦33場優質米食推廣講座,736人次參加;舉辦米榖粉中西式產品創意大賽以促進米榖粉產品開發技術之提升,計293隊報名參賽;舉辦「米食製品菁英PK創意大賽」,並於網路影音平臺公開得獎作品教學示範影片;編製「2015米食製品創意大賽作品集」,提供33項得獎產品配方及製程,促進米榖粉應用精緻化及便利化。

強化國產及進口畜禽產品分流管理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持續強化進口及國產肉品分流管理,以區隔國產與進口冷凍肉品;2015年冷凍雞肉進口約18萬公噸,超過2014年進口量(14公噸),續創歷年進口量之最,因分流管理執行成效良好,2015年白肉雞價格仍相對穩定。另本會研提之「冷藏與冷凍後解凍雞肉酵素活性檢驗法」,於2015年2月16日公告為國家標準檢驗法,配合零售通路冷藏肉品之「解凍肉」或「冷藏肉」標示,可避免進口冷凍肉品混充國產冷藏肉品,同時可因價格不同而將市場區隔開;2015年至生鮮超市通路查察販售之冷藏豬肉產品(塊肉)之「解凍肉」或「冷藏肉」標示605家次。此外,運用地方特色的概念,結合具文化性、歷史性、獨特性之地方資源,建構全臺各地養鹿產業區域品牌,強化國產鹿茸及養鹿產業相關產品之在地優勢。

推動食農教育

  • 有機食農教育輔導
    透過媒體宣導有機農產品標章及標示,舉辦有機農業推動種子志工研習營,並於48所中小學校推動食農教育及農事體驗課程163場5,990人次參加。
  • 稻米產業食農教育
    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輔導各縣市國小設計稻作生長、稻米文化、米食多樣性及營養等課程,推動「食米社區」計畫,以營隊活動或農場實習進行體驗;建構「食農‧食米」教育平臺,編撰食米教育手冊及培訓種子師資,舉辦全國性食米養成教育競賽及成果展,同時透過營養師宣導「米食營養健康」觀念。
  • 蔬果雜糧產業食農教育
    辦理農民直銷站、農夫市集及社區小舖與市集等39處銷售平臺,並舉辦農特產品創新行銷活動130場次,透過小農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接觸以推廣並教育消費者。辦理編製食材應用推廣文宣及互動式電子書、培育食育種子解說員200名。
  • 供應學童午餐健康蔬食
    建置有機團膳食材供應體系,輔導59家有機農場與12家通路業者契作,供應新北市學童營養午餐每週1次有機蔬菜,4次吉園圃認證蔬菜,有9直轄市、縣(市)學校851所學校參加,60萬1千名學童受惠。輔導臺中市政府42所學校3萬名學童營養午餐採用國產非基改大豆食材,以行動支持我國農業。

加強國產農產品行銷

  為推廣地產地消,在臺北爭艷館舉辦「鮮享在地‧食在安心—2015農產品特展」活動,計8萬8千人次參觀,另結合區域特色開發農畜精品與伴手禮,結合2級製造業或3級服務業以串接價值鏈,開拓國產農產品新商機。

  2001年設置於臺北市八德路之希望廣場於2015年5月31日因租期屆滿結束營運,同年12月6日重新於華山大草原開幕,並遴定新北市農會籌建管理。2015年於希望廣場及花博圓山廣場舉辦之農產品行銷活動計73場次,銷售金額達1億8千餘萬元。

開發農村地方特色料理

  運用當地當季農產品作為多元料理食材,結合公司行號、學校、農場、餐廳、社區及農會共同參與,辦理特色料理80場次,並製作食譜App、教作影片、微電影及宣傳推廣手冊,推廣農村特色產品。另輔導中華民國農會透過各級農會結合農村社區,利用社區既有建築物閒置空間或農會超市展售中心設置行銷推廣社區農特產品據點「社區市集」與「社區小舖」,計33處;結合在地400多個農民,整合80個農村社區,銷售不同時節當令農產品近千種。

