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活化農業資源利用 維護生態永續發展

維護農地資源及強化管理

推動農地資源分類分級利用

  為利農政單位掌握農地資源分布情形,以利農地資源規劃利用,本會已協助15個直轄市及縣政府辦理農地資源分類分級劃設及檢核作業,進行圖資更新,同時,盤點重要農業生產區域,引導劃設農產業專區,建構市(縣)農產業空間發展構想,掌握產業輔導地區分布情形,俾將農業施政資源投入優質農業生產區,提升經營效率;而該分類分級成果,已提供內政部納入全國區域計畫,作為檢討現行土地使用分區及管制之參據。

加強農地利用及管理措施

  為協助地方政府強化執行農地管理業務,本會舉辦11場次農地法規講習、業務交流座談及法令諮詢會議,瞭解農地管理執行問題並協助解決,同時擴充農地管理資訊系統現地勘查功能,並舉辦20場次資訊系統教育訓練,協助地方政府進行申請案件現地會勘及稽查作業,提升行政執行效能;另結合內政部之違規監測及聯合取締作業,由地方政府加強農地稽查,按季回報農地管理執行狀況,強化督導及協助,落實土地使用管制。

  配合國家再生能源政策,本會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所定太陽能、風力及非抽蓄式水力設施,定義為綠能設施,納入農業設施之一種。容許農業設施依農業經營計畫內容確實作農業使用,且不影響設施內部動植物生長之情形下,得於屋頂附屬設置綠能設施。另允許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經公告之不利耕作農業用地,以及受污染農業用地,得設置免與農業經營使用相結合之地面型綠能設施,以利無法作農耕使用之邊際土地多元利用。

推動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

  本會基於「樂活農業」政策主軸,綜合考量彰雲農業環境與既有政策資源,於彰化縣南部及雲林縣高鐵沿線以軌道為中心左右各1.50公里為範圍,推動「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本行動計畫自2013年12月13日奉行政院核定後,旋即偕同彰化縣與雲林縣政府共同執行,本行動計畫並以滾動式檢討模式推動,執行期間依地方農民意見與需求,逐項檢討與修正各項措施內容,並於2015年11月23日完成第1次計畫修正與核定作業。

  2016年本會將賡續推動各項措施,並強化地方協力機制,主動積極輔導與協助廊道內農民落實節水節能農業發展,冀能降低農民對地下水依賴度,同時保障農民收益,並全面提升黃金廊道產業活力,促進產業多元發展。

推動農田水利建設與防災

  農田水利建設與農業發展及農民福祉密不可分,用灌溉排水渠道設施及相關用水管理技術,有效輸送分配灌溉用水並改善農田排水,降低旱澇災害發生、穩定糧食生產及減少災害損失;對於農村生活環境改善、促進農村安定繁榮及強化生態環境保育等方面亦有所助益。

  2015年完成灌溉排水渠道更新改善260公里、構造物1,203座、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1,148公頃,並輔導農民使用省水灌溉用噴灌、滴灌設施2,300公頃;辦理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更新與改善94處;輔導農田水利會辦理2,360處灌溉水質監視點及水污染源監測作業,檢測3萬8,150點次,積極改善農田水利硬體設施及營運環境,掌握農業用水供應穩定度及水質需求,建立用水管理機制,提升灌排服務效率及用水效益,維護農民權益,改善農場經營及農村生活環境,發揮農田水利三生及防減災功能。

  為加速解決農地重劃區老舊農水路改善,2014-2016年編列預算辦理「重劃區緊急農水路改善計畫」,2015年完成重劃區緊急農水路改善317公里。

強化農業資源保育

維護森林生態資源及野生物保育

  以第4次森林資源調查成果為基礎,持續進行樣區複查監測560處,將作為國家林業碳匯計算之依據。並展開人工林清查作業,瞭解造林地現況,找出位於林木經營區,林道可及且具生產規模並達伐期齡之造林地,以為林木生產之潛力地點。2015年計疏伐331公頃,生產材積1萬5,655立方公尺。

  林業經營管理以國土保安長遠利益為前提,持續推動新植造林、強化森林保護及國有林整體治理,2015年完成造林2,257公頃,收回遭占用林地1,329公頃、並以補償方式收回國有林租地造林地437公頃;搶救森林火災54次、59.72公頃;取締違反「森林法」265件、移送人犯395名,取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311件、移送人犯77名;辦理棲地巡護並挪除盜獵用具753件。持續辦理協同原住民巡護森林,計有14個社區、部落參與。研發「微型攝影機遠端監測系統」,以為監控重點地區進而打擊不法。本會林務局並以「推動『森林保護與發揮森林公益功能行動計畫』」,獲得行政院「2015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執行績優獎」殊榮。

