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提升養豬產業現代化執行成果

文‧圖 / 畜牧處 李育才

壹、前言

  毛豬產值自民國 78 年起,即已超過稻米,迄今仍為農產品單項產業第一位為國內重要的農業民生產業,然我國於民國 91 年加入 WTO ,為防範自由化後對養豬產業之衝擊,乃依據「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第 9 條及預算法規定,編列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於「調整產業或防範措施計畫」項下研提「養豬產業結構調整計畫」。我國於 94 年全面開放豬肉產品自由進口以來,在農委會(以下簡稱本會)與養豬產業積極執行各項養豬產業結構調整措施下,豬肉均能維持 90 %以上的高自給率,讓養豬產業得以穩定發展。茲就近年養豬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之執行成果簡要摘述如下。

貳、國內養豬產業概況

一、依據本會 104 年 11 月底養豬頭數調查報告,全國豬隻在養總頭數約 550 萬頭( 7,846 場),平均每場約 710 頭;前六大縣總計約 471 萬頭(占 85.6% ),依序分別為雲林縣、屏東縣、彰化縣、臺南市、嘉義縣與高雄市。

二、104 年毛豬供應屠宰頭數約 823 萬頭,屠體重量約 83.2 萬公噸 , 自給率約 91% , 推估產值達 717.4 億元 , 其中約 705.7 萬頭經由全國 23 個肉品市場進行交易,近 5 年量值如表 1 所示。

表 1   100 年至 104 年毛豬供應屠宰量及交易頭數統計
年度 供應屠宰量(頭) 屠體重量(公噸) 自給率( % ) 產值 (億元) 交易頭數(頭)
100 年 8,786,528 864,792 91.8 751.6 7,231,555
101 年 8,965,036 877,628 93.9 667.5 7,541,176
102 年 8,720,858 855,019 93.1 664.6 7,470,171
103 年 8,067,477 815,253 90.1 768.4 6,888,730
104 年 8,229,635 832,115 91.0 717.4 7,057,047

三、國內毛豬拍賣現況

  目前臺灣毛豬採活體運銷拍賣模式為亞太地區獨特的交易制度,透過農會、合作社、台糖與農民等毛豬供應管道,將肉豬運輸至全國 23 處肉品市場進行個體拍賣,並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相關規定,拍賣前先進行次序抽籤,並以電腦競價器競價,全程公平、公開、公正,交易完成後豬隻販售所得直接進入農民指定帳戶,屬即期現金交易方式,可降低交易風險並確保農民收益。

  目前全國有 23 處肉品拍賣市場,所有拍賣豬隻價格之平均值即為當日豬價,農委會並建置有「畜產行情資訊網」之「毛豬行情查詢系統」,( http://ppg.naif.org.tw/ naif/MarketInformation/Reference/reference.aspx ),每日毛豬拍賣價格與交易量均及時揭露,發布於畜產行情資訊網,農民、承銷人與消費者均可上網查詢,可供農民作為出豬時機的參考。

四、國人豬肉消費情形

(一)依據糧食供需年報資料顯示, 103 年我國每人每年肉類(不包括魚肉)消費總量為 74.31 公斤,以豬肉 34.18 公斤(占 46.0% )最多,其次為禽肉 33.70 公斤( 45.4% )、牛肉 5.16 公斤( 6.9% ),顯見豬肉仍民生肉品消費首選。但近 10 年來國人年均豬肉消費量卻呈現下滑現象,從 95 年約 40 公斤 / 人 / 年,逐年降至 103 年 34.18 公斤 / 人 / 年。

(二)豬肉消費則可區分為生鮮肉,冷藏肉及冷凍肉三大類,目前國人消費以生鮮肉為主,約占 70% 。整體而言,國產豬肉自給率超過 90% ,至進口部分以冷凍肉為主,多用於加工及團膳。