推動農產品產地標章制度

  推動農產品產地標章制度,持續鼓勵及輔導具發展潛力者取得標章,使產地標章推動及管理監督更加落實完備。截至2015年,我國農產品產地名稱核准註冊產地證明標章27件,產地團體商標29件;另積極輔導阿里山高山茶、日月潭紅茶等13處特色茶區註冊及核發茶產地證明標章,累計核發張數已達150萬枚,並透過各式行銷推廣活動,教導消費者認識及選購以促進地產地消。為向消費大眾宣傳農產品產地標章制度,推廣具有產地標章之優良農產品,2015年10月23-25日於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舉辦「鮮享在地食在安心─2015臺灣農產品特展」,展場內特別展出「臺灣優飲(咖啡茶特作區)」專區,以地圖標示出全國特色茶及咖啡產區,介紹產地證明標章並展示及說明不同產地茶品與咖啡之風味特色,教導消費者如何辨識與選購具標章標示之安全、優質與可追溯產品。此外,2014年起針對國內使用臺灣米產製米食或米飯料理之業者,鼓勵申辦標示「臺灣米標章」,使民眾易於辨識並消費臺灣米,加強民眾對餐飲食米來源之信心,截至2015年計臺鐵、摩斯、悟饕、吉野家、華航諾富特飯店及臺中長榮桂冠酒店等52家業者取得臺灣米標章。

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

推動散裝雞蛋溯源標示管理制度

  為提升市售蛋品品質及雞蛋生產業者自主管理責任,本會輔導養雞協會辦理散裝雞蛋溯源管理制度,自2015年9月1日起,全面推動散裝雞蛋溯源標示。畜牧場供應之散裝雞蛋應於裝載容器外箱黏貼溯源標籤貼紙,貼紙上標有來源畜牧場名稱及QR Code,消費者並可利用行動載具掃描或上臺灣雞蛋溯源查詢系統(網址http://www.tafte-poultry.org.tw)查詢供貨畜牧場基本資料。

  2015年已完成蛋雞場基本資料調查,建置溯源查詢資訊系統,逐場編列蛋雞場溯源編碼,計達1,805場,溯源標籤使用量每天約8萬張。具溯源查詢之散裝雞蛋計約1,600萬枚/日,市售散裝雞蛋黏貼溯源標示覆蓋率達95%以上。

強化市售食米管理機制

  為強化市售米管理,「糧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經立法院2014年5月30日三讀通過,2014年12月18日生效。該修正案強化市售包裝及散裝糧食之標示規定,禁止進口與國產稻米混合銷售以謀取不當利益,違者處1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次處罰。市售糧食標示之項目及內容與內容物不相同、內容物攙偽假冒、廣告不實且屆期未改正者,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令其停止經營糧食業務一定期間或廢止糧商登記。另增訂違規情節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者,應限期3日內下架,1個月內回收之處分及處罰。同時增訂進口與國產糧食應分開記錄,經主管機關公告一定規模之糧食輸入及加工業者應記錄供應來源與流向,俾憑追查進口糧食流向。

推行國產牛肉追溯制度

  2015年賡續推動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業完成牛隻識別耳標採購3萬組,並透過各縣市政府及產業團體配發2萬4,967枚耳標,並輔導肉牛飼養場進行耳標釘掛作業,串聯畜牧場、屠宰場與販售端相關資訊,屠宰端每日銷號除籍與屠宰頭數之勾稽率達100%。另輔導牛肉販售業者(國產牛肉共同標示板)計50家,張貼牛肉追溯電子標籤,並辦理牛肉生產追溯系統說明會3場及牛肉廚藝料理訓練班2場,同時成立牛肉屠宰暨分切場所專家輔導團隊,進行牛隻屠宰端專家現場診斷與輔導15場次,落實牛肉產地標示,並與進口牛肉產品區隔,促進肉牛產業升級。

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

  截至2015年1,570家農產品經營業者通過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範圍包含農糧作物、作物加工品、畜產品、禽產品、畜禽加工品、養殖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等7大類,供應262種農漁畜產品。

  為使制度更便利農民參與,開發履歷e把抓App,簡化生產資訊記錄與上傳工作。2015年產銷履歷標籤每月平均使用數達525萬張,較2014年成長47%。為確保經驗證產品安全無虞,近3年抽檢合格率99%,維護消費者權益。

  2015年舉辦國小學童食農教育、賣場宣傳、戶外活動及網路行銷等各項推廣活動,提升消費者對產銷履歷認知;計15家通路業者設置392處販售專櫃,方便消費者購買;累計91家餐廳品牌181家分店加入產銷履歷食材溯源餐廳,服務外食消費族群。

推動吉園圃標章升級2.0

  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自1993年推動以來,輔導2,127個產銷班正確使用農藥,生產面積2.50萬公頃,年產量約55萬公噸,有效建立農民責任生產觀念以提供優質國產蔬果,普遍獲得民眾認同,且產生市場區隔。在行銷推廣業務方面,推動31種吉園圃蔬菜子母包裝以供應臺北、三重、臺中等地之果菜公司批發市場交易,2015年供應量約1萬9,150公噸,同時輔導連鎖超市設置吉園圃蔬果販售點100處,方便消費者選購。