  為資源永續發展,持續推動自然保育,維護野生物資源,加強入侵種管理,進行現有85處自然保護區域經營管理效能評估及能力建構,執行棲地巡護8,607次。建立3處具生物多樣性熱點功能之水梯田示範區及推動縣市政府加強營造62.40公頃濕地生態園區,復育園區內生物多樣性。辦理4,688隻野生動物照養收容救傷及338件野生動物虛擬鑑識,處理全臺88隻鯨豚、69隻海龜擱淺案件,與宗教團體合作建立放生護生園區3處。本會特生中心執行受威脅物種與生態系的保育計畫,完成304種物種,建置研發8萬筆以上資料。

  環境教育部分,本會林務局推展東眼山等8處自然教育中心,形成完整的森林環境教育網絡,並與英國田野學習協會續簽5年合作備忘錄,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約定共同推展環境教育。2015年提供逾10萬人次優質環境學習機會,另舉辦自然教育中心全國研討會,計逾200名與會,強化環境學習場域的經營內涵與精進策略。知本自然教育中心、本會水土保持局及其輔導之臺南玉井天埔農村再生社區更榮獲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等殊榮。本會水土保持局輔導農村社區及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等工作;已完成輔導雲林古坑華山及臺南玉井天埔社區等10處通過認證,並辦理環境教育研習30小時核心課程3班,協助21名取得全職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建置國土資訊系統

  本會統籌國土資訊系統「生態資源資料庫」分組,推動生態資源圖資建置、資料標準制度推行、航遙測圖資供應平臺擴充、農地資訊雲規劃、臺灣農地資訊服務網(TALIS)子系統功能開發及擴充等。本會林務局並持續辦理生態資源資料庫分組網站維運及資料統籌。

  2015年本會各單位資料建置成果,包括辦理更新農地利用主題圖資20幅、 2千場畜牧場資訊整合、建置509幅北部農田坵塊現況圖資及2015年1、2期稻田轉作分布圖、豐富生態調查資料累計達300萬筆、產製5,827幅正射影像圖資、14.50萬筆農田現地調查之農地土地覆蓋分析判釋1萬9,200平方公里及完成2,102幅圖資更新建置、完成徵求野生動植物生態圖片計692張、擴充標本採集空間分布資料累積達5,165筆。

  另由本會林務局及特生中心分別進行棲地及動物資料標準草案之研訂,預計於2016年完成發布。

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及保育

  為加強沿近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及漁業資源保育,本會漁業署針對拖網、刺網、魩鱙、飛魚卵、鯖 鰺 、鰻苗及蟳蟹類等漁業,持續推動禁漁區 ( 期)、總作業船數及總漁獲量等管制措施。推動沿近海漁業監控管理及執法措施部分,落實港口漁獲查核、觀察員隨船觀察及非法捕魚取締等動態管理措施,並辦理魚苗放流、漁船收購及人工魚礁覆網清除,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增裕漁業資源。

  2015年由本會漁業署漁建貳號、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及地方政府執行沿近海漁業巡護184航次 ( 330天);收購3艘漁船、32艘漁筏;放流各類魚苗2,009萬尾;清除9處人工魚礁區廢棄網具2,272.50公斤;執行「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計畫」,選定新北市貢寮區卯澳漁港、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雲林縣四湖鄉箔子寮漁港、高雄市彌陀區南寮漁港等4處實施大規模魚苗標識放流,魚種包括黑鯛、黃錫鯛、布氏鯧 鰺 、銀紋苗鯛及午仔魚,總計標識放流超過56萬尾魚苗。

  此外,亦持續針對鯊魚資源採行相關措施,包括2008年主動禁捕鯨鯊,自2012年推動「鯊魚鰭不離身」措施,2015年檢查838艘漁船,查獲違規16件。

加強動物保護,落實寵物及流浪動物管理

  為建立國人飼主責任、杜絕棄犬行為,實施寵物登記制度,截至2015年全國新增犬隻寵物登記16萬7,722隻,累計寵物登記數160萬餘隻。而為有效抑制動物族群增量,辦理重點區域高密度絕育推廣方案,擇定特定區域執行短期高頻度大量絕育工作,2015年全國辦理犬貓絕育達10萬9,358隻。