參、養豬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主要措施與成果

一、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產業與資源綜效

(一)種豬改良及供應體系:藉由執行種豬檢定、登錄、基因篩檢、後裔屠體評級與強化種豬健康性能等措施,提高種豬生長、生產、飼料效率及屠體品質等種豬效能。近 4 年輔導推廣供應優良種豬精液平均每年達 17 萬劑, 102 年輔導種豬場重啟種豬外銷出口越南與香港, 102 年計出口 270 頭、 103 年計出口 85 頭、 104 年計出口 877 頭,總計出口量達 1,232 頭,拓展臺灣優質種豬至亞太地區。

(二)降低養豬場種公豬、種母豬飼養比例:由 101 年全國種公豬、種母豬飼養比例 1 : 27.2 , 104 年已逐步提升至 1 : 28.9 , 104 年度種公豬在養頭數比 101 年減少約 5,000 頭,可降低豬場飼養種豬成本。

(三)推動生產醫學:引進先進國家生產醫學的飼養技術,以落實場內生物安全、疫苗使用及正確用藥等觀念,降低場內疾病水平傳播及疫病入侵風險。近年賡續推動傳統式養豬場業者改採批次、分齡、異地或多地之新式養豬生產系統,減少飼料、藥物與能源等成本耗損,受輔導之示範推廣新式養豬場可提高豬隻育成率 10%-15% ,豬隻上市日齡縮短 10% 。查 94 年全國每頭母豬可供應上市頭數 12.6 頭與豬場平均飼養規模 532 頭,至 104 年已推升至 15.8 頭與 710 頭,促進養豬經營管理企業化,提升養豬場整體經營效率。

(四)推廣養豬產業相關生產技術:成立專家團隊技術服務團至養豬場現場診斷輔導,有效調整養豬畜牧場的經營體質,提升生產效率。近 4 年每年輔導 350 場次以上養豬場之現場診斷與技術服務案,每年舉辦 5 場以上如豬隻人工授精、豬隻育種技術推廣等養豬相關生產技術推廣說明座談會。

(五)建立毛豬產銷輔導調節制度:本會每年均依「畜牧法」規定,邀集各地方政府依據產業現況及市場需求,研議訂定毛豬生產目標,據以落實計畫性生產。另每季召開供銷資訊研判會議,研析國內外產銷資訊,健全畜產行情資訊透明化。每月並召開毛豬供銷調配會議,掌握市場資訊變動,並據以輔導肉品市場及產業團體辦理產銷調節業務, 104 年毛豬調配供應量為 7,086,437 頭,實際供應為 7,069,622 頭,調配精準度達 99.76% ,誤差僅為 0.24% 。此外隨時掌握肉品市場毛豬交易資訊,視需要機動召開緊急供銷協調會議,並視產銷狀況啟動相關配套調節措施,於 104 年 4 月及 7 月各增開 1 次會議研議產銷調節措施,維持毛豬產銷穩定。

二、強化產業自主管理,輔導建立可追溯體系,擴大推廣認驗證制度

(一)本會自 95 年起推動豬肉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輔導豬肉產業鏈相關業者,包括畜牧場、屠宰場、分切場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104 年通過產銷履歷驗證計有生產端 56 家,流通端 20 家,合計 76 家,另截至 104 年底,累計有 117 家養豬產業鏈業者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二)提高豬肉產銷履歷產品之供應質與量, 104 年供應(貼標)量為 822 公噸,較 103 年的 630 公噸產銷履歷豬肉產品大幅成長。另為提升國產豬肉產銷履歷產品品質,歷年來持續辦理驗證畜牧場、屠宰場、分切場及販售場所之行政檢查及產品品質抽驗業務。 104 年共辦理行政檢查 810 件,查有 1 件產品包裝標示不符相關規定,已移請轄屬地方政府依法裁處,市售產品衛生安全品質抽驗 268 件,結果均合格。