  為使消費者可透過行動裝置即時查詢農產品生產來源,本會於2015年推動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制度,並將吉園圃列為優先輔導對象,將兩項制度結合並行,提升為吉園圃2.0,強化追溯功能及標章附加價值。

推展有機農業

  為推動國內有機農業發展,持續輔導農友申請有機驗證,截至2015年,已認證之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11家,通過驗證面積6,490公頃,驗證合格農戶2,598戶;另已通過有機畜產品驗證之生產業者2家3項產品、有機畜產加工品業者1家1項產品。同時辦理進口有機畜產品審查35案,進口量129公噸及市售有機畜產品檢驗15件,檢驗結果均合格。

  此外,輔導地方政府承租土地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專區16處以推動有機集團栽培區設置,面積688公頃;農民自營栽培專區10處,面積357公頃;輔設有機村12處,面積593公頃。

  為促進我國有機農業永續發展,增進有機農產品品質,已擬具「有機農業法」草案送行政院審議。

推動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驗證制度

  CAS標章自1989年推動,協助國內農、林、漁、畜業生產高品質CAS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為民眾飲食消費權益把關,2015年驗證範疇已達16項目,262家業者694大項產品通過驗證。為維護CAS產品品質,採全廠查核機制並強化其生產追溯及風險管理,嚴格執行退場機制。CAS產品要求業者自主檢驗、驗證機構查核與產品抽驗及政府機關依法監督管理等3級品管制度。驗證機構2015年追查730場次,抽驗產品2,488件,合格率達99%以上;產品檢驗不合格者,依法限期改善或終止產品驗證,如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則通報衛生機關查處。另對於市售產品之CAS標章及標示亦主動予以監測,2015年計查核1萬4,457件,並抽驗產品264件,合格率亦達99%,違者均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裁處。另為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CAS認驗證制度參考國際方案亦逐步推動轉型期與國際接軌。

加強農產品用藥殘留檢測

  為確保畜禽養殖業者合法安全使用動物用藥品以維護國人食的安全,持續辦理畜禽產品動物用藥品殘留之檢測。2015年派員赴畜牧場及屠宰場抽驗家畜血液、禽肉、生乳及禽蛋等樣品3萬7,143件,監測各類藥物使用情形以避免具藥物殘留疑慮之畜禽及其產品上巿,合格率達99.90%,不合格件數36件皆依法裁處,罰鍰金額135萬元。

  本會藥物毒物試驗所及其輔導之8處區域檢驗中心與茶業改良場持續辦理田間與集貨場蔬果、茶葉及稻米等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工作,2015年抽驗1萬816件,合格率95.30%。其中蔬果抽驗7,234件,合格率94.70%;茶葉抽驗1,556件,合格率97%;稻米抽驗2,026件,合格率96.30%。不合格者均請農民延後採收上市。2015年已裁罰220件 ( 蔬果192件、茶葉21件、稻米7件),罰鍰金額313.25萬元。另為加強源頭管理,本會農業試驗所輔導農會設置生化快篩檢驗站171站,提供農民用藥篩檢服務及進場蔬果自主管理,2015年檢測63萬2,528件,抑制率在35%以下者62萬5,841件。

  針對檢測不合格案件,除追蹤原因並依相關規定查處外,另加強輔導農民安全用藥及遵守停藥期規定,並持續追蹤列管其改善情形。

加強農產加工食品產製管理

  2015年12月9日訂定發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農產加工食品產製注意事項」,促進農(漁)會等農民組織及相關單位,於產製農產加工食品時,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相關規定,提升農產加工食品品質。

推動屠宰衛生檢查

  為確保國人可食用安全健康之畜禽肉,本會持續推動屠宰衛生檢查業務,2015年分派587位訓練合格之屠宰衛生檢查人員於全國60場家畜屠宰場、103場家禽屠宰場及2場家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前、屠後衛生檢查,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各分局之公務獸醫師亦不定期至現場督導。

  2015年共檢查家畜825萬頭、家禽3.11億隻,其中判定部分或全部廢棄之家畜149萬頭、家禽877萬隻,避免不適合食用之屠體流入市面;依「屠宰場設施設備及屠宰作業輔導與檢查程序」完成302場次督導與檢查工作,對於屠宰場違反「屠宰場設置標準」、「屠宰作業準則」及相關規定之裁罰32件,罰鍰金額132萬元,藉此督促業者改善缺失,提升屠宰品質,為食肉安全嚴格把關。