  持續推動多元、適地性之收容動物認領養措施,並透過本會建置之全國動物認養資訊平臺,提升認領養訊息傳播效能,收容動物認領養率由2014年57.78%提升至2015年69.85% ,人道處理率則自2014年26.45%降至2015 年 13.74%。

  另配合「動物保護法」修法,研訂或修正「檢舉違反動物保護法案件獎勵辦法」、「政府部門執勤犬照護管理規則」、「動物保護講習辦法」及「申報特定寵物免絕育及繁殖需求應注意事項」等法令。

畜牧節能減碳、污染防治及再利用

  本會成立專家技術服務團,輔導畜牧場提升節能效率、廢水處理技術及污染防治設施效能計630場次,並藉由示範並推廣畜牧場辦理更新省能照明設備63場、沼氣利用設備4場、第2次固液分離機23場、畜牧場紅泥沼氣袋更新48場、畜牧場厭氣污泥清除21場、更新節水式飲水系統15場與畜牧場噴霧除臭設施17場等相關方式以強化畜牧場污染防治。

  輔導地方政府推動畜牧場雞糞處理自主檢核管理機制,並推廣果菜園農民施用禽畜糞堆肥及舉辦促銷活動,計推廣4,542公噸以有效去化禽畜糞。

  強化畜牧場斃死畜禽管理工作,查核畜牧場處理斃死畜禽方式計1萬3,329場,並輔導畜牧場與化製場簽約,協助服務偏遠地區畜牧場斃死畜禽清運工作。

建置農業淹水風險地圖

  2015年重要成果包含建置農業防災資料庫,即時介接淹水觀測與預報資料供農業防災整合資訊平臺查詢使用;分析淹水與農損關聯,建立淹水影響因子。對水稻、青蔥、短期葉菜類與畜牧場提出災害風險分析方法並建置農業淹水風險地圖,並提出農業災害應變機制;擴充農業防災整合資訊平臺功能,含多層圖資空間資訊查詢及使用者分級管理,以農業淹水風險地圖及防災資料庫圖資提供農業淹水災害預警系統,進而提升農業淹水應變效率。

精進治山防災與流域綜合治理

整體性治山防災

  • 辦理重要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土砂災害防治暨突發性災害緊急處理與工程維護、區域性水土資源保育及綠環境營造、特定水土保持區治理等相關水土保持工程567處,控制土砂量約870萬立方公尺,並辦理集水區調查規劃、土砂變遷監測與分析及治山防災技術提升等39件調查研究案件,有效減少土砂災害,保育水土資源。
  • 辦理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以亟需改善農路為主要對象,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維持邊坡穩定及路面排水設施改善,以維路基的完整與暢通,避免引發崩塌、地滑及土石流等坡地土砂災害,危及山坡地住民之安全,2015年辦理440處工程,改善約230公里。
  • 充實土石流防災整備,截至2015年計1,673條土石流潛勢溪流 ( 新增2條),分布於17縣市、159鄉(鎮、市、區)、684村(里),完成潛勢溪流保全對象 ( 計4萬8,116名)所在582村里之清冊及防災疏散避難計畫檢討更新。提升基層土石流自主防災能力,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34場、宣導243場,培訓防災專員2,505名;推動自主防災社區60處。持續精進土石流監測技術,截至2015年共建置完成固定式土砂觀測站40站、3站行動式及17站簡易式土石流觀測站等計60站。

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保育治理

  • 辦理水庫集水區山坡地範圍內野溪整治及崩塌地處理等2項工作,2015年編列2億元辦理36處土砂防治工程,本計畫經以多元尺度監測技術進行整治成效評估,顯示水庫集水區山坡地總植生復育面積約336.80公頃,抑制土砂總生產量約695.23萬立方公尺。
  • 國有林班地內之土地使用管理及集水區保育治理等2項工作,包括辦理國有林地租地補償收回、野溪整治、崩塌地整治及造林等項目,原定目標為辦理租地補償收回37.50公頃及完成10處集水區保育治理工作;總計完成租地補償收回37.75公頃,辦理野溪整治、崩塌地整治及植生造林31處,植生造林復育面積約30.45公頃,抑制潛在土砂量約62.86萬立方公尺,經費執行數達1.39億元。