三、推動分流管理,促進地產地消,建立市場區隔

(一)結合地方政府與相關產業團體,搭配不同資源,近 4 年每年均辦理 30 場以上規模大小不一的地產地消國產豬肉多元化行銷推廣活動。除加強國產豬肉行銷,提供消費者安全優質豬肉產品,並向消費者說明國產豬肉生產流程,如何選購或調理國產豬肉、推廣鮮享在地及健康消費。加強食農教育與溝通,有效提升國人對國產豬肉之印象與地產地消觀念,隔區進口豬肉產品,並維持國產豬肉自給率。

(二) 103 年 6 月 16 日公告「冷藏與冷凍解凍豬肉酵素活性檢驗法」為國家標準檢驗法,且列為 CAS 驗證產品之檢測項目,當年度開始輔導銷售端業者進行冷凍、冷藏、解凍豬肉產品標示區隔並查察抽驗,有效與進口產品進行市場區隔。 104 年本會查察各地區冷凍、冷藏、解凍豬肉產品標示 605 家次,並抽驗 75 件次,均符合規定。

四、推動農業加工加值,輔導建立品牌

(一)積極推廣養豬統合經營與共同運銷,近 4 年均輔導養豬合作社辦理毛豬共同運銷業務與教育訓練 10 場次,並獎勵辦理毛豬共同運銷前 15 名之基層養豬合作社。另辦理每年 2 場國產豬肉品牌業務推廣研討會共識營,透過養豬統合經營、共同運銷、推廣品牌豬肉等相關工作,強化組織合作運銷功能。

(二)近 4 年每年協助地方政府推廣健康豬、自然豬、快樂豬及台全珍豬等品牌豬肉之多元化行銷與展售,近 2 年協助 8 家品牌豬肉跨入電子商務通路之相關展售活動,擴大品牌經營與銷售量, 104 年輔導與推廣國產品牌豬肉之供應量達 2,630 公噸。

(三)近年持續輔導肉品市場更新或改善肉品市場電腦拍賣交易系統、週邊設備設施及附設屠宰場屠宰設備等現代化改善工程。 102 年至 104 年分別完成 14 場、 7 場及 11 場之現代化改善工程。因肉品市場汰換耗能設備、更新拍賣系統及屠宰相關週邊設施等,提高毛豬拍賣效率及正確率,並符合屠宰設施標準及提高屠宰運作效率,確保民眾食肉之衛生安全。

(四)輔導傳統市場肉攤轉型成為溫控販售系統( Taiwan fresh pork, TFP ), 102 年補助辦理 20 攤、 103 年 20 攤及 104 年 45 攤,近 3 年共計完成 85 家肉攤轉型或改善為 TFP ,每年並查核 400 案以上 TFP 業者販售肉品的衛生安全。

肆、結語

  近年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國透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FTA )或經濟夥伴協議( EPA ),積極加速自由化與國際化進程,加強區域經濟整合,降低投資障礙。我國亦將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TPP )及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 )列為重要政策,預期該等區域經濟協定之若干成員國,將視豬肉(包括含萊劑豬肉)之市場進入與關稅降低列為談判要項,勢必對國內養豬產業再次造成衝擊,加劇國內養豬產業鏈受進口產品競爭之嚴苛壓力。未來於經貿談判過程中,將積極爭取延長降稅期程、非零關稅與關稅配額,以減緩對養豬產業的衝擊效應。

  我國目前仍為口蹄疫及豬瘟等重大豬隻傳染病疫區,國內生鮮豬肉尚無法出口至國外,故養豬產業採取內需市場為主,外銷拓展為輔,相關配套措施包括提升種豬效能、降低生產成本與提高經營效率、強化進口豬肉分流管理與國產豬肉市場區隔標識、強化動物用藥管理、有效提升污染防治效能與輔導業者強化綠能利用等。本會將持續落實養豬產業輔導暨推廣各項配套措施,並配合政府政策持續進行養豬產業結構調整,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及延伸產業價值鏈,協助國內業者據以提升成為高效率、高品質,兼顧環境維護及具國際競爭力之產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6-17:9,306