推動合理化施肥

  2015年本會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及財團法人臺灣香蕉研究所舉辦合理化施肥宣導講習及田間示範成果觀摩會407場次,參與農民計1.95萬人次。免費協助農民辦理作物需肥診斷服務,並推薦正確施肥量與方法,計3.89萬件。另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舉行2015年「合理化施肥國際訓練班」,由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專家帶領亞太地區18個國家33名學員進行合理化施肥教學、實作研習及田間參訪,展現長期推動合理化施肥的具體成果。

推動魚市場導入HACCP管理制度

  為提升國產漁產品衛生安全,本會漁業署委託食品安全專家輔導魚市場推動導入危害重要分析管制點(HACCP)管理,經過評估以梓官魚市場為輔導對象,不僅改善硬體設施,更積極訓育市場及產銷雙方人員之衛生安全作業程序,輔導相關人員恪遵規範,從物流、車流、人流、氣流及水流等5大面向管制污染源。歷經梓官魚市場全體人員的積極努力,已通過澳洲TQCSI之臺灣地區代辦公司「海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評核,於2015年6月取得全國首張魚市場HACCP驗證證書。

落實動植物防疫檢疫

加強狂犬病防疫措施

  2013年發生之動物狂犬病疫情已穩定控制,為避免疫情捲土重來,持續辦理犬貓及野生動物狂犬病監測,1999-2015年監測犬貓及野生動物1萬2,873件,僅1例遭鼬獾咬傷之幼犬、1例錢鼠、6例白鼻心及511例鼬獾確診感染狂犬病,發生地區為9縣市72鄉鎮,疫情仍侷限於山區野生動物。2015年持續推動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以建立保護帶,為達成注射率70%之目標,2015年補強約68萬115劑,注射率較去年成長,對於未依規定施打疫苗者,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共裁罰24件。為降低狂犬病散播至犬、貓之風險,進行縣市狂犬病績效評核、建立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資訊電子化作業、強化犬貓源頭管理、加強衛教與宣導、疫苗整備、人員防護及訓練、並成立狂犬病科技研究計畫,期開發鼬獾口服疫苗,以達成控制或撲滅狂犬病。

穩健調整口蹄疫防疫措施

  肉品市場及運豬車輛為口蹄疫防疫之重點場所及工具,為有效降低傳播風險,於2015年9月2日訂定發布「動物運輸車輛及裝載箱籠清洗消毒措施」,規範動物運輸業者應實施運輸車輛之清洗及消毒措施等,以課予運輸業者是項義務,並有專責人員輔導及考(查)核執行情形。落實偶蹄類動物口蹄疫疫苗注射措施,截至2015年,疫苗注射率已達90%以上,抗體達標準比率為80%以上,顯示防疫工作已有初步成效,臺灣本島、澎湖縣及連江縣自2013年6月起已2年餘未有口蹄疫案例,爰於2015年10月16日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認定臺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施打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本會將持續檢討及穩定調整口蹄疫防疫措施,使我國逐步實現口蹄疫非疫國之最終目標。

加強動物用藥品管理

  為強化動物用藥品品質與安全,明確規範動物用藥品檢驗登記審查程序、許可證之變更、展延、補發、換發等應檢附資料,使動物用藥品製造與輸入業者有所依循,以利拓展動物用藥品外銷市場,除簡化專供輸出之動物用藥品審查基準及程序,並求法制作業之周全,爰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12條第2項規定,訂定「動物用藥品檢驗登記審查準則」,全文計32條,並於2015年3月13日以農防字第1041471377號令發布。

  為使業者正確瞭解相關作業規定,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相關公會、協會及科技計畫舉辦之教育宣導會議中之7場次,主動派員協助說明最新法規內容及應注意事項,使業者更順利完成檢驗登記及許可證展延、變更、換補發等事宜,保障業者權益。

強化農藥管理工作

  2015年7月9日修正發布「特定用途農藥申請審核辦法」,簡化廠商申請專供輸出農藥時應檢附之資料,7月10日修正發布「農藥許可證申請及核發辦法」,將劇毒性成品農藥納入不得核准農藥登記之範圍、新增微生物製劑農藥之菌種寄存規定,並減免業者申請新登記使用方法及範圍時重複繳交之資料。另於12月9日修正公布「農藥管理法」第45條、第46條條文,以提高製造、加工、分裝或輸入及販賣禁用農藥之罰金額度,達到遏阻違法之目的。此外,於8月14日訂定發布「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申請程序及審核原則」及於10月30日公告「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訂定「甲殼素」等9種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以加速高安全性植物保護資材之推廣應用,提供更安全與環境友善之資材。另為加強高風險農藥之管理,本會積極針對使用者、環境及攝食風險較高之農藥產品進行安全評估,降低農藥風險。本會於1月20日公告「限制4.95%芬普尼水懸劑之使用方法及其範圍」,自2016年1月1日起刪除其使用方法及範圍,期降低該藥劑之殘留風險。此外,「巴拉刈」等7種農藥亦於1月20日預告將僅限農藥販賣業者或代噴業者、試驗研究、教育示範或緊急防治等購買使用。本會業已督導各地方政府加強販售管理並辦理相關評估作業及檢討,期降低農藥使用風險。