流域綜合治理

  • 辦理農田排水改善工作,截至2015年由宜蘭、苗栗、南投、彰化、雲林、嘉南及屏東等7個農田水利會辦理35件農田排水治理工程,改善排水路約24.30公里及構造物25座,並補助彰化及雲林縣政府辦理農業水井調查作業約10萬口,期減輕4千公頃農田高淹水潛勢地區水患問題。
  • 辦理計畫範圍內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之河川及區域排水上游坡地水土保持及55個原住民鄉鎮之治山防洪工作,第1期(2014-2015年)經費28億元,其中2015年經費18億元,辦理保育治理工程347件,可有效控制土砂量204萬立方公尺。
  • 執行原鄉國有林地野溪整治、崩塌地整治等項目,第1期工作期程為2014-2015年,預定目標為完成65件治山防洪工程,處理崩塌地38公頃及控制土砂量120萬立方公尺;實際完成多達72件,崩塌地約51.10公頃,土砂量約133.70萬立方公尺。對減少土砂災害、降低洪患規模、加速山坡地水土資源復育成效良好。 
  • 流綜計畫第1期(2014-2015年)完成約8,500公頃養殖區4萬5千公尺水路測量及規劃8處海水引水設施,並公告魚塭堤加高及循環水設施補助規定。完工後將改善約1萬600公尺排水路、提高1,050公頃保護標準及增加18公頃海水取水範圍。
  • 辦理農糧作物保全措施,項下分為工程治理與農業減災兩工作項目,第1期 ( 2014-2015年)擇定三星鄉、西螺鎮、二崙鄉、新港鄉及梓官區蔬菜產區為治理範圍,預計輔導設置蔬菜生產及減災設施 ( 備)逾92公頃,工程措施計執行設施區域及農田排水瓶頸改善工程共辦理7件工程,改善排水路約8.20公里,降低306公頃蔬菜產區淹水問題。

加強辦理野溪清疏

  • 921震災後山區土石鬆散,歷經數次嚴重颱風侵襲,尤以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降下超大豪雨,導致中、南部河川上游集水區多處林班地、山坡地崩坍,沖刷之土石造成野溪河道嚴重淤積。為減少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本會水土保持局2015年積極辦理野溪清疏工程123件,清疏土砂量582.10萬立方公尺,恢復野溪通洪斷面。
  • 持續依「加強河川野溪及水庫疏濬方案」所訂策略與方法,兼顧國有林野溪治理與土砂清淤工作,就瓶頸急要河段及會影響公共設施、部落安全之重點區域,進行野溪整治及崩塌地處理,遵循「清對地點、清對時間」原則並掌握工作進程。2015年預訂目標100萬立方公尺,實際執行163.29萬立方公尺。

國有林集水區治山防災

  以集水區為治理單元,依國有林崩塌地調查及集水區危險度調查評估結果,同時因應颱風災害所需,編列8.21億元辦理上游國有林地崩塌地處理、防砂工程及維護與緊急處理等治理工程計193件;處理崩塌地面積約107.40公頃,林道維護與邊坡治理136公里,並抑制土砂下移量約370.50萬立方公尺,俾能儘速復育林地,達到森林國土保安之功能。

辦理山坡地監測與管理

  • 藉由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查定工作,規範山坡地農業使用行為,完成查定6,250公頃。對於亟需加強實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地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擬定長期水土保持計畫,已完成特定水土保持區保育治理工程10件,辦理高潛勢土石流潛勢溪流劃定特定水土保持區之調查評估114條,公告土石流特定水土保持區2區,核定長期水土保持計畫通盤檢討2區及特定水土保持區系統建置等1件。
  • 核准山坡地開發利用水土保持計畫(含簡易水土保持申報書)4,714件,施工中檢查2,019次;2015年衛星變異點案件為3,742件,執行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2,311件,罰鍰金額1億4,464萬元,移送法辦130件,輔導各地方政府成立水土保持服務團,服務件數4,746件,強化民眾知法守法觀念,維護山坡地開發利用安全。

推動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及溫室氣體減量措施

  面對氣候變遷之作為主要分為「調適」與「減緩」,氣候變遷衝擊之「調適」部分,我國已於2012及2014年由行政院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本會針對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領域提有43項行動計畫,研析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挑戰,提出因應調適策略並予以落實執行。

  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減緩」部分,本會 2015 年配合環保署提報農林業部門之排放清冊數據及減緩貢獻目標,並為因應 2015 年通過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及「巴黎氣候協定」 ( Paris Agreement ),持續推動有機農業、輔導提升農業設施效能,加強造林及撫育,減少農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提高森林碳匯功能,維護生態永續發展。
  • 回上一頁
  • 105-05-1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