推動作物群組化農藥延伸使用

  為有效解決部分農作物因缺乏防治藥劑,農民因而使用未登記藥劑而違反「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及「食品衛生管理法」等規定,本會已於2009年3月修正「農藥田間試驗準則」及公告「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之群組化作物或有害生物種類、代表性使用範圍及其實施方式」規定,積極辦理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作業。截至2015年已陸續公告「水果類」及「蔬菜類」等作物農藥延伸使用範圍3,517項;另請衛生福利部配合增(修)訂1,777項農藥殘留安全容許標準,有效解決部分作物缺乏藥劑之問題,並兼顧植物保護需求及農產品衛生安全。

落實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與防治

  進行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監測調查4,142件,並依結果發布預警及警報81次,同時透過田邊好幫手與村里廣播系統知會相關機關及農友注意防範。針對27種高風險檢疫有害生物進行偵察調查,包含地中海果實蠅及18種果實蠅與蘋果蠹蛾640點、桃蛀果蛾100點定點調查,6種線蟲與西方花薊馬不定點調查,前列偵察點目前未發現前揭有害生物。

  開發東方果實蠅密度智慧型監測系統,英國廣播公司(BBC)及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亦分別來臺採訪報導,多國頻洽該系統田間應用及設備採購事宜。另推動入侵紅火蟻防治3萬公頃,並防除5千餘個蟻丘,完成宜蘭、苗栗等地緊急防治及繼續監測。核發19份含柑橘、馬鈴薯、綠竹、甘藷及豇豆5項種苗驗證合格證書,提升種苗健康。辦理水稻稻熱病監測及防治、重要蔬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觀摩與安全使用農藥宣導講習210場,減少田間病蟲害罹病率並降低農友對化學農藥之依賴性。

嚴防國外重要疫病蟲害入侵

  為加強我國邊境防疫作為,2015年持續執行動物及其產品檢疫14萬3,188批次、植物及其產品檢疫17萬4,440批次;另因應國際疫情現況修正及訂定相關檢疫條件及法規。檢疫犬對入境旅客行李及郵包、快遞之偵測效果顯著,2015年配置47組檢疫犬組於國際機場、港口及國際郵件處理中心協助執行偵測入境旅客行李、國際快遞及郵包檢疫偵測任務,查獲逾54,382件、57公噸農畜產品;另積極參與「安康專案」工作計畫,2015年銷燬走私活動物139隻、受精鴿蛋50枚、畜禽產品482.56公斤。

  另為延長防疫線至國外,2015年赴奧地利、波蘭、加拿大及美國執行肉品查核;赴日本與中國大陸進行梨接穗夏季產地檢疫與冬季輸出檢疫;赴荷蘭與智利辦理百合種球與荷蘭穿孔線蟲寄主種苗產地檢疫;赴南非、澳大利亞、智利、紐西蘭、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執行蘋果蠹蛾疫區鮮果實輸臺之產地檢疫查證;赴日本及韓國執行桃蛀果蛾寄主鮮果實輸臺之產地檢疫查證;赴泰國執行檳榔燻蒸處理及產地檢疫;赴中國大陸執行山西省番石榴果實蠅非疫區與櫻桃供果園及包裝場作業查證。

防範禽流感疫情擴大

  為預防秋冬家禽流行性感冒(簡稱禽流感)疫情,積極規劃相關防疫措施及精進作為,另為防範不肖業者將疑患或罹患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家禽送往違法處所屠宰,規避屠宰場屠宰衛生檢查,本會督導各縣市政府違法屠宰聯合查緝小組加強執行查緝工作,執行查緝 2,223 場次,查獲違法屠宰家禽案 93 件,沒入家禽屠體 3,237 隻,有效嚇阻違法屠宰行為。同時本會派駐屠宰場之屠宰衛生檢查人員通報家禽疑似罹患法定動物傳染病且經檢驗確診案件 26 件,收取家禽健康證明書(切結書) 16 萬 8,868 批,此外亦督導屠宰家禽之屠宰場(含停止屠宰期間)清潔消毒作業 2 萬 9,136 場次,包含屠宰場區、運輸車輛、裝載禽隻箱籠、肥育場(斗場),協助防堵禽流感疫情之蔓延。
  • 回上一頁
  • 105-05-12